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精的处方(十八)

浏览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21~1080共60个。

处方1、健脾汤

别名乌头建脾散、建脾散

处方乌头(炮裂,去皮脐)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虚泄泻,老人冷泻。

用法用量乌头建脾散(《鸡峰》卷十二)、建脾散(《鸡峰》卷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2、黄耆汤

处方蜀黄耆2两,人参2两,芍药2两,桂心2两,大枣12枚,生姜6两。

功能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服7合,日3服尽。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即《金匮》黄耆桂枝五物汤,乃血痹门中首方。《千金》以血痹之病元气本虚,乃易桂心,加人参,力助开痹。裁去甘草者,嫌其无刚毅之性,反有缓于他药之力也。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3、黄耆汤

处方黄耆4两,升麻3两,桂心(冷用)2分,黄芩1两,竹叶(切)1升,茯苓2两,生姜(切)2两,甘草2两(炙)。

功能主治痈肿虚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斗,煮竹叶,减5升,去之,澄取9升,纳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三

处方4、葱白

处方葱白(切)7茎,甘草(炙)2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生姜(切)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金石毒脚气。

用法用量以水5盏,同煎至3盏,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5、桔梗散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6、独活汤

处方羌独活3两,葛根3两,甘草2两(炙),麻黄1两,桂心3两,生姜6两,芍药3两,干地黄2两(一方无芍药)。

功能主治产后中柔风,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上以清酒2升,水8升,煮3升,分5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

处方7、槟榔汤

处方槟榔(生,锉)1两,大腹皮(锉)1两,白术1两,五味子(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耆(锉)1两,桑根白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己1两,木通(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半两,大黄(湿纸裹煨)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宽胸膈,利小肠。主三焦积气,渐成水病,腹胀,四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早晨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8、葛根葱白汤

处方葛根1两,芍药半两,芎䓖半两,知母半两,葱白1握(寸切),生姜1两。

功能主治伤寒,服葱白汤后,头痛未解者。阳明头痛,鼻干无汗。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升半,煮取1升,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处方9、黑归脾丸

处方熟地4两,人参2两,冬术2两,茯神2两,枣仁2两,远志2两,黄耆1两5钱,当归1两,木香5钱,炙草5钱,桂元1两,生姜1两,大枣50枚。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养心宁神。主心肾不交,劳伤过度,精血虚损,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肠红痔血,三阴亏损,疟疾不愈,及妇人带下。

用法用量《中药成方配本》:将熟地、龙眼肉、枣子同坞烂,枣子坞烂后去皮核,与诸药打和晒干研末,用生姜煎汤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十五两。每日二次,每次二钱,开水吞服。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10、葛根解热汤

处方葛根1钱半,桂枝7分半,甘草7分半,芍药7分半,麻黄1钱,生姜3片,大枣2枚,黄芩6分。

功能主治疫疠,发热而渴,不恶寒。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

处方11、桂枝归苓汤

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当归3钱,茯苓3钱,川芎2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中风,血分虚而左半偏枯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12、独活汤

别名桂心散

处方独活4两,生葛根半斤,芍药3两,防风2两,半夏1斤(洗),桂心5两,当归2两,附子(炮)2两,甘草(炙)2两,生姜10两(一方去半夏,用麻黄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不能语。风亸曳,肢体不能收摄。

用法用量桂心散(《普济方》卷九十四)。

注意忌羊肉、(饣曷)、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13、柴芩退热汤

处方柴胡、黄芩、紫苏、陈皮、川芎、当归、杜仲、茯苓、川断、甘草、前胡、荆芥、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热盛,加竹茹、麦冬;寒盛战栗,手足厥,加草果、白术、黄耆、黑姜。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14、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人参1两,芍药2两,生姜半斤,桂肉3两,大枣14枚,当归1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头痛上重下轻,目视(艹盳)(艹盳),惚惚志损,常躁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4升,分4次服。有寒,加厚朴2两。

