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槲寄生的处方(一)

浏览

槲寄生(别名冬青、北寄生、柳寄生、倾寄、寄生、黄寄生、冻青、台湾槲寄生),苦;甘;性平,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编整理出含有槲寄生的处方共28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降压平片

处方夏枯草300g,地龙300g,槲寄生300g,槐花300g,生地黄300g,黄芩300g,菊花300g,薄荷50g。

制法将菊花、薄荷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将其余夏枯草等6味酌予碎断,煎煮3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膏,低温干燥。过100目筛。将上述药粉、膏粉加适量的黄糊精,混合均匀,制颗粒,干燥,整粒,应出750g,公差率±3%。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包衣,打光。基片重0.35g;糖衣片重0.5g。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祛风明目。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每次6片,1日3次。

摘录吉林省中成药暂行标准》

处方2、祛风止痛片

处方老鹳草334g 槲寄生167g 续断167g 威灵仙83g 独活83g 制草乌83g 红花83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涩。

炮制以上七味,威灵仙、独活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槲寄生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80℃)的清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适量单糖浆,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强壮筋骨。用于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风寒湿痹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解毒消炎膏

处方黄芩480两,连翘320两,南星160两,白芷160两,冬青油48两,薄荷脑96两,冰片192两,汽油1856两,橡胶656两,羊毛脂80两,氧化锌640两,凡士林32两,松香544两。

制法取黄芩至白芷4味,共轧为3号粗末,松香轧为细粉,橡胶轧成薄片,取黄芩等4味粗末,用5倍量90%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为稠膏约300两,将橡胶薄片置汽油内,立即搅拌30分钟后,密封浸泡18~36小时;取出置搅拌罐内,搅拌3小时,加入冬青油、羊毛脂、凡士林搅拌1小时,加入氧化锌继续搅拌1小时后,加入松香搅拌2小时,入薄荷脑、冰片和黄芩等浓缩膏,将所有药料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至全部溶解,均匀为止。移入滤胶机内,用80~100目铜筛网过滤,装入桶内密封,静置3-7天,然后涂胶制成胶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镇痛。主疖肿,疮痈,乳腺炎,静脉炎,皮下蜂窝组织炎等皮肤化脓性疾患。

用法用量直接贴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引天津市先锋中药厂方

处方4、精制狗皮膏

处方生川乌800两,防己256两,山柰256两,透骨草160两,元胡160两,干姜128两,辣椒32两,蟾酥3两,樟脑128两,薄荷脑96两,冰片48两,冬青油56两,辅料:橡胶656两,羊毛脂80两,凡士林32两,氧化锌640两,松香544两,汽油1856两。

制法上药蟾酥至冬青油与后药单放。将生川乌至辣椒等七味共轧为3号粗末,蟾酥、松香分别轧为细粉,过80目细罗,橡胶轧为薄片。取生川乌等七味粗末用4倍量90%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为稠膏约460两。取蟾酥细粉用热回流法提取二次,第一次加4倍量80%乙醇,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3倍量60%乙醇,回流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为稠膏约1两半。将橡胶薄片置汽油内,立即搅拌使胶片很快松散,搅拌30分钟后,密封浸泡18~36小时。取浸泡后的胶浆置搅拌罐内,搅拌3小时,加入冬青油、羊毛脂、凡士林,搅拌1小时,加入氧化锌,继续搅拌,1小时后,加入松香,搅拌2小时加入樟脑、薄荷脑、冰片和蟾酥浓缩膏及生川乌等浓缩膏,将所有药料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至全部溶解、均匀为止。移入滤胶机内,用80~100目铜筛网过滤,装入桶内密封,静置3-7天。取混合胶浆置涂胶机上涂胶。在涂胶前1小时,开放送热设备,待烘道温度达85-90℃时,开始涂胶。每涂20公尺落机(剪下)一次。将落机胶布切为6公分宽小段,每两段胶面中间夹一层硬质纱布(或塑料薄膜),再切成4.5公分长的小片。上药一料,约用白布500米,纱布300米,切6×4.5公分片75,000片,公差率±3%。要求胶面匀平,薄厚一致,每张6×4.5公分,每袋装四张,密封,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主筋骨痛,急性扭伤、挫伤,肌肉疼痛及风湿痛,肝区疼痛。

