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二十一)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01~1260共60个。

处方1、除热蒺藜丸

处方蒺藜子1两,大黄1两,败酱1分,桂心3分,人参3分,附子3分,薏苡仁3分,黄连3分,黄耆3分,鸡骨3分,当归3分,枳实3分,芍药3分,通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乳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前以饮送下,每日3次。不知,益至5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用大黄、黄连解热,桂心、附子散结,人参、黄耆固本,当归、芍药和营,败酱、薏苡败脓,枳实、通草利窍,尤赖蒺获破除恶血,鸡骨引入厥阴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三

处方2、烂弦散

处方炉甘石1两,黄连1钱,黄柏1钱,蔓荆子1钱,菊花1钱。

制法将上药熬水冲甘石,澄清,干后以艾叶70个熏之,装瓶内。

功能主治烂弦风,红眼眶。

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抹眼患处。

注意翳障眼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处方3、葛根解酲汤

处方葛根、葛花、砂仁、木香、陈皮、白茯苓、猪苓、泽泻、人参、神曲、白术、白豆蔻、青皮、川黄连。

功能主治头痛属酒湿上冲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4、黄连丸

处方黄连5钱(猪胆汁浸1宿,晒干),天花粉3分,乌梅肉(焙)3分,杏仁5钱(去皮),石莲肉3分,白茯苓3分(一方无茯苓)。

制法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风有疳气,加之乳母恣食甘肥、酒面、炙煿,使邪入心肺,壅热而致疳渴,日则烦渴饮水,乳食不进,夜则渴止。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乌梅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5、敛鼻散

处方赤小豆、当归、地榆、芦荟、青黛、瓜蒂、黄连各等分,雄黄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敛疮。主肺疳。多啼咳嗽,口鼻生疮,昏昏爱睡,体瘦肢软,吐血泻脓,大便滑泄。

用法用量入鼻。

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处方6、黄连散

处方黄连、黄芩、柏叶、甘草各等分,豆豉20粒。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热气盛,热乘于血,血随气散溢于鼻,致患鼻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通口服。

摘录《袖珍》卷三引《经验方》

处方7、黄白茵陈汤

处方白芍1两,茯苓1两,猪苓3钱,茵陈1钱,白术5钱,甘草1钱,黄连5分,半夏5分。

功能主治感湿热又感风邪,厥逆下利,舌卷囊缩,背曲肩垂,项似拔,腰似折,手足俱冷,其腹胀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8、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姜汁拌炒)、甘草、升麻、桔梗、茯苓、黄芩(酒炒)、山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枳壳、玄参、天花粉、连翘、小柴胡、金银花、灯心。

功能主治对心发。

用法用量临服加犀角汁。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处方9、赴晏散

处方黄连1钱,川黄柏1钱,生硼砂1钱,寒水石1钱(生用),北细辛5分,青黛5分,胆矾5分(生用),人中白5分(煅),生栀子5分,五倍子5分(炒)。

制法上为末,收贮听用。

功能主治舌痛,口烂,鼻烂。

用法用量遇口热吹入含化,吞下无妨。如十分热,含有涎出再含。

摘录《喉科秘诀》卷下

处方10、常山丸

处方常山3两,黄连3两,豉(熬)3两,附子2两(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瘴疟。

用法用量发前空腹服4丸,欲发更服3丸,饮下之。

注意服药后至过发时,勿吃食;勿杂食猪肉鱼肥腻及生冷生葱、生菜。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11、粉汗散

处方黄连(生)7分,牡蛎(煅)7分,贝母7分,糯米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睡中遍身盗汗。

用法用量用生绵绢包药,扑有盗汗处。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12、椒梅丸

处方川椒1钱,黄连2钱,吴萸1钱,乌梅肉3钱(用水作膏)。

制法上为末,和乌梅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蛔痛。胸腹扛痛,脉气浮弦,环青唇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姜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13、疳积饼