注意忌生葱、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小品方》

处方15、柑叶定痛散

处方柑子叶4两,葱白根3两,生姜片2两。

功能主治酒病初发,形如感冒,被医误治,三焦受伤,死血凝结不化作痛,滞注胸膈,大痛不移。

用法用量上共捣烂如泥,用锅烙热,铺盖痛处,白布裹紧,将盐炒热,包烙。痛立止。随服异功散。

摘录《点点经》卷一

处方16、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17、桂枝加当归茯苓汤

处方桂枝、白芍、甘草(炙)、当归、茯苓、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泻肾补心。主奔豚。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18、桂心汤

处方桂(去粗皮)1两,芍药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分,甘草(炙,锉)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半两,半夏(汤洗7遍,生姜等分同捣,焙)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发热,胸中气逆,恶寒呕哕,小便难,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葱白3寸、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19、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桂心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高良姜3分(锉),白术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20、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桂心3分,白豆蔻1两(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麦糵3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宿食不消,吃物无味,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1、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1两,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或宿食不消,或为霍乱,或心腹疼痛,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2、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胡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皮(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呕逆,心腹常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23、葛根汤

处方葛根6两,生姜6两,独活4两,当归3两,甘草2两,桂心2两,茯苓2两,石膏2两,人参2两,白术2两,芎䓖2两,防风2两。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并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产后中风,口噤痉痹,用芎、防、葛、独、膏、姜愈风之品,不得苓、桂、术、归、四君子等药无以逞其功用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24、大通圣白花蛇散

别名大通散

处方海桐皮1两(去粗皮),杜仲1两(锉,炒),天麻1两(去苗),干蝎1两(炒),郁李仁1两,赤箭1两,当归1两(去芦头,酒浸),厚朴1两(生姜汁制),蔓荆子1两(去白皮),木香1两,防风1两(去苗),藁本1两(去土),白附子1两(炮),肉桂1两(去粗皮),羌活1两(去芦头),萆薢1两(酒浸1宿),虎骨1两(醋炙),白芷1两,山药1两,白花蛇1两(酒浸,炙,去皮骨,用肉),菊花1两(去枝梗),牛膝1两(去苗),甘草1两(炙),威灵仙(去土)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祛逐风气,通行荣卫。主诸风,无问新久,手足亸曳,腰脚缓弱,行步不正,精神昏冒,口面喎斜,语言蹇涩,痰涎壅盛;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搔痒,骨节烦疼;或痛无常处,游走不定,及风气上攻,面浮耳鸣,头痛目眩;下注腰脚,腰疼腿重,肿痒生疮。风气冷热不调,四肢厥冷,心神烦惋。

用法用量大通散(《圣济总录》卷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花蛇散”。

摘录《局方》卷一

处方25、柴芩栝楼芍药汤

处方柴胡3钱,黄芩1钱,半夏2钱,甘草1钱(生),生姜2钱,大枣3枚,栝楼根3钱,芍药3钱。

功能主治少阳疹病,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26、菊花汤

别名麻黄雌鸡散、麻黄雌鸡汤

处方菊花如鸡子大1枚,麦门冬1升,麻黄3两,阿胶3两,人参1两半,甘草2两,当归2两,生姜5两,半夏4两,大枣12个。

功能主治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麻黄雌鸡散(《圣惠》卷七十六)、麻黄雌鸡汤(《普济方》卷三三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胎息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养胎,属手少阳,火气用事最易损坠,若寒郁火邪,恶阻弥甚,热蒸子脏,溲数异常,然胎已成形,未必便下,必卒受风寒或有所惊动,势难叵测,不得不于安胎剂中兼麻黄一味以开泄之,虽与前艾叶汤并用麻黄,其间轻重迥殊,余味大都相类,彼以胎未具体,固宜艾叶、丹参之温以助之;此以相火养胎,又需麦冬、菊花之清以润之,其用半夏者,专涤胞门垢腻,无虑辛散伤胎也。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27、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桔梗(微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结不消,或吐下呕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

用法用量一二百日儿每用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3次温服;2-3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午后各1次。若已服诸利药,胃中虚冷,大下如水,干呕眼白者,可去大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28、调气化痰丸

