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花椒的处方(四)

浏览

花椒(别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辛;性温;小毒,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小编整理出含有花椒的处方共127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蹉跌膏

处方当归2两,续断2两,附子(去皮)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通草2两,芎䓖2两,白芷2两,牛膝2两,蜀椒2合。

功能主治磋跌,兼疗金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猪膏2斤煎,以白芷色黄膏成,绞去滓。以摩损处,1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

处方2、丹参膏

处方丹参4两,人参2分,当归4分,芎䓖2两,蜀椒2两,白术2两,猪膏1斤。

制法上切,以真苦酒渍之,夏天2-3日,于微火上煎,当着底搅之,手不得离,三上三下,药成绞去滓。

功能主治养胎易生。主妊娠7月,或有伤动见血;及生后余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枣核大,以温酒调下,1日3次,稍增可知;若有伤动见血,服如鸡子黄者,昼夜6-7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二引《深师方》

处方3、丹参膏

别名丹参煎

处方丹参4两,蒴藋根4两,秦艽3两,羌活2两,蜀椒(汗,去目闭口者)2两,牛膝2两,乌头(去皮)2两,连翘2两,白术2两,踯躅1两,菊花1两,莽草1两。

制法上切,以苦酒5升,麻油7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

功能主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胸中呕逆,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疬,坚肿末溃,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翕翕。

用法用量丹参煎(《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4、鲁公酿酒

处方干姜5分,踯躅5分,桂心5分,甘草5分,芎䓖5分,续断5分,细辛5分,附子5分,秦艽5分,天雄5分,石膏5分,紫菀5分,葛根4两,石龙芮4两,石斛4两,通草4两,石南4两,柏子仁4两,防风4两,巴戟天4两,山茱萸4两,牛膝8两,天门冬8两,乌头20枚,蜀椒半升。

制法上(口父)咀,以水5升渍3宿,法曲1斤合渍,秫米2斗,合酿3宿,去滓,炊糯米1斗,酝3宿药成。

功能主治风偏枯半死,行劳得风,若鬼所击,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不自带衣,挛躄,五缓六急;妇人带下,产乳中风,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先食服半合,每日2次,待米极消尽,乃去滓晒干,为末服。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5、磁石丸

处方磁石(火煅,醋淬,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补骨脂(炒)1两,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焙)1两,桂(去粗皮)1两,续断3分,柴胡(去苗)3分,巴戟天(去心)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山芋3分,木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远志(去心)3分,当归(切3分,焙)3分,牛膝(酒浸1宿,切,焙)3分,黄耆(锉)3分,羊肾1对(去筋膜,水煮熟,切,焙),白蒺藜(炒去角)半两,蜀椒(去目并开口者,炒出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槟榔1枚(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经虚惫,四肢无力,面体少色,恶风寒,手足冷,骨节痛,耳内蝉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空心、午前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6、丹参膏

处方丹参1两,蒴藋1两,莽草1两,蜀椒1两,踯躅1两,秦艽1两,独活1两,白及1两,牛膝1两,菊花1两,乌梅1两,防己1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醋1升,浸1宿,夏半日,如急要便煎之,猪脂4升,煎令醋气歇,慢火煎之,去滓。

功能主治身中忽有痛,如竹扑之状,名曰气痛,不可忍者,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

用法用量用敷患上,1日5-6次。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7、硫黄涂敷方

处方石硫黄1钱(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吴茱萸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散,用生油调如糊。

功能主治诸疥。

用法用量涂敷疥上,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8、膏髓酒

处方猪肪膏3升,牛髓2升,油5升,姜汁3升,生地黄汁3升,当归4分,蜀椒4分(汗),吴茱萸5合,桂心5分,人参5分,五味子7分,芎䓖5分,干地黄7分,远志皮5分。

制法上药九味为散;取膏、髓等五种汁,加水1斗同煎,取水并药汁俱尽,但余膏在,停小冷,下散,搅令调,火上煎三上三下,燥器贮凝,冷为饼。

功能主治癖、羸瘠。

用法用量每取方寸,以清酒1升暖下,昼2服,夜1服。

注意忌生葱、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删繁方》

处方9、干姜散

处方干姜(炮)1两,白矾(烧)1两,蛇床子(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藜芦(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0、丹参丸

处方丹参(微炒)1两,芍药1两半,芎䓖1两,芫花(醋炒)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半,野葛皮(炙黄)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半两,蜀椒(去闭口并目,炒出汗)1两,栀子仁1两,巴豆(去皮心,麸炒,研出油尽)1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蛊注,中恶客忤,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饭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

