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十八)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21~1080共60个。

处方1、黄连饮子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栀子仁20枚(捶碎),豉2合,薤白2合(切)。

功能主治热病,便痢无度,烦愤不安。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至1盏3分,去滓,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2、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半两(择),地骨皮半两(去土),升麻半两,防风半两(去叉),黄连半两(去须),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萎蕤1两,柴胡1两(去苗),木通(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风邪热冲眼,色赤痛痒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末1钱匕,食后、临卧温服。如腹脏易利,即少用芒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3、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1两,苦参半两(锉),玄参半两,栝楼根1两,龙骨1两,菝葜1两,地骨皮1两,牡蛎1两(烧为粉),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1两(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频数,小便量多而汤食渐加,至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黄耆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4、赴晏散

别名赴筵散

处方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细辛、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胃去火,消肿止痛。主三焦实热,口舌生疮糜烂,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赴筵散(《外科正宗》卷四)。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5、胡黄连丸

处方胡黄连半两(为末),青黛1分(细研),麝香1钱(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雄黄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研令匀,用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眼疳,白翳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茶下,日3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6、调胃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2钱,广陈皮3钱,焦白术2钱,滑石3钱,酒黄芩3钱,粉葛根3钱,栀子3钱,黄柏3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伤寒隐疹后,内热过盛,脉象洪数或细数,不思饮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上中下三焦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引热下行;佐以葛根清淡之品,稍为解其肌表;其脾胃为热所用,久已虚衰,用焦术、甘草、陈皮助胃扶脾,少为开导,培养其根蒂。服1-2剂,周身必见微汗,则热解而人安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7、搽牙散

处方铜绿、雄黄、五倍子、枯矾、胡黄连、北细辛、乌梅(火煅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攻牙生疳,1日烂进1分。

用法用量搽之。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8、调经膏

处方鲜益母草4两,党参2两,当归2两,香附(制)2两,丹参2两,熟地2两,白术2两,灵脂(炒)2两,生地2两,陈皮1两,青皮1两,乌药1两,柴胡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川芎1两,酒芍1两,半夏1两,麦冬1两,黄芩1两,杜仲1两,续断1两,延胡1两,红花1两,川楝1两,苍术1两,没药5钱,远志肉5钱,枳壳(炒)5钱,吴萸5钱,黄连5钱,厚朴5钱,茴香5钱,木通5钱,木香5钱,官桂5钱,甘草5钱,炮姜3钱。

功能主治通经。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雄乌骨鸡1只,竹刀破腹,去毛杂,或用全付骨亦可,酥油熬,黄丹收,牛胶2两,蒸化搅匀,贴脐下。

摘录《理瀹》

处方9、解酲止泻汤

处方白术1两,山茱萸1两,茯苓1两,柞木5钱,黄连3-5分,白芍5钱,附子1分。

功能主治大补脾肾,解其湿热之毒。主酒湿伤脾肾,终年饮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过于泄精,久则脾气大伤,变成水泻,一感风寒,遂大泻不止,如溏如积。

用法用量水煎服。多服为佳。或10服之后,改为丸剂,朝夕服三月。

各家论述此方脾肾双补之药也。用柞木、黄连以解其酒毒;用芩、术以消其水湿;用芍药以敛其耗脱之阴;用附子一分,引群药入肾,以扫荡其湿热,而非助其命门之虚阳也。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10、琥珀安神丸

别名安神丸

处方川黄连8两(酒洗),当归身3两(酒洗),玄参4两(酒洗),远志2两(甘草汤泡,去心),生地黄3两(酒洗),生甘草1两,琥珀1两,犀角1两(锉末),酸枣仁1两,白茯神4两,辰砂1两(为衣)。

制法上为末,莲子、灯心汤为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安神。主神短烦躁不安,夜卧不宁,惊悸怔忡,恍惚健忘。

用法用量安神丸(《奇方类编》卷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

处方11、健脾丸

处方人参2两,白术4两,茯苓2两,山药2两,扁豆2两,苍术2两,芍药2两,陈皮2两,甘草5钱,砂仁5钱,木香5钱,黄连1两,楂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虚身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健脾散”。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处方12、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蛊毒痢。如鹅鸭肝,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取1盏,去滓,空心、日晚乘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13、黄丹散

处方黄丹(煅)3钱,白矾(枯)3钱,龙骨3钱,寒水石3钱,乳香3钱,木香(不见火)3钱,黄连3钱,黄芩3钱,槟榔3钱,腻粉3钱,脑子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敛疮口。

用法用量随疮干湿用之:干则用温盐汤洗;湿净干,却掺其上。用不可太早,须脓血去净临好方用。

摘录《得效》卷十九

处方14、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黄连3两(去须),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石发动,体热心烦,肢节疼痛,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淡竹叶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分温3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15、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5分,黄连1两,阿胶(炒)3分。

制法上为末,以烧粟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分利水道。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粟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孔氏家传》

处方16、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3分,黄连(去须)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虚,牙齿龈肿,膈上热。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7、黄连酒

