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珍珠露水草的处方(十七)

浏览

珍珠露水草(别名血见愁、蚌花草、换肺草、如意草、露水草、鸡冠参、蓝耳草、老来红、竹叶草、贝母、鸡爪参、鸡出头草、鸭脚菜),辛;微苦;温,通络止痛;利湿消肿。主风湿痹痛;腰腿痛;四肢麻木;水肿;湿疹。小编整理出含有珍珠露水草的处方共123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61~1020共60个。

处方1、琼珠膏

处方粟壳90克(去盖、筋、瓤)桑皮21克 贝母24克 五味子15克 玄参21克 薄荷15克 陈皮18克 桔梗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睡时用白滚汤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2、归魂饮

处方白芍60克,人参15克,贝母9克,香附9克,郁金3克。

功能主治柔肝化痰。主肝气虚弱,痰气内阻。(女子梦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3、月华丸

处方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 茯苓(乳蒸)獭肝 广三七各15克

制法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保肺,消痰止咳。治阴虚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一日三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4、清肺汤

处方麦冬 天冬 知母 贝母 甘草 橘红 黄芩 桑皮

功能主治治肺经燥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胸膈气不快,加枳壳、桔梗;咳久则宜敛,加五味子。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一

处方5、桂林西瓜霜

处方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性状为灰黄绿色的粉末;气香,味咸、甜、微苦而辛凉。

炮制上十四味,除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薄荷脑外;其余黄柏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和薄荷脑分别研细,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的二氧化硅、甜菜苷、枸橼酸等辅料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次适量,一日数次;重症者兼服,一次1~2g,一日3次。

规格每瓶装(1)1g(2)2g(3)2.5g(4)3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消乳岩丸

处方夏枯草 蒲公英各120克 金银花 漏芦各60克 山茨菇 雄鼠粪(两头尖)川贝母(去心)连翘 金橘叶 白芷 甘菊花 没药(去油)瓜蒌仁 乳香(去油)茜草根 甘草 广陈皮 紫花地丁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肝解郁,化瘀消岩。治乳岩。

用法用量每早晚食后用温开水送下6~9克。一方去瓜蒌仁,加天花粉、桔梗、广胶,用夏枯草熬膏为丸。

注意服药期间,戒气恼。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

处方7、川贝蜜

处方川贝母15克 灸麻黄5克 桑白皮6克 葶苈子5克 蜂蜜适量

制法将川贝母、灸麻黄、桑白皮、葶苈子晒干或烘干后,一同放入碾槽内,碾成细末备用。每次按用量,用温热蜜糖水调匀即可。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用法用量每日3次。1~3岁每次取川贝等药末2克。

摘录《经验方》

处方8、川贝雪梨膏

处方梨清膏400g 川贝母50g 麦冬100g 百合50g 款冬花25g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稠厚的斗流体;味甜。

炮制以上五味,梨清膏系取鲜梨,洗净,压榨取汁,梨渣加水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梨汁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90℃)的清膏;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备用;药渣与其余麦冬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上述川贝母漉液及梨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90℃)的清膏。每100g清膏取蔗糖400g,制成转化糖,加入上述清膏中,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忌辛辣食物。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川贝枇杷糖浆

处方川贝母流浸膏45ml 桔梗45g 枇杷叶300g 薄荷脑0.34g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凉。

炮制以上四味,川贝母流浸膏系取川贝母45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38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滤过;将桔梗和枇杷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薄荷脑和适量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0、蛇胆川贝散

处方蛇胆汁100g 川贝母600g

性状本品为浅黄色至浅棕黄色的粉末;味甘、微苦。

炮制以上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与蛇胆汁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2~3次。

规格每瓶装(1)0.3g(2)0.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消瘿丸

处方昆布300g 海藻200g 蛤壳50g 浙贝母50g 桔梗100g 夏枯草50g 陈皮100g 槟榔100g

性状为褐色的大蜜丸;味咸、涩。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散结消瘿。用于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饭前服用;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2、乌贝散

处方海螵蛸(去壳)850g 渐贝母150g 陈皮油1.5g

性状为黄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咸、微苦。

炮制以上三味,海螵蛸、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加入陈皮油,混匀,过筛,即得。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饭前口服,一次3g,一日3次;十二指肠溃疡者可加倍服用。

规格每瓶装4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3、黄氏响声丸

处方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性状为糖衣或炭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

