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精的处方(十)

浏览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541~600共60个。

处方1、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3两(水浸3日3夜,去裙,米醋蘸炙令脆,为末),桃仁100个(汤浸,去皮尖,炒黄,细研),硇砂(汤化,去石,煎成霜)3分,上药用酽醋4升,砂盆中慢火熬成膏,更入后药:厚朴(去皮,生姜汁炙)1两,陈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肉桂(去皮)1两,肉豆蔻4个,槟榔2两,柴胡(去苗)半两

制法上为末,再温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气发不可忍,并治淋。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细切生葱热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

处方2、鳖肉煎丸

处方生鳖肉半斤(治如食法),黄芩(去黑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蜣螂(去翅头足,炒)半两,鼠妇(炒,去足)1分,干姜(炮)1分,大黄(生锉)1分,海藻(洗去咸汁,焙)1分,葶苈子(纸上炒)1分,桂(去粗皮)1分,牡丹皮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分,紫菀(切,焙)1分,瞿麦(去梗)1分,半夏(汤洗去滑,焙)1分,人参1分,大戟(锉)1分,(庶虫)虫(炒)1分,射干(炮)1分,阿胶(炙燥)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1分,石苇(去毛)1分,赤芍药1分,桑螵蛸(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取灶下灰3升,酒2升淋灰,取灰汁先煮鳖肉令烂,绞去鳖肉,后入诸药末,纳鳖肉汁,更煎成膏,可丸即止,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久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发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3、马蔺子散

处方马蔺子2两(微炒),地榆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艾叶1两(微炒),白术1两,赤石脂2两,龙骨2两,当归1两(锉,微炒),肉豆蔻1两(去壳)。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白痢,腹内疠痛,行数极多,色白如泔淀,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4、椒姜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两1分,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芍药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半两,鸟喙(炮裂,去皮脐)1分,柴胡(去苗)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牡丹皮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诸寒在脐旁痛,上冲胸中满,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5、葵根汤

处方葵根2两,车前子1升,乱发(烧灰)1两,大黄1两,冬瓜汁7合,通草3两,桂心1两,滑石1两,生姜6两。

功能主治产后淋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为3服。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6、缓颊散

处方天南星1枚(重半两者,用酒同生姜自然汁浸49日,切破,焙干),半夏(亦如天南星浸,切,焙干)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芎䓖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雄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药前6味为细末,入雄黄以下4味,同研匀。

功能主治中风口噤,及妇人洗头中风,牙关紧急,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酒调下;如小儿急慢惊风,薄荷汤调下1字。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7、蠲饮万灵汤

处方芫花5分(酒炒),煨甘遂8分,姜半夏6钱,浙茯苓8钱,大戟1钱(酒炒),大黑枣10枚,炒广皮3钱,鲜生姜2钱。

功能主治急下停饮。主停饮。

各家论述何秀山按:停饮为患,轻则痞满呕吐,重则腹满肢肿,甚则化胀成臌,非峻逐之,无以奏功。此方君以芫花之辛辣,轻清入肺,直从至高之分,去郁陈莝;又以甘遂、大戟之苦泄,配大枣甘而润者缓攻之,则自胸及胁腹之饮,皆从二便出矣,此仲景十枣汤之功用也。俞氏臣以二陈汤去甘草者,遵仲景痰饮以温药和之之法,佐以生姜之辛,合十枣之甘,则辛甘发散,散者散,降者降,停饮自无容留之地矣。名曰万灵,洵不愧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8、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桔梗(锉,炒)3分,干姜(炮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胡椒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汗出)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2两,荜拨2两半,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葵1两,芎䓖1两,甘草(炙)2两,当归(切,焙)2两,白术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大黄(湿纸裹,煨香熟)半两,槟榔(锉)1两,葶疬(隔纸炒)1分,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痹。上下痞塞不能息。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觉有热者,空腹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9、干姜散

处方干姜(炮裂)1分,黄连(去须)3分,人参3分,肉豆蔻(去壳)1枚,当归(锉,焙)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5遍)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脓血,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以粥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10、黄连厚朴汤

处方黄连1两1分(去须),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桑耳1两半,茯神1两半(去木),天雄1两半(炮裂,去皮脐),射干1两半,黄耆(锉,炒)1两半,代赭1两(碎),枳壳1两(去瓤,麸炒),桔梗1两(锉,炒),地榆1两,当归(切,焙)1两,白术半两(锉,炒),桂半两(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气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11、解肌干葛五物饮

处方葛根(切)5合,葱白(切)1升,生姜(切)1合,豉心1升(绵裹),粳米2合(研碎)。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阴阳伤寒,病经1-2日,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黄赤者。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宜先合煮桃柳三物汤浴之,后服本方。

