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浙贝母的处方(三)

浏览

浙贝母(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味苦;性寒,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浙贝母的处方共14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47共27个。

处方1、加减麻杏石甘汤

处方净麻黄1.2克 熟石膏12克 象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光杏仁9克 射干2.4克 炙僵蚕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连翘壳6克 薄荷叶3克 京玄参4.5克

功能主治治痧麻不透,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内关白腐,或咳嗽气逆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2、瘰疬煎

处方大贝母1钱5分,半夏1钱,当归尾1钱,穿山甲(炒)1钱,白附子1钱,连翘1钱,桔梗8分,广皮8分,枳壳8分,白僵蚕1钱5分,甘草节5分,白茯苓1钱。

功能主治瘰疬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10根,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3、葛根透毒汤

处方葛根4钱,连翘3钱,花粉3钱,银花3钱,薄荷1钱半,大贝母3钱,地骨皮3钱,生地3钱,石决明3钱,蝉蜕1钱,牛蒡子1钱半(炒),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后害目症(痘疹性结角膜炎)。在严重期,发热高烧,头疼赤胀,热泪不止,羞明怕日。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4、金仙膏

处方生姜1斤,葱白1斤,韭白1斤,蒜白1斤,白凤仙花(茎、子、叶、根、全株)半斤,槐枝半斤,柳枝半斤,桑枝半斤,桃枝半斤,侧柏枝半斤,萝卜子2两,白芥子2两,山楂子2两,苏子2两,艾叶2两,花椒2两,菖蒲2两,陈香橼1两,小磨麻油5斤(熬),黄丹(炒)30两(收),白术4两,大黄2两,苍术2两,生香附1两,醋香附1两,生灵脂1两,醋灵脂1两,生延胡1两,醋延胡1两,川芎1两,白芍1两,当归1两,柴胡1两,薄荷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白芷1两,杏仁1两,神曲1两,麦芽1两,陈皮1两,半夏1两,大贝母1两,胆南星1两,前胡1两,郁金1两,乌药1两,蒲黄(炒)1两,赤苓1两,泽泻1两,条芩1两,黑山栀1两,川乌1两,草乌1两,桔梗1两,甘草1两,枳壳1两,枳实1两,蒌仁1两,大戟1两,皂角1两,官桂1两,槟榔1两,黄柏1两,青皮1两,木香1两,灵仙1两,砂仁1两,川楝1两,赤芍1两,桃仁1两,红花1两,没药1两,乳香1两,三棱1两,莪术(煨)1两,广藿梗1两,良姜1两,小茴1两,草果仁1两,连翘1两,僵蚕1两,全蝎1两,木鳖1两,防己1两,山甲1两,木通1两,车前子1两,明雄1两,明矾1两,降香1两,益智仁1两,吴萸1两,黄连1两,细辛1两,茵陈1两,蓖麻仁1两,厚朴1两,葛根1两,生巴仁1两,甘遂1两,芫花1两,黑白丑1两,陈壁土1两,轻粉1两,葶苈1两,肉桂2两,丁香2两。

制法小磨油10斤熬,炒黄丹收,飞滑石6两,牛胶4两搅,与前膏合并;如油少,酌加。

功能主治祛风寒,化湿热,行气血痰食,利肺平肝,调胃健脾,宽胸进餐,解郁调经,行瘀止痛,理气理血。主咳嗽哮喘,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噎膈,痞块积聚,肿胀,黄疸,疟疾,水泻,痢疾,淋症,疝气,脚气,心腹胁肋诸痛,周身走注气痛,乳块,腹痈肿毒初起,跌打损伤。

注意孕妇忌贴。

摘录《急救经验良方》

处方5、蒌贝陷胸汤

处方瓜蒌仁5钱(去油),枳实3钱,大贝母2钱,知母2钱,生甘草1钱,川连8分。

功能主治表邪未清,误于下早,上结下痢,舌苔黄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服胸开痢止。