炮制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制成糖衣丸,或制成每丸重0.1g或每丸重0.133g的炭衣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注意胃寒便溏者慎用。

规格(1)每瓶装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g(炭衣丸)(3)每丸重0.133g(炭衣丸)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小儿化毒散

处方牛黄8g 珍珠16g 雄黄40g 大黄80g 黄连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没药(制)40g 冰片10g

性状本品为杏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有清凉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小儿疹后余毒未尽,烦躁,口渴,口疮,便秘,疖肿溃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外用,敷于患处。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5、皂角圆

处方皂角(捶碎.以水一十八两六钱揉汁.用蜜一斤.同熬成膏),干薄荷叶、槐角,各五两。青橘皮(去瓤)、知母、贝母(去心.炒黄)、半夏(汤洗七次)、威灵仙(洗)、白矾(枯过)、甘菊(去枝),各一两。牵牛子()二两。

炮制上为末,以皂角膏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气攻注,头面肿痒,遍身拘急,痰涎壅滞,胸膈烦闷,头痛目眩,鼻塞口干,皮肤瘙痒,腰脚重痛,大便风秘,小便赤涩,及咳嗽喘满,痰唾稠浊,语涩涎多,手足麻痹,暗风病,偏正头痛,夹脑风,妇人血风攻注遍身疼痛,心怔烦躁,瘾疹瘙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食后,生姜汤下。痰实咳嗽,用蛤粉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疼、夹脑风,用薄荷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小儿至宝丸

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 薄荷50g 羌活50g 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 胆南星50g 白芥子(炒)30g 川贝母50g 槟榔50g 山楂(炒)50g 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麦芽(炒)50g 琥珀30g 冰片4g 天麻50g 钩藤50g 僵蚕(炒)50g 蝉蜕50g 全蝎50g 牛黄6g 雄黄50g 滑石50g 朱砂10g

性状为橙黄色至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有辛凉感。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7、小儿金丹片

处方朱砂80g 橘红40g 川贝母40g 胆南星30g 前胡30g 玄参30g 清半夏30g 大青叶30g 关木通30g 桔梗30g 荆芥穗30g 羌活30g 西河柳30g 地黄30g 枳壳(炒)30g 赤芍30g 钩藤30g 葛根20g 牛蒡子20g 天麻20g 甘草20g 防风20g 冰片10g 水牛角浓缩粉10g 羚羊角粉5g 薄荷脑0.1g

性状为暗红色的片;气辛,味苦。

炮制以上二十六味,除薄荷脑外,冰片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川贝母、天麻、胆南星粉碎成细粉;与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荆芥穗、橘红、羌活、前胡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将上述混合粉末及辅料适量加入浓缩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脑及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高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一次2片,周岁以下酌减,一日3次。

规格每片重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8、百合固金汤

处方熟地 生地 当归身各9克 白芍 甘草各3克 桔梗 元参各2.4克 贝母 麦冬 百合各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治肾水不足,虚火刑金,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或咯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后期、肺癌、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

备注方中百合、生熟地滋养肺肾阴液,并为君药;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则咳嗽、吐血诸证自愈。

摘录《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19、阿胶圆

处方麦门冬(去心)、丹参、贝母(炒)、防风(去芦.叉.头)、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两;干山药、阿胶(炒)、茯苓(去皮)、熟干地黄、五味子,各一两;远志(去心)、人参,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二十四圆。

功能主治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咽干口燥,渴欲饮泠,多吐涎沫,或有鲜血,肌瘦发热,减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劳,肺胃致伤,吐血呕血,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和滓温服,少少频呷,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0、参茸保胎丸

处方党参66g 龙眼肉20g 菟丝子(盐水制)33g 香附(醋制)41g 茯苓58g 山药50g 艾叶(醋制)41g 白术(炒)50g 黄芩66g 熟地黄41g 白芍41g 阿胶41g 炙甘草28g 当归50g 桑寄生41g 川芎(酒制)41g 羌活20g 续断41g 鹿茸20g 杜仲58g 川贝母20g 砂仁33g 化橘红41g

性状为深褐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辛。

炮制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补血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营血亏虚,身体虚弱,腰膝酸痛,少腹坠胀,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1、橘红丸

处方化橘红75g 陈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苏子(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50g 麦冬50g 石膏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宝咳宁颗粒

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壳(麸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黄3g

性状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除牛黄外,取紫苏叶、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桑叶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与牛黄粉配研,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紫苏叶和陈皮的挥发油,混匀,制成900g,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燥不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3、除热清肺汤