处方半夏1斤,南星1斤,白矾1斤,皂角1斤,生姜1斤。

制法水煮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作片,同半夏、南星晒干,再加青皮(去白)、橘红、苏子(炒)、萝卜子(炒,另研)、干葛、杏仁(去皮尖,另研)、麦糵(炒)、山楂、神曲(炒)、香附子各半斤(净),与前药合和一处,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化痰涓食。主久喘,或作或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茶汤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29、姜汁饮

处方生姜4两。

功能主治开胃口,令人能食。主脚气,上气闷绝者;中暑。

用法用量上和皮捣取自然汁,早晨取半合,以温汤半合和服之,每如人行10里1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30、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土瓜根半两,赤茯芩(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烦热,大便不利,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31、姜橘汤

别名陈汤

处方生姜(切,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等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不止,手足逆冷。老人噎病,胸满塞闷,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姜陈汤(《嵩崖尊生》卷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32、金露紫菀丸

处方草乌头(去皮尖)、黄连半两,官桂1两,桔梗1两,干地黄1两,干生姜1两,川椒1两,芜荑1两,紫菀(去皮)1两,柴胡1两,防风1两,厚朴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川芎1两,鳖甲(酒浸)1两,贝母1两,枳壳(去瓤)1两,甘遂1两,巴豆3两(醋煮半日,出油),硇砂3钱。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脾积,两胁虚胀,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临卧米饮汤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七

处方33、柴葛败毒散

处方柴胡、葛根、前胡、防风、苏叶、荆芥、桔梗、羌活、甘草、人参、生姜。

功能主治疹欲出之时面颊红,或头眩身体拘急;及既出身应凉,毒火极热,更反热甚而勿解。

摘录《痘科金镜赋》卷六

处方34、调气止痛汤

处方白术1钱半(土炒),木香6分,没药5分(去油),生草5分,白芍1钱(炒),上元桂5分(去皮研),青皮1钱(炒),乌药5分(炒),荔枝核3钱(盐水炒),蔻米5分(研),附子1钱,川楝子7分(炒),小茴香1钱(炒),桑螵蛸3钱(盐水炒),竹茹3分(炒),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一切胃肾虚寒,气直上冲,或呕,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35、莽草散

处方莽草4两,生姜4两,干漆4两,猪牙皂荚4两,胡麻子4两,生地黄4两,菟丝子4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入藏瓶内,盐泥固济,火煅1日后,入地1尺2寸深埋,3伏时取出,露3夜,不得着日气,研罗为细散。

功能主治乌髭。延寿。主肾虚齿痛。

用法用量用如齿药法揩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36、丁香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母丁香49个,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制法用附子钻孔四十九,以丁香填孔内,将生姜汁用文武火熬尽;又用大萝卜1个,取1穴子,入附子又填内,将萝卜盖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烧香熟为度,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块,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汤1盏调下,每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37、浮萍石膏汤

别名青萍石膏汤

处方浮萍3钱,石膏3钱,杏仁3钱,甘草2钱(炙),生姜3钱,大枣3枚(擘)。

功能主治温疫身痛,脉浮紧,烦躁喘促,无汗者;疫疹初起,太阳证之重者。

用法用量青萍石膏汤(原书卷四)。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处方38、大通真丸

处方蚕纸10张(烧灰),防风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桔梗1两(去芦头),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白芷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半两,藁本半两,泽兰1两,白芜荑半两,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食茱萸3分,柏子仁1两(微炒),白薇半两,白术半两,苍术半两(锉碎,微炒),蝉壳半两(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经络不调,腹内时痛,面色萎黄,四肢羸弱,心神昏闷,不欲饮食,及产后余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39、大鳖甲汤

处方鳖甲2两,防风1两,麻黄1两,白术1两,石膏1两,知母1两,升麻1两,茯苓1两,橘皮1两,芎䓖1两,杏仁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萎蕤1两,甘草1两,麦门冬1两,羚羊角6铢,大黄1两半,犀角半两,青木香半两,雄黄半两,大枣10枚,贝齿7枚,乌头7枚,生姜3两,薤白14枚,麝香3铢,赤小豆3合,吴茱萸5合。

