含有黄精的处方(二十八)

浏览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21~1680共60个。

处方1、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人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下结气连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2、茯苓甘草汤

处方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摘录《会约》卷四

处方3、独活酒

处方独活(去芦头)3两,山茱萸3两,天门冬(去心,焙)3两,黄耆3两,甘菊花3两,防风(去叉)3两,天雄(炮裂,去皮脐)3两,侧子(炮裂,去皮脐)3两,防己3两,白术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牛膝3两,枸杞子(焙)3两,磁石(生捣研)9两,生姜(切)5两,贯众(锉,挼去黄末)2两,生地黄7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生绢袋盛,以无灰酒5斗,浸7日开封。

功能主治脚气痰壅,头痛喘闷,胸膈心背痛。

用法用量初饮2-3合,渐加,常令酒力相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4、厚朴散

处方厚朴(生姜汁制)1两,诃黎勒(炮,取皮)1两,肉豆蔻1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注下。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生姜、粟米各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处方5、茯苓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甘汤、茯苓汤

处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用法用量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卷七)。

各家论述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③《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临床应用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头眩欲呕,心下漉漉作水声,四肢逆冷,舌质淡,而苔白腻,脉象沉弦。此为脾不健运,水湿停潴之证。故以扶阳温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汤治之。处方:桂枝15g,茯苓24g,生姜15g,甘草3g。连服2剂,而躁烦不作,脘闷消失,冲逆平息,脉象虚软。后以健脾行水之剂,调理而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6、茶调散

处方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

功能主治内热头痛。

用法用量便闭,加大黄。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7、荜茇丸

处方荜茇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茯苓3分,槟榔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胡椒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8、赤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1两,甜瓜子3分(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1两,旋覆花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草豆蔻半两(去皮),前胡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上焦痰滞,多唾稠浊,腹胁胀满,吃食微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9、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湿,濡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大枣2个(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如腹痛,加当归3分。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10、枸杞汤

处方枸杞子1钱,肉苁蓉1钱,茯苓1钱,五味子7分,人参5分,黄耆5分,山栀仁5分,熟地5分,石枣肉5分,甘草5分,生姜1片,灯心1握。

功能主治肾虚精滑。

用法用量早空心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1、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冷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入醋数滴,去滓热呷。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2、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熟干地黄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牛膝3分(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劳气,面色萎黄,四肢羸瘦,多卧少起,不欲饮食,身体虚困。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3、姜汁丸

处方半夏(汤洗7次)1两,干生姜1两,巴豆2钱半(去皮心膜油,取霜)。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再研匀,姜汁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肺气壅盛,喘满咳嗽,呕吐饮食,便溺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14、姜附散

处方香附子1斤,生姜3斤。

制法生姜捣汁,浸香附1宿,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尽为度,为末。

功能主治膈气不通,胸膈间结块,大如拳,坚如石,呕吐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处方15、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半两(去毛,微炙),麦门冬3分(去心),厚朴半两(去皴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葛根3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呕哕不止,虚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16、国寿散

处方百草霜15钱,飞罗面20钱,生姜汁5钱。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上药以酒和匀,贴纸上,用火针熨其上。