用法用量先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撕去纱布,贴敷。根据面积大小,贴1~3张。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5、茴香散

处方茴香、冬青胆(阴干)、生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孩儿赤眼,并治胎热及疳障多泪。

用法用量每洗眼时,取药1分,水1盏,煎10沸后,温洗之。

摘录《颅囟经》卷下

处方6、鹿肝丸

处方熟地(酒洗)2两,生地黄(酒洗)2两,当归身(酒洗)2两,枸杞子2两,甘菊花1两,天门冬(去心)2两,冬青子2两,白蒺藜(去刺,炒)1两3钱,玄参1两5钱,川芎1两3钱,白芍药(酒炒)1两5钱,黄连(酒洗)1两3钱,槐角(炒,用子)1两,茺蔚子(炒)1两。

制法上共为细末,用鹿肝(去膜)捣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滋阴。主虚劳。眼疾之由于血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临睡时或下午食后稍远用滚白水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7、大补延龄膏

别名太极膏

处方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耆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1两,熟地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蔻仁1两,吴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功能主治调和五脏,配合阴阳。主气血两衰证。

用法用量共享油20斤,分熬丹收。再入:铅粉(炒)1斤、陀僧4两,净松香4两,赤石脂1两,木香1两,砂仁1两,官桂1两,丁香1两,檀香1两,雄黄1两,明矾1两,轻粉1两,降香1两,乳香(制)1两,没药(制)1两,另用龟胶、鹿胶(酒蒸化),俟丹收后,搅至温温,以1滴试之不爆,方下,再搅千余遍令匀。或加桂、麝以为引更妙。

摘录《理瀹》

处方8、麦门冬丸

处方五味子1两,生甘草1两,麦门冬青苗(4寸许)4两(焙干)。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蜜调涂舌上。或以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含化亦得。麦门冬,取根1寸许白者,却将水煮灌漱。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处方9、法制冬青叶

处方冬青叶不拘多少(洗净)。

制法同黄米煮两三沸,取叶。

功能主治臁疮不愈。

用法用量待冷贴上,用帛束定,1日2次换贴。久则收敛为愈。

摘录《杏苑》卷七

处方10、扶桑延年至宝丹

处方巨胜子1斤,枸杞子1斤,何首乌1斤,冬青8两,破故纸8两,山萸肉1斤,巴戟4两,桑叶10斤,柏子仁1斤,蛇床子1斤,川椒半斤。

制法上为极细末,同金樱子膏15斤、白蜜20斤,同炼至滴水成珠,和群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血,健脾胃,理气和中,宽胸益志,添精补髓,明目乌须,壮阳固齿,通五脏,杀九虫,益元神,却百病,延年益寿,种子。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淡盐汤送服3钱,晚上临睡时再服3钱。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11、冬青糖浆

处方冬青(四季青)。

制法取冬青水煎2次,浓缩3-4小时,每毫升相当于2g干生药,加入2倍量之95%乙醇,充分搅拌混合,静置约48-72小时,回收乙醇,使成2g/毫升,然后加入等量的糖浆及矫味剂、防腐剂即成。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

摘录《新医药杂志》(1972;1:39)

处方12、长生不老丹

处方青盐3两(用水五碗,煎至3碗,澄清,听用),黑豆1升(肥者,听用),何首乌5斤(米泔水泡,铜刀刮去皮,将黑豆并青盐水,对酒各1半,同煮何首乌干,去筋),白茯苓8两,赤茯苓8两,归身8两(酒洗),白扁豆(姜汁浸,酒、水各半煮干)8两,芡实(去壳,炒)8两,薏米仁(炒)8两,天冬8两(去心),麦冬8两(去心),知母8两(酒炒),枸杞8两(酒炒),菟丝子8两(酒煮),莲肉(去心)8两,牛膝(酒浸)8两,冬青子(酒浸)8两,黑脂麻(酒拌炒)8两,覆盆子(酒蒸)1两,川巴戟(酒浸)8两,人参量加。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健脾,补气养血,顺畅三焦,培补五脏,乌须发,固齿牙。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13、冬青散

