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姜的处方(二十五)

浏览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441~1500共60个。

处方1、固肠丸

处方槐鹅半两(炒黄色),肉豆蔻3枚(面裹烧香),干姜(炮裂)半两,枯矾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虚滑,泻血腹痛。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0丸,乳香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2、定吐至神丹

处方附子1个,白术4两,肉桂1钱,干姜3钱,人参3两。

功能主治大吐,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火热之物熨之少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3、返阴散

处方阳起石1两,石膏1两,寒水石(三味同烧令赤,出火毒,细研入诸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锉)1两,硫黄(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四肢厥冷,脉微自汗、心胸痞满,及阴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生姜汁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4、参姜四物汤

处方川芎1钱5分,人参1钱5分,干姜8分,白芍药1钱,当归1钱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形弱妇人产后,乍寒乍热,或有恶露不尽,停滞胞络,亦能令人寒热,但小腹急痛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生姜五片,水煎,空心服。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5、固肠散

处方陈皮(炒)20两,木香1两(不见火),肉豆蔻(生用)2两,罂粟壳(去蒂盖,蜜炙)2两,干姜(炮)2两半,甘草(炙)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多,或如鱼脑;肠滑而泻,遍数频并,心腹胀满而痛,食减少力。

用法用量方中陈皮,《直指》作“陈米”。

注意忌酒、面、鱼腥等物。

摘录《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6、虎牙

处方虎牙(炙)1两,干姜1两,附子(炮)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防风1两,桂心1两,王不留行1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每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

处方7、浆水

别名浆水饮

处方半夏2两(汤洗),附子半两(炮),干姜5钱,良姜2钱半,甘草5钱(炙),桂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至呕吐。

用法用量浆水饮(《会约》卷十)。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8、桂花汤

处方干姜(炮)9两,桂心9斤,甘草(炒)9斤,缩砂仁3斤14两,炒盐14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沸汤点下。

摘录《局方》卷十(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9、经进丁香调气汤

别名丁香调气汤

处方白豆蔻8钱,丁香(不见火)7钱,缩砂仁半两,干姜(炮,洗)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白术(炒)半两,粉草(炙)1两半,炒盐1两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气。

用法用量丁香调气汤(《朱氏集验方》卷四)。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10、参苓散

处方人参2两,茯苓1两,白术20两(锉细),桔梗10两(去芦),橘红6两,香白芷3两,芍药1两,当归2两(去芦头),川芎1两半,半夏1两(汤泡7遍),厚朴2两(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两,秋冬4两,枳壳4两(麸炒令黄,同桂舂为末),干姜春夏1两半,秋冬2两,麻黄(去根节),春夏2两,秋冬3两,甘草3两。

制法上各净洗焙干,除芎、桂、枳壳别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为度,不可令焦,须搅匀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尘土,入前枳壳,官桂,川芎和匀,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百节疼,一切虚劳气痰。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葱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

处方11、保命延寿烧酒方

处方人参5钱,当归5钱,白茯5钱,乌药5钱,杏仁5钱,砂仁5钱,川乌5钱,川草乌5钱,何首乌5钱,五加皮5钱,枸杞子5钱,牛膝5钱,杜仲5钱,肉桂5钱,苍术5钱(制),肉苁蓉1两,破故纸1两,甘草1两,木香3钱,枳壳3钱,干姜3钱,虎骨(酥炙)3钱,香附3钱,白芷3钱,厚朴3钱,陈皮3钱,白术3钱,川芎3钱,麻黄3钱,独活3钱,羌活3钱,川椒(去合口及目)3钱,白芍3钱,生地3钱,熟地3钱,天冬(去心)3钱,麦冬(去心)3钱,防风3钱,荆芥3钱,五味子3钱,小茴香3钱,细辛3钱,沉香3钱,白蔻3钱,枣肉2两,真蜜1斤,核桃仁4两,真酥油半斤,天麻3钱,生姜4两。