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处方17、柴胡陷胸汤

处方柴胡1钱,姜半夏3钱,小川连8分,苦桔梗1钱,黄芩1钱半,栝楼仁(杵)5钱,小枳实1钱半,生姜汁4滴(分冲)。

功能主治和解开降达膜。主少阳结胸,症见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现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云南中医杂志》(1982;3:33):李某某,女,55岁,营业员,1980年10月5日初诊。患者11年前患急性胆囊炎后,常觉有胁胀痛,近年来渐觉怠倦乏力,大便艰涩,2-3日方一行。前日突觉右胁胀痛难忍,恶寒发热,口苦,胸闷,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少,面色黯黄,精神不振,舌苔薄黄,脉沉细。证属肝胆湿热气滞,然因病久体弱,不可过用苦寒攻剂,当辛开苦降,调达气机,予柴胡陷胸汤加郁金10g,木香10g,2剂之后,大便畅行,证情减轻,再进4剂,诸证消失。②急性支气管炎《云南中医杂志》(1982;3:33):胡某某,男,40岁,工人,1981年1月27日初诊。病人素体清瘦,面白无华,胃纳不佳。五天前开始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咽痒,咳嗽吐少许白稠痰,自服西药后,头痛恶寒鼻塞减轻,但咳嗽频频,痰多黄稠,微觉喘急,汗出畏风,动则发热,口粘苦,脘闷不饥,苔白黄而腻,脉濡滑。证展风寒咳嗽化热,痰热互结,而表邪未净,当透表清热,化痰止咳,用柴胡12g,黄芩10g,黄连5g,姜半夏10g,瓜蒌仁15g,枳实10g,桔梗10g,生姜15g,杏仁10g。连进3剂痊愈。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18、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枳壳、桔梗、干葛、前胡、桑皮、贝母、茯苓、甘草、橘红、生姜。

功能主治妊娠感冒发热,头疼骨痛,半身不遂,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咳嗽,加五味。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处方19、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肉豆蔻1两(去壳),槟榔1两,白术半两,阿魏半两(面裹煨,以面熟为度),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胡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四肢羸瘦,面色萎黄,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20、大补心汤

别名补心汤

处方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3两,茯苓3两,桂心3两,石膏4两,半夏4两,远志4两,生姜6两,大枣20枚,饴糖1斤,干地黄3两,阿胶3两,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颜色不荣。小儿愈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用法用量补心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21、旱莲丸

处方旱莲汁(用汁,晒)半斤,生姜(2斤,取汁,晒)半斤,生地黄(2斤,酒泡,取汁,晒)半斤,细辛1两,破故纸1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浸)半斤,赤茯苓(去皮,切、乳汁浸)半斤,枸杞子4两,川芎4两,没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核桃仁半斤去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乌须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黄酒送下。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22、厚朴汤

处方厚朴4两(炙),枳实(炙)3两,桂心3两,橘皮3两,大黄3两,甘草2两(炙),五加皮5两,生姜5两,大枣20个(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虚劳寒,腹胀膨膨,气急,小便数少。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温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23、参术举胎饮

处方当归、地黄、川芎、芍药、炙草、人参、白术、陈皮、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妊娠常欲小便,溺滴不出。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24、大百劳散

处方蛤蚧1对(蜜炙),元卅鳖甲1个(去裙,醋炙),附子1两,人参1两,柴胡1两,川干姜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茴香1两,青皮(去白)1两,杏仁(去皮尖)1两,知母1两,贝母1两,陈皮(去白)1两,官桂1两,甘草(炙)1两,半夏(生姜制)1两,苍术(汤浸)1两,苏木半两,龙胆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劳疾,肌劣,喘息不卧,痰涎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乌梅2枚,同煎。空心稍热服。有汗加小麦20粒。

注意不用铁器。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25、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热气不和,心痛腹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26、建中汤

处方前胡1钱,细辛1钱,当归1钱,白芍1钱,人参1钱,橘红1钱,桂心1钱,麦冬1钱,黄耆1钱,白茯苓1钱,炙甘草1钱,半夏7分,生姜3片,大枣2个。

功能主治生气血,退虚热。主劳证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

用法用量不拘时服。

摘录《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27、茯神汤

处方茯神4两,人参3两,茯苓3两,芍药1两,甘草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生姜8两,大枣30个。

功能主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语错谬,心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28、参苏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头)、白术、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苏叶、干木瓜、香薷叶、厚朴(生姜汁制,炒香)、半夏曲(炙)、白扁豆(微炒)、陈橘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29、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豆蔻1两(去壳),当归3分(锉,微炒),龙骨1两,木香半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心腹(疒丂)痛,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0、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黄耆1两(锉),白豆蔻3分(去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槟榔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不和,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胸膈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31、厚朴丸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麦门冬3分(去心),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半,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头疼,肩背烦闷,往往气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32、败乳自退方