处方冬青皮(阴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驴马涎汗入疮。

用法用量挑开疮口敷之。少顷即退。

摘录《百一》卷十六

处方14、鸡屎子散

处方鸡屎子、诈死子、冬青根、杨香根。

功能主治虚疡。

用法用量上水煎,入酒和服。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15、夹纸膏

处方紫草1两,归身1两,细生地1两,黄柏1两,白芷1两,冬青桑1两,川椒1两,黄白占2两,飞丹密陀僧2两,血竭各2两,轻粉3钱,银粉1两,铜绿5钱,乳没药各5钱,冰片2钱。

功能主治多年新起臁疮。

用法用量用麻油1斤,入前7味煎枯去滓,入2占溶化,再将后药研细和匀。摊纸上贴之。如干,加公猪油调亦可。

摘录《外科传薪集》

处方16、冬青汤

处方冬青叶、小檗、甘草各等分。

制法以绢袋盛,投3沸汤中,须臾取起晒干,如此3次,又以苦酒渍之2宿,晒干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外肾肿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处方17、冬青叶煎

处方冬青叶、小麦、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妇人阴肿,小户嫁痛。

用法用量煎水洗。

摘录《医统》卷八十三

处方18、冬青汁

处方过冬青(即荔枝草,正名天明精)5-6枚。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粥饮调下。

摘录方出《广笔记》卷三,名见《仙拈集》卷四

处方19、冬青方

处方新砖2片,冬青叶5斗。

制法以冬青叶捣自然汁,浸砖数日,令透取出,掘地坑架砖于内,四下空,覆之日久,后砖上粉霜起,取霜,入脑子少许,无亦得。

功能主治赤眼。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

处方20、长春膏

处方生地汁、薄荷汁、冬青子汁。

制法3味汁熬浓,加蜜1两熬成膏。

功能主治除翳膜。主眼撞伤生翳膜。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眼科全书》卷六

处方21、冬青汤

处方冬青叶。

功能主治诸害眼。

用法用量煎浓汤,入盐热洗之。

摘录《医统》卷六十一

处方22、冬青槐角丸

处方冬青子(炒)2两,槐角子(炒)2两,怀生地(酒洗)2两,荆芥穗(炒黑)2两,川黄连(炒黑)1两,川归身(酒洗)1两,侧柏叶(用茶水煮)1两。

制法上为末,米糊加醋少许为丸。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滚水吞2钱。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23、益气活血养心汤

处方炙黄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助阳通脉。主心气不足,血脉瘀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苏树荣方

处方24、痔漏丸

处方石莲蓬 冬青子各90克 川黄连 川芎 牛膝(酒炒)亦芍 当归(酒洗)黄芩 黄柏 熟大黄各30克 槐角子 象牙末各60克 蛇蜕(去头、尾)全蝎各15克 金墨9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退管生肌。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早服9克。至七日后服7.5克,又七日服6克,又七日服4.5克。每早晚用柳须、花椒煎水熏洗。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羊肉、驴肉、公鸡、鲤鱼、辛辣。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处方25、岗梅汤

处方岗梅40克,金钱风10克,山芝麻15克,土牛膝30克,毛冬青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风热邪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待凉后含服。

摘录陈培方

处方26、十六味冬青丸

处方冬青叶150g 石榴25g 石膏75g 肉桂50g 豆蔻50g 木香50g 丁香50g 甘草50g 白葡萄干125g 沉香75g 拳参75g 荜茇50g 肉豆蔻50g 红花50g 广枣50g 方海50g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辛、微苦而涩。

炮制以上十六味,除白葡萄干外,其余冬青叶等十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宽胸顺气,止嗽定喘。用于胸满腹胀,头昏浮肿,寒嗽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7、截疟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穷乡便方》)。

处方青蒿250克 冬瓜叶50克(一作冬青叶)官桂30克 马鞭草30克

制法上药焙干为末,水丸,如胡椒大。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用7.5克,于当发之前一时服尽。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28、千里光明汤

处方青木香 黄连 黄柏 黄耆 荆芥 防风 苦参 苍耳子 蛇床子 羌活 升麻 麻黄 甘草各15克 鸡肠草(焙)冬青叶(焙)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毒邪陷伏,延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干枯类似白鹅掌风,筋骨疼痛,并起风块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剂。用布包,水煮,于无风处浴洗,凉了又加热。微汗拭干。

备注原书用本方治上证,同时以托里解毒汤内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29、女真

别名二至丸(《医便》卷一)。

处方冬青子(即女真实,酒浸一昼夜,去皮,晒干为末)旱莲草(捣汁熬浓)