处方黄连半斤。

制法用无灰酒2升,煮至黄连心透,将黄连细锉,晒干,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痢便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18、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炙)1两,秫米(炒)1两,赤小豆1分,腻粉(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疮疥体热。

用法用量油调涂旧帛上,先洗去疮痂,封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19、大力子汤

处方黄芩(酒洗)2钱,黄连(酒炒)2钱,桔梗1钱5分,甘草1钱,连翘1钱,鼠粘子(炒、研)1钱,玄参1钱,大黄(酒蒸)1钱5分,荆芥3分,防风3分,羌活3分,石膏1钱5分。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处方20、丹砂礞石丸

处方丹砂(研末)4钱匕,青礞石(研末)1钱匕,砒霜(研末)2钱匕,黄连(捣罗末)3钱匕,肉豆蔻(捣罗末)2钱匕,乌头(炮裂,去皮脐,捣罗为末)1钱匕,巴豆霜1钱匕。

制法上为末,煮糯米粥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磨化虚积。主痢下脓血,里急后重,肠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临寝温熟水送下。

注意妊妇不宜服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21、黄连粉散

处方黄连、胡粉。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热疮,但赤作疮。

用法用量敷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22、黄连汤

处方胡黄连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鳖甲(去裙襕)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蒺藜(炒)半两,黄耆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威灵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心忪,骨节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童便、酒共半盏,加乌梅1枚(拍碎〕,同煮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

处方23、黄连散

处方黄连2钱5分,黄柏2钱5分,密陀僧5分,轻粉5分,黄丹5分,没药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疮湿干擦,疮干香油调搽。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处方24、救焚汤

处方当归5钱,丹皮3钱,生地5钱,甘草2钱,苦参2钱,生萝卜1大个(捣汁),槐花3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火伤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处方25、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分(生用),黄连1分(去须),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

用法用量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四十七

处方26、黄连丸

处方黄连1升,乌梅20枚(炙燥)。

制法上为末,蜡如棋子大,蜜1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不能食。天行痢脓血,下部生(匿虫)虫。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

处方27、黄连解毒散

处方黄连、黄芩、黑参、龙胆草、荆芥、栀子、天花粉、茵陈、生地黄、车前子、桔梗、连翘。

功能主治酒毒所致白睛黄赤。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3盏,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28、大黑丸

别名保和丸

处方炒香附1两,炒厚朴5钱,醋炒青皮5钱,陈皮5钱,使君子5钱,槟榔5钱,醋炒三棱5钱,炒甘草5钱,炒神曲1两,黄连(姜汁炒)1两,炒麦芽1两,土炒白术1两,醋炒蓬术1两,山楂1两半。

制法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小儿痢下纯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米汤送下。

摘录《陈氏幼科秘诀》

处方29、黄连汤

别名朴连汤

处方黄连(去毛)3两,厚朴3两。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仲夏热多,令人发水谷痢,肠中鸣转,一泻5-6升水。白滞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朴连汤(《袖珍》卷一引《经验方》)。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30、黄芩散

处方黄芩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樗株皮半两,瓜蒌根3分,黄连3分(去须),当归(锉,微炒)3分,乌梅肉1分(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31、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瓜蒌根(锉)1两,黄连(去须)、甘草、茯神(去木),熟干地黄(洗,切,焙)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虚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32、蛤蚧丸

处方蛤蚧(酥炙)1对,胡黄连半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酥炙)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烦躁,面赤口干,骨节酸痛,夜多盗汗,咳嗽痰壅,力乏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33、黄连丸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34、调经饮

处方黄连、乌药、当归、芍药、川芎、香附、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经水超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南》

处方35、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1两,芒消(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黄柏(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许,细呷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36、菊花通圣散

处方白菊花1两半,滑石3两,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牙消1两,黄连1两,羌活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半两,连翘半两,麻黄半两,白蒺藜半两,芒消半两,荆芥2钱半,白术2钱半,山栀子2钱半。

功能主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7分,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7、睛明散

处方黄连(去须)5两,当归(去芦,洗)5两,赤芍药5两,滑石(细研)5两。

制法上为细末,研滑石拌匀。

功能主治退翳膜。主外障风毒上攻,眼疼赤肿,或睑眦痒烂,时多热泪昏涩。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沸汤点,澄清去滓,热洗。

注意忌一切腌藏、鱼酢、酒、面等毒物。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

处方38、调中益气丹

处方人参1两,归身1两,茯神1两,远志1两,干山药1两,生地1两,酸枣仁1两,辰砂1两,陈皮1两,白术1两半,牡蛎(煅)2两,麦门冬半两,黄连半两,生甘草1两,枳实(炒)7钱,半夏(制)8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导痰清神。主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远白汤送下。

摘录《杂病治例》

处方39、健脾化痰开郁行气丸

处方南星(姜煮)4两,大半夏(姜矾煮)4两,陈皮4两,苍术(泔浸,炒)4两,白术(炒)4两,芍药(炒)4两,香附米(童便浸,炒)3两,栀子(炒)3两,栝楼仁(炒)3两,茯苓3两,贝母(去心)3两,枳实2两,神曲(炒)2两,山楂(去核)2两,地黄(酒)2两,归身(酒洗)2两,川芎2两,黄连(炒)2两,甘草(炒)2两,黄芩(炒)2两。

