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风藤草根的处方(二十八)

浏览

风藤草根(别名木通),味淡;性平,祛风湿;利小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癃闭;闭经;跌打损伤,小编整理出含有风藤草根的处方共167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21~1670共50个。

处方1、葵子汤

别名葵花汤(《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处方赤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葵子 枳实(麸炒)瞿麦 木通(去节)黄芩 车前子(炒)滑石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滑窍。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通鼻膏

别名辛夷膏(《普济方》卷五十六)。

处方白芷15克 芎藭15克 木通15克 当归23克 细辛23克 莽草23克 辛夷30克

功能主治治鼻孔窒塞,香臭不闻,妨闷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细锉,以猪脂500克,煎令白芷色黄,绵滤去滓,盛于不津器中。候冷,绵裹枣核大,纳鼻中,一日换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3、香苏散

处方陈皮(去白)30克 防己 木通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四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4、消遗汤

处方琥珀3克,辰砂0.3克,青龙齿15克,木通3-6克,大腹皮12克,桑白皮12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党参15-30克,枸杞子15克,荆芥穗6克,柴胡6克,白芍15克,制香附6克。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升清降浊,活血化瘀。主头部脉络受损,则血离经,脉而留瘀,气滞血瘀,阻于清窍,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华江方

处方5、宣毒发表汤

处方升麻 葛根各2.5克 前胡2.5克 桔梗0.6克 枳壳(麸炒)2.5克 荆芥 防风各1.5克 薄荷 甘草各0.6克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杏仁 竹叶各2.5克

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宣肺止咳。治麻疹透发不出,发热咳嗽,烦躁口渴,小便赤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寒,加蜜炙麻黄;天气大热,加黄芩。

备注方中升麻、葛根透疹解毒,荆芥、防风、牛蒡、薄荷解肌散邪,助升麻、葛根透疹;枳壳、桔梗、前胡、杏仁宣肺祛痰止咳;连翘清泄上焦之热;木通导热下行;竹叶清热除烦;甘草解毒和中,并和诸药。综合成方,具有宣毒发表之功。故对麻疹初起,欲出未出者,用之有效。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6、通脉宁心汤

处方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主治降火通脉,活血宁心。主心火亢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子义方

处方7、玉屏苍耳汤

处方北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苍耳子15克,辛荑花15克,白芷15克,杭菊15克,木通15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5克。

功能主治益气敛肺,辛散风寒,消肿止痛,通利湿邪。主脾肺肾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王德鉴方

处方8、神解散

处方白僵蚕(酒炒)3克 蝉蜕5个 神曲9克 金银花6克 生地6克 木通3克 车前子3克(炒,研)黄柏3克(盐水炒)黄芩3克(酒炒)桔梗3克 黄连3克

功能主治清热透邪,泻火解毒。治温病初起,憎寒壮热,头痛身重,四肢无力,遍体酸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冷黄酒50毫升,蜜30毫升。和匀冷服。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处方9、宣胞丸

处方黑牵牛30克(半生半熟)青水香30克(斑蝥7枚,用青木香炒香,用斑蝥5枚)川木通30克(炒)

制法上为末,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外肾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处方10、加减甘露消毒丹

处方茵陈 山栀 黄芩 石菖蒲 藿香 白蔻 薄荷 滑石 木通 枳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治湿热发黄,身热倦怠,胸闷懒食,小便短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11、清肝解郁汤

处方陈皮 白芍 川芎 当归 生地 半夏 香附各2.4克 青皮 远志 茯神 贝母、苏叶 桔梗各1.8克 甘草 山栀 木通各1.2克

功能主治治忧郁气滞,乳结肿硬,不疼不痒,久渐作痛,胸膈不利,肢体倦怠,面色萎黄,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2、导黄汤

处方葛根6克 花粉6克 山栀4.5克 连翘4.5克 木通6克 茵陈9克 萆薢6克 茯苓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苡仁30克(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主阳黄。胃火炽盛,湿热熏蒸,面目发黄,口燥而渴,小溲赤涩。

用法用量以苡仁汁煎诸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13、楮白皮散

处方楮白皮30克(锉)桑根白皮90克(锉)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90克 猪苓90克(去黑皮)木通6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毒气,遍身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二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14、消水方

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木通10克,防风7克,防己7克,蝉衣5克,制南星4克,木香4克。

功能主治宣透渗湿,调气开郁。主风热挟湿,遏阻清窍。(渗出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闭目捏鼻鼓气10余次。又以两手掌磨擦至发热时分掩两耳门,一按一松20次左右。每日2次。

