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六十七)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961~4020共60个。

处方1、杏仁芥子汤

处方杏仁9克 白芥子4.5克 木通4.5克 姜水炒黄连2.4克 盐水炒连翘6克 栀子4.5克 滑石9克 芦根4.5克 竹叶3克 云苓9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治湿温盘结气分,内蒙包络,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指南》卷下

处方2、磨翳散

处方炉甘石9克 硼砂6克 黄连3克 人指甲1.5克(锅焙脆,无翳者不用)

制法上药先将黄连捣碎,泡碗内,冷时两三日,热时一日,将泡黄连水过罗,约得清水30毫升,再将余三味捣细,和黄连水入药钵中研之,如研前药之法,以极细为度,研好连水带药,用大盘盛之,白日置阴处晾之,夜则露之,若冬日微晒亦可,若有风尘时,盖以薄纸,俟干,贮瓶中,勿透气。

功能主治治目睛胀疼,或微生云翳,或赤脉络目,或目眦溃烂,或偶因有火视物不真。

用法用量用时凉水调和,点眼上,日三四次。若有目翳,人乳调和点之。若目翳大而厚者,不可用黄连水研药,宜用蝉退(带全足,去翅、土)3克,煎水研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3、三黄二香散

处方黄连30克 黄柏30克 生大黄30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用法用量初用茶水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救。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4、连翘薄荷煎

处方连翘6克 薄荷 川芎 黄连 黄芩 黄柏(炒)各3克 土茯苓9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风热蕴结,眼睑生椒粟疮,色红而坚,初生如粟米,渐大如米粒,沙涩眼痛如眯。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眼科六要》

处方5、香连丸

处方黄连 地榆 赤石脂各60克 龙骨 阿胶 木香 艾叶 黄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 使君子22.5克 赤芍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便泄下痢,日夜无数,怠堕力少,米谷不化,脓血相杂,脐腹疠痛,痞满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乌梅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6、养血安神汤

处方当归身1.5克(酒洗)川芎1.5克 白芍(炒)1.5克 生地黄(酒洗)黄连各3克 陈皮1.5克 白术2.1克 茯神3克 酸枣仁2.1克(炒)柏子仁1.5克(炒)甘草(炙)1克

功能主治养心清火。治惊悸属血虚火动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7、清气养荣汤

处方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和营止带。主阴虚内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8、上下两济丹

处方人参15克 熟地30克 白术l5克 山茱萸9克 肉桂1.5克 黄连1.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心甚躁烦,昼夜不能寐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9、无价金丹

处方白术(去芦,炒)90克 枳实(麸炒)30克 苍术(米泔漫,炒)猪苓各30克 麦芽(炒)神曲(炒)半夏(汤泡)各60克 泽泻 赤茯苓(去皮)川芎 黄连(陈土炒)白螺蛳(煅)各2.1、克 砂仁 草豆蔻 黄芩(陈土炒)青皮(去瓤)莱菔子(炒)生姜各15克 陈皮(去白)香附子(童便炒)瓜萎仁 槟榔各9克 川厚朴(去皮,姜炒)6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制法上为细末,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积在胃,当心而痛,痞满嘈杂,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70丸,多至100丸,米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0、止带汤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泽泻12克,使君子12克,乌梅6克,胡黄连6克,枣猬皮6克,川椒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主湿蕴化热,阻滞气机,湿热下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11、养荣汤

处方当归 川芎(去毛)白芍(酒炒)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远志(甘草水泡,去骨)石葛蒲(去毛)陈皮 乌药 白茯苓(去皮)枳实(麸炒)半夏(用生姜、牙皂、 白矾煎水浸二三日)南星(同上制)黄连(姜汁炒)防风 羌活 秦艽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风中血脉,四肢不举,口不能言,及痰迷心窍,人事不省,舌强不能言语,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去滓,入童便、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12、脾泻丸

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白茯苓 山药 陈皮各30克 黄连(炒)15克 山楂15克 麦芽30克 肉豆蔻9克 泽泻30克

功能主治治脾虚久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

处方13、止痢汤

处方人参9克 白术30克 山茱萸15克 黄连3克 茯苓15克 柞木枝15克 白芍15克 槟榔1.5克 薏仁15克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14、三黄散

处方大黄 黄连 黄芩各120克

制法上药三味,研细末。亦可为丸。

功能主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每服2克,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处方15、连附六一汤