制法上除酥、蜜2味外,将前48味各精制称足,装入绢袋中,入无水高烧酒40斤同酥、蜜入坛中,将坛口密封严固,放入大锅中,注水,桑柴文武火烧3炷香,待大锅中水冷取出,埋阴地3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除万病,和缓脾胃,补养丹田,强壮筋骨,益精补髓,身体康健,耳目聪明,定五脏,安魂魄,润肌肤,和容颜,强阴壮阳。主诸虚百损及五劳七伤,左瘫右痪,口眼歪邪,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筋脉拘挛,手足顽麻,浑身疮癣,伤风,痔漏紫白,中风,风寒湿脚气、二十四般积气,痰气,膀胱疝气,十膈五噎,身体羸瘦,腰膝腿疼,四肢无力,耳聋眼花,丹田虚冷,诸般淋痛,妇人经水不调,脐腹疼痛,胁肋虚胀,面黄肌瘦,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四肢倦怠,头晕眼花,神思惊悸,夜多盗汗,时潮热,月事不匀,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崩漏或止,经脉不通,子宫积冷,赤白带下,或久无子嗣。

用法用量常饮1-2杯。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12、拘痛饮

处方当归、白术、黄耆、牛膝、独活、干姜(炮)、僵蚕、官桂、甘草、桑寄生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疼痛,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滚水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13、赤膏

别名丹参膏

处方桂心1两,大黄1两,白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干姜2两,丹参5两,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耳聋,齿痛。

用法用量丹参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耳聋多缘痰湿闭遏,齿痛良由寒菀热邪,故用桂、附、椒、姜以破少阴之结,芎䓖、细辛以散脑户之邪,白术、丹参逐湿和营,大黄、巴豆一开热结,一破寒结,苦酒、猪脂,与前陈醋、鸡膏同意,但鸡走肝而猪达肾,稍有不同,其润窍之用则一。可服可摩,可治久聋,可治齿痛,盖耳与齿总皆属肾也。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14、厚朴泻心汤

处方半夏半两,黄连1两,厚朴1两,干姜2两,白术2两,人参3分。

制法上锉,如豆大,分作8服。

功能主治伤寒2-3日,两脉沉数微涩,寸脉不甚浮大,胸腹满闷,按之不痛。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半,生姜2分,切为片,同煎至1盏半,去滓,分2次温服。如半日许未得利,再1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15、大木香丸

处方木香1两1分,天麻1两,桔梗1两,防风1两,天南星(姜制)1两,半夏曲1两,黄耆1两,白芷1两,白鲜皮1两,海桐皮1两,羌活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茯苓(去皮)1两,麻黄(去根节)1两,白僵蚕(炒)1两,虎胫骨(酥炙)1两,白花蛇(酒浸取肉)6分,乌蛇(酒浸,取肉)6分,犀角(镑)6分,羚羊角(镑)6分,人参6分,阿胶(炒)6分,蝉壳6分,没药6分,桂心6分,干姜(炮)4钱,白附子(炮)4钱,全蝎(微炒)4钱,麝香(别研)4钱,牛黄(别研)2钱,脑子(别研)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语言謇涩,麻痹不仁;风毒注肿,痰潮涎出,精神昏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16、厚朴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炙,锉)3分,黄连(去须,微炒)3分,肉豆蔻(去壳)3分,白术(锉,炒)3分,干姜(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17、赤石脂散

处方赤石脂1两,艾叶3分(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慎火草1两,当归1两(锉,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龙骨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漏下不止,腹内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18、荜茇丸

别名沉香荜拔丸

处方荜茇1两,沉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豆蔻(去壳)1两,茴香子1两,木香1两,石斛(去根,锉)1两,诃黎勒皮1两,山茱萸1两,桂心1两,干姜(炮裂,锉)1两,补骨脂(微炒)1两,巴戟1两,荜澄茄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积冷气,暖脾肾脏。主下元虚惫。

用法用量沉香荜拔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19、当归散

处方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赤石脂1两,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炮裂,锉),龙骨1两,白头翁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腹痛。

用法用量当归黄连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普济方》卷三九七)。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0、龟甲散