摘录《慈航集》卷上

处方6、金仙膏

别名开郁消积膏

处方苍术5两,上白术4两,羌活3两,川乌3两,姜黄3两,生半夏(姜制)3两,乌药3两,川芎3两,青皮3两,生大黄3两,生香附2两,炒香附2两,生灵脂2两,炒灵脂2两,生延胡2两,炒延胡2两,枳实2两,黄连2两,姜制厚朴2两,当归2两,灵仙2两,黑丑头(半生半炒)2两,巴仁2两,枯黄芩1两,黄柏1两,生蒲黄1两,黑山栀1两,川郁金1两,莪术1两,三棱1两,槟榔1两,陈皮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神曲1两,南星1两,白丑头1两,苦葶苈1两,苏梗1两,藿梗1两,南薄荷1两,草乌1两,独活1两,柴胡1两,前胡1两,细辛1两,白芷1两,荆芥穗1两,防风1两,连翘1两,干葛1两,苦桔梗1两,知母1两,大贝母1两,甘遂1两,大戟1两,芫花1两,防己1两,瓜蒌仁1两,腹皮1两,天花粉1两,赤芍1两,白芍1两,枳壳1两,茵陈1两,川楝子1两,木通1两,泽泻1两,车前子1两,猪苓1两,宣木瓜1两,皂角1两,苦杏仁1两,桃仁1两,苏子1两,益智仁1两,良姜1两,草果1两,吴萸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蓖麻仁1两,僵蚕1两,全蝎1两,蜈蚣1两,蝉蜕1两,生山甲1两,生甘草1两,发团3两,飞滑石4两,生姜1斤,葱白1斤,韭白1斤,薤白1斤,大蒜头1斤,红凤仙1斤,白凤仙(全)1斤,槐枝1斤,柳枝1斤,桑枝1斤(凤仙子者或用4两),榆枝8两,桃枝8两(俱连叶),石菖蒲2两,莱菔子2两,干姜2两,陈佛手干1两,小茴1两,艾1两。

制法两共享油40斤,分熬丹收。再入净松香、生石膏各4两,陈壁土、明矾各2两,雄黄、轻粉、砂仁、白芥子、川椒、广木香、檀香、官桂、制乳香、制没药各1两,牛胶4两(酒蒸化,如前下法),或加苏合油,临用加沉、麝。

功能主治开胸膈,进饮食,化痰消痞;升降阴阳,流通气血。主风寒暑湿,气血痰食,六郁五积诸病,中州脾胃之病,四时外感内伤,表里不分,寒热相杂,非一偏所能治者;夏时暑湿、湿温之症偏于阴湿者;一切腹痛,妇人痛经,小儿虫痛、疟疾、痢疾。