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片(半生,半煨)。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乳初结胀不消。

用法用量用酒1碗,煮取1盏服。其痛一会不可忍,即搜去败乳,临卧再1服,顺所患乳一边倒卧于床上,令其药行故也。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

处方33、备急压气散

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

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

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

用法用量水煎,和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处方34、厚朴汤

别名厚朴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术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石斛(去根)1两,肉豆蔻(去壳)1两,地骨皮1两,犀角(镑)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青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劳。心腹胀满,吃食不得,胸膈烦闷,面色萎黄,身体无力,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厚朴散(《普济方》卷二二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35、法枣汤

处方北枣2斤(连核打破,切作块子,焙温热,以麻油拌和滋润为度,焙1日,趁热以熟糯米浆挪均,再焙干),生姜2斤(切),甘草7两(炙,细锉)。

制法甘草、生姜淹1宿,次用文武火炒令干,却同枣同焙燥,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

用法用量每服盐点。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36、草豆蔻丸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7、扶元和中膏

处方党参1两5钱,于术1两(炒),茯苓1两(研),砂仁4钱(研),归身1两(土炒),杜仲1两(炒),香附6钱(制),生黄耆1两,谷芽1两(炒),鸡内金1两(焙),半夏8钱(姜炙),佩兰草6钱,生姜6钱,红枣20个(肉)。

制法并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兑冰糖2两为膏。

功能主治久病脾虚食少,胸闷干哕,倒饱嘈杂,食物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水送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处方38、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桂(去粗皮)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芍药1两,槟榔(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痛烦不止,或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39、补胎汤

处方细辛1两,干地黄3两,白术3两,生姜4两,大麦5合,吴茱萸5合,乌梅1升,防风2两(1方有人参1两)。

功能主治妇人曾伤一月胎者,预服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食前服。寒多者,倍细辛、茱萸;若热多渴者,去细辛、茱萸,加栝楼根2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3合。

注意忌生菜、芜荑、桃、李、雀肉等物。

摘录《千金》卷二引《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处方40、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半夏(为末,姜汁作饼,焙干)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疟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41、健中散

处方白术、枳实(麸炒)、人参、白芍药、干姜(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锉)、丹参、大腹皮、槟榔(锉)、吴茱萸(汤浸,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桔梗(锉,炒)、干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脐腹胀满,积聚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

处方42、麻黄汤

处方麻黄2两,射干2两,人参2两,茯苓2两,防己2两,前胡2两,枳实2两,半夏1两,犀角1两,羚羊角1两,青木香1两,橘皮1两,杏仁1两,升麻1两,生姜5两,独活3两,吴茱萸1升。

功能主治肿已消,仍有脚气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1升,煮取4升,分5次服,每服相去20里久,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口服1剂,取病气退乃止。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6两,生麦门冬1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1两。

摘录方出《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43、厚朴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人参1两,赤石脂1两,龙骨1两,地榆半两,干姜(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日夜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空心米饮调下,午后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44、荠苨饮

处方荠苨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锉)1两,知母(焙)1两,栝楼实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葛根(锉)1两,犀角(镑)1两,桔梗(炒)1两,陈橘皮(去白,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蓝实(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45、大和中饮

处方熟地2-3钱,白术2-3钱,当归2-3钱,人参随便,山药1钱半,甘草(炙)1钱,柴胡1-2钱,麻黄1-2钱,肉桂1-2钱,白芍(酒炒)1钱,生姜1钱半。

功能主治痉,因汗下太过,阳虚阴盛,复感邪而畏寒莫解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汗甚,去麻黄,加黄耆2钱;如寒甚,加附子1-2钱。