摘录《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处方12、藿香散

别名藿香汤

处方藿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皱皮),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不和,胸膈满闷,四肢无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3、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个(大者,净洗,去筋膜,面裹外面2-3分厚,上面用纸固济,泥一风炉子,安鳖甲在上面,别入桃仁半斤,去尖皮双仁,研,以米醋4升,无灰酒3升,硇砂3两,同搅拌旋入鳖甲中,煎为膏,取出用盒盛,却将鳖甲去纸泥,炙令黄色),青橘皮(去白,焙)3两,麦糵(炒)3两,沉香(锉)3两,肉豆蔻(去壳)3两,丁香2两,木香2两,槟榔(一半生,一半炒)2两,陈曲(炒)2两,京三棱(煨,锉)2两,大黄(生,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令紫)2两,柴胡(去苗)半斤,桂(去粗皮)2两。

制法上为末,用桃仁煎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症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14、黄金散

处方生姜1斤4两(薄切,洗,炒令水气尽,再入米醋2升熬干为度),当归1两,白芍药1两,熟地黄(洗)1两,桂心(去皮)1两,大黄(炮)1两。

制法上锉细,都炒干,同前炒姜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产前后诸疾。

用法用量妇人产后败血攻心,晕闷欲死,微有气存,细茶、老姜炒令水气尽,用童子小便2盏,同煎100沸,倾去滤去姜滓,调药2大钱,热服立醒;或口噤,以物挑开灌药;如分娩后,产母虽无病,亦依前汤使调药服之,便吃白粥压下,即不生血晕之患;或胎不下者,照前服,即下;产后仍每日进药1-2服,服后,5-7日1服,使逐去恶血,久后百病不生;产前后血气及妇人寻常气疾痛刺不可忍者,并用无灰酒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八

处方15、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3分,枇杷叶(炙去毛)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白茅根1两,干木瓜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逆,冷热不调,心膈烦满,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16、橘皮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升麻半两,生姜3两,橘皮2两。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不止,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亦可致哕。

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2升,顿服之。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三

处方17、麻黄汤

处方麻黄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细辛3两,桂心3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石膏4两。

功能主治肺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于射干麻黄汤中除去生姜、半夏、细辛、五味、紫菀、款冬,但加甘草一味以和中气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18、麻黄五味汤

处方麻黄3两(去节),干葛5两,石膏8两,生姜6两,茵陈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发汗泄黄。主急黄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3次温服,相去10里久再服。服讫当欲汗,则覆被微取汗以散之。

摘录《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处方19、槟榔丸

处方槟榔半两,高良姜3分(锉),桂心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皮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肺气冷,上攻胸膈,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腹胁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0、橘皮甘草汤

处方橘皮3两,生姜2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中暑。身大热,背微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目昏痛,恶见日光,遇凉稍清,起居如故,其脉虚大而数。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3升,煎至1半,去滓,分3次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21、丹参煮散

别名丹参散

处方丹参3两,芎䓖2两,杜仲2两,续断2两,地骨皮2两,当归1两18铢,通草1两18铢,干地黄1两18铢,麦门冬1两18铢,升麻1两18铢,禹余粮1两18铢,麻黄1两18铢,牛膝2两6铢,生姜(切,炒取焦干)2两,牡蛎2两,甘草1两6铢,桂心1两6铢。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筋实极,则两脚下满而痛,不得远行,脚心如割,筋断折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丹参散(《普济方》卷十五)。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摘录《千金》卷十一

处方22、鲍鱼汤

处方鲍鱼1斤半,麻子仁1两,细辛1两,茯苓1两,生姜(切)1两,五味子1两,地黄5两。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虚极,水道闭绝逆胀,咽喉短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鲍鱼如食法,取汁7升,纳药煎取3升,分为3服。

摘录《千金翼》卷六

处方23、橘姜煎

处方橘红1两,生姜1两。

功能主治一切呕哕,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徐徐咽下即愈。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24、橘姜丸

处方蓬莪术(炮)、青橘皮(去瓤)、生姜各等分。

制法用好醋煮令烂,只取青皮1味为末,煮粟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肿胀。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淡姜汤吞下,茶酒亦得。此药不泻,不利小便,只泄气自退。须服半月,方见功效。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25、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3分(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神曲3分(炒令微黄),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心腹胀满,宿食不消,四肢逆冷,不欲饮食,食即欲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26、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食茱萸半两,细辛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远志半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7、鹅梨汁煎丸