处方青皮(去瓤)5钱,陈皮5钱,山楂肉5钱,神曲(炒)5钱,麦芽(炒)5钱,砂仁(炒)4钱,白术(去芦)6钱,三棱(煨)5钱,莪术(煨)5钱,木香5钱,槟榔4钱,甘草(炙)4钱,小茴(炒)3钱,史君子(去壳)2两,川楝子(酒蒸去核)3钱,肉豆蔻(煨)4钱,诃子(去核)4钱,夜明砂(炒)3钱(另研),干蟾蜍1大个,川黄连(去毛净)6钱(清水浸,取汁和药末)。

制法上焙干,为细末,用好细白面6斤,微炒黄,以砂糖10两,水煮化,和前面药得所,印作饼子,每个重1钱。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诸积,肚大青筋,面黄肌瘦,饮食少进,或泻、或痢、或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5饼,任意嚼吃。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处方14、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胡粉半两,密陀僧半两,白芷半两,白蔹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身体生风毒疮,臭秽不可近。

用法用量先以盐汤洗疮,用生油调药,以羽毛敷之,甚者每日只可两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15、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1两(镑),五味子1两,威蕤1两,茯神1两(去木),远志1两(去心),蔓荆实1两(去白皮),黄连1两(去须),甘草(炙)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攻目,眼目疼肿,赤脉攻黑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6、救心神丹

处方人参1两,黄连3钱,菖蒲2钱,茯苓5钱,白芍1两,半夏3钱,附子1分。

功能主治助包络之气,祛邪,返死回生。主冬月伤寒,至12日之后,忽然厥发,发则如死人一样,但心中火热,其四肢如冰,有延至3-4日而身体不腐者。

用法用量水煎1碗,以笔管通于病人喉中,另使亲人含药送下。

各家论述此方用人参以固其生气,以黄连清其心中包络之火邪,加附子一分为先锋,加菖蒲为向导,引人参、黄连突围而共入于心中;又得白芍、茯苓、半夏平肝而不助火,利湿而共消痰,则声援势盛,攻邪尤易也。或疑用黄连以清热是矣,何必助之以人参,而用人参亦不必如此之多。孰知六经传遍以攻心,则脏腑自虚,多用黄连,而不君之人参,则有勇无谋,必至斩杀过甚,反伤元气,又有主弱臣强之虞矣,虽救君于顷刻,而不能卫君于崇朝,不几虚用奇兵哉。

摘录《辨证录》卷一

处方17、大全宝光散

处方黄连半斤(去须),当归2两,蕤仁1两6钱(去皮油),生白矾2两2钱,甘草2两3分,杏仁2两4钱(去皮尖),龙胆草4两8分,干姜2两4分,赤芍药3两3钱。

制法上用骨刀子锉细,如秫米大,不捣。

功能主治除昏退翳,止泪,截赤定痛。主远年近日风弦烂眼。

用法用量每用2钱,水1大盏,煎数沸,去滓,热洗。

摘录《瑞竹堂方》卷三

处方18、黄散

处方黄连2两,黄芩1两,(庶虫)虫1两,干地黄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血结于内而发热。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大黄二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庶虫)虫以破坚下血闭,芩、连以治腹痛下痢,地黄以清血中之热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19、葛根黄芩汤

处方干葛2钱,黄芩2钱,黄连1钱,芍药1钱,石膏1钱,五味子11粒,甘草5分。

功能主治喘而有汗,发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20、点眼光明丹

别名开明银海丹

处方白炉甘石1两(以黄连5钱煎浓汁,滤去滓,用炭火煅炉甘石通红,淬黄连汁内,如此者7次,研),辰砂1钱,棚砂2钱,轻粉5分,片脑3分(多至5分),麝香1分。

制法上各为极细末,一处和匀,再研1-2日无声,银瓶盛贮,密封口不可令泄气。

功能主治一切风热上壅,两目赤肿涩痛,风弦烂眼,及内外翳障。

用法用量开明银海丹(《卫生鸿宝》卷二)。本方方名,《医统》引作“光明丹”。如赤眼肿痛,加乳香、没药各5分;内外翳障,加珍珠5分,鸭嘴胆矾2分,熊胆2分;烂弦风眼,加铜青5分,飞丹5分。