处方11、揩齿麝香散

别名麝香散

处方麝香(研)1分,小豆面(微炒)3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为末)1两,青盐(研)1两。

功能主治肾虚齿痛。

用法用量麝香散(《普济方》卷六十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2、椒红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晒干,捣罗取红)1斤(再捣为末),生地黄7斤(肥嫩者)。

制法上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1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服百日觉身轻少睡,心力足;服及三年,心智爽悟,记忆不倦,目明倍常,面色红悦,须发光黑。主元脏伤惫,耳聋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13、楚王瓜子丸

处方桂心5分,铢萸3两,白薇1分,干姜4分,乌头3分(炮),蜀椒5分(汗),芎䓖4分,防葵2分,白芷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寒疝,胸胁支满,食饮不化,寒中腹痛,及呕痢风痉,颈项强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服,每日3次。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温,身中憹憹为度。

注意忌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14、解急蜀椒汤

别名蜀椒汤

处方蜀椒200枚(炒出汗),附子1枚(炮),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12枚(洗),大枣2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解结逐寒。主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用法用量蜀椒汤(《普济方》卷二四八)。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处方15、丹砂椒

处方丹砂(细研1-2日,用水飞过)2两,白茯苓(去黑皮,取末)1两,人参末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半斤。

制法上药用好酒3升,于新瓷器内,向太阳三伏热时,一处用竹杖搅,令酒尽干为度。

功能主治明耳目,暖水脏,驻颜色。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服2-7粒,冷水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16、麻黄汤

处方麻黄8分(去节),蜀椒4分(汗),细辛3分,藁本2分,杏仁50枚(去皮尖两仁者,碎)。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服,每日3次。

注意忌生菜。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17、狼脂膏

处方大风子、番木鳖、蜀椒、枯矾、轻粉、白附子、雄黄各等分,麝香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以狼脂为膏。

功能主治顽癣如牛皮,多生内股阴囊,搔痒最甚。

摘录《霉疮证治》卷下

处方18、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19、葱白汤

处方葱白(切)半升,蜀椒(去目及合口者)半升,薤白(切)半升,香豉2合,防风(去叉)2两,芎䓖1两半。

功能主治诸疮风冷肿痛,皆因疮肿坐于水中,及风冷所致,或致反张,肿入腹则能杀人。

用法用量上锉碎,取一长项瓷罂,纳药于罂中,下水2升,以故帛及纸2-3重密封罂口,以绳缚之,然后纳罂于釜中,以水煮之,罂中气沸盛,穿破纸帛当中通气,以疮当气上射之,疮中黄水出尽即止,日2-3度,再煮罂令热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20、裨脾丸

别名建脾丸

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处方21、干地黄当归丸

别名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3两,当归1两半,甘草1两半,牛膝1两6铢,芍药1两6铢,干姜1两6铢,泽兰1两6铢,人参1两6铢,牡丹1两6铢,丹参1两,蜀椒1两,白芷1两,黄芩1两,桑耳1两,桂心1两,(庶虫)虫40枚,芎䓖1两18铢,桃仁2两,水蛭70枚,虻虫70枚,蒲黄2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通,或1月再来,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体虚弱,不欲食,心腹坚痛,有青黄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动,举体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虚乏黄瘦。

用法用量干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本方主治中“四体虚弱”,原作“四体虚吸”,据《圣济总录》改。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22、椒红丸

处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两(以火烧1坑子,泼酒在上,次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紧合定,四缝以新土密闭,1复时取出,杵,取红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生姜4两(切作片子,炙黄),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五味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补骨脂(微炒黄)1两,茴香子(微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4对,去筋膜细锉,入青盐2两,于砂盆内同研,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逐风冷,聪明耳目。主本脏虚损。

用法用量若稠时,更入少面糊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盐汤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23、淋谍贯众汤

处方贯众1两,地骨皮1两(锉),谷精草1两,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荆芥1两(去梗),蜀椒(去目并合口者)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间。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2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拓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24、款冬花丸

处方款冬花6分,桂心4分,紫菀6分,杏仁4分(去皮尖双仁,熬),附子2两(炮),黎芦4分,干姜6分,甘草7分(炙),细辛6分,防风8分,芫花6分(熬),蜀椒8分(汗),野葛4分(去心)。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丸,稍加,每日3次。

注意忌食生葱、辛、咸、醋、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狸肉等。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25、大镇心散