制法将旱莲草浓汁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养肝。治肝肾阴虚,头昏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口苦咽干,头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时用酒送下。

备注方中二药,原书无用量,《医便》说:二药不拘多少。又谓:冬青子,冬至日采,旱莲草,夏至日采,故名二至丸。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30、复明丸

处方冬青子(生用)500克(陈酒共蜜拌蒸七次,晒七日,露七夜,焙干)元蝙蝠(活捉)1个 夜明砂(酒洗,煮,炒)枸杞(捣,焙)熟地(酒浸,焙)绿豆壳(炒)各30克 川黄连(微炒)白术(制)各9克 辰砂45克(用一半共蝙蝠捣烂,余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青盲症。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热酒送下。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31、感染外洗煎剂

处方双花9克,连翘9克,黄柏9克,苦参9克,川椒6克,艾叶30克,冬青叶30克,大葱3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温通经络。主正气衰颓,肌肤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水煎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

摘录朱长庚方

处方32、黄柏散

处方黄柏(微炙,锉)1两,桑寄生1两,当归(锉,微炒)1两,赤芍药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艾叶(炒令微黄)1两,芎䓖1两,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里(疒丂)痛,腰疼,或如欲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33、趁痛散

处方当归半两,官桂半两,白术半两,牛膝半两,甘草(炙)3钱,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两,生姜半两,桑寄生(或续断)半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4钱,水煎去滓,空心热服。

摘录《便览》卷四

处方34、槟榔散

别名槟榔汤

处方槟榔1两,赤茯苓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寄生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不通,心腹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35、麻黄散

处方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36、干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五味子1两,桑寄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预防小产。主妊娠曾伤五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8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37、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1两,芎䓖3分,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柴胡半两(去苗),刺蓟半两,桑寄生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石脂3分,黄耆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气,安养胎脏。主妊娠气血虚弱,胎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38、鳖甲汤

处方黄耆(蜜炙)1钱,鳖甲(炙)1钱,牛膝7分(酒蒸),人参5分,茯苓5分,当归5分,白芍(炒)5分,桑寄生5分,麦冬(去心)5分,熟地5分,桃仁(去皮尖)5分,桂心5分,炙草5分,续断3钱(酒制,取净肉)。

功能主治产后虚证杂见,成蓐劳。

用法用量猪肾煮汁作水,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处方39、蔓荆子膏

处方蔓荆子3两,桑寄生5两,桑根白皮2两,白芷2两,韭根2两,鹿角屑2两,马鬐脂5合,五粒松叶3两,甘松香1两,零陵香1两,生乌麻油3斤,枣根皮汁3升。

制法上锉细,绵裹,纳脂及油枣根汁中,浸1宿,以慢火煎,数数搅,候白芷色焦黄,膏成,去滓,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血虚头风,须发秃落不生。

用法用量每日揩摩须发不生处。10日后即生。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40、黄耆汤

处方黄耆(微炙,锉)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当归(切,微炒)半两,桑寄生(微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3分,陈曲(微炒)半两,干姜(炮裂)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乏,内燥引饮,心下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41、琥珀滋生丸

处方琥珀1两(醋炒,灯草同研),阿胶1两(炒成珠),五味子5钱,附子(制)1两(夏5钱),肉桂(去粗皮)5钱,沉香5钱(不见火),川芎5钱,桑寄生1两,当归1两,肉苁蓉1两,人参1两,续断1两,熟地1两,没药(炙)1两,木香(不见火)1两,延胡索1两,乳香(炙)1两,牛黄3钱,朱砂1两(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先将益母草8两揉碎,加水10碗,熬成一半,去滓,慢火熬成膏,和药末,少加老蜜,捣千余下,分为百份,每丸重1钱4分,朱砂为衣,阴干,再晒极干,黄蜡为壳。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产后百病。脑胁疼痛,绕脐腹痛,呕逆上气,筑心痰喘,不进饮食;诸色痢疾,及赤白带下,血冷血崩,漏胎下血;泄泻不止;尿涩诸淋;血晕不知人事;上热下冷;遍身虚肿水气;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频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瘦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频痛,五心烦热,黑(黑干)血斑,赤肿走注,血风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1丸。脑胁疼痛,绕脐腹痛,及呕逆上气,筑心痰喘,不进饮食,用姜汁少许,和酒化服;诸色痢疾,及赤白带下,血冷血崩,漏胎下血,用生姜、艾叶(炒令黑色)酒煎数沸,调服;泄泻不止,陈米饮调服;尿涩诸淋,通草、灯心汤送下;血晕不知人事,童便调灌半丸,醒后当归汤服1-2丸;上热下冷,人参汤服;遍身虚肿水气,赤小豆汤调服;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麻黄汤调服,被盖出汗;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频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瘦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频痛,五心烦热,黑(黑干)血斑,赤肿走注,血风劳伤,并用童便入姜汁少许服;临产,服1丸,用酒送下,易产;常服,以童便加酒一半,免恶心;怀胎临月,1日1服,至产下,不觉疼痛,或服至10日,饮食倍增。