摘录《江苏中医杂志》

处方15、清肝渗湿汤

处方苍术 白术 茯苓 山栀 厚朴 泽泻 陈皮 木通 天花粉 昆布各3克 甘草1.5克 木香0.9克 川芎 当归各1.8克

功能主治治阴囊玉茎潮湿肿胀,坠重作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局部色红灼热者,加黄连、龙胆草各2.1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6、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 犀角(镑)木通(锉)石膏(碎)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锉)朴消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上九味,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脘蓄热,结聚成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17、葵子散

处方冬葵子30克 石南叶 榆白皮(去木,锉)石韦(去毛)木通(锉)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小儿沙石淋,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葱白汤调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六

处方18、清肝渗湿汤

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柴胡 龙胆草 山栀 天花粉 黄芩各3克 泽泻 木通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肝经湿热下注,致成囊痈,阴囊红肿,发热掀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9、神效瓜蒌散

处方大瓜蒌半个(黄熟者帚个,连皮子瓤,重重纸包,火煨,捣烂,取一半)白芷4.5克 玄参6克 升麻L5克 归尾6克 桔梗3克 连翘6克 柴胡3克 青皮3克 天花粉4.5克 穿山甲(炒)3克 川芎2.4克 知母3克 木通3克 木鳖子2个 延胡索0.6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乳肿作痛,欲成痈毒。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20、清膈散

处方麦门冬(去心)沙参 人参(去芦)金钗 石斛各30克(去根)草龙胆 柴胡(去根)陈皮(去白)黄连(去须)木通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瘅,口中甜腻。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1、加减逍遥散

处方当归6克 白芍6克 白术4.5克 茯苓9克 柴胡2.4克 甘草2.4克 胡黄连1.8克 麦门冬6克 黄芩6克 地骨皮9克 秦艽9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灯草10根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养血健脾,疏肝清热。治血虚肝郁,子午潮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22、参蒲散

处方菖蒲 人参 甘草 当归 木通 骨碎补(去毛)各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气虚耳聋

用法用量每次3克,温开水调服。外用牙皂,菖蒲末塞耳中。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23、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 甘草(生用)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治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现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温热者。

备注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

摘录《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过期饮

处方熟地 白芍 当归 香附各6克 川芎3克 红花2.1克 桃仁泥1.8克 蓬莪术 木通各1.5克 甘草 肉桂各1.2克

功能主治治血虚气滞,经水过期不行。(月经推迟)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一

处方25、龙胆泻肝汤

别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柴胡梢 泽泻各3克 车前子 木通各1.5克 生地黄 当归梢 草龙胆各9克

功能主治清利肝胆湿热。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6、长春丸

处方苦参 独活 荆芥 豨莶 紫萍 苍术 风藤各180克 木通90克 草乌60克 大风子500克 巨胜子360克 仙灵脾120克(俱不见火)

制法上为末,水滴丸。

功能主治主风瘫困顿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茶下。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27、加减逍遥散

处方胡黄连 麦门冬 黄芩 地骨皮 秦艽 木通 车前子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子午潮热。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28、加减葶苈丸

处方大黄(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 桑白皮(炒)木通 甜葶苈(炒)

制法蜜丸。

功能主治清肺泻火。治小儿肺热,致成龟胸,其胸高起状如龟样者。

用法用量滚白水进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29、甜葶苈散

别名葶苈散(《普济方》卷一六一)。

处方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木通15克(锉)旋复花15克 紫菀15克(去苗、土)大腹皮23克(锉)槟榔15克 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咳嗽,面目浮肿,不得安卧,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处方30、加味活血消痈汤

处方夏枯草9克,紫草9克,丹皮9克,红花9克,桃仁9克,泽兰叶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木通6克,小茴香6克。

功能主治解毒软坚,活血消痈。主湿热下注,气血壅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1、商陆散

处方商陆30克 赤小豆27克 木通15克(锉)泽泻15克 赤茯苓15克 生姜7.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葱白3茎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治水气,脚膝浮肿,上攻心腹,胸闷喘息,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煎至230毫升,去滓,分三次,空腹时温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九三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32、芎芷散

别名芷芎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白芷 石菖蒲各3克 陈皮 苍术(米泔水浸,晒,炒)细辛 紫苏 木通各2.4克 川芎3克 肉桂1.8克 半夏2.1克 甘草(炙)1.8克 厚朴(姜炒)2.1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耳鸣耳聋,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葱白2根,水煎,食后及临卧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33、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22克 猪苓22克(皮黑皮)海蛤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5克白术15克 桑根白皮22克(锉)赤茯苓22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四肢浮肿,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34、龙胆泻肝汤加减方