处方紫石英8分,茯苓8分,防风8分,人参8分,甘草8分,泽泻8分,秦艽6分,白术6分,薯蓣6分,白蔹6分,麦门冬5分,当归5分,桂心4分,远志4分,大黄4分,石膏4分,桔梗4分,柏子仁4分,蜀椒3分,芍药3分,干姜3分,细辛3分,黄耆6分,大豆卷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虚惊悸,梦寤恐畏。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大镇心丸”(见《外台》引《千金》)。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镇心汤中防风、当归、麦门冬、大豆卷、白蔹、薯蓣、人参、白术、甘草、干姜、茯苓、桔梗,皆薯蓣丸中之药;大黄、桂心、石膏又从风引汤中参入,加入附子一味收敛虚阳,其余菖蒲、远志、茯神、紫菀、秦艽、泽泻、粳米、大枣,不过通达上下之佐使耳。大镇心散较前镇心汤,但少附子、菖蒲、紫菀、粳米、大枣,而多紫石英、黄耆、芍药、柏仁、蜀椒。一用附子镇摄虚阳,一用紫石英温暖营血,主治虽异,取法则一。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26、椒面馎饦

处方蜀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焙干,杵为末,筛),白面5两,葱白3茎(切)。

功能主治老人冷气心痛,呕吐,不下食,烦闷者。

用法用量上以椒末和面搜作之,水煮,下五味调和食之,常3-5服。

摘录《养老奉亲书》

处方27、干姜丸

处方干姜1分,桂心1分,矾石1分(熬令汁尽),半夏1分,蜀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胸中寒热、心痛、清唾满口,数数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热,《圣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处方28、款冬花丸

处方款冬花7分,桂心6分,五味子6分,干姜5分,芎䓖5分,甘草(炙)5分,附子4分(炮),桔梗4分,苏子5合(熬),蜀椒1升,百部汁7合,白蜜1升,干枣50枚(去皮),姜汁1升。

制法上为细末,以姜、蜜汁和,微火上煎,取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虚寒,欠呿咳,气短,少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温酒送下,每日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引《删繁方》

处方29、淮南王枕中丸

处方芎藭2两,附子2两(炮),桂心2两,甘草2两(炙),黄芩2两,芍药2两,干姜2两,蜀椒2两(汗),杏仁4两(去皮尖,熬),白术5两,当归2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胃气不和,发于五脏,虚劳小便或难或数,令人多思,脾气不和,宿食热所为,流入百脉,食饮不进,沉滞着中膈,并来着一边,或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酒送服,每日3次,夜服3丸。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30、痼冷丸

处方曲末3升,白术5两,干姜3两,桂心3两,吴茱萸2两,蜀椒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腹痼冷,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细末,蜜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一百丸,米饮送下。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二○

处方31、黄连汤

处方黄连1两,干姜1两,熟艾1两,附子1枚(炮),蜀椒14粒,阿胶如手指大(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杂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纳胶,更上火煎令胶烊,分温3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广济方》

处方32、黄耆酒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牛膝3两,苁蓉3两,细辛3两,甘草3两,葛根1两半,当归1两半,菖蒲1两半,山茱萸2两,桂心2两,钟乳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大黄1两,石南1两。

制法上(口父)咀,无所熬炼,清酒3斗渍之。

功能主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大虚,加苁蓉3两;下痢,加女萎3两;多忘,加菖蒲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专主风虚,而所见诸病靡不由风虚所致。故用乌、附,用姜、桂,用防、独,用葛根,用芎、归,用大黄,靡不由风虚变证。然酒醴之制,非专一人,虽五脏受邪,靡不由风虚内贼,所以汇次诸药渍之以酒,随宜而用,非比汤液之随证施治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33、椒面粥

别名椒面羹

处方蜀椒1两(熬,捣为末),白面4两。

功能主治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泄痢无常,不下食。久患冷气,心腹结痛。老人噎食,胸胁逆满。

用法用量椒面羹(《饮膳正要》卷二)。《圣济总录》本方用法:将椒末于面内拌匀,于豉汁中煮令熟,空腹食之。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34、救阳丸

处方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干姜(炮)、赤石脂、龙骨、蜀椒(去目并开口者,炒出汗)、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天雄(炮裂,去皮脐)、硫黄(飞,研)、阳起石(煅,醋淬,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失禁,手足厥冷,面色青白。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渐加丸数,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35、菟丝子丸

