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柏的处方(三十七)

浏览

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小编整理出含有黄柏的处方共219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161~2199共39个。

处方1、清魂汤

别名柴胡胜湿汤(《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柴胡 生甘草 酒黄柏各6克 升麻 泽泻各4.5克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汉防己 草龙胆 茯苓各3克 红花少许 五味子20个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两睾丸冷,两大腿内侧出汗,阳痿,阴囊湿痒气秽。

用法用量分作二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面、房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上下甲丸

处方上甲(即鳖甲)下甲(即龟版)各30克 侧柏叶 瓜蒌仁 半夏 黄连 黄芩 黄柏各15克

功能主治虚劳阴虚火旺,咳嗽咯血,痰稠色黄者。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蒸饼为丸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复聪汤

别名复聪散(《仁术便览》卷一)。

处方半夏(制)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萹蓄 木通 瞿麦 黄柏(去粗皮,炒褐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上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空腹、临卧各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处方4、四黄散

处方大黄末15克 黄柏末15克 雄黄末15克 硫黄末1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治发际疮(毛囊炎),疖肿,脓疱疮。

用法用量麻油调搽。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5、清火补阴汤

处方当归3克 川芎3克 白芍4.2克 熟地黄4.2克 黄柏3克(童便炒)知母3克(生用)天花粉3克 甘草3克 玄参9克

功能主治泻火补阴。治虚火上升,喉痛生疮,热毒喉闭。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2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6、万应吹喉散

处方牛黄3克 珍珠3克 灯草炭9克 梅片3克 黄柏9克 甘草9克 血竭9克 乳香1.5克 朱砂3克 儿茶15克 白芷6克 薄荷21克 青黛9克

制法各研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喉痹,喉风,乳蛾,喉痈,阴虚咽痛。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7、安经汤

处方当归身4. 5克,川芎1.5克,艾叶1.5克,阿胶珠1.5克,甘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黄连2.4克,生地黄3克,黄芩3克,香附3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和血调经。主阴虚血热。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

处方8、大黄消石汤

处方大黄 黄柏 消石各12克 栀子15枚

功能主治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纳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9、益元固真汤

处方人参 白茯苓 莲蕊 巴戟 升麻 益智仁 黄柏(酒炒)各6克 山药 泽泻各4.5克 甘草梢6克

功能主治益气固精,泻火利水。治纵欲强留不泄,淫精渗下而作淋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10、升阳抑火汤

处方升麻 柴胡 葛根 苍术 羌活 防风 白芷 黄连(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当归 川芎 芍药

功能主治治眼病服寒凉药太多,致久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仁术便览》卷一

处方11、清经散

处方丹皮9克 地骨皮15克 白芍9克(酒炒)大熟地9克(九蒸)青蒿6克 白茯苓3克 黄柏1.5克(盐水浸炒)

功能主治治肾中水亏火旺,经行先期量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12、三消汤

处方真台党 白术 当归 茯苓 生地各3克 黄柏 知母 黄连 麦冬 天花粉 黄芩各2.1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三消。口渴饮水不止,或饮水多而作泻,或多食而易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验方新编》卷四

处方13、芦荟散

处方黄柏15克 人言1.5克(用红枣破去棱,纳人言0.3克,烧存性)芦荟3克

功能主治治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先将米泔漱净疳毒,却掺上此药即愈。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14、生地八物汤

处方生地9克 山药4.5克 知母4.5克 麦冬9克 黄芩3克 黄连3克 黄柏3克 丹皮4.5克 荷叶6克

功能主治清胃滋肾。治中消。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15、牛黄上清丸

处方黄连24克 生石膏120克 黄芩75克 薄荷45克 莲子心60克 白芷24克 桔梗24克 菊花60克 川芎24克 赤芍24克 当归75克 黄柏15克 荆芥穗24克 栀子75克 大黄120克 甘草15克 连翘75克 朱砂18克 明雄黄18克 牛黄3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药中朱砂、雄黄、牛黄、冰片分别研细,黄连等十七味药轧为细粉,与上四味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阴暗干燥处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三焦火盛,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方以牛黄清心肝实火为君;配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轻清上浮,疏风清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燥湿,清热解毒;加石膏清泄气分实热,冰片辛凉散火,通窍利咽;又以大黄苦寒泄下,荡涤瘀热;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散瘀。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6、石柏散

处方煅石膏15克 黄柏9克 蛤壳粉9克 白芷9克 黄丹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油调外敷。痒甚,加轻粉、明矾。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7、滋阴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30克 白茯苓12克 山茱萸15克 甘菊12克 牡丹皮12克 何首乌(黑豆蒸三次)黄柏各12克

制法上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肾阴不足,两耳虚鸣,脓汁不干者。

用法用量每次30~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处方18、健肾汤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枸杞30克,山萸肉15克,淫羊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泽泻30克,苡米根30克,黄柏9克,益母草30克,红花6克,炙甘草9克,干蟾6克。