用法用量外感风寒暑湿,头疼发热,贴胸口,先用生姜擦后再贴;内伤饮食、胸膈饱满,贴胸口痛处并脐上,用莱菔子、枳实,麸皮、食盐炒熨;咳嗽,贴胸口,用苍术、枳壳、陈皮、半夏、白术、干姜、皂角炒熨(若肺咳用清肺膏,胃咳用清胃膏,肾咳用滋阴膏,此膏勿用);痰喘、痰哮,贴胸背;痰饮,贴心口;嘈杂、噫气、吞酸、吐酸,贴心口,或用苍术、陈皮、半夏、黄连、黄芩、吴萸、神曲煎抹;恶心、干呕,贴心口,或用芦根煎汤抹胃脘,掺黄连末贴;噎嗝、反胃,用生姜汁、韭菜汁、牛乳抹胸口,膏内掺真郁金末,凤仙子末贴,再用陈米同黄土合上平肝顺气保中方药料炒熨;翻胃,贴心口,用姜汁、竹沥先抹之;呕吐,贴心口,寒宜丁香、砂仁、藿香、陈皮、半夏、干姜掺贴;热宜黄连、葛根、白芍、黄芩、栀子、竹茹加梅煎抹;霍乱吐泻,先用生姜擦胸口,膏内掺陈佛手干、明矾末贴胸口并脐上,不吐泻者,亦用生姜擦心口,掺菖蒲、白蔻、丁香末贴心口并脐上;积聚、症瘕、痃癖、痞气,先用生姜擦患处,膏内掺药末贴,掺药用大蒜头3两,生姜、葱白各2两,同捣烂,加白芥子、花椒、凤仙子、红蓼花子或花、大黄、芒硝、雄黄、轻粉、明矾、陈石灰各2钱,研末和匀阴干,临用以少许掺膏上贴,并可以少许加飞面、醋调敷膏外,再用酒蒸商陆、或酒蒸三棱,或醋炒吴萸,或醋炒延胡熨之;黄疸、阳黄,膏掺白术、黄芩、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行水膏贴脐旁天枢穴,再加苍术、厚朴、广陈皮、茵陈、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葶苈、车前子、泽泻、木通、寒水石、滑石之类煎抹炒熨;阴黄,膏掺附子,干姜、茵陈末贴心口,脐上,参用散阴膏贴后对脐命门穴,再用苍术、厚朴、陈皮、茵陈、川芎、川乌、干姜、吴萸、青皮、姜黄、官桂、丁香、川椒、车前子、泽泻之类煎抹炒熨;酒疸、谷疸治同;瘟黄,用瘴疸丸(茵陈、栀子、大黄、芒消各1两,杏仁6钱,常山、鳖甲、巴霜各4钱,豆豉2两)煎抹炒熨;浮肿,阳水先肿上体,身热便闭,贴心口、脐上;阴水,先肿下体,身冷便利,贴心口、脐上;胀满,贴心口、脐上;泄泻,贴胸口、脐上,再用苍术、厚朴、陈皮、泽泻、车前子、木通、飞滑石之类炒熨或用白术5钱、车前子8钱炒熨;泻不止,用黄丹、枯矾、丁香掺膏贴,艾1叶坐在身下;痢疾,初起,膏掺川连、吴萸、木香、砂仁末贴脐上,3日后者,掺花椒、麝香贴;疟疾,贴心口、背心,先用生姜擦后贴;心胃气痛,贴痛处,热痛用柴胡、黄芩、瓜蒌、花粉、白芍、枳壳、黄连、栀子、橘红、木通、生甘草、食盐煎抹;冷痛用紫苏、香附、灵脂、延胡、姜黄、蒲黄、蓬术、当归、良姜、草果、官桂、胡椒、益智仁、吴萸、陈皮、半夏、没药、厚朴、苍术、乌药、川芎炒熨;肝气胁肋痛,贴痛处;腹痛,贴脐上;腰痛,膏掺白术、官桂末贴痛处;小肠气痛,贴脐下,并用川楝子、小茴、乌头、栀子、盐炒熨;妇人痛经,贴脐上;妇人乳核,不红不肿者,用姜葱汤洗后,膏内掺广木香贴,如红肿热痛者,用清阳膏加乌龙锭敷;妇人产后儿枕痛,贴痛处。

摘录《理瀹》

处方7、荆防葛根汤

处方荆芥穗、青防风、粉葛根、冬桑叶、鲜菖蒲、薄荷叶、大力子、大贝母、淡竹叶、净蝉衣。

功能主治解肌散表。主烂喉痧初起,壮热烦渴,斑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恶心呕吐,加藿香。

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处方8、百部饮

处方桔梗8分,甘草3分,茯苓7分,大贝母1钱,百部1钱,玉竹3钱,沙参1钱,麦冬1钱,苏梗3分。

功能主治久嗽。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9、固精明目菟丝子丸

处方赤何首乌8两,白何首乌8两(极大者,米泔水浸1宿,瓷瓦片刮去粗皮,捶碎,如指顶大。取黑豆、牛膝酒洗同入砂锅木甑,铺作数层,上多盖黑豆蒸之,待黑豆香熟取出晒干,务以9蒸9晒为度),菟丝子8两(无灰酒浸,砂锅煮裂,入石臼中捣成饼,晒干,焙干,杵碎,用人乳拌,晒干),川当归8两(酒洗,去头尾用身),大贝母8两(圆白无浊者,去心),川续断4两(折断,有烟尘出者,去芦),甘枸杞8两(人乳拌,晒,焙干),山茱萸8两(鲜红润泽者,去核),川牛膝8两(去芦,以手折断,不见铁),补骨脂4两(去浮子,以黑脂麻半斤拌炒出火),芡实8两,莲肉8两(去心),白茯苓8两(人乳拌,晒干3次),赤茯苓8两(用黑,牛乳拌,晒干3次),远志肉8两(甘草水煮,去骨,晒干),辽参量其人可服几何(但不得过8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须用石磨、石碾,不见铁,每药末1斤,用好蜜12两,炼得滴水成珠,和药入石臼,木杵3000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倍长精神,久服乌须黑发。主血气两虚,精神不足,无血养心,腰足酸软,四肢少力,或幼年亏损,或耳目失于聪明,精少寒心,动而精自出,中痿而无子,及痰火风湿,心劳少食,健忘,遗精梦泄,头目晕昏,耳鸣眼花,久患白浊。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白滚汤吞服2钱5分,晚用酒吞服2钱。经水不调,气血枯竭,减去远志,加益母草8两(醋煮)、香附米4两;求嗣者,加紫石英4两(醋淬7次),服4斤。