摘录《医学正传》卷五

处方21、柴葛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柴胡、干葛、黄连、山栀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火乘胃,呕吐酸水。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2、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赤石脂1两半,阿胶(炒令燥)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3分,白术1两(锉,炒),龙骨1两半(火烧红)。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脓血相兼,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23、解带汤

处方椿根皮(炒)2钱,醋香附1钱,白芍1钱,白术1钱,侧柏5分,黄连5分,黄柏(俱酒炒)5分,白芷3分。

功能主治带下由肝经湿热、怒气所致而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腰腿痛,加四物4钱,羌活、防风各1钱;肥人,加苍术、半夏、南星;腹痛者,是湿热郁结,加黑姜4分,吴萸1分,木香2分,玄胡5分。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24、蒺藜贝母汤

处方蒺藜子(炒,去角)1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百合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赤石脂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桂(去粗皮)1两,地榆1两,五味子1两,贯众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旋复花(微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3片,煎至8分,空心、食前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5、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1分,大黄(锉,炒)1分,巴豆3粒(去心膜皮,出油,研)。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壅滞,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5丸,临睡以柳枝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26、黄连煎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捣为末),丁香1分(捣为末),黄柏半两(为末),蕤仁半两(去赤皮,烂研),古钱7文。

功能主治眼风痒赤急。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取半盏,去滓,更以绵滤,重熬成煎,每日3-5度点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7、茯神汤

处方人参、白茯神、石菖蒲、当归、川芎、辰砂、远志、黄连、丹皮。

功能主治产后不语。

用法用量姜汁同煎,食前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28、胶蜡汤

处方阿胶1两,蜡(如博棋)3枚,当归1两半,黄连2两,黄柏1两,陈廪米1升。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2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4服。1日令尽。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峻投连、柏以坚肠胃之崩迫,归、胶以滋营气之虚躁,蜂蜡以安脓血之绝伤,陈米以资胃气之敷化。此驻车丸之支派,于中除去干姜而加黄柏、米、蜡也。按驻车丸亦《千金》所立专调肾脾肺三车之气,以鹿车之力过疾,则以黄连驻之;牛车之力过缓,则以干姜御之;羊车之力过劳,则以阿胶滋之。而驾驭三车者,血与气耳,用当归者,藉以统摄伤残之余,不使更失常度而瀹胥不止也。夫产后虚能受热,正宜温理中气,何反除去辛温而进苦寒?是必西北风气刚劲,资禀偏阳,难胜辛热,所以去彼取此。设当东南水土卑弱,躯体柔脆,又当悠赖干姜而远黄柏矣,孰谓异法方宜之可忽乎!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29、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牛黄1两(细研),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毒痢,下脓血,腰脐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30、黄连丸

处方黄连12分,干姜8分,当归8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热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不知加之。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耆婆方)

处方31、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桂(去粗皮)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芷1两,王不留行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芎䓖1两半,白蒺藜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桑根白皮2两,石膏2两,红蓝花(炒)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瘙痒瘾疹,时时发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32、柴胡连翘汤

处方柴胡、黄芩、枳壳、赤芍药、桔梗、连翘、山栀、瓜蒌仁、黄连、黄柏、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寒大热,谵语呻吟,睡卧不得。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处方33、茯苓渗湿汤

处方四苓散、平胃散加黄连、山栀仁、茵陈、山楂、麦芽、枳壳。

功能主治小儿食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慈幼心传》卷下

处方34、解毒汤

别名八宝汤

处方黄连2钱半,黄芩2钱半,黄柏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槐花2钱半,细辛4分,甘草4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35、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胡粉3分,甘草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头面身体生疮,黄水出。

用法用量以腊月猪脂和如膏,涂于故帛上贴,日2换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36、点眼龙脑膏