处方石膏9克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楼根各3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4、复方川贝精片

处方麻黄浸膏适量(相当于盐酸麻黄碱2.1g ) 川贝母25g 陈皮94g 桔梗94g 五味子53g 甘草浸膏15g 法半夏75g 远志53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微辛。

炮制上八味,麻黄浸膏系取麻黄适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50℃)的清膏,干燥,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即得;川贝母、法半夏粉碎成细粉,过筛;陈皮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一次,滤过;五味子、远志、桔梗用6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与陈皮煎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甘草浸膏、川贝母及法半夏的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加入麻黄浸膏,混匀,干燥,喷加陈皮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孕妇慎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5、洋参保肺丸

处方罂粟壳120g 五味子(醋炙)30g 川贝母60g 陈皮60g 砂仁30g 枳实60g 麻黄30g 苦杏仁60g 石膏30g 甘草60g 玄参60g 西洋参粉45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除西洋参粉外,其余罂粟壳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西洋参粉配研均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嗽定喘。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注意感冒咳嗽者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养阴清肺膏

处方地黄100g 麦冬60g 玄参80g 川贝母40g 白芍40g 牡丹皮40g 薄荷25g 甘草20g

性状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炮制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500g,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7、百合固金丸

处方百合100g 地黄200g 熟地黄300g 麦冬150g 玄参80g 川贝母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桔梗8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8、止嗽化痰丸

处方罂粟壳625g 桔梗250g 知母125g 前胡125g 陈皮125g 大黄(制)125g 甘草(炙)125g 川贝母125g 石膏250g 苦杏仁187.5g 紫苏叶125g 葶苈子125g 款冬花(制)125g 百部(制)125g 玄参125g 麦冬125g 密蒙花75g 天冬125g 五味子(制)75g 枳壳(炒)125g 瓜蒌子125g 半夏(姜制)250g 木香75g 马兜铃(制)125g 桑叶125g

性状为黄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酸、苦。

炮制以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热阻肺,久嗽,咳血,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

注意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规格每6~7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9、贝羚胶囊

处方川贝母、羚羊角、猪脱氧胆酸、麝香、沉香、人工竺黄(飞)、青礞石(煅,飞)、硼砂(炒)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土黄色粉末;气特异,味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羚羊角锉成细粉;其余川贝母等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除青礞石细粉外,将余药与淀粉68g混匀,分次加入青礞石细粉中,配研均匀,过筛,再加硬脂酸镁6g,混匀,装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3次;小儿一次0.15~0.6g,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次。

注意大便溏薄者不宜使用。

规格每粒装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0、秦艽鳖甲散

处方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干葛二两(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消弱,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干,五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常服养气血,调荣卫,解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酒调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痰核瘰疬膏

处方猫头骨牙爪1副(火煅存性)蜣螂虫(炙)磁石(醋煅)各15克 乳香 没药各3克(去油)生明矾15克(入雄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 大贝母30克 蓖麻子肉15克

制法用麻油120毫升,同上海、贝、麻三味,熬至滴水不散,滤去滓入乳、没再熬,将稠离火,乘滚入猫头、蜣螂、磁石、飞矾搅匀,炖冷水中去火气,乘软取起打条,临用摊贴。凡去滓后入细药时,仍用青州丹,少加松香、黄蜡,看老嫩得宜,方入猫头等末,始易成膏。

功能主治祛瘀化痰,软坚散结。治痰核、瘰疬,未穿破者。

用法用量如已穿破,再取客厕梁上尘加入。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32、金露圆

处方生干地黄(焙)、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芦.焙)、干姜(炮)、桂心(不见火)、人参(洗.去芦.切.焙)、防风(去芦.焙)、枳壳(汤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芦.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芦.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鳖甲(米醋炙黄)、甘松(净洗),各一两。草乌头(炮)、黄连(洗.焙),各二两。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干,取一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则药无力。一方用甘遂)

来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宝七年内王元览进。

炮制上为细末,以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俈,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无失一,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小儿两圆。心中痰患,姜汤下。心痛酸,石榴皮汤下。口疮,蜜汤下。头痛,石膏汤葱茶下。一切脾气,橘皮汤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胸膈噎闷,通草汤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下亦得。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羊胆

处方羊胆干膏53g 百部150g 白及200g 渐贝母100g 甘草6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腥,味甘、苦。