处方黄连18克 附子(炮,去皮、脐)3克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泻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剧痛,呕吐酸水,现用于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四

处方16、利气丸

处方大黄(生用)180克 黑丑(头、末)180克 木香30克 槟榔30克 枳壳(麸炒)30克 香附(炒)120克 青皮(炒)30克 广皮30克 莪术(煨)30克 黄连30克 黄柏9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滞,心腹满闷疼痛,胁肋膨胀,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眩晕;并治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下痢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时用淡姜汤送下。以大便通利为度。如不利,再加丸数服,务使通利为愈。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17、黄连牛乳汤

处方黄连(去须,为末)500克 麦门冬(去心,烂研)60克 牛乳 地黄汁 葛汁各20毫升

制法上五味,合研,众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粥饮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18、清上饮

处方柴胡 黄芩 赤芍 厚朴 枳实 栀子 郁金 黄连 半夏 青皮 大黄 芒消 甘草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胃脘及两胁刺痛,呕吐,胸痞,大便坚,脉数,或发热口干。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9、消食清郁汤

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白茯苓(去皮)神曲(炒)山植(去核)香附米 川芎 麦芽(炒)枳壳(去核,麸炒)栀子(炒)黄连(姜汁炒)苍术(米泔浸)藿香 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行气,清火化痰。治食阻气滞,痰火内郁,嘈杂,闷乱,恶心,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20、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上药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除湿热,宽胸隔。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21、清凉膏

处方栀子仁7.5克 黄连7,5克(去须)生地黄60克 葱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

制法上药细锉。于油锅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再于锅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用时涂于疮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处方22、柿蒂汤

处方柿蒂 黄柏 黄连 生地 侧柏叶 丹皮 白芍 木通 茯苓 泽泻

功能主治治血淋。血色鲜红,脉数有力,属心与小肠实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处方23、龙胆丸

别名龙胆草丸《直指小儿方》卷三。

处方龙胆草(去芦)黄连(去须,微炒)青皮(去白)使君子(去皮,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猪胆汁和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治疳病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20粒,临卧时用热水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24、雄黄麝香散

处方雄黄 铜绿 枯矾 血竭 麝香 轻粉 黄丹 黄连各3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牙龈肿烂出血。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随病大小敷上。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九

处方25、黄连平胃散

处方黄连15克 陈皮 厚朴(姜炒)各9克 甘草(生)6克 苍术(炒)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除湿热,消积滞。治脐痈,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属肠胃湿热积久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滚水调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吃酒、面、生冷果莱。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26、清风导赤汤

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 牛蒡子(炒,研)白鲜皮 金银花 南薄荷叶 木通各2.4克 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

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处方27、加减导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半夏 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栝楼仁 枳实(麸炒)桔梗 山栀子 黄芩 黄连(姜炒)各3克 甘草 木香(另研)辰砂(为末)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治痫证痰火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入竹沥、姜汁,磨木香末,调辰砂末同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8、椒梅丸

处方秦椒9克 乌梅 黄连各3克

制法上药为末,饴糖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痘为虫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分二三服。次与紫草承气汤下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9、化斑解毒汤加减

处方人中黄3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知母15克,元参20克,牛蒡子15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蝉衣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漆气辛热,客于肌腠,化热成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智良方

处方30、桂林西瓜霜

处方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性状为灰黄绿色的粉末;气香,味咸、甜、微苦而辛凉。

炮制上十四味,除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薄荷脑外;其余黄柏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和薄荷脑分别研细,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的二氧化硅、甜菜苷、枸橼酸等辅料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次适量,一日数次;重症者兼服,一次1~2g,一日3次。

规格每瓶装(1)1g(2)2g(3)2.5g(4)3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1、芦荟消疳饮

处方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川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山栀 石膏 薄荷 羚羊角各1.5克 甘草 升麻各0.9克

功能主治清热除疳。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以及穿腮破唇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淡竹叶10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32、芦荟丸

处方胡黄连 黄连 芦荟 木香 白芜荑(炒)白雷丸 青皮 鹤虱草各30克 麝香9克

制法为末,蒸饼糊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治下疳溃烂或作痛,及小儿肝积发热,口鼻生疮或牙龆蚀烂。现用于妇女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外科理例·附方》