处方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萆薢半两,补骨脂(炒)1分,防风(去叉)1分,硫黄1分,续断1两,巴戟天(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2铢,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阳道痿弱,呕逆多唾,体瘦精神不爽,不思饮食,腰脚沉重,脐腹急痛,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杨子建护命方》

处方36、薏苡仁丸

处方薏苡仁2两,干姜(炮裂)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大黄(锉,炒)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生干地黄(微炒)半两,当归(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术半两,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微炙)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色)3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胸胁痞满,脐腹刺痛,手足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37、菖蒲丸

处方菖蒲6铢,乌头6铢,杏仁6铢,矾石6铢,细辛6铢,皂荚6铢,款冬花18铢,干姜18铢,桂心18铢,紫菀18铢,蜀椒5合,吴茱萸6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5丸,加至10丸,日3次。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经》以菖蒲为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要药,世人但知其有通心利窍、明耳目出声之功,咳逆绝不知用,是虑其温燥也。其辛、乌、姜、桂、椒、萸总取辛温散冷之用,其妙尤在稀涎散之皂荚、矾石助菖蒲开窍涤痰之力,杏仁、款冬、紫菀不过藉以引诸药入肺经耳。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8、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半两,蜀椒(去闭口并目,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咬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39、桂附丸

处方川乌头3两(炮,去皮脐),附子3两,干姜2两(炮),赤石脂2两,桂2两,蜀椒(去目,微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邪冷气,入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则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方中蜀椒用量原缺,据《卫生宝鉴》补。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处方40、鹿茸丸

处方鹿茸1对(酒浸,去毛,炙),肉苁蓉(酒浸1宿,去皴皮,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五味子1两,巴戟天1两,葫芦巴1两,山芋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熟干地黄(焙)1两,桂(去皮)1两,桑螵蛸(炙)1两,楮实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红豆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没药1两,沉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蒺藜(炒,去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肾脏虚损,腰脚弱,气不足,体烦倦,面色黑,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空心、午前、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41、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远志2两(去心),麦门冬2两(去心),茯苓2两,生姜3两,人参3两,甘草3两(炙),半夏2两(洗),当归1两,前胡2两,橘皮2两,蜀椒1两(汗),芍药2两,乌头3枚(炮),大枣20枚,桂心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丈夫虚劳,风冷少损,或大病后未平复而早萦劳,腰背僵直,脚中疼弱,诸不足。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次服。增减量性服之。

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猪肉、冷水、酢物等。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处方42、黄耆酒

处方黄耆3两,桂3两(去粗皮),巴戟天3两(去心),石斛3两(去根),泽泻3两,白茯苓3两(去黑皮),柏子仁3两,干姜3两(炮),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两,防风2两(去叉),独活2两(去芦头),人参2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茵芋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1两(去苗叶),白术1两,黄芩1两(去黑心),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制法上(口父)咀,绢袋盛,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

功能主治脾痹。肉极虚寒,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动,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3合,日2次。渐加之,以微麻木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43、丹参汤

处方蒴藋2两,丹参2两,甘草(炙)1两,秦艽1两,独活1两,乌头(炮)1两,牛膝1两,踯躅花半两,蜀椒半两(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恶肉核瘰疬,诸风气结聚肿气。

用法用量《古今录验》有白及。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44、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芎䓖半两,当归(切,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疝疼痛,或上攻脐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45、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4两(醋浸1宿取出,却用酒1升炒干,为末),白羯羊肾2对(切,焙干,为末),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干)1两,茴香子(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羊肾2对,去脂膜,细切,研如面,搜药末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壮元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46、脯鸡糁

处方黄雌鸡1只(去毛头足肠胃,洗净,以小麦2合,以水5升煮鸡半熟,即取出鸡,去骨),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取末)1钱,柴胡(去苗)2钱,干姜末半钱,粳米3合。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忪悸,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上先取水再煮鸡及米令烂,入葱、薤、椒、姜、柴胡末等,次又入五味、盐、酱,煮取熟,任意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7、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芎䓖1两,茯苓1两,消石1两,杏仁1两,水蛭1两,虻虫1两,桃仁1两,蛴螬1两,(庶虫)虫1两,柴胡2两,芍药2两,人参2两,大黄2两,蜀椒2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饮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姜丸虽本《玉函》抵当丸,兼《金匮》下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等法,而药味兼护,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药虽峻猛而用法最缓。虻、蛭、(庶虫)、螬攻血之专剂,济以消、黄、椒、姜,和以芎、归、芍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热互击之威;助以人参壮诸药力,续续循搜,为破干血之良法。盖入伏之瘀,在人身中与元气混成一片,虽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药缓攻,法克有济。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间用酒煎以行经络。汤则藉为前导,继之以丸可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48、椒附汤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粳米半盏,干姜(炮)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锉)1两。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闷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49、藁本丸