处方羚羊角1两,木香半两,青橘(汤浸,去瓤)半两,半夏(汤净洗,切片,用生姜制)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川芎半两,藿香半两,全蝎(微用酥酒拌、炒过)半两,白花蛇(微用酥酒拌,炙,去皮骨)半两,白附子(微炒)半两,天麻(酒水各半浸,焙干)半两,槟榔1两,朱砂1两(别研),麝香半两,牛黄、龙脑。

制法上为末,用皂角汁、薄荷汁、捣梨汁各1碗,煎成膏,和上药末一处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痹。头、面、肢袭着,筋脉挛起,手足不随,痰涎胶粘,语涩昏浊,口眼偏喎[音 wāi]。

用法用量方中牛黄、龙脑剂量原缺。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28、蠲痛无忧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焙)2两,半夏(姜汁浸,焙)2两,川山甲(陈土炒)2两,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2两,草乌(生姜汁煮)2两,苦实(麻油炸浮)2两,当归(酒洗)2两,甘草2两,麻黄3两,威灵仙1两,闹羊花(醋浸,炒黄色)4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痛。筋骨痛,头风痛,风寒湿痹,遍身疼痛,脚气痛风,及大麻风。

用法用量每服5-7分至1钱,无灰酒调服,再饮以醉为度。盖卧出汗,避风。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29、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人参2两,麦门冬(去心)2两,石膏(碎)2两,芎䓖2两,当归2两,生地黄8两,甘草(炙)3两,芍药3两,生姜5两(切),大枣30枚(擘),半夏4两(洗去滑),竹叶1握。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背游肿痈。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竹叶,取9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

摘录《外台》卷三十七

处方30、藿香散

处方藿香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天南星半两(炮裂),干蝎半两(微炒),桑螵蛸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炒令干),腻粉1分(研入),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心膈痰涎不利,四肢时有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31、磁石汤

处方磁石12两(碎,绵裹),石上菖蒲4两,通草3两,瞿麦2两,山茱萸3两,白术3两,独活4两,芎䓖2两,薯蓣2两,甘草3两(炙),附子3两(炮),桂心3两,生姜5两,杏仁2两(去皮尖,熬碎),茯神2两,人参3两,前胡3两,葱白(切)1升,竹叶1握,石膏2两(碎,绵裹)。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耳聋及风气脚气。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煮取1升半,去滓,分3服。宜向暮服之令尽,慎如常法。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32、葛花半夏汤

处方党参(去芦,米炒)3钱,半夏(制)2钱,葛花2钱,白术(净)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炙草7分,生姜2片。

功能主治好饮酒人噎膈。

用法用量上水煎,加牛乳或羊乳半茶杯。冲药服。如痰涎多者,加泡吴萸6分。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33、橘皮汤

处方橘皮1斤,生姜8两,甘草2两(炙),枇杷叶4两(拭毛,蜜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里。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34、鳖甲散

处方鳖甲2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槟榔3分,神曲2两(捣碎,微炒),京三棱1两(炮,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糵1两(炒微黄),当归半两,赤芍药1两,桂心3分,柴胡2两半(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或心腹疼痛,四肢羸瘦,小便赤,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注意忌苋菜、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5、藿香散

处方藿香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1钱半,生姜1钱半,丁香5分。

功能主治化痰。主呕吐。

用法用量虚人,加人参;内虚寒,加吴萸、草蔻、干姜;伤食,加砂仁、神曲;有热,加竹茹、干葛,或加姜汁炒黄连。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36、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襕),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未解,四肢疼痛,心膈烦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龟甲散”。方中“鳖甲”《医方类聚》作“龟甲”。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37、聚香羊肉丸

处方木香(湿纸裹,微炮,锉)半两,丁香(去梗,不见火)半两,白豆蔻(去壳)半两,红豆(炒)半两,肉豆蔻(湿纸裹,炮,锉碎)半两,胡椒(炒)半两,附子(炮裂,沸汤泡,去皮脐,锉)半两,荜茇(炒)半两,干姜(锉,炒,洗净)半两,诃子肉(炮,去核)半两,高良姜(去芦,锉碎,洗,焙)半两,陈皮(汤泡,去白,焙干)半两,草果子(去壳并皮)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以生姜半两杵碎,并厚朴半两,淹1宿,炒令黄色),肉苁蓉(酒浸1宿,微炙,切片)1两,鹿茸(去皮毛,劈片,酥炙令紫黄色,洗净)1两,缩砂仁3两,精羊肉(去筋膜,净取)2斤(成片薄批,盐、酒、葱各少许淹两时辰,沸汤淖过,取出压干,研如菘脯,焙干入)。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神曲研为细末,做熟糊,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脾元久虚,胸膈噎塞,呕逆恶心,痰逆,腹肚疼痛,脏腑泄泻,两胁胀闷,腹内虚鸣,饮食不进,面无颜色,渐成虚羸,精神不爽,四肢乏力,口苦舌干,老人久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60粒,食前米饮、温酒任便吞下。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38、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生姜(切,焙)6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逆,心腹膨胀,干呕不止,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口干加牛乳少许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39、橘皮竹茹汤

