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蝴蝶花的处方(十六)

浏览

蝴蝶花(别名凫翳、铁扁担、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豆豉草、开喉箭、过山虎、搜山虎、六角草、知母、告剪草、剑刀草、兰花草、扁竹、金扁担、豆豉叶、扁竹叶),苦;寒;小毒,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肝炎;肝肿大;肝区痛;胃痛;咽喉肿痛;便血。小编整理出含有蝴蝶花的处方共176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01~960共60个。

处方1、阿胶丸

处方阿胶1分(用蚌粉炒令黄色),贝母7枚(中等者,炮),天南星1枚(重1分,炮令黄),款冬花1分,紫菀1分(净洗),知母1分,白矾1分(熬干)。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肺受风寒,咳嗽不止,痰涎并多,上喘气促,睡卧不安;或肺经客热,咳而面赤,久不已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2、还睛丸

处方拣人参1两半,天门冬(泡,去心)3两,麦门冬(泡,去心)3两,生地黄(酒洗)3两,熟地黄1两(酒蒸),当归(酒洗)1两,川芎7钱,白茯苓(去皮)1两,山药1两(蒸),菟丝子(酒饮烂捣饼,焙干)1两,甘枸杞1两半,肉苁蓉(酒浸)1两半,川牛膝(去芦)1两半,川杜仲(酒炒)1两半,石斛1两半,五味子7钱,川黄连7钱,川黄柏1两(酒炒),知母2两(酒炒),杏仁(泡,去皮)1两半,枳壳(面炒)1两,防风8钱(去芦),菊花(酒洗)1两,青葙子1两,草决明1两,白蒺藜(炒)1两,羚羊角1两(镑),乌犀角8钱,甘草7钱。(炙)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火升水,夜能读细字。养血安神,搜风明目。主远年近日一切目疾,内外翳障,攀睛弩肉,烂眩风眼,及老年虚弱,目昏多眵,迎风冷泪,视物昏花,久成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3、地骨皮

处方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黄芩、金钗石斛、北沙参、鳖甲。

功能主治麻疹退清之后,虚热神昏,阴虚血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在春、夏,加陈青蒿1钱,其热自退。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4、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暴怒伤肝而动火,产户不闭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处方5、地骨膏

处方鲜地黄10斤(捣汁和众药汁同煎),当归身1斤,芍药半斤,枸杞半斤,天门冬6两,麦门冬6两,川芎2两,丹皮2两,莲肉4两,知母3两,地骨皮3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清热。主肺经之热,轻手乃得,微按全无,瞥瞥然见于皮毛上,喘咳,洒淅恶寒。

用法用量上将众药,用水2斗,煎1斗,去滓净,和生地黄汁同熬成膏服之。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处方6、地黄加减汤

处方地黄汤加知母、黄柏、麦冬。

功能主治阴虚火旺,便浊。

摘录《证治汇补》卷八

处方7、苍术石膏汤

处方苍术半两,石膏5钱,知母(锉)1钱半,甘草1钱。

功能主治湿温,身多微凉,微微自汗,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上药同和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温服。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苍术、石膏刚剂燥之,又得石膏、知母辛咸降之,以甘草佐苍术,知母佐石膏,刚柔相配,不伤脏腑之正气,可谓详审精密矣。虽与白虎汤相似,其义各有微炒。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8、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1两半,栝楼根1两半,黄连(去须)1两,土瓜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车前子1两,知母(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地黄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9、鸡鸣丸

别名鸡鸣定喘丸

处方知母4两(炒),杏仁(去皮尖)2钱,桔梗(去芦)5钱,阿胶(麸炒)4钱,葶苈(火上焙)3钱,款冬花4钱,旋覆花1两,半夏(姜汁炒)3钱,甘草(炙)1两,陈皮(去白)1两,兜铃1两,五味子4钱,麻黄1两,人参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定喘。主风寒咳嗽,发热恶寒,头痛体痛,咳嗽痰清,以及肺经寒湿,痰饮喘嗽,交冬即发,喘咳难卧。

用法用量鸡鸣定喘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注意忌食辛辣、腻物。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10、夺命更生散