处方藁本(去苗土)1分,葶苈(炒紫色)1分,大戟(微炒)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泽漆(微炒)半两,巴豆(去皮心,麸炒出油尽)半两,赤小豆(微炒)半两,泽泻半两,甘遂(微炒)1两,牵牛子(炒熟)1分,连翘(微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日1丸,加至2丸,空心温酒送下。服后小便多白色即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50、椒附汤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驰缓,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51、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干草(炮)1两,芍药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彻痛,诸虚冷气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冷气多者,加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52、麻子汤

处方大麻子1升(净择,水渍1宿),麻黄(去节)3两,防风3两,生姜3两,橘皮3两,荆芥3两,芎䓖3两,桂心2两,石膏5两(碎,绵裹),竹叶(洗)1握,葱白1握,豉心1合,蜀椒30枚(汗,去目),杜仲5两,独活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偏风。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麻子令牙出,去滓,取1斗,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煎取3升,去滓,空腹顿服之令尽。覆取汗,以粉粉身,勿冲风。有患风水及大风者,不过3-4剂。

注意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鱼、笋,一切陈臭物。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广济方》

处方53、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54、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桔梗(锉,炒)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或心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或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55、椒矾汤

处方蜀椒3两,白矾(碎)3两,葱白1握(并须洗净),大豆5升(拣净),盐2两,生姜(切)2两。

功能主治脚气。兼治肠风,瘾疹,眼昏,鼻衄,耳聋等疾。

用法用量上纳釜中,以浆水3斗,煮至2斗5升,用新瓦瓮子1口,可容5斗者。用板子阔3寸,于瓮子近底横着之。将煎得汁去滓,乘热投入中,候冷暖得所,即入脚踏瓮中板上蘸脚,频频以汤从骭面淋之,其汤只可离脚面2-3寸,不可过脚踝。或汤冷,即依前纳釜中,入前药滓,煎3-4沸后,去滓,依前法蘸之。其滓只可重煎3-4度,若有汗出甚者乃止。得汗后,须衣被盖覆,候定吃姜汤茶1碗。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56、椒附酒

别名椒附汤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1两,附子(去皮脐)1两,生干地黄(焙)1两,当归1两,牛膝(去苗)1两,细辛(去苗叶)1两,薏苡仁1两,酸枣仁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杜仲(去粗皮)1两,萆薢1两,五加皮1两,原蚕沙1两,羌活(去芦头)1两。

功能主治妇人半身不随,肌肉偏枯,或言语微涩,或口眼微喎[音 wāi],举动艰辛。

用法用量上并生用,(口父)咀。用好酒2斗,浸5日后,不拘时温饮1盏,常觉醺醺为妙,或病势急,其药即将酒煎沸,乘热投之,候冷即旋饮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57、黄耆酒

处方黄耆3两,蜀椒3两(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白术3两,牛膝3两(去苗,锉),葛根3两,防风(去叉)4两,芎䓖2两,甘草2两(炙,锉),细辛2两(去苗叶),山茱萸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秦艽2两(去苗土),干姜2两(炮),当归2两(切,焙),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2两,独活(去芦头),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用生绢袋盛,于4斗醇酒内浸3日。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偏枯,半身不随,言语不利,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58、萆薢丸

处方萆薢(锉)1两,熟干地黄(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桂(去粗皮)3分,细辛(去苗叶)3分,续断(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胀气,攻腰腹髀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59、菊花散

处方菊花1两,细辛2两,附子2两,桂心2两,干姜2两,巴戟2两,人参2两,石南2两,天雄2两,茯苓2两,秦艽2两,防已2两,防风3两,山茱萸3两,白术3两,薯蓣3两,蜀椒5合。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头面游风。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60、大度世丸

处方牛黄1两,大黄1两,雄黄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真珠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射罔1两,丹砂1两,鬼臼1两,莽草1两,蜀椒2两,麝香2两,鬼箭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紫菀2两,干姜3两,野葛1尺,蜥蜴1枚,蜈蚣1枚,巴豆仁80枚,地胆50枚,元青20枚,樗鸡20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症结积聚,伏尸,长病寒热,注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消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汗出,口噤不开,心痛。

用法用量每次2丸,食前服,1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