炮制上五味,甘草、白及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羊胆干膏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部分羊胆干膏等粉末起模,剩余的粉末与白及粉末混匀,用水泛丸,用甘草粉末包衣,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止血。用于痰火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4、柏母丸

处方贝母18克 川柏(蜜炙)30克 冰片3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青豆大。

功能主治治痰火郁结,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囊秘喉书》卷下

处方35、保生圆

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治妊娠将理失宜,或因劳役,胎动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恶露时下,子脏挟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养,痿燥不长,过年不产,日月虽满,转动不力;或致损堕,及临产节适乖宜,惊动太早,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难产;或横或逆,痛极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新产恶血上冲,运闷不省,喘促出汗,及瘀血未尽,寒热往来;或因产劳损,虚羸未复,面黄肌瘦,心忪盗汗,饮食不进,渐成蓐劳。入月常服,壮气养胎,正顺产理,润胎易产。产后常服,滋养血气,和调阴阳,密腠理,实腑脏,治风虚,除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并用温酒或枣汤化下,嚼亦得,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利咽解毒颗粒

处方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金银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过咸食物。

规格每袋装(1)20g(相当于原药材19g)(2)6g(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人参轻骨散

处方贝母(去心)、白茯苓(焙)、半夏(煮),各一两。枳壳(去瓤.炒)二两半,苍术(浸一宿)六两,人参、白术(焙)、白芷(不见火)、陈皮(去白)、秦艽、赤芍药,各二两。川芎、当归(去芦.焙)、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一两半。柴胡(去芦)、麻黄(去根.节),各三两。桔梗(去芦)、甘草、厚朴,各四两(姜汁浸)。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利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或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潮热往来,及疗五劳七伤,中气滞,心腹痞闷,停痰呕逆,冷气奔冲,攻注刺痛。又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候不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通口稍热服。身体倦怠加乌梅一个,咳嗽加枣二枚,同煎,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柴葛解肌汤(程氏)

处方柴胡6g 葛根6g 黄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贝母6g

来源《医学心悟》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入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功能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3克);谵语加石膏三钱(12克)。

摘录《医学心悟》

处方39、黄芩贝母汤

处方黄芩6克 柴胡 玄参 桔梗 杏仁 芍药 贝母各9克 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治鼻孔发热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4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摘录《医学摘粹》卷三

处方40、哮吼灵秘丹

处方胆南星60克 大半夏60克(用白矾15克、牙皂1.5克,同煅—夜,不见白星)赤茯苓(去皮)60克 苦葶苈60克 大贝母60克 沉香30克 青礞石(消煅)15克 天竺黄6克 珍珠9克(豆腐煮)羚羊角1支(锉末)乌犀角9克 白矾30克 硼砂30克 风化消15克 花蕊石(火煅)15克 孩儿茶15克 款冬花30克 铅白霜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姜汤送下。外制六味地黄丸,空腹时服,百发百中。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1、猴枣散

处方羚羊角3克 麝香1.2克 猴枣12克 月石(煅)3克 伽楠香3克 川贝母(去心)6克 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3克 天竺黄(飞)9克

制法上药各取净粉,除麝香、伽楠香外,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研至极细,随后加入麝香、伽楠香二味细粉和匀,瓶装固封。

功能主治化痰镇惊,清热开窍。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喘声如锯,烦躁不宁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0.3~0.6克,每日一至二次,用温开水送服。

摘录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

处方42、理肺膏

处方诃子(去核)百药煎 五味子(微炒)条参(去芦)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洗净称1.5千克,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60克,再熬匀,候冷,调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水吞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处方43、儿童清肺丸

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4、化疔内消散

处方知母 贝母(去心,研)穿山甲(炙,研)蚤休 白及 乳香 天花粉 皂角刺 金银花 当归 赤芍药 生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治疔毒轻症。

用法用量水、酒各2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量病上下服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处方45、化肝煎

处方青皮 陈皮 芍药各6克 牡丹皮 栀子(炒)泽泻(血见下部者用甘草代之)各4.5克 土贝母6~9克

功能主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若大便下血,加地榆4.5克;小便尿血,加木通4.5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6、清肺抑火丸

处方黄芩140g 栀子80g 知母60g 浙贝母90g 黄柏40g 苦参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黄12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清肺滋阴散