处方干葛5钱,知母5钱,荆芥5钱,防风半两,细辛半两,独莲半两,白芷半两,青木香半两,泽兰半两,甘草节半两。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5钱,酒、水各1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温服。潮热,皮肤受毒,加大黄(擂烂)、柴胡、地骨皮、麻黄(不去节);呕吐恶心,脾胃受毒,加母丁香;疮凹不起,加蜜水调蝉蜕;发汗加黄芩、山栀子、灯心;眼花,心经受毒,先另服朱砂、雄黄、麝香为末,姜、酒送下,然后服此方;喘嗽,肺经受毒,加木瓜、黑牵牛、射盐;小腹胀,大小便闭结,脾经受毒,加苦葶苈、枳壳、木通、通草、麝香;疮冷,加当归、肉桂、人参、木香,去独莲;如疮发痛,及身上有热,再进1服,仍服前药;如当目疮痛身热,次日又冷,加附子1个,去防风。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三

处方11、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1钱,白芍(酒炒)1钱,当归身(酒洗)1钱,川芎1钱,陈皮1钱,柴胡7分,白芷7分,茯苓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地黄7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崩漏经乱,经用四物汤、十灰丸、地黄汤,崩漏既止,里热已除,宜补气血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2钟,煎7分,食前服。

摘录《叶氏女科》

处方12、白术汤

处方白术8分,紫苏8分,芍药8分,金银花8分,葛根3分,荆芥2分,干姜2分,知母2分,独活2分,甘草2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痛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13、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1两,知母(焙)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烦热发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乌梅、生姜、桃柳枝、小麦各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14、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1钱,天冬1钱,麦冬1钱,甘草1钱,黄连1钱,黄芩1钱半,柴胡1钱半,山栀1钱,知母1钱,五味3分。

功能主治筋疝。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会约》卷四

处方15、地骨白皮五味饮子

处方地骨白皮3两,知母3两,麦门冬5两(去心),竹沥1升,白蜜3合。

功能主治天行病愈后,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或虽能行动运转,然每作时节有前状者;兼主伤寒。

用法用量上切,地骨皮、知母和麦门冬,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纳竹沥、蜜搅调,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如觉虚,不能空腹顿尽,欲间食服亦佳。

摘录《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处方16、安荣散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生地、熟地、黄芩、知母、杜仲、川断、山药、麦冬、荆芥、金银花。

功能主治妊娠阴户肿痛,由厥阴风热,或受胎后合多,有伤子门,或非理交接所致。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17、矾石散

处方白矾(烧令汁枯)半两,李白皮1分,桃白皮1分,独活(去芦头)1分,知母(焙)1分,生干地黄1分,雌黄(研)1分,猬皮(炙焦)3分,白术3分,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00枚,青黛(研)1分,斑蝥(去足翅,糯米炒)1分,白芷1分,柏枝1分,芍药1分,海苔1分,当归(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蚍蜉瘘,始发在项,如患伤寒。此因吃食中有以蚍蜉,其根在肾。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温水调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处方18、补阴丸

别名济阴丸

处方黄柏(去皮,酒拌,炒褐色)3两,知母(去皮毛,酒拌炒,忌铁)3两,败龟版(酥炙透)3两,锁阳(酥炙干)2两,枸杞子2两,熟地黄(酒拌蒸,忌铁)、干姜(炒紫色)3钱(寒月加至5钱)。

制法上为末,加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药末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火补阴。主阴虚火旺,劳瘵咳嗽,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济阴丸(《医级》卷九)。梦遗精滑者,加牡蛎(童便煅)、白术各1两,山茱萸肉、椿根白皮(炒)各7钱;若有赤白浊病者,加白术、白茯苓各1两半,山栀仁、黄连(炒)各5钱;若脚软弱无力者,加牛膝(酒洗)2两,虎胫骨(酥炙透)1两,防己(酒洗)、木瓜各5钱;若有疝气病者,加苍术(盐水炒)1两半,黄连(姜汁炒)、山栀(炒)各6钱,川芎1两,吴茱(炒)、青皮(去瓤)各5钱;脾气虚弱,畏寒易泄者,加白术3两,陈皮1两,干姜(炒)加至7钱;眼目昏暗者,加当归(酒炒)、川芎、菊花各1两,柴胡、黄连(酒炒)、乌犀角各5钱,蔓荆子、防风各3钱;若兼气虚之人,加人参、黄耆各2两;若左尺既虚,有尺亦微,命门火衰,阳事不举,加黑附子(小便浸泡去皮),肉桂(去皮)各7钱,沉香5钱。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处方19、刘寄奴汤

处方刘寄奴1两,知母(焙)1两,当归(切,焙)2两,鬼箭羽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疒丂)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20、加味清地退火汤

处方羌活、石膏、知母、元参、豆根、紫草、红花、归尾、丹皮、犀角、大黄、蚯蚓。

功能主治痘疮见点,热毒俱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处方21、补肝散

处方茺蔚子1两半,旋覆花1两,羌活1两,知母1两,甘菊3分,防风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眼坐起生花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一引《圣济总录》