摘录《惠直堂方》卷四

处方42、大秦艽汤

处方秦艽1钱5分,黄耆2钱,肉桂3分,当归1钱5分,白术1钱,人参1钱,熟地2钱,川芎8分,桑寄生1钱5分,川断1钱5分,白芍1钱,浮小麦(炒)3合(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祛风解表。主产后角弓反张,两手足强硬而反向背,口噤,汗出如水,口吐沫。

各家论述是方以参、耆祛风固表为君;以参、术、归,地补气血为臣;芎、断、寄生,佐秦艽祛经络之风,白芍佐黄耆敛亡阳之汗,浮麦、肉桂为使;一以入心止汗,一以温经,壮参、耆、归、熟之力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43、蠲痛散

处方当归、肉桂、白术、黄耆、独活、牛膝、生姜、甘草、薤白、桑寄生。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痛。因新产气弱血滞,升降失常,致筋脉拘急,腰背强直,遍体皆痛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44、寄生汤

处方桑寄生1两,鸡苏1两,淡竹茹1两,芍药1两半,地榆1两半,白龙骨2两(1方用附子3分,无淡竹叶)。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伤及带下经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5、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刘寄奴1两,桑寄生1两,熟干地黄1两,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炒),龟壳1两(涂酥炙令微黄),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接筋骨,通瘀血,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46、麻黄温痹汤

处方麻黄10g,羌活10g,独活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八里麻1g,桂枝10g,黄耆20g,川牛膝12g,木瓜12g,威灵仙12g,鸡血藤10g,细辛3g,制附块10g,伸筋草10g,寻骨风10g,苍耳子10g,秦艽10g,桑寄生10g,炙甘草10g。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留滞关节,关节肿大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气血虚亏,可酌加党参、枸杞、当归、白芍以扶正气。

摘录《千家妙方》卷上引范国(木梁)方

处方47、胶艾安胎饮

处方秦归2钱,阿胶3钱,蕲艾叶3钱,干地黄3钱,杭芍1钱,桑寄生5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补血安胎。主妇人血虚失养之妊娠腰腹酸胀,头晕心悸,自觉胎动不安或阴道出血,脉细滑。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48、跌打损伤膏

处方当归5两,川芎2两,白及3两,赤芍3两,大黄4两,苏木3两,血藤3两,郁金2两,良姜3两,刘寄奴3两,五加皮3两,青木香3两,羌活3两,姜黄3两,桑寄生3两,三棱3两,莪术3两,黄柏3两,血余3两,土鳖1两,红花2两,桃仁2两,川牛膝3两,玄胡3两,秦艽3两,防风3两,白鲜皮3两,大葱白1斤。

制法上药切片,香油18斤,将药入油内浸泡,春秋二季7天,夏季4天,冬季10天,熬至药枯,去滓滤净,再熬至滴水成珠;再入炒黄丹,每斤油春、夏、秋8两,冬季7两,候冷,又入自然铜(醋煅)3两,乳香、没药各4两,血竭2两,儿茶2两,以上5味共研细末;又入樟脑、冰片各1两,上药7味下入膏内搅匀。

功能主治一切跌打损伤,破皮流血等症。

用法用量用时将膏药在火上烘融,摊开贴患处。

注意非因跌打损伤致病及有痈疽症者,忌贴此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

处方49、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生用),木香1两,丁香半两,独活1两,桑寄生1两,射干1两,甘草半两(生,锉),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粗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疏利毒气,防恶气入腹。主毒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50、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两,桑寄生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体虚烦渴,吃食减少,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51、黄耆汤