处方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40、楝实丸

处方楝实(炒)1两,白术1两,乌药(锉)半两,茴香子(微炒)半两,补骨脂(水淘去浮者,微炒)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脏,平和脾胃。主虚劳,心腹撮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41、黄耆汤

处方黄耆6分,黄芩6分,芍药6分,当归2分,甘草4分,芎䓖4分,生姜8分。

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煮1升5合,去滓,100日儿半合,分3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处方42、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麦糵1两(炒令微黄),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草豆蔻1两(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卷八九引作“橘皮散”。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43、马兜铃汤

处方马兜铃1两,桑根白皮1两,甘草(炙)半两,葶苈(炒)半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热嗽,气急喘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44、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面曲(锉,炒)2两,白术2两,草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锉)1斤,生姜(切)1斤,大枣1斤,半夏4两(以上4味同捣烂,慢火炒干),甘草(炙)4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饮食易伤,每至秋夏,脏腑不调,气逆痰呕,腹胀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45、槟榔散

处方槟榔末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1两(切),桑根白皮1两(锉),商陆1两(切)。

功能主治石水病。腹肿,膀胱紧急如鼓,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上除槟榔外,用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五更初分作2服,每服调下槟榔末1分,至平明当利,如未利,即再服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一九二

处方46、磁石散

处方磁石4两,天门冬3两,地骨皮3两,生姜3两,山茱萸2两,茯苓2两,菖蒲2两,芎䓖2两,枳实2两,白芷2两,橘皮2两,甘草2两,土瓜根2两,牡荆子2两,竹沥2升。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减半,纳沥,煮取2升5合,分3服,五日1剂。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47、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当归3分,赤芍药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3分,桂心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冷气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8、葶苈木香散

处方葶苈5分,木香5分,滑石1钱,泽泻1钱,猪苓1钱,白术1钱,赤茯苓1钱,木通1钱,官桂、甘遂、生姜3片。

功能主治暑湿伤脾,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利,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方中官桂、甘遂用量原缺。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49、露姜饮

处方生姜4两。

功能主治脾胃聚痰,发为寒热。痰疟。

用法用量和皮捣汁1碗,夜露至晓,空心冷服。

摘录《南北经验方》卷二引《澹寮方》

处方50、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龙骨1两,苦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熟艾叶(炒)半两,白矾(熬令汁枯)半两,甘草(炙)半两,陈曲(炒)半两,赤石脂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脓血,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51、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两,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腹胀气滞,肠胃结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52、解散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半,茯苓1两,生姜1两。

功能主治服石散发,烦闷不解。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处方53、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赤茯苓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1两,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桂心3分,紫苏茎叶3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气不和,吃食痰逆,两胁妨闷,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54、麻黄汤

处方麻黄1两,生姜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石膏半两,芍药半两,杏仁十枚,桂心半两。

功能主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55、露姜饮

处方别直参3分,生姜2分。

功能主治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

用法用量用阴阳水2钟,煎成1钟,露1宿服。

各家论述《成方便读》:此亦脾阳不足,疟邪留恋,邪少虚多之证。人参大补脾中之气,生姜辛温以散余邪,补而不滞,散而不泄。合成甘温方法。煎成露一宿服者,亦如常山饮水煎露宿之义。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6、槟榔汤

处方槟榔10枚(锉碎),生姜(去皮,薄切,焙干)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甘草(炙,锉)3两,大黄(锉,炒)2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卒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即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57、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3两,人参1两半,生姜(薄切,焙干)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萎蕤1两,豉1合(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风。发热,烦闷,不能食;兼数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58、薏苡仁汤

处方薏苡仁5合,萎蕤3两,生姜3两,茯神3两,生犀角末2两,乌梅7枚,麦门冬(去心)3合,竹沥3合,白蜜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暴风,手足瘫痪,言语謇涩,神情恍惚,游风散走。

用法用量以水8升缓煮,取2升7合汁,绞去滓,纳竹沥、白蜜搅调,细细饮之,10日服1剂。四肢(疒帬)痹,有所不稳,加独活、桂心。

注意忌食米醋、油脂、陈败难消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近效方》

处方59、黑豆饮

处方黑豆3升,槟榔(煨)7枚,桑根白皮(炙)2两,生姜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脚气软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60、麻黄散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解,头痛,肌肉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衣盖汗出愈。

摘录《圣惠》卷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