处方山栀子(去皮)3钱,甘草6钱(生),生干地黄2两,熟干地黄1两,黄连(去须)8钱,青葙子8钱,当归4钱,决明子1合(以上为粗末),马牙消6钱,青盐4钱,密陀僧半两,朴消1两1钱,石决明1枚(米泔浸3日,刮洗),乳香1钱,硇砂1字,蓬砂2钱,蕤仁2钱(以上为细末),灯心半束(切碎),铅丹1两3分(罗过),大枣30个(去核,切),白蜜3斤(以上同拌匀,入瓷瓶子内,用箬叶叶油纸封定,勿令透气,坐在锅内,重汤煮1日,取出,绢滤去滓),丹砂(研)2钱,龙脑(研)1钱,麝香(成颗者,研)1字,腻粉1字(研)。

制法上除前膏外,将后4味同研令匀,入前膏内,搅令相得,以干瓷器收之。

功能主治肝热冲发于目,赤肿碜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龙脑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37、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葛根(锉)2两,大黄(锉,炒)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脾壅盛,暴渴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38、黄连木香汤

处方白芍药(炒)2钱,白术1钱半,黄连1钱(炒),木香1钱,缩砂1钱(研),黄芩1钱(炒),陈皮1钱,当归(酒洗)1钱,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疟后痢疾。

用法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引《医林方》

处方39、黄连膏

处方黄连2两,白蔹2两,白芷2两,生胡粉1两。

制法上为细木。

功能主治温热诸疮。

用法用量用猪脂调涂。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40、保精汤

处方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生地(姜汁炒)、黄柏(酒炒)、知母(蜜炒)、黄连(姜汁炒)、栀子(童便炒)、沙参、麦门冬(去心)、干姜(炒黑减半)、牡蛎(火煅)、山茱萸(酒蒸去核)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阴虚火动,夜梦遗精,虚劳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41、麻黄汤

处方麻黄5钱,黄连5钱,蛇床子5钱,蕲艾3钱,乌梅3枚,大戟8钱,防风8钱,白矾8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阴肿或疮烂。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再用孩儿茶1钱,轻粉、冰片、杏仁灰各5分,为末掺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42、宫颈炎散

处方青黛3钱,青果核2钱,月石2两,炉甘石3两,人中白3两,黄柏8钱,西瓜霜1两,甘草1两,石膏5两,冰片3分,黄连3分,硼砂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慢性子宫颈炎。

用法用量先清洁子宫颈口,将药粉喷于子宫颈糜烂处,间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治疗期禁性生活。

摘录《妇产科学》

处方43、矾石丸

处方矾石(烧令汁枯)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黄连(去须)3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滤如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积痞气泄泻,日夜下痢白脓。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陈米饮送下。以泄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44、活调敷散

处方乳香、没药、白芷、白蔹、南星、赤小豆、天花粉、芙蓉叶、黄连、贝母、寒水石、地榆、黄蜀葵叶(或花或子)、白及、百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疮疽,发背。

用法用量先用箍药。如疮肿硬而厚,按之方痛,加草乌尖、狼毒、蜜、醋调敷。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九

处方45、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秦艽半两(去苗),地骨皮半两,黄连3分(去须),葛根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3分(锉碎,微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半(涂醋炙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8-9日,骨热,四肢烦疼,背膊劳闷,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46、雌黄

处方雌黄半两(细研),赤小豆半两,胡粉半两(研入),吴茱萸半两(生用),黄连半两(去须),黄檗半两(锉),干姜半两(生用),蛇床子半两,腻粉半两(研入)。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恶疮,人不识者。

用法用量以生油旋调如面脂,涂于疮上。每用先以槐枝汤洗疮令净,拭干,然后敷药。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47、柴胡桑白皮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大腹(连皮,锉)1两半,黄连(去须)1两,当归(切,焙)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两,白梅(拍碎)4枚,黄芩(去黑心)半两,旋覆花(微炒)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促急,心躁寒热,四肢烦疼,夜间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8、大草乌头丸