处方黄耆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石斛(去根)半两,当归(焙)半两,白芷半两,藿香(择叶)半两,沉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1钱,芎䓖3钱,白蒺藜(炒,去角)3钱,桑寄生3钱,附子(炮裂,去皮脐)3钱,白术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肝元虚冷,多困少力,口无滋味,耳鸣眼暗,面色青黄,精神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枣1枚(擘破),煎1-2沸,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处方52、飞龙夺命丹

处方硼砂8钱,地鳖虫8钱,自然铜8钱(醋炙7次),血竭8钱,木香6钱,当归5钱,桃仁5钱,蓬术5钱,五加皮5钱(酒炒),猴骨5钱(制),玄胡索4钱(醋炒),三棱4钱(醋炒),苏木4钱,五灵脂3钱(醋炒),赤芍3钱(酒炒),韭子3钱(炒),蒲黄3钱(生熟各半),破故纸3钱(盐水炒),广皮3钱(炒),川贝3钱,枳壳3钱,朱砂3钱,葛根3钱(炒),桑寄生3钱(炒),肉桂2钱(去粗皮,不见火),乌药2钱,羌活2钱,麝香2钱,杜仲2钱(盐水炒),秦艽2钱(炒),前胡2钱(炒),土狗2钱(不见火),青皮2钱(醋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伤重者服3钱,轻者服1钱5分,老酒冲下。

摘录《救伤秘旨》

处方53、鹿茸散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卷柏半两,桑寄生半两,续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龟甲1两(涂醋炙令黄),白芍药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半两,地榆半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脏虚冷,致恶露淋沥不绝,腹中时痛,面色萎黄,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生姜、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54、鹤膝风药酒

处方当归、赤芍、川芎、白芷、防风、牛膝、木瓜、苡仁、羌活、厚朴、苍术、陈皮、荆芥、土茯苓、熟地、升麻、甘草、桑寄生、石楠藤、白蒺藜。

制法上锉,布袋盛之,以好酒10斤放坛内,纳药其中,坛口用荷叶封住,放在火内烧三炷香久,冷定取起。

功能主治鹤膝风,肿起痛如针刺。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饮之,尽量而止。肿处以棉包裹,不可受风,以常温暖为佳。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

处方55、鹿茸丸

处方鹿茸1两,乌贼骨1两,桑寄生1两,龙骨1两,白芍药3分,当归3分,附子3分,桑螵蛸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久虚冷,肾与膀胱二经俱虚,有热乘之,小便涩,日夜30-50行。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酒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一

处方56、寄生汤

处方桑寄生4两,附子3两(炮),独活4两,狗脊5两(黑者),桂心(4两),杜仲5两,芎藭1两,甘草2两(炙),芍药3两,石斛3两,牛膝3两,白术3两,人参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57、鹿角胶丸

处方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切,焙),牛膝2两(酒浸1宿),菟丝子(汤浸去浮,别用酒浸取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桑寄生2两,覆盆子2两,熟干地黄(洗,焙)2两,山药2两,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白蒺藜(炒)2两,当归(洗,焙)2两,肉桂(去粗皮)2两,川萆薢4两,破故纸2两半(炒),柏子仁2两,茴香2两半(炒),鹿角胶2两(蚌粉炒焦),茯神(去木)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元阳,滋营气血,驻颜美食。主真元虚弱,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脚无力,肢体倦怠,怔忪恍惚,头昏目运,面色黧黑,耳内蝉鸣,饮食减少;妇人诸虚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发落面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温醋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58、调经养血汤

处方大熟地12g,当归身15g,阿胶珠12g,丹参30g,炒白芍18g,柴胡6g,陈皮9g,香附9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桑寄生30g,甘草3g。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色淡量少,或经期提前错后,少腹隐痛,得按则减,腰酸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各家论述方中熟地、当归身、阿胶、白芍养血;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固腰肾;丹参、香附、陈皮活血理气调经;柴胡舒肝。共达养血调经之目的。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59、琥珀散

处方琥珀1两(细研),茯神1两,远志(去心)半两,菖蒲半两,黄耆(锉)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芎䓖半两,独活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桑寄生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心神烦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60、寄生丸

处方桑寄生1两(锉,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肤),芍药1两,地榆1两半(锉,炒),白龙骨1两半,鸡苏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露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