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七)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61~420共60个。

处方1、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1钱2分,厚朴1钱(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参8分,白芍药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心下虚痞,按之痛。痞满,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空心热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黄连清膈热以消痞,厚朴泻中满以除痞,干姜温胃散寒滞,人参挟元鼓胃气,甘草和中气,半夏燥痰湿,更以生姜温气散寒滞也。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处方2、黄连止蛔汤

处方人参、漂白术、川附片、川黄连、川黄柏、肥乌梅、真黎椒。

功能主治痘后吐蛔。

用法用量净水浓煎,人参汤对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六

处方3、黄耆煮散

处方黄耆1分(锉),桑根白皮1分(锉),杏仁1分(去皮尖双仁,炒),紫菀1分(去苗土),黄芩1分(去黑心),麻黄1分(去根节),麦门冬1分(去心,焙),升麻1分,贝母1分(去心),羌活1分(去芦头),蛤蚧(酥炙)1分,胡黄连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盛实,其气上蒸,发嗽多痰,心胸烦躁,往往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9分,去姜,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4、黄连猪胆丸

别名芦荟丸

处方黄连1分(去须),芦荟1分(研),芜荑1分,青黛1分(研),槟榔(锉)1分,蝉蜕21个(去土),胡黄连半两,麝香(研)半钱。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瘦弱,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芦荟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家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5、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3分,黄连3分(去须),木通3分(锉),赤芍药3分,防风3分(去芦头),黄芩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葳蕤2两,栀子仁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睑垂肿,口干,心躁,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忌炙煿、油腻、热酒面、毒鱼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6、鳖甲猪肚丸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青蒿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连(去须)2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猪肚1个(净洗),入药末在内,紧系,甑上蒸取烂,候冷和药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唇红颊赤,气粗口干,睡多盗汗,大小肠秘涩,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日午、临卧温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引《博济》

处方7、理气健脾丸

处方白术(土炒)6两,归身(酒洗)6两,陈皮(洗)3两,白茯苓3两,黄连(姜炒)2两,香附(醋炒)2两,枳实(麸炒)2两,桔梗1两5钱,山楂(去核)2两,半夏(姜炒)2两,神曲(炒)2两,木香5钱。

制法上为末,荷叶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食。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胸痞腹胀,噎膈,非虚劳咳嗽吐痰,大便频数,或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送下。脾胃虚弱,久泻久痢,去桔梗,加酒炒白芍药。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引高大尹方

处方8、黄连石膏汤

处方黄连、黄芩、知母、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饮酒过多,衄血,加升麻、葛根。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9、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微炒)1两,黄柏(微炙,锉)1两,艾叶(微炒)1两,黄芩1两,龙骨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4-5日,大热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10、椿鸡丸

处方雪里炭1只(吊死,去肠毛),黄连1两,椿根白皮1两。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将黄连,椿根皮入于肚内,好酒炖熟,去药食鸡。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引桑环川方

处方11、澄清散

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白芍(炒)1钱,黄连(姜汁炒)1钱,泽泻1钱,山楂(去子)1钱,青皮4分,甘草(生)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白,小便浊,或澄之如米泔。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七

处方12、黄连散

处方鹰爪黄连、露蜂房、猪牙皂角各等分。

功能主治上下腭生疮,不可食。

用法用量浓煎,冷灌漱。一云加荆芥尤妙。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处方13、调中和气饮

别名调中和气散

处方大黄1钱,石膏1钱,槟榔8分,枳壳(麸炒)8分,黄芩8分,知母8分,黄连6分,黄柏5分,柴胡3分。

功能主治胎气攻心。妊娠过食辛热,毒物热积胎中,以致胎儿不安,手足乱动,上攻心胞,母多痛苦。

用法用量调中和气散(《女科秘要》卷二)。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14、黄连香薷散

别名黄连香薷饮

处方香薷3钱,厚朴7分,甘草(生用)5分,白扁豆6分,黄连(姜汁拌炒)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中暑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内外俱热,烦躁大渴喜冷。外感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此暑热之症,脉洪滑热重者。