别名乌头丸

处方乌头15分(炮,去皮),人参5分,生姜2两,前胡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汗)1两,黄芩1两,白术1两,半夏(洗)1两,黄连1两,吴茱萸1两,龙骨1两,白头翁1两,干姜1两,细辛1两,桔梗1两,紫菀1两,芎䓖1两,厚朴(炙)1两,女萎1两,矾石(烧)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积聚。主寒冷虚损,50年心腹积聚,百病邪气往来,厥逆抢心,痹顽羸瘦骨立,不能食。

用法用量乌头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49、黄连补汤

别名黄连汤

处方黄连4两,茯苓3两,芎䓖3两,酸石榴皮5片,地榆5两,伏龙肝(鸡子大)1枚。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

用法用量黄连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忌猪肉、冷水、大醋。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处方50、黄柏当归汤

处方黄柏(炒)7钱,黄芩1两(炒),当归身1两(炒),甘草(炙)1两,黄连5钱(炒),防风5钱,泽泻3钱,山栀3钱,知母3钱,地骨皮3钱,连翘5分。

功能主治背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4服。每服加水1小碗,浸1时许,入酒1匙,煎至8分,去滓,调下槟榔散,大温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八

处方51、黄龙散

处方鲫鱼1头(大者,不去皮鳞,只去肠肚),荜茇1分,木香1分,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纳鱼腹中,以数重湿纸裹,入煻灰火内烧熟,取去皮骨后焙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毒脓毒下血,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

处方52、莲花饮

处方牛蒡、苍术、当归、荆芥、白芍、木通、苦参(酒炒)、黄连、生地、甘草、槐花、莲花。

功能主治痘后疮痍。

用法用量水煎,分上、中、下三部,早、中、晚温服。

摘录《痧痘集解》卷六

处方53、点眼水膏

处方鹅梨(道按鹅梨,即梨肥大者)1个,鹰爪黄连半两。

制法上用砂瓶1只,先入梨,次入黄连末,候初冬第一次下雪时,取雪满铺入砂瓶内,油单封口,入地5寸深,候立春日交春时候过了取出。

功能主治眼疾。

用法用量点眼,或温过洗。妙。

摘录《续本事》卷四

处方54、大黄丸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秦艽(去苗)1两,龙胆(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大麻仁(别杵如膏)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余热不退,发歇不定,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55、酒蒸黄连丸

处方黄连1斤(酒浸蒸),苦参2两。

制法上为末。黄连余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痔疮及便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米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德生堂方》

处方56、大温中丸

处方针砂10两(炒红,醋淬7次),陈皮5两,苍术5两,青皮5两,厚朴(姜制)5两,三棱(醋煮)5两,莪术(醋煮)5两,黄连5两,苦参5两,白术5两,生甘草2两,香附子1斤(制)。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制肝燥脾。主疸证。黄疸黄胖与黄肿。虚黄,耳鸣,口淡,怔忡,微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脚软,脉沉细,或兼食积发黄者。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食远盐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十八

处方57、黄柏汤

处方黄芩1钱,黄柏1钱,黄连3钱(去毛)。

功能主治阳乘阴,崩中下血,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

用法用量上用水4盏,煎取1盏半,去滓,加炒阿胶末5钱匕,滓再煎,空心温温分3服。腹痛,加栀子3钱。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八引《简易方》

处方58、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决明子1两,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气攻眼,翳膜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59、凉膈散

处方当归6分,川芎6分,柴胡6分,黄连6分,龙胆草6分,防风6分,蝉蜕6分,蜜蒙花6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后羞明怕日,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以豮猪肝1两切片,同煮服。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60、黄连败毒散

处方黄连、黄柏、黄芩、独活、羌活、防风、当归、连翘、藁本、桔梗、人参、苏木、甘草、黄耆各等分。

功能主治目有枣花,形如锯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异授眼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