制法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开郁行气。

用法用量温水送下。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40、黄连解毒丸

处方黄连4两,升麻4两,黄芩4两,黄柏4两,生栀子4两,银花4两,防风4两,牛蒡子(炒)4两,当归4两,大黄4两,赤芍4两,甘草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诸毒疮疡,红肿焮痛,无名肿毒,丹毒痘疹,烦躁发烧。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1、黄连当归汤

处方黄连2两(去须),当归2两(切,焙),甘草(炙,锉)2两,酸石榴皮(锉,炒)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洞泄寒中,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42、理脾丸

处方白芍药3两(酒浸,炒),白术4两,枳实1两(面炒),白茯苓3两,黄连1两(去毛,姜制),神曲1两(炒),砂仁1两(炒),陈皮2两,半夏2两(汤泡7次,姜制),木香5钱,麦糵1两(炒),甘草1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理脾。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清米汤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43、川连茯苓汤

别名黄连茯苓汤

处方黄连1两,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车前子(炒)半两,通草半两,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半两,半夏(汤洗去滑)1分,黄芩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用法用量黄连茯苓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永类钤方》)。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44、黄连散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牡蛎半两(烧为粉),乌梅肉1分(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藜勒1分(煨,用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烦热,吃水不知足。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人参三分。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45、黄连丸

处方黄连1两(去须),防风(去芦头)半两,龙胆(去芦头)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细辛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胎赤眦烂。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46、点眼黄连煎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分作2分,1分瓷器内炒紫色,1分生用,同和;别以木炭灰2钱匕,与黄连同用沸汤半盏浸良久,以细熟绢滤过取汁,瓷器盛,就冷水内,沉令极冷。

功能主治肝热目赤,干涩碜痛。

用法用量点眼中。或更细研少龙脑相和,尤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47、调中健脾丸

处方五加皮、人参、黄耆、苍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楂肉、苡仁、吴萸、白芍、黄连、莱菔子、草蔻仁、大腹绒、泽泻、苏子、沉香、瓜蒌、川椒。

制法荷叶煎汤,打黄米粉为丸。

功能主治单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汤送下。

摘录《证治宝鉴》卷七

处方48、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栝楼根半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诸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9、调脾养荣汤

处方人参、山药、茯苓、麦门冬、当归、芍药、黄连、酸枣仁、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调脾养荣。主痘疹。

用法用量加莲肉、园眼肉,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50、调中汤

处方苍术1钱2分,白术1钱2分,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滑石1钱2分,青皮1钱2分,黄芩1钱2分,黄连(姜炒)1钱2分,生地1钱2分,槟榔6分。

功能主治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51、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3分,黄柏(去粗皮,锉)3分,桃白皮(炙锉)半两,胡粉(炒微黄色)半两,丁香2分,沉香2分,川椒3分,木香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并暴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午后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52、黄连膏

处方黄连10两(去须),蕤仁3两(去壳,研),杏仁70个(汤泡,去皮尖),木贼7钱(去节),草龙胆2两(去土)。

制法上将药各择洗净,用水1斗浸之,春、秋3日,夏2日,冬5日,火锅内熬至半升,滤出,再用水7升,熬至小半升,滤出,再用水5升,熬至不到半升,取出,用重绢滤过,熬至半升,倾于碗内,重汤煮为膏子,盛于瓷器内。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用米粒大,于盏内用水1滴浓化开,以钗头点之3-5遍,口内觉苦立效。

摘录《瑞竹堂方》卷三

处方53、黄钟丸

处方大黄40钱,黄芩20钱,黄连20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难,烦悸而心下痞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白汤送下。以下为度。若急下,则用酒服之。

摘录《家塾方》

处方54、调和饮

处方白芍3钱,当归1钱,川芎2钱,黄连2钱,黄芩2钱,桃仁1钱,升麻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下痢稍久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如红痢依本方;如白痢,用吴茱萸1钱,芩、连用酒炒;赤白痢,加白术,茯苓,陈皮,香附各1钱。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55、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3分,大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决明子(炒)半两,地骨皮1两半,木通(锉)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锉,炒)1两半,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马牙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56、黄连丸

处方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乌梅肉1分(微炒),龙骨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软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曰襄)痢,经久不断,增减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57、调中汤

处方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木香、黄连、槟榔、枳壳。

功能主治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58、健脾肥儿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芡实1两,莲肉1两,扁豆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神曲1两,黄连1两,连翘1两,泽泻1两,甘草5钱,砂仁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健脾。

用法用量清米汤化下。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59、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木通(锉)1两,黄连(去须)1两,羚羊角屑1两,犀角屑半两,地肤子3分,葳蕤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花翳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60、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1钱,黄芩1钱,赤茯苓(去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升麻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胆热口苦,神昏多睡,左手关脉实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四引《护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