处方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通9克,双花15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赤芍12克,连翘9克。

功能主治清肝胆湿热。主肝胆湿热,循经上蒙清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

处方35、大青汤

处方大青 木通 元 参 桔梗 知母 山栀 升麻 石膏

功能主治主风寒所冲,毒邪内陷,疹子出一日即没;温毒发斑,其形焮肿,如蚊蚤所啮,或成片如锦纹云霞。

用法用量水煎,调路东黄土末6~9克服之。如大便结闭,口干腹胀,身热烦躁者,此热秘也,加酒炒大黄。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36、复春丸

处方萆薢120克 破故纸(炒)杜仲(去丝)胡芦巴(炒)木通各60克 骨碎补(去毛)虎骨(酥炙)乳香(研)槟榔 没药 木香各30克 甜瓜子(炒)60克 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巴戟(去心)各60克 胡桃仁100个(去皮,另研极细)黑附子30克(炮)

制法上为细末,再与胡桃仁同研极细,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不足,风湿侵袭,手足麻痹,筋骨疼痛,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37、复聪汤

别名复聪散(《仁术便览》卷一)。

处方半夏(制)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萹蓄 木通 瞿麦 黄柏(去粗皮,炒褐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上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空腹、临卧各一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处方38、车前子散

处方车前子22.5克 王不留行15克 冬葵子15克 生干地黄30克 桂心1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木通15克(锉)石苇15克(去毛)滑石22.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虚劳小便淋涩,茎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以麻子粥饮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处方39、除瘟化毒汤

处方粉葛根6克 金银花6克 枇杷叶(去毛、蜜炙)4.5克 薄荷1.5克 生地6克 冬桑叶6克 小木通2.4克 竹叶3克 贝母(去心)6克 生甘草2.4克

功能主治清肺解毒。主白喉初起,症状轻而白膜未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至二剂。

摘录《白喉治法抉微》

处方40、仙遗粮汤

处方鲜土茯苓60克(洗净,木石臼内捣碎)当归 生地 防风 木通 薏仁各2.4克 金银花 黄连 连翘各3克 白术 白鲜皮各2.1克 皂刺1.8克 甘草1.2克 灯心20根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上药先将土茯苓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入余药,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处方41、癫狂梦醒汤

处方桃仁24克 柴胡9克 香附6克 木通9克 赤芍9克 半夏6克 腹皮9克 青皮6克 陈皮9克 桑皮9克 苏子12克(研)甘草15克

功能主治主癫狂。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42、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30克 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大腹皮15克(锉)牵牛子30克(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气溢于皮肤,四肢肿满,上气喘急,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葱白7寸,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43、木通散

处方羌活 山桅子各6克 大黄(煅)木通 赤茯苓 甘草各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小儿肝心有热,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紫苏叶些少,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不拘时候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44、解毒大青汤

处方玄参 桔梗 知母 大青叶 升麻 石膏 山栀 人中黄 麦门冬 木通各3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疗疮误灸,逼毒入里,致生烦躁,谵语不定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灯心各20件,空腹时服。便秘,加大黄,闷乱,加烧人粪。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45、紫苏散

处方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 茴香根30克 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5克 荆芥15克 羌活15克 木瓜15克 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10枚(锉)甘草15克(炙微赤)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脚气,脚重虚肿,胸闷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葱白1茎并须,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46、消肿汤

处方猪苓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葶苈子各6克 地骨皮 五加皮 生姜皮 海金沙 枳壳各3克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治腰以下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47、泻心导赤散

处方生地 木通 黄连 甘草梢

功能主治泻心脾积热,治心脾积热上发,口舌疮赤糜烂。

用法用量滚汤淬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二

处方48、真珠散

处方真珠 白矾(烧为灰)桂心各30克 木通15克(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鼻中息肉,呼吸不通利。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绵裹纳鼻中,一日换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49、升麻柴胡汤

处方柴胡 升麻 芍药 桅子 木通各30克 黄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各22.5克 石膏(煅)6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二颊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姜5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处方50、四子调中汤

处方青皮1.5克(去瓤,麸炒)陈皮1.5克 枳实(麸炒)3克 香附(炒)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半夏(姜汁炒)6克 瓜蒌仁(炒)3克 苏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4.5克 茯苓(去皮)木通各3克 沉香 芒消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翻胃,小便赤,大便闭及痰气壅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稍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