处方龟甲1两(涂醋,炙令黄),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诃黎勒1两(煨,用皮),龙骨1分,赤石脂半两,艾叶1两(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腹内(疒丂)刺疼痛,背膊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21、固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2两,木香2两,半夏2两(汤洗7次),干姜2两(炮),赤石脂2两(火煅5次),厚朴(去粗皮)2两(生姜制),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下痢,多日不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22、大麦糵丸

处方大麦糵(炒黄)1两,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槟榔(锉)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薏苡仁(炒)1两,干姜(炮)1两,大黄(细锉,醋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坚筋倍力。主伤寒后,饮食不消,腹胁虚满。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米饮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23、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锉)1两半(生姜汁浸1宿,炒令紫),草豆蔻(去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五味子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1两,麦糵(炒)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1两,陈曲(炒)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益智(炒,去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干姜(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24、保真丸

处方人参1两5钱,川芎1两5钱,草乌1两5钱,川乌1两5钱,白芷1两5钱,当归1两5钱,槐角1两5钱,羌活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独活1两5钱,紫背浮萍1两5钱,防风1两5钱,荆芥1两5钱,首乌1两5钱,枳壳1两5钱,连翘1两5钱,风藤1两5钱,乌药1两5钱,杜仲1两5钱,桔梗1两5钱,肉桂1两5钱,干姜1两5钱,僵蚕1两5钱,石楠藤1两5钱,甘草1两5钱,芍药1两5钱,升麻1两5钱,虎骨1两5钱,花蛇1两5钱,防己1两5钱,乳香5钱,没药5钱,沉香5钱,麻黄20斤(去节)。

制法上为末,麻黄煎膏为丸,每丸重5钱。

功能主治麻风,半肢软瘫,麻痿酸疼,不能动止者。

用法用量酒磨服1丸。

注意宜避风为妙。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25、附子补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石膏(碎)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犀角(镑)1两,地骨皮2两,白术2两,独活(去芦头)2两,芎䓖2两。

制法上挫,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3服后,用热生姜稀粥投之,以厚衣覆令汗出。汗不止,以牡蛎粉粉身,觉热壅即疏服。病势损,不必尽剂。先服葛根汤,后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26、参术姜桂饮

处方人参5分,白术(炒)6分,干姜(炒)6分,桂6分,茯苓6分,扁豆(姜汁炒)6分,山药(炒)6分,陈皮4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儿久泻,面色赤,身热口渴,属脾胃极虚,阳气外散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幼科证治大全》引《医述》

处方27、参苓煮散

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䓖半两,蓬莪术(炮,锉)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远志(去心)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黄耆(锉,炒)1两,半夏(汤浸7遍,用生姜汁制)1两,当归(切,焙)1两,京三棱(炮,锉)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肉豆蔻(去壳)5个,槟榔(锉)5个,诃藜勒(煨,去核)5个。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盐少许,水1盏,同煎至7分,和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28、附子木香丸

处方附子半两,木香半两,石斛半两,桂半两,黄耆半两,磁石半两,椒目半两,荗半两,当归半两,鹿茸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枳壳半两,诃子半两,黄橘皮半两,桃仁半两,白术半两,桑白皮半两,桔梗半两,牛膝半两,干姜半两,厚朴半两,吴茱萸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猪肾三对生研,入酒三合,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下后,补药消积进食,凡水气已经利下,疾证往来不定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29、姜附赤石脂朱砂丹

别名朱砂丹、姜附赤石脂丸

处方附子半两,生干姜半两(不炮),朱砂1两(另研),赤石脂1两半(水飞)。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黑豆大。

功能主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下元虚冷,遗尿,精滑,或阳虚精漏不止,或肾气虚寒,脾泄肾泄。

用法用量朱砂丹(原书同卷)、姜附赤石脂丸(《赤水玄珠》卷十三)。

摘录《此事难知》

处方30、固肠丸

处方硫黄2两(别研),牡蛎(煅,别研)1两,龙骨(煅,别研)1两,干姜(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色多青白,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31、大补阴丸