功能主治调补脾肾,清利湿热。主脾肾两虚,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万文谟方

处方19、锁阳固精丸

处方鹿角霜600克 龙骨(煅)600克 牡蛎(煅)600克 芡实(炒)600克 韭菜子600克 锁阳600克 菟丝子600克 莲子肉600克 牛膝600克 补骨脂(盐水炒)750克 青盐750克 杜仲(炒)750克 苁蓉(炙)750克 大茴香750克 莲须750克 巴戟天(炙)900克 熟地1.68千克 山药1.68千克 山茱萸(炙)510克 茯苓330克 丹皮330克 泽泻330克 知母120克 黄柏120克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重15.9千克。先将鹿角霜等二十二味,共研为粗末。与熟地、山萸同串晒干,再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温肾固精。治梦遗滑精,目眩耳鸣,腰膝酸痛,四肢无力者。(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0、生地黄煎

处方生地 当归 黄耆(炙)甘草(炙)麻黄根 浮小麦 黄连 黄芩 黄柏各3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处方21、大生脉汤

处方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天冬 黄柏 川归 牛膝 红花 枸杞子 生地

功能主治主心热脉痿,胫纵不任地。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汗,加黄耆。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一

处方22、止消润燥汤

处方升麻4.5克 杏仁 桃仁 麻仁 当归身 荆芥 知母 黄柏 石膏各3克 熟地黄6克 柴胡2.1克 甘草1.5克 川椒 细辛各0.3克 红花0.75克

功能主治治消渴便干,阴头短,舌白燥,口唇裂,眼涩而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23、补泄理肾汤

处方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行水泄浊。主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摘录裘沛然方

处方24、青露散

处方白及 白蔹 白薇 白芷 白鲜皮 朴消 青黛 黄柏 大黄 天花粉 青露叶(即芙蓉叶)老龙皮(即老松树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发背疽,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用生姜自然汁调,围敷,如干时,再用姜汁调润。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处方25、青蛤散

处方蛤粉(煅)30克 石膏(煅)30克 轻粉15克 生黄柏15克 青黛9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治黄水湿热等疮。

用法用量先用香抽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处方26、铁箍散

处方芙蓉叶 黄柏 大黄 五倍子 白及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疮疖痈疽。

用法用量用水调搽患处四围。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一

处方27、泻肾汤

处方枸杞子36克 生地黄 黄柏(酒洗,炒)知母(酒洗,炒)麦门冬(去心)山萸肉(去核)白芍 归尾各3克 五味子7粒 白茯苓 独活各2.5克

制法上药锉。

功能主治治食辛辣炙博之物过多致瞳人散大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28、宁神汤

处方人参 青皮各1.5克 黄耆6克 神曲2.1克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0.9克 苍术 炙草各3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燥湿。治脾胃气虚,湿热内困,食后昏沉,懒动嗜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29、十三味榜嘎散

处方榜嘎60g 波棱瓜子30g 秦艽花40g 獐牙菜40g 巴夏嘎40g 苦荬菜40g 洪连40g 小檗皮40g 节裂角茴香40g 金腰草30g 牛黄3g 红花20g 止泻木子30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绿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甘。

炮制以上十三味,除牛黄外,其余榜噶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肝利胆。用于热性“赤巴”病。胆囊炎,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0、雌黄

处方雌黄半两(细研),黄连半两(去须),蛇床子半两,黄檗半两(锉),芜荑半两,藜芦半两(去芦头),消石半两,莽草半两,苦参半两(锉)松脂3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别研如膏)。

制法上为细散,以腊月猪脂半斤,和松脂煎令熔,先下杏仁,次下诸药,搅令匀,煎成膏,收于不津器中。

功能主治小儿癣。不计干湿,瘙痒不绝。

用法用量用时先以泔清净洗疮,拭干,涂于故帛上贴,日2换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31、雌黄散

处方雌黄半两(细研),赤小豆半两,胡粉半两(研入),吴茱萸半两(生用),黄连半两(去须),黄檗半两(锉),干姜半两(生用),蛇床子半两,腻粉半两(研入)。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恶疮,人不识者。

用法用量以生油旋调如面脂,涂于疮上。每用先以槐枝汤洗疮令净,拭干,然后敷药。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32、乌梅圆

处方乌梅三百个,黄檗(炙)、细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各六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用)、当归(去芦),各四两;干姜(炮)十两,黄连(去须)十六两。

炮制上异捣,筛,合治之,以醋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炼蜜杵二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寒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时即呕,常自吐有此证候,谓之厥,此药主之。又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芍药檗皮丸

处方芍药、黄檗(去皮),各一两。当归、连翘,各半两。

炮制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4、大金花丸

处方黄连、黄檗、黄芩、大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新水下。

备注加栀子减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5、龙骨圆

处方黄连(去须.微炒)、黄檗、白龙骨、诃黎勒皮(炮.去核)、木香,各一分;当归(微炒)、干姜(炮)、白矾(枯研),各半两;胡粉(微炒黄)三分。

炮制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圆,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久患赤白痢,日夜频并,腹痛羸弱,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十圆,温粥饮下,日三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三黄丸

处方大黄、黄芩、黄檗,已上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备注又方去黄芩用黄连。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7、蘖墨散

处方乱发(净洗.烧为灰)、釜下黑煤、黄檗末,各等分。

炮制上件药同研令细。

功能主治治小儿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硼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乘攻,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啼哭,不能乳哺,宜速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傅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茵陈蒿大黄汤

处方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9、没食子

处方没食子、地榆,各半两;黄檗(蜜炒)二两,黄连(炒)一两半,酸石榴皮一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昼夜不止,遍数频多。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二十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