处方川芎(酒洗)3克 白芍(炒)4.5克 生地黄6克 白术(炒)3克 陈皮3克 白茯苓2.4克 黄柏(蜜炒)3克 知母3克 贝母(去心)3克 紫菀2.4克 五味子1.8克 款冬花2.4克 麦门冬3克 地骨皮3克 黄连(炒)1.5克 远志(甘草汤泡)2.4克 酸枣仁(炒)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肺滋阴。治酒色太过,真阴耗损,虚火灼肺,咳嗽咽疮,咽喉溃烂肿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竹沥15毫升,煎服。心下怔忡,夜卧不寐,加人参2.4克;心烦躁乱,加枳实1.8克,竹茹1.8克;如痰涎壅盛,加瓜蒌仁1.8克,天花粉3克。咽喉有疮,用通隘散吹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48、栝楼散

处方栝楼1枚(干者)柴胡15克(去苗)甘草15克(炙微赤,锉)款冬花15克 芦根15克(锉)贝母15克(煨令微黄)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黄。眼目色白,头面微肿,鼻衄不止,多涕增寒,偏身赤疹,壮热上气,腹胀胸满。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处方49、柴葛解肌汤

处方柴胡3.6克 葛根4.5克 赤芍3克 甘草1.5克 黄芩4.5克 知母3克 贝母3克 生地黄6克 丹皮4.5克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处方50、四顺汤

别名四顺散(《外科发挥》卷四)。

处方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30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候稍冷服。如咳嗽甚,加杏仁3枚(去皮尖)。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51、解肌宁嗽丸

处方紫苏叶48g 前胡80g 葛根80g 苦杏仁80g 桔梗80g 半夏(制)80g 陈皮80g 浙贝母80g 天花粉80g 枳壳80g 茯苓64g 木香24g 玄参80g 甘草64g

性状为黑绿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周岁一次半丸,二岁至三岁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款冬花散

处方款冬花(去梗)、知母、桑叶(洗焙),各十两;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甘草,各二十两;麻黄(去根.节)四十两,阿胶(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麸炒)、贝母(去心.麸炒),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实涎盛,喉中呀呷,鼻塞清涕,头痛眩冒,肢体倦疼,咽嗌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喉痹饮

处方桔梗 玄参 贝母 荆芥 薄荷 僵蚕 前胡 甘草 花粉 灯心 牛蒡子 款冬花

功能主治治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处方54、加减滋阴清肺汤

处方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 薄荷叶2.4克 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30克

功能主治治疫喉白喉,内外腐烂,身热苔黄,或舌质红绛,不可发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闭,加生川军9克,开水泡,绞汁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55、润肺散

处方贝母(去心.麸炒黄)、杏仁(汤去皮.尖及双仁者.焙干.面炒),各二两半;麻黄(去根.节)、人参,各二两;阿胶(炒令黄燥)、桔梗,各半两;陈皮(去白)一分,甘草(炙)一两。

炮制上同杵,罗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急,语声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烦满,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樗白皮丸

处方樗根白皮 山茱萸(去核)苦参 香附各15克 龟版 栀子各60克 黄柏30克 干姜 贝母各6克 白术 白芍各23克 白葵花15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主白带。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水送下70~80丸。

摘录《仁术便览》卷四

处方57、加减竹叶石膏汤

处方青竹叶30张 桑叶皮各4.5克 金银花9克 鲜苇茎(去节)30克 熟石膏9克 光杏仁9克 连翘壳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冬瓜子12克

功能主治治痧麻之后,有汗身热不退,口干欲饮,或咽痛蒂坠,咳嗽痰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58、复方黄药子酒

处方黄药子1.2kg 海藻1.2kg 浙贝母900g 白酒7000~8000ml

炮制将药材一起研成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内;倒入白酒,隔水加热,不时搅拌至沸;取出,连酒带药倒入坛中,趁热封闭;静置10天,滤过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有软坚散结之功效,性寒清热,味苦泄降,消瘿解毒,化痰散结,主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用法用量每次服10ml,每日3次。

摘录《串雅内编》

处方59、菊花清燥汤

处方甘菊花6克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川芎 知母 贝母(去心,研)地骨皮 麦冬(去心)各3克 柴胡 黄芩 升麻 犀角(镑)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治石榴疽。色红焮肿,坚硬疼痛,破翻如榴,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上药加竹叶20片,灯心70厘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处方60、海藻玉壶汤

处方海藻 贝母 陈皮 昆布 青皮 川芎 当归 连翘 半夏 甘草节 独活各3克 海带1.5克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注意服药期间,先断厚味荤腥,次宜绝欲虚心。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