处方黄柏(酒炒)3两(净),知母(酒炒)3两(净),龟版(酥炙,去边)3两(净),熟地(酒蒸9次)5两,锁阳2两,甘枸杞2两,干姜(炒紫色)2两,五味子1两,白芍(酒炒)1两,天冬1两,覆盆子2两,菟丝子(酒炒)2两,于白术3两(炒),陈皮1两,牡蛎(童便煅)1两,山萸肉1两,虎胫骨1两,防己(酒洗)1两,牛膝(酒洗)1两,当归(酒洗)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精明目,补肾水,壮腰膝。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心炒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下或米汤送下。

摘录《同寿录》卷一

处方32、独活汤

处方独活4两,葛根2两,桂枝2两,芍药2两,防风2两,甘草2两,干姜2两。

功能主治卫不和,胸背相引而痛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葛根,减3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覆取微汗。若病只宜消散者,服汤则无汗而解。若咽痛而渴,加栝楼2两;或咳或呕者,加半夏2两;恶热药者,去干姜;面赤龈痛者,加鸡苏,水增2升。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四

处方33、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防风(去叉)2两,当归(焙)2两,白前2两,干姜(炮裂)2两,甘草(炙,锉)2两,独活(去芦头)3两,远志(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历节风,手足曲戾,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每服先用水3盏,黑豆半匙,大枣2个(擘破),生姜半分,煎至1盏半,去滓;入药末5钱匕,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34、厚朴汤

处方厚朴4两(去皮,涂姜汁炙令紫),干姜(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滑泄下痢白脓。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浆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35、荜茇丸

处方荜茇(炒)1两,诃黎勒(煨,去核)3分,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痰,饮食不下,膈脘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36、赤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1两,桂心1两,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诃黎勒皮2两半,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膈,咽喉噎塞,心腹痞满,不下饮食,胸背俱闷。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如患甚,即将1丸,以煎汤研破服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37、厚朴散

处方厚朴(生姜汁制)1两,诃黎勒(炮,取皮)1两,肉豆蔻1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注下。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生姜、粟米各少许,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处方38、荜茇丸

处方荜茇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茯苓3分,槟榔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胡椒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9、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3分,干姜(炮裂,锉)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茴香子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小腹急痛,阴肿,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六引《千金》

处方40、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熟干地黄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牛膝3分(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劳气,面色萎黄,四肢羸瘦,多卧少起,不欲饮食,身体虚困。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1、参姜汤

处方人参(另炖,冲药服)1钱,白芍(酒炒)1钱,淮山药1钱,当归身2钱,干姜(炮)5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子宫脱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42、鸱头酒

处方飞鸱头5枚,防风4两,芎藭4两,薯蓣4两,茯神4两,葛根2两,桂心2两,细辛2两,人参2两,天雄2两,干姜2两,枳实2两,贯众2两,蜀椒2两,麦门冬(1作天门冬)5两,石南5两(1作石膏),山茱萸1升,独活2两(1方无茯神)。

功能主治风头眩转,面上游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绢囊盛,清酒4升渍6宿,初服2合,日再服,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43、括痰丸

处方半夏(制)2两,白芥子2两,干姜(炒黄)1两,猪苓2两,炙甘草5钱,陈皮4两(切碎,用盐2钱,入水中浸1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许,滚白汤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台乌药2两。

摘录《景岳全方》卷五十一

处方44、沉香丸

处方沉香(锉)3两,诃黎勒(去核)3两,缩砂(去皮)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肉豆蔻(去壳)3两,草豆蔻(去壳)3两,高良姜3两,巴戟天(去心)3两,丁香皮3两,丁香1两,木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胡椒1两,红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1两,乳香(研)1两,当归(切,焙)1两,白豆蔻(去皮)1两,芍药(炮)1两,芎䓖1两,荜澄茄1两,茴香子(炒)1两,益智(去皮,炒)1两,五味子1两,蓬莪术(炮,锉)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硇砂(汤飞过)1两,桂(去粗皮)5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冲,心腹满闷,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温酒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45、调经益母丸

处方熟地4两,当归3两,炒白芍2两,川芎1两,制香附2两,桃仁1两,延胡索1两,炒蒲黄1两,干姜1两,益母膏8两。

制法将熟地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细末,用益母膏化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17两。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主月经愆期,量少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开水吞服,每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苏州)