注意忌萝卜、诸牲血、煎炒、胡椒、蒜等及糟腌之物。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处方10、八宝丹

处方川大黄1两,香白芷3钱,独活3钱,天南星3钱,制半夏3钱,天花粉3钱,大贝母5钱,穿山甲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鱼口便毒、顽疮2-3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药1两,加粉霜3钱,糯米浓汁为丸,如凤仙花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分,空心白滚汤送下,1日1服。

摘录《回生集》卷下

处方11、阿魏消痞丸

处方连翘5两,麦芽10两,山楂肉5两,莱菔子10两,蒌仁10两,风化消2两5钱,六神曲10两,大贝母5两,黄连5钱,阿魏5钱(醋化),制南星10两,胡黄连5两,青盐2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糊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积滞不化,及症瘕痞块,小腹有形,按之则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开水送下,服后食胡桃肉,以解药气。

摘录《鳞爪集》卷二

处方12、和营消肿汤

处方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黑山栀9g,大贝母9g,花粉9g,丝瓜络9g,木通6g,炙甲片9g,炙乳香9g,炙没药9g。

功能主治活血和营,消肿解毒。主一切痈肿(脓疡),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各家论述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山栀清热,贝母、花粉、甲片、木通通络消肿,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引《章氏经验方》

处方13、贝母白芷内消散

处方大贝母、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乳痈。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酒调下。有郁,加白蒺藜。

注意孕妇忌用白芷。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八

处方14、加减升葛汤

处方升麻4分,葛根1钱,大贝母3钱,元参3钱,连翘2钱,天花粉1钱5分,金银花5钱,甘草1钱,黄芩1钱,归尾3钱,石膏3钱,薄荷1钱,芦根5钱。

功能主治疮毒见阳明风热证候者。

摘录《治疔汇要》卷下

处方15、百发神针

处方乳香3钱,没药3钱,生川附子3钱,血竭3钱,川乌3钱,草乌3钱,檀香末3钱,降香末3钱,大贝母3钱,麝香3钱,母丁香49粒,净蕲艾绵1两(或2两)。

制法作针。

功能主治偏正头风,漏肩,鹤膝,寒湿气,半身不遂,手足瘫痪,痞块,腰痛,小肠疝气;痈疽发背,对口痰核,初起不破烂者。

用法用量各按穴针之。

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处方16、二贝丸

处方朱砂7钱,大贝母2两,紫贝2两,天葵2两,海藻1两,海粉1两,明矾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夏枯草2斤,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疬。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卧时茶清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引萧纯源方

处方17、加味普济消毒饮

处方黄芩3钱(酒炒),黄连1钱半,陈皮5分,玄参2钱,连翘2钱,板兰根2钱,马勃2钱,薄荷1钱,牛蒡子2钱(炒),升麻1钱,柴胡1钱,大贝母2钱,银花2钱,僵蚕1钱(炒),桔梗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后两眼赤胀,热泪常流,怕日羞明,风轮周围起点点白膜,头不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18、化痞膏

处方当归尾1两,红花1两,金银花1两,三棱1两,白芥子1两,莪术1两,胡芦巴1两,昆布1两,生地黄1两,桃仁1两,乱头发1两,大黄1两,熟地黄1两,鳖甲1两,穿山甲1两,海藻3钱,两头尖3钱,阿魏3钱,蓖麻子3钱,川乌3钱,巴豆仁3钱,黄连3钱,天南星3钱,漏芦3钱,大贝母3钱,半夏3钱,川萆薢3钱,大戟3钱,胡黄连3钱,甘遂3钱,凤仙子3钱,芫花3钱,海浮石3钱,阿胶3钱,威灵仙3钱,槟榔3钱,直僵蚕3钱,全蝎3钱,瓜儿竭3钱,乳香(去油)3钱,粉甘草3钱,金线重楼3钱,没药(去油)3钱,土木鳖30个,番木鳖30个,独蒜30个,蜈蚣30条,水红花子4两,鲜商陆8两,活鲫鱼1个(重半斤),麻油3斤,黄丹(飞,晒炒)1斤半,麝香1钱。