功能主治脚弱风毒,挛痹气上;及伤寒恶风,温毒,山水瘴气热毒,四肢痹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斗,煮取4升,分6服。相去10里久,得下止。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40、姜橘汤

处方生姜母1两1分,陈橘皮(去白,焙)半两,青竹茹半两,前胡(去苗)3分,槟榔(锉)2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呕吐涎痰,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41、活络流气饮

别名和中既济汤

处方苍术2钱,木瓜2钱,羌活2钱,附子(生)2钱,山楂肉2钱,独活2钱,怀牛膝2钱,麻黄2钱,黄柏1钱5分,乌药1钱5分,干姜1钱5分,槟榔1钱5分,枳壳(麸炒)1钱5分,甘草8分,黑豆49粒,生姜3片。

功能主治青腿牙疳。

用法用量水4钟,煎1钟服;滓再煎,水3钟,煎8分服。如牙疳盛,减去干姜、附子,加胡黄连2钱,龙胆草2钱;如牙疳轻而腿疼重,加肉桂2钱;如寒热已退,减去羌活、麻黄,加威灵仙2钱、五加皮2钱。

摘录《金鉴》卷七十

处方42、丁香半夏汤

处方丁香(炒)半两,木香(炮)半两,半夏(生姜汁拌炒)半两,人参2两,白术(锉)2两,桔梗(炒)2两,白豆蔻(去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2两,槟榔(锉)2两,前胡(去苗,锉,炒)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痰逆,和胃气。主妊娠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43、菖蒲散

处方五倍子4两,石菖蒲2两,青盐1两,生干地黄2两,苦参2两,草乌头半两,生姜3两。

制法上药先将五倍子、乌头、苦参捣为粗末,续入生姜再捣成膏,团作五块子,盛在瓦盒或小沙罐子内,以圆瓦子盖合口,微留一小眼子出黑烟,盐泥固济一指厚,以火煅之,见黑烟将尽去火,以生土盖之,来日出,与前药同研令细。

功能主治齿疾。

用法用量揩牙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44、黑散子

处方青州枣1斤,生姜1斤,厚朴1两,甘草1两5钱。

制法上锉碎,同淹3日,慢火炒黑焦,置地上出火毒3日,为末。

功能主治补益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

处方45、救劫汤

处方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杨梅疮,误用熏药,毒气入内,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烂肉者。

用法用量取汁饮之,即解。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46、桔梗丸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胡椒3分,荜茇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制),桂心3分,细辛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前胡3分(去芦头),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白术3分,防葵3分,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逆气胸中痞满,不能喘息,脏腑虚寒,心腹坚痞,痰饮留滞,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47、桂心丸

处方桂心1两,诃黎勒皮1两,白术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防葵3分,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木香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气,不能食,腹中痛,时嗽,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48、大竹叶汤

处方甘草2两(炙),小麦(完用)5合,黄耆2两,人参2两,知母2两,大枣20枚(擘),半夏3两(洗),栝楼1两,粳米1升,黄芩1两,当归2两,生姜4两,前胡2两,芍药2两,麦门冬6合(去心),龙骨3两,桂心3两,竹叶(切)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客热,百病之后,虚劳烦扰,不得眠卧,骨间劳热,面目青黄,口干烦躁,短气乏力,食不得味,纵食不生肌肤,胸中痰热,烦满愦闷。

用法用量用东流水2升,煮取5升,去滓,分服1升,日3夜2。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古今录验》

处方49、大建脾丸

处方肉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1两研烂,同淹1宿,炒令香熟)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丁香半两,胡椒半两,木香半两,萆茇半两,神曲(炒)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白术半两,麦糵(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豆蔻半两,诃子(煨,去核)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调中养气,和胃健脾。主中焦积寒,胸膈气痞,呕逆恶心,腹胁疼痛,脏腑虚滑,饮食多伤,困倦少力,肢体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米饮送下,食前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0、厚朴丸