处方33、半夏黄连泻心汤

处方半夏三枚,生用厚朴二钱,茯苓二钱,生姜三片,加【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煎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4、拨云退翳丸

处方密蒙花80g 蒺藜(盐炒)60g 菊花20g 木贼80g 蛇蜕12g 蝉蜕20g 荆芥穗40g 蔓荆子80g 薄荷20g 当归60g 川芎60g 黄连20g 地骨皮40g 花椒28g 楮实子20g 天花粉24g 甘草12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用于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5、木香黄连散

处方木香 黄连(去须)各15克 诃黎勒(炮)12枚 肉豆蔻(去壳)2枚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赤白痢,腹内疼痛,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36、黄连炉甘石散

处方炉甘石500克 黄连120克 龙脑适量

制法先以炉甘石置巨火中,煅通红为度,另用水250毫升,瓷器盛贮,纳黄连入水内,却以通红炉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贮瓷器置日中晒干,然后同黄连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敛湿。治眼眶破烂,眵多眊矂,畏日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欲用时,以30~60克再研极细,酌量入龙脑。每用少许,井花水调如稠糊,临睡时以筷子头蘸敷破烂处。不破烂者,点眼内眦、锐眦尤佳,不宜使入眼内。奇经客邪之病,酌量加朴消泡汤,滴眼瘀肉黄赤脂上。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37、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8、乌梅圆

处方乌梅三百个,黄檗(炙)、细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各六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用)、当归(去芦),各四两;干姜(炮)十两,黄连(去须)十六两。

炮制上异捣,筛,合治之,以醋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炼蜜杵二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寒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时即呕,常自吐有此证候,谓之厥,此药主之。又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小犀角圆

处方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心.炒出油.细研),大黄(蒸.焙)一两一分,犀角三两,黄连(去须)、栀子(去皮)、干蓼蓝、升麻、黄芩、防风(去芦)、人参、当归(去芦)、黄蓍(去苗)、甘草(炙),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痈、乳痈、发背,一切毒肿,服之化为水。

用法用量每服三圆,温汤下,利三、两行,吃冷粥止之,不利,加至四、五圆,初服取快利,后渐减圆数,取微溏泄为度,老小,以意加减,肿消及和润乃止。利下黄水,觉肿处微皱色变,即是消候。一切肿毒皆内消,神验不可论。

注意忌热面、蒜、猪肉、芦笋、鱼、海藻、菘菜、生冷、粘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锦鸠圆

处方草决明子、蕤仁(去皮)、羌活(去芦)、瞿麦,各三两;细辛(去苗)、牡蛎(洗.火煅取粉)、黄连(去须)、杜蒺藜(炒.去尖角)、防风(去芦)、肉桂(去粗皮)、甘菊花(净),各五两;白茯苓(去皮)四两,斑鸠一只(去皮.毛.肠.嘴.爪.用文武火连骨炙干),羯羊肝一具(薄批.炙令焦),蔓荆子二升(淘洗.绢袋盛.饭甑蒸一伏时.日干)。

炮制上十五味为末,炼蜜和杵五百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风邪内乘上攻,眼暗泪出,怕日羞明,隐涩痒痛,瞻视茫茫,多见黑花,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以温水或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日三服。如久患内外障眼,服诸药无效者,渐加服五十圆,必效,暴赤眼疼痛,食后,用荆芥汤下二十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1、苍连丸

处方苍术60克 香附75克 片芩 黄连(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栝楼瓤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痰。主湿痰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2、再造丸

处方蕲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龙5g 僵蚕(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浓缩粉15g 牛黄2.5g 龟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风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黄20g 肉桂20g 细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节10g 桑寄生20g 骨碎补(炒)10g 威灵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当归10g 赤芍10g 片姜黄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没药(制)1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炒)18g 茯苓10g 甘草20g 天竺黄10g 制何首乌20g 熟地黄20g 玄参20g 黄连20g 大黄20g 化橘红40g 青皮(醋炒)10g 沉香10g 檀香5g 广藿香20g 母丁香10g 冰片2.5g 乌药10g 豆蔻10g 草豆蔻20g 香附(醋制)10g 两头尖(醋制)20g 建曲40g 红曲5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甘、苦。

炮制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蕲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语言蹇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3、消渴灵片