处方22、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地骨皮1两,远志(去心)1两,人参1两,黄耆(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知母2两,大黄(锉碎,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漏睛脓出。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23、补益四物汤

处方当归1钱,生地(酒炒)1钱,白术1钱,玄参1钱,白芍药5分,川芎5分,黄柏(炒)5分,知母5分,白茯苓5分,麦门冬(去心)5分,陈皮5分,山栀仁(炒)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辛劳读书而有房劳。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生姜3片,水煎,半饥空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五

处方24、加味发表汤

处方苍术1钱半,秦艽1钱半,知母1钱半,黄芩1钱半,羌活1钱半,干葛2钱,防风1钱,防己1钱,桂枝1钱,苏叶1钱,细辛1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酒伤筋软,手足发战不遂,六脉浮洪有力,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葱、姜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二

处方25、龙胆清肝饮

处方龙胆草1-2钱,黄芩1-2钱,黄连1-2钱,瓜蒌1枚,麦冬5钱至1两,玄参2-3钱,知母3-5钱,芍药3钱,羚羊角3-5钱。

功能主治热邪传入厥阴,烦满囊缩,消渴,气上冲气,心中痛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

用法用量吐蛔,加乌梅;如误下,利不止者,去瓜、麦、玄参、知母,倍芍药。

摘录《顾松园医镜》卷六

处方26、豆根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山豆根、桔梗、知母、天花粉、元参、荆芥、射干、连翘、牛蒡子、薄荷。

功能主治瘄后余毒未尽,咳嗽口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27、百补保真丸

处方当归(酒洗)4两,川芎4两,白芍(酒炒)4两,熟地(酒蒸)4两,生地(酒洗)4两,天冬(去心)1两2钱,麦冬(去心)1两2钱,知母(盐炒)2两,白术(土炒)4两,陈皮(去白)2两,香附(童便炒)4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制药忌铁器。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处方28、连翘解毒饮

处方青黛8分,元参1钱,泽泻1钱(盐炒),知母1钱,连翘1钱(去膈)。

功能主治水郁为疫,脾肾受伤,以致斑、黄,面赤体重,烦渴口燥,面肿,咽喉不利,大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童便1大盅,水2盅,煎1盅,冷研五瘟丹服。

摘录《松峰说疫》卷六

处方29、八味知母汤

别名知母汤

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

用法用量知母汤(《普济方》卷一三三)。

各家论述《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伤寒数日不解,大渴烦乱,应为失水之征,但又小腹胀急,闷痛,是明显的体液代谢失调。这与单纯脱水是有所区别的。大渴心烦,养阴是正法,所以用知母、麦冬;表症不解而用柴胡;心躁烦乱,用石膏、黄芩清热;小腹胀急,用泽泻利尿;芍药有活血作用,改善全身循环,纠正失调的功能。处方组成药物虽只八味,立法范围则考虑到各个不同的方面。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30、代赭丸

处方代赭半两(细研),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木香1分,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1分,知母1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巴豆霜半分。

制法上为末,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了奚症癖,黄瘦发脱。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粥饮送下,1日2次。以溏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31、杜仲丸

处方杜仲1两,龟版1两,黄柏1两,知母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黄耆1两,故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同猪脊髓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腰痛,动止软弱,脉大虚,疼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2、补阴丸

处方龟版、黄柏、知母、侧柏叶。

制法上为末,地黄膏为丸。

功能主治阴虚性急腰痛。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33、地黄煎

处方地黄汁4升3合,茯神4两,知母4两,萎蕤4两,栝楼根5两,竹沥3合(一方用竹叶),生姜汁2升,白蜜2升,生地骨皮(切)2升,石膏8两,生麦门冬汁1升。

功能主治积热。肾气不能上蒸于肺,肺胃枯槁不能滋其化源,而致烦渴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诸药,取汁3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4-5沸,旅邸⑸⒒鸺迦6升。初服4合,日3夜1,渐加至6-7合。4月5月作散服之。

各家论述1.《法律》:按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兼擅其长,再加人参,乃治虚热之圣方也。2.《千金方衍义》:方中用凉润诸味润血生津,单取生姜之辛以开结滞之气。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34、补阴汤

