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花椒的处方(二十二)

浏览

花椒(别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辛;性温;小毒,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小编整理出含有花椒的处方共127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61~1272共12个。

处方1、葶苈丸

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 泽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

制法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

处方2、神效葶苈散

别名神助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葶苈散(《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甜葶苈90克(隔纸炒令紫色)牵牛子75克(微炒)猪苓60克(去黑皮)泽泻60克 椒目45克(微炒)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肿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寝卧不得,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取葱白3茎,切,以浆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入清酒75毫升,搅令匀,稍热,空腹时调下9克。约隔半小时,即煮浆水粥,切入葱白,煮令烂熟,更入清酒1升,搅匀,面向东,热吃令尽。至午后来,或小便下甚多,或大便通利,气喘即定,肿减七分,隔日后再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盐及面食。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3、寒淋汤

处方山药30克 小茴香(炒,捣)6克 当归9克 生杭芍6克 椒目(炒,捣)6克

功能主治治寒淋。喜饮热汤,喜坐暖处,时常欲便,便后更加抽引作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椒目丸

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 消石60克 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入)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水面肿,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次15丸,空腹时煎桑枝汤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5、椒目丸

处方椒目49粒 巴豆2粒(和皮用)

制法上二味,同研匀,饭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夜间塞在聋耳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6、椒目散

处方黄根 椒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表止汗。治盗汗,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食后用酒加温调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7、茯苓丸

处方茯苓 白术 椒目各30克 木防己 葶苈 泽泻各38克 甘遂80克 赤小豆 前胡 芫花 桂心各15克 芒消50克(别研)

制法上十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每次5丸,用蜜汤送下,每日一次。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甄权方

处方8、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别名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卷中)、椒目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14克

制法上四味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攻逐水饮。主治水饮停积,走于肠道,漉漉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沉弦。现用于肝硬变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于实证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1丸,日三服,渐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消7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9、葶苈茯苓丸

处方葶苈子210克(熬)茯苓90克 吴茱萸90克 椒目90克(沉水者)甘遂150克

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腹胀硬满。

用法用量每用米饮送服5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1~2丸,以利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10、理气化瘀消肿汤

处方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瘀,清热通腑。主肝郁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文亮方

处方11、大黄丸

处方大黄7.5克 消石7.5克 大戟7.5克(熬)甘遂7.5克(熬)芫花7.5克(熬)椒目7.5克 葶苈7.5克

制法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十水。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1丸,一日二次。渐增,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处方12、消肿汤

处方白术 山栀各15克 赤茯苓 萝卜子各9克 葶苈 椒目 苏子各3克 沉香9克 木香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降气平喘。治水肿喘满,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