用法用量黄连香薷饮(《症因脉治》卷四)。

摘录《杏苑》卷三

处方15、黄连散

别名附子散

处方黄连(去根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耵聍塞耳聋,坚强不得出。

用法用量每以少许掺入耳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16、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蘘荷1两,栀子仁7枚,牡丹1分,赤芍药1分,犀角屑半两,黄连1分(去须)。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圣济总录》文瑞楼本卷一四七)。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17、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胡粉、黄蜀葵花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恶疮。

用法用量用龙脑、麝香、腻粉各少许,研细拌匀,先以盐浆水帛子揾干,掺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处方18、调经末子

处方当归1两,川芎5钱,白芍3钱,苁蓉3钱,五灵脂(炒)3钱,延胡(炒)3钱,白术3钱,苍术3钱,白芷3钱,乌药3钱,茴香3钱,陈皮3钱,半夏3钱,柴胡2钱,黄连(同吴萸炒)1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月经不论前后多少,痛或不痛。

用法用量醋或酒炒,熨心腹脐下,并缚脐,如冷再炒,每日用之,以调为度。先期者加条芩,丹皮,地骨皮各2钱;后期者,加官桂、干姜、艾各2钱;干血痨,加桃仁、红花、大黄、生姜、红枣;血瘕,再加马鞭草。

摘录《理瀹》。+

处方19、菖蒲导赤散

处方石菖蒲、黄连、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灯心。

功能主治伤寒传热内侵心包,烦渴昏沉,小便不利。

摘录《医级》卷七

处方20、菊花饮

处方生地1钱5分,当归1钱,柴胡1钱,花粉1钱,黄连1钱,天冬1钱,麦冬1钱,菊花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慈幼新书》卷六

处方21、丹砂散

处方丹砂1两(细研,水飞过),犀角屑半两,天竹黄半两,胡黄连2两,寒水石1两(细研),麦门冬1两(去心,焙),马牙消1分(细研),铅霜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客热,心神烦躁,口干舌涩,食少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2、黄膏

处方木鳖子10枚,土瓜根1两,黄连半两(去须),黄耆1两(锉),栝楼根2两,黄柏1两(锉),消石1两,马牙消1两,芸苔子2两,川大黄2两(锉),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咽喉颈外肿痛。

用法用量以生油旋调,敷肿处;有菜油调更佳,即再敷。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23、黄耆散

处方黄耆3分(锉),乌梅肉3枚(微炒),麦门冬3分(去心,焙),黄芩3分,白术半两,龙骨1两,黄连半两(微炒,去须)。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4、黄连胃苓汤

处方川黄连(浓煎吴茱萸汤并炒)1钱,干葛1钱,赤茯苓1钱,白术1钱,猪苓7分,泽泻8分,苍术1钱,川厚朴(姜汁拌炒)7分,甘草2分,生炙2分,陈皮5分。

功能主治受热气并食油滑热物,及饮不正气酒作泻。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灯心7根,大枣1枚,食远乘热服。

摘录《杂病广要》引《医经会元》

处方25、橘茴饮

处方橘核3钱,茴香(盐水炒)2钱,木通2钱,官桂2钱,川楝子1钱5分,吴茱萸(黄连煎水炒)1钱5分。

功能主治寒疝。囊丸肿大牵痛,或丸入小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众新编》卷四

处方26、黄连散

别名白矾散

处方黄连、韶粉、黄柏、软石膏(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嵌甲。

用法用量白矾散(《普济方》卷三○○)。

摘录方出《百一》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

处方27、鳗鲡鱼丸

处方生地黄2两,大门冬2两,五味子2两,白茯苓2两,牡丹皮2两,地骨皮2两,贝母2两,嫩黄耆2两,辽东参2两,当归身2两,银柴胡1两,胡黄连1两,鳗鱼(活大者)4斤(用