处方当归1钱,白芍(酒炒)1钱,生地黄1钱,熟地黄1钱,陈皮1钱,茴香(盐、酒炒)1钱,故纸(酒炒)1钱,牛膝(去芦,酒洗)1钱,杜仲(去粗皮,酒炒)1钱,茯苓(去皮)1钱,人参5分,黄柏(去粗皮,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1剂。加大枣2枚,水煎服,不拘时候。如常服合丸药,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汤送下;酒亦可。痛甚大者,加乳香、砂仁、沉香,去芍药、生地、陈皮。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35、加味五子明目丸

处方楮实子2两,菟丝子1两半,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半,决明子1两,大熟地1两,知母8钱,黄柏5钱,菊花6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神水将枯(结膜干燥)症。两眼黑白尚分,气轮有皱襞,不红不疼;风轮灰白弥漫;惟水轮略带凹陷;眼泪不能润其表面,甚者无眵泪。

用法用量1日2次,每服3钱。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36、芦根汤

处方芦根2钱,麦门冬1钱半,人参1钱,干葛1钱,知母1钱,竹茹1弹丸。

功能主治孕妇时病,5-6日不得汗,口渴,狂言,呕逆。

用法用量葱白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37、瓜蒌煎

处方瓜蒌2两,茯神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肉灰蓉1两,甘草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丹参半两,知母1两,胡麻1两,地骨皮2两,葳蕤2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汁、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未,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铜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燥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半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38、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4两,知母(焙)3两,凝水石1两半,青竹茹(揉如鸡子大)两块(碎、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渴,烦躁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39、立效汤

处方益母草1两,归身8钱,知母5钱,川芎3钱,旱三七3钱,陈棕灰3钱。

功能主治血崩。

用法用量用生酒2钟,煎1钟,食前服。

摘录方出《奇方类编》卷下,名见《仙拈集》卷三

处方40、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1、疗本滋肾丸

别名疗肾滋本丸

处方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目暗。

用法用量疗肾滋本丸(《医方集解》)。

注意脾胃坏者,非所宜。

各家论述《医方考》:眼者,肝之劳;肝,木藏也,得水则荣,失水则枯。故用黄柏、知母之味厚者以滋肾水,所谓虚则补其母也。是方也,虽曰补肾,亦泻之之类也,脾强目暗者宜主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42、当归治痛饮

处方生归、羌活、猪苓、泽泻、黄芩、苦参、升麻、茯苓、白术、甘草、木通、人参、苍术、知母、防风(1方有白芍)。

功能主治产后足踏湿地,以成湿毒。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大枣煎,食前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43、补阴丸

处方黄柏、知母、熟地、败龟版、白芍药、陈皮、牛膝、虎骨、当归。

制法上为末,羊肉为丸。

功能主治肝热痿软,筋膜干急。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44、补肾丸

处方黄柏2两,知母2两,龟版2两,锁阳2两,天门冬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5两,枸杞子3两,干姜5钱,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锁阳固精,滋阴补肾。主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膝酸痛,四肢无力,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炒盐汤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45、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46、加味四物汤

处方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药(酒洗)7分,山栀子(炒黑)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牡丹皮1钱,元参1钱,知母(酒炒)5分,白术(炒)5分,甘草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呕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身热,加地骨皮、枳实、黄芩各1钱,软柴胡(酒洗)5分;呕吐血,加知母、石膏,以泻胃火;咳血,加茅根、黄芩,以泻肺火;唾咯血,加栀子、黄柏、肉桂少许,以泻肾火;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柏叶、茜根、大小蓟各1钱;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钱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栀子,更加车前子、小蓟、黄连,俱炒半黑,各8分;诸失血久,加升麻、阿胶、人参,入童便、姜汁、韭汁。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九

处方47、百部散

处方款冬花1两,百部1两,知母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冷热并宜。

用法用量每服3-4钱,食后用暖齑汁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48、芦根饮子

处方生芦根(切)5合,淡竹青皮8分,人参8分,桔梗5分,知母10分,粟米3合。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渴兼吐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量儿大小,与之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49、含明散

别名金明散

处方人参1两,知母1两,茯苓1两,秦艽1两,丁香1两,甘草1两,石膏(细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肝脏劳极。

用法用量金明散(《准绳·类方》卷一)。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50、补阴丸

处方龟版2两(酒炙),黄柏7钱半,知母半两,人参3钱,牛膝1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补阴。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51、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黄、黄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荆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栀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血虚阴火冲上,头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52、导赤各半汤

处方生地、木通、甘草、川连、麦门冬、山栀、犀角、黄芩、知母、滑石。

功能主治清心热,利小便。主心热谵语,火动于中,而多消渴,小便不利。

各家论述《伤寒大白》:以导赤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加知母、山栀、黄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摘录《证因脉治》卷四