摘录《会约》卷十二

处方46、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10斤(用生姜2斤制),枣1斗6升,丁香皮8两,甘草(炒)11斤,丁香枝杖12两,盐(炒)15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顺气,进饮食。主脾胃虚冷,腹痛泄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热服。常服每服1钱,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局方》卷十

处方47、定吐饮

处方半夏、生姜、薄荷、藿香,一方无藿香。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吐不止。

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处方48、保生汤

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中盏,加生姜3片,淡竹叶20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49、参苓附术加生姜汤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生姜1两,附子2钱,茯苓3钱。

功能主治冬月直中阴寒,吐泻交作,身发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一

处方50、姜附散

处方生附子7钱,生姜1斤,胡椒半两,丁香半两(研末,不见火)。

制法用生姜1斤(肥者),取自然汁,同附子入砂器内,慢火煮,候附子化为糊,须不住用匙搅动,恐焦,直至姜汁煮耗尽,约7分取出,挑入银器内,四面摊开,顿重汤上,时复搅转,重摊过,候药9分干,可以捻不粘缀手,尽取出,捻成小饼子,顿在筛子内,或晒或焙干,碾为细末,再入胡椒、丁香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寒。

用法用量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51、附子散

处方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1两,羌活1两,干姜1两(炮裂,锉),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遍身疼痛,脑目疼闷,心胸烦热,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良久,吃热粥投之,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52、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半夏(为末,生姜汁调作饼,晒干)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3、芦根饮

别名芦根饮子

处方生芦根(切)1升,青竹茹1升,粳米3合,生姜2两(切)。

功能主治伤寒后干呕不食。

用法用量芦根饮子(《千金》卷十)。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芦根甘寒,降伏火,利小水;竹茹甘寒,除胃热,清燥金;生姜辛温,祛寒饮,散逆气,二者皆能和胃,胃和则呕止;加粳米者,亦藉以调中州也。

摘录《医心方》卷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54、独活酒

处方独活6两,生姜6两,石斛6两,牛膝4两,丹参4两,萆薢4两,侧子(炮)4两,茯苓4两,防风6两,薏苡仁6两,山茱萸6两,桂心6两,白术6两,天雄(炮)6两,芎䓖6两,秦艽6两,当归6两,人参6两,甘菊花2两,生地黄8两。

制法上切,绢袋贮,以酒2斗5升,渍4日。

功能主治十月以后,腰脚屈弱,兼头眩气满。

用法用量温服3-4合,每日2次。头风患冷者,加椒2两,取汗。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处方55、姜连丸

处方宣黄连(去须)4两,生姜(连皮同黄连炒)4两,肉豆蔻(面裹煨)2两,当归(去芦)2两,罂粟壳3两(去顶蒂,瓤,蜜炒),干姜(炮,洗)1两,阿胶(锉,麸炒成珠)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枣子49枚,生姜4两切片,银石铫内同枣子水浸,煮候干,取枣去皮核,捣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下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6、厚朴丸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术半两,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木瓜半两,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胡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脾气冷,腹胀不能食,胸膈气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兰香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7、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两(锉),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胃。主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8、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8分,茯苓8分,黄连8分,石膏8分,萎蕤8分,人参6分,龙胆6分,黄芩6分,升麻4分,枳实5分,枸杞子10分,栝楼根10分,生姜(屑)10分,茅根(切)1升,粟米3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肠胃热实。主消渴。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外台》作地骨皮。

注意忌猪肉、酢物。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处方59、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芎藭1两半,赤石脂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黄连(去须)1两,百合1两,地榆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肢体疼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60、京三棱丸

处方京三棱(煨,捣为末)3分,蓬莪术(煨,捣为末)3分,巴豆(去皮心膜,压取霜)1分(以上3味用米醋1升于银石器内同熬成膏),槟榔(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8味,捣罗5味为末,用三味膏和捣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宽利胸膈,消化饮食。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食后、临卧热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