制法上药除乳、没、竭、麝、阿魏5味另研收贮。

功能主治痞积症瘕。

用法用量临摊掺膏药上,群药同油熬膏法修合。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

处方19、犀羚二仙汤

处方犀角 羚羊角 鲜沙参 鲜生地 连翘 栀子 马勃 甘中黄 人中白 大贝母 金银花 陈金汁 元参 生石膏 川黄连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治痧点已透,火灼液亏,喉烂舌绛,脉数弦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疫痧草》

处方20、痰核瘰疬膏

处方猫头骨牙爪1副(火煅存性)蜣螂虫(炙)磁石(醋煅)各15克 乳香 没药各3克(去油)生明矾15克(入雄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 大贝母30克 蓖麻子肉15克

制法用麻油120毫升,同上海、贝、麻三味,熬至滴水不散,滤去滓入乳、没再熬,将稠离火,乘滚入猫头、蜣螂、磁石、飞矾搅匀,炖冷水中去火气,乘软取起打条,临用摊贴。凡去滓后入细药时,仍用青州丹,少加松香、黄蜡,看老嫩得宜,方入猫头等末,始易成膏。

功能主治祛瘀化痰,软坚散结。治痰核、瘰疬,未穿破者。

用法用量如已穿破,再取客厕梁上尘加入。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21、哮吼灵秘丹

处方胆南星60克 大半夏60克(用白矾15克、牙皂1.5克,同煅—夜,不见白星)赤茯苓(去皮)60克 苦葶苈60克 大贝母60克 沉香30克 青礞石(消煅)15克 天竺黄6克 珍珠9克(豆腐煮)羚羊角1支(锉末)乌犀角9克 白矾30克 硼砂30克 风化消15克 花蕊石(火煅)15克 孩儿茶15克 款冬花30克 铅白霜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姜汤送下。外制六味地黄丸,空腹时服,百发百中。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22、加减滋阴清肺汤

处方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 薄荷叶2.4克 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30克

功能主治治疫喉白喉,内外腐烂,身热苔黄,或舌质红绛,不可发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闭,加生川军9克,开水泡,绞汁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23、十宝丹

处方西牛黄0.9克 大贝母(去心)0.9克 煅人中白1.5克 大珍珠(入豆腐内煮去油,另研)1.8克 马勃0.9克 大梅片0.15克(溃烂者不宜多用)血琥珀1.5克(另研)硼砂1.2克 人指甲1.2克(阴阳瓦上炙焦,如一时难觅,即用煅龙骨1.2克亦可)青鱼胆1.5克(大者佳,阴干收用,如无青鱼胆,即用干青果核3枚煅炭代用)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化毒生肌。治一切己溃肿痛色艳之烂喉莎症;或痘毒攻喉,疹痘后牙府后毒结咽喉。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喉。

摘录《疫痧草》

处方24、久嗽神膏

处方萝卜500克(捣汁)生姜15克 大贝母60克

制法三味熬膏,入蜜60克,饴糖250克,熬成膏。

功能主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时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25、改容丸

处方大贝母(去心)白附子 防风 白芷 菊花叶 滑石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大肥皂10荚,蒸熟去筋膜,捣和药为丸。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致患雀斑、粉刺。

用法用量早晚洗面。

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26、化痞膏

处方生大黄30克 半夏 荆三棱 苏木 穿山甲 陈皮 当归尾 全蝎 番木鳖 红花 陈枳壳厚朴 蓬莪术 血余 大贝母 川乌 天南星 香附 赤芍药 草乌 坚槟榔各9克 螟蚣10条 巴豆仁50粒 大鳖1个(切四块)桃枝 杨枝 槐枝各30厘米 葱10根 水红花子15克 白凤仙根5根

制法麻油1.5千克同煎,药枯去滓,再入东丹720克收膏,取起冷定,入后药:阿魏、苏合油各15克,血竭、真没药(去油)、肉桂、孩儿茶、潮脑、滴乳香(去油)、虎骨(煅)、青黛各9克,冰片、麝香、干漆各6克 皮消30克,瓦楞子(煅)9克,共研极细末,筛入膏内。

功能主治治痞积症瘕。

用法用量搅匀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

处方27、安胃煎

处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

功能主治安胃,宁痛、散结。主气滞阻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袁正刚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