处方53、白术除湿汤

处方白术1两,生地黄(炒)7钱,地骨皮7钱,泽泻7钱,知母7钱,赤茯苓5钱,人参5钱,炙甘草5钱,柴胡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又治汗后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远温服。如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1半;如有刺痛,1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7钱。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少阳药也。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解其肌;苓、泽利湿兼清其热,参、术、甘草益气助脾,气足阳升,虚热自退,脾运而湿亦除矣。方名除湿,而治在退热,欲热从湿中而下降也。2.《医林纂要》:午后发热,热在阳明经也;四肢沉困,太阴脾湿也,小便黄,湿兼热也;然而背恶风,则阳不足,汗后而仍发热,亦阳之不足;阳不足者,其湿热在阴,湿热在阴者,太阴脾主血分,其人血热而湿凑之。湿盛而阴之郁热转盛,阳不能拔,则反虚也。其过在湿,湿责之脾,热以湿深,故君白术;生地黄滋阴生血,且以胜热而能化湿为血;地骨皮甘淡补肺清金,而下生肾水;知母辛苦,泻肺逆即以生肾水,坚肾水亦转生肝血,此三味皆以泻血中之伏热也。泽泻泻肾之邪水,使由膀胱而出之;赤茯苓泻心下之水,使由小肠而出,此二味去湿而兼以清热。人参、甘草以补脾土,脾土厚则能胜湿,而血亦日滋,不生热矣。柴胡升阳气于至阴之下而达之膻中,布散经络以解沉阴郁热,东垣最长于用柴胡,此方妙亦在柴胡也。此以治湿热之在血分者。在血分则主于脾肾。凡治三焦者主行湿,湿行而热自消。此方名除湿,而治在去热,热平而湿自除。要尤在补脾胃而升阳,土厚阳升,则湿热皆息也。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4、芦根汤

处方生芦根(锉)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细锉)3分,葛根(锉)3分,知母(焙干)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淡竹叶(炙)3分,甘草(炙)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昏烦壮热,头痛,呕吐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近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55、补脾益肾汤

处方党参12g,黄耆12g,萆薢12g,墨旱莲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蓟草30g,炒白术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黄柏6g。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清热化湿。主膏淋(乳糜尿)。

用法用量尿混减轻,湿热未清,去茜草,加泽泻、益母草;头晕、腰酸,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药。

摘录方出《张伯臾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56、还元明目汤

处方大熟地8钱,生地3钱,萸肉3钱,远志3钱,枣仁3钱(炒),黄耆5钱,菟丝子4钱,川芎2钱,蔓荆子3钱,蒺藜3钱(炒),知母3钱,甘草1钱,生磁石2钱。

功能主治云雾移睛症,两眼黑白稍分,不疼不红,惟瞳孔微大,常见黑花浮游移荡。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云雾移睛症:晁某之母,五十三岁,素性暴躁,因怒气伤肝,肝火上冲于脑,自觉头摇目眩,视如黑花乱动,屡治不愈,后又令余治疗。按其脉,六脉虚数,惟少阴为甚,是知心血耗散,肾水不足,而邪火挟虚上升,搅乱于脑,以致视力不稳,满目如蝇飞、旗展之状。处方:针刺上星、承泣;内服还元明目汤十余剂,黑花减少,而昏花如故。又以益智安神汤隔日晚服,半年余移睛之弊而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57、白矾丸

处方知母半两,贝母半两,款冬花半两,半夏(汤泡7次)半两,白矾2两半(枯)。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远年日近,风参痰甚,一切喘咳。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嗽时萝卜子煎汤,加姜汁少许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58、加味补阴丸

处方黄柏(盐酒炒)3两,北五味子1两,知母(去毛,盐水炒)3两,人参(去芦)1两半,龟版(酥炙)3两,枸杞(去萼)3两,天冬(去心)2两,琐阳(酥炙)2两,白芍(酒炒)1两半,当归(酒洗)1两半,牛膝(饭上蒸)2两,杜仲(姜炒丝尽)2两,故纸(酒炒)1两,沉香5钱,熟地5两(热酒浸透,另捣),干姜(炒紫)2钱,山茱萸肉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猪脊髓3条,小枣30枚(去皮核),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亦可。

注意忌白萝卜、牛肉、鱼腥。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59、导赤甘露

处方犀角、木通、知母、石斛、银柴、甘草、黄芩、麦冬。

功能主治舌菌。

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处方60、补肝汤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防风(去叉)2两,知母2两,桔梗(炒)2两,茺蔚子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内障滑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