处方46、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干姜(炮)4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2两,芎䓖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口面喎[音 wāi]斜,产后中风口喎[音 wāi]。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空心1服,夜卧并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47、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1两,人参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半夏(泡,洗,炒黄)1两,橘红1两,白术(炒)2两,甘草(炒)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处方48、理中汤

别名理中去术加桂汤

处方人参3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干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石发后霍乱吐多者,必转筋,不渴,即脐上筑者,肾气虚。

用法用量理中去术加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49、大固阳汤

处方附子1两(炮,切作8片),白术半两,干姜半两,木香1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脱阳证。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行房,小腹紧痛,外肾抽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

用法用量用水2碗,煎至8分,去滓,放冷灌服,须臾又进1服。

摘录《得效》卷八

处方50、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肉豆蔻1两(去壳),槟榔1两,白术半两,阿魏半两(面裹煨,以面熟为度),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胡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四肢羸瘦,面色萎黄,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1、投杯汤

处方款冬花40个,细辛1两,紫菀2两,甘草2两,五味子半斤,杏仁40个,半夏半升(洗),桂心2两,麻黄(口父??咀)2两,干姜2两。

功能主治久嗽上气,胸中寒冷,不能得食饮,卧不安席,牵绳而起,咽中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再服。温卧汗出。

注意忌海藻、菘莱、生菜、羊肉、饧。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52、苓桂丹参汤

处方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

功能主治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处方53、矾石丸

处方白矾2两(飞过,存1分性),皂荚2挺(去皮,涂酥,炙令焦黄),附子(三度炮,不去皮脐,每度炮入水蘸杀)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末,用河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久不止,下部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54、厚朴丸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半,龙骨1两,诃黎勒(去核)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黄连(去须)1两,白石脂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

制法上为末,醋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茱萸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55、京三棱丸

处方京三棱(炮,锉)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木瓜(焙)3分,鳖甲(醋炙,去裙襕)3分,玳瑁(镑)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昆布(汤浸,去碱,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陈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噎塞,脾胃虚冷,瘦劣,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煨生姜、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56、烂积丸

处方二丑8两,槟榔3两,大黄3两,三棱3两,莪术3两,五灵脂3两,枳实3两,厚朴3两,麦芽3两,山楂3两,神曲3两,干姜3两,广木香5钱。

制法上为小丸。

功能主治消积健脾。

用法用量每服2钱。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处方57、大百劳散

处方蛤蚧1对(蜜炙),元卅鳖甲1个(去裙,醋炙),附子1两,人参1两,柴胡1两,川干姜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茴香1两,青皮(去白)1两,杏仁(去皮尖)1两,知母1两,贝母1两,陈皮(去白)1两,官桂1两,甘草(炙)1两,半夏(生姜制)1两,苍术(汤浸)1两,苏木半两,龙胆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劳疾,肌劣,喘息不卧,痰涎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乌梅2枚,同煎。空心稍热服。有汗加小麦20粒。

注意不用铁器。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58、大沉香丸

处方天台乌药2斤半,白芷2斤半,甘松(洗,晒)2斤半,甘草2斤半,姜黄(去皮)20两,檀香20两,干姜(炮)20两,肉桂(去粗皮)20两,白豆蔻(去皮)10两,沉香20两,香附子(去毛)5斤。

制法上为末,炼蜜搜和,每1两作20丸。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呕吐痰水,噫气吞酸,口苦舌涩,不思饮食;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腰背拘急,脐腹绞痛,手足逆冷,小便滑数;又治卒暴心痛,霍乱吐利,疝瘕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炒生姜盐汤下,元气发动,炒茴香热酒下,空心、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

处方59、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胡桃仁1两,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上焦热,下元虚冷,腹内雷鸣,胸膈气滞,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60、胡椒丸

处方胡椒3两,荜茇3两,干姜3两,白术2两,桂心2两,高良姜2两,人参2两,款冬花2两,紫菀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胸满,时复呕沫。

用法用量每服5丸,1日2服。不知,增之,以知为度。

注意忌生冷、醋、滑、猪、鱼、肉、蒜、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