处方厚朴4两(去浮皮,蘸生姜自然汁炙焦黄),苍术2两(米泔水浸洗,晒干,切片略炒),莪术2两(湿纸裹煨,去皮切片),青皮2两(洗,去瓤,晒干,锉细,略炒),陈皮2两(洗,去瓤,晒干,锉细,略炒),当归2两(去芦,净洗晒干),荆三棱2两(去芦,切片),白芷2两(切片)。上用老醋浸7日,春夏浸5日,取出焙干,研细末,入后药中:禹余粮(火煅醋淬凡10次,为细末,用水飞过,再入干锅内火煅通红,净称2两再研)、针砂2两(净洗,用醋浸1宿,煮干,研极细,净秤)。

制法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宽中进食,推化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70-80至10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引鲁太丞方

处方51、麻黄汤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豉1合,甘草半两(生用),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荠苨半两,生姜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头痛,寒热不可解者。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煎至2盏,去滓,分5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52、姜魏丸

处方生姜1斤(去皮,切作片子,盐3两,浸1宿,候干),阿魏1分(用面1两,醋和为饼,炙黄),甘草2两(炙),青橘皮(去白)4两,缩砂仁100枚,木香1两,干姜2两(炮),肉桂(去粗皮),蓬莪术半两(煨香),当归(洗,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20丸。

功能主治温胃进食,止腹痛泄痢,消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生姜汤嚼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引《朱氏家传方》

处方53、控涎丸

别名控涎丹、控痰丸

处方生川乌半两(去皮),半夏半两(洗)半两,僵蚕(不炒,3味锉碎,生姜汁浸1宿)半两,全蝎(去毒)7个,铁粉3钱,甘遂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诸痫久不愈,顽涎聚散无时,变生诸症。

用法用量控涎丹(《袖珍》卷三)、控痰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注意忌食甘草。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济生》

处方54、柴胡牡蛎汤

处方柴胡3钱,牡蛎1钱(粉),甘草2钱,瓜蒌3钱,半夏3钱,芍药3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心腹疼痛,痛在心胸,热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55、姜橘白术汤

处方白术2钱半,橘皮(去白)2钱,生姜2钱,半夏(姜汤泡)1钱半,茯苓1钱半,厚朴(姜汁炒)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胃气不和,下痢兼呕。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徐徐服。因火逆冲上而呕者,加姜汁炒黄连。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处方56、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

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半夏3钱,芍药1钱,枳实1钱,大黄2钱,生姜2钱,大枣2枚,玄参2钱,生地3钱。

功能主治少阳疹病,半入阳明胃腑,呕吐泄利。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分2次温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57、大效厚朴煎丸

处方厚朴1斤(去皮,用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7升同朴煮,水尽为度,不用生姜,朴焙干),干姜4两(锉作骰子大,用甘草2两,半寸截,水7升,同煮水尽,不用甘草,干姜焙干),茴香4两(舶上者佳,微炒),川附子2两(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脾胃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至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58、茯神汤

处方竹叶(切)2升,地骨皮1升,生地黄(切)1升,石膏8两,茯神4两,葳蕤4两,知母4两,生姜4两,生麦门冬1升半,栝楼根8两。

功能主治消热止渴。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下大枣30个,并药煮取4升,分4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处方59、大豆汤

处方大豆1升,杏仁1升,清酒1升,麻黄4两,防风4两,木防己4两,猪苓4两,泽泻3两,黄耆3两,乌头3两,生姜7两,半夏6两,茯苓5两,白术5两,甘遂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风水,通身大肿,眼合不得开,短气欲绝,骨节疼,恶风自汗,其脉浮。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煮豆,取1斗,去豆;纳药及酒合煮,取7升。分7服,日4夜3。得小便快利为度,肿消停药,不必尽剂。若小便不利者,加生大戟1升,葶苈2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甘遂、防己、乌头、半夏、甘草、生姜专为阴邪逆满,眼合不开,故用以通阳气,散阴结。且得乌头、半夏、甘遂、甘草反激之大力,可无藉于独活之祛风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处方60、姜橘饮

处方陈皮4两(去白),生姜2两(去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呕吐干哕,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用水3碗,煎1碗,去滓,分作2服,当发日五更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