处方地黄200g 五味子15g 麦冬100g 牡丹皮15g 黄芪100g 黄连10g 茯苓17g 红参10g 天花粉100g 石膏50g 枸杞子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片;味苦、甘。

炮制上十一味,茯苓、天花粉、石膏、红参、黄连、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960片,即得。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用于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轻型、中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4、泼火散

处方青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地榆,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烦躁发渴,口苦舌干,头痛恶心,不思饮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妇人热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凉水调下。如蓄热而气血妄行,加甘草等分。治血痢,水一盏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5、生姜泻心汤

处方生姜、黄芩、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钱。半夏、黄连、大枣(三枚)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6、桂龙咳喘宁胶囊

处方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炒)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微苦而甜。

炮制上十一味,桂枝与部分白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剩余的白芍与其余生姜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半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加入上述细粉,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规格每粒装0.3g(相当于原药材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脏连丸

处方黄连25g 黄芩150g 地黄75g 赤芍50g 当归50g 槐角100g 槐花75g 荆芥穗50g 地榆炭75g 阿胶50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粗粉。另取猪大肠350g,洗净,切段,与粗粉拌匀,蒸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6~1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9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8、黄连香薷汤

处方香薷(三钱) 厚朴(姜制.二钱) 黄连(二钱)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心腹撮痛,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上先将厚朴、黄连二味,同用生姜四钱,一处捣细于银石器内,慢火同炒令紫色。取起入香薷,入水一盏,酒一盏,煎八分。去滓,用磁器盛于新汲水中,沉令极冷服。如中暑搐搦,内加羌活二钱;寻常感暑燥渴,吐泻不甚者,方中可去黄连,只加白扁豆二钱,微炒,挫煎,如前法服之。

注意如炒煮药,莫犯铜铁器。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9、珠黄吹喉散

处方珍珠50g 牛黄30g 硼砂(煅)250g 西瓜霜80g 雄黄40g 儿茶100g 黄连100g 黄柏150g 冰片50g

性状为淡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清凉感。

炮制上九味,除牛黄、冰片、西瓜霜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西瓜霜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解毒化腐。用于咽喉口舌肿痛、糜烂。

用法用量外用,吹于患处,一日3~5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附子泻心汤

处方大黄、黄连、黄芩,各二钱。附子(炮.去皮脐.切作四块.只用一块)。

功能主治治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1、苍连丸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30克 陈皮30克 半夏30克(姜汁炒)黄连45克 白茯苓30克 吴茱萸(炒)30克

制法上药研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肝解郁,燥湿化痰。主郁积吞酸。夏月倍用黄连;冬月倍用吴茱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饭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2、葛根芩连片

处方葛根1000g 黄芩375g 黄连375g 炙甘草25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片;气微,味苦。

炮制上四味,取葛根225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葛根与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黄芩、黄连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分别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滤液,回收乙醇后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葛根细粉,混匀,干燥,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利臭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当归调血汤

处方当归7.5克 川芎3克 白芍9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升麻1.5克 桃仁(去皮,另研)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下痢红多。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54、左金丸

处方黄连600g 吴茱萸100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

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小儿化毒散

处方牛黄8g 珍珠16g 雄黄40g 大黄80g 黄连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没药(制)40g 冰片10g

性状本品为杏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有清凉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小儿疹后余毒未尽,烦躁,口渴,口疮,便秘,疖肿溃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外用,敷于患处。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碧玉散

处方羌活 踯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细辛 荆芥 白芷各3克 风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黄连各9克 鹅不食草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活血止痛。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头重,脑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泪稠粘,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每日三次。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处方57、大金花丸

处方黄连、黄檗、黄芩、大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新水下。

备注加栀子减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8、葛根芩连微丸

处方葛根1000g 黄芩375g 黄连375g 炙甘草250g

性状为暗棕褐色至类黑色微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四味,取黄芩、黄连,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分别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葛根加水先煎30分钟,再加入黄芩、黄连药渣及甘草,继续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加入上述浓缩液,继续浓缩成稠膏,减压低温干燥,粉碎成最细粉,以乙醇为湿润剂,机制泛微丸,得300g,过筛,于60℃以下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小儿一次1g,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袋装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甘草泻心汤

处方甘草(炙.三钱) 干姜(炮.三钱) 黄芪(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0、黄连木通丸

处方黄连(二两) 木通(一两半)

炮制上为末,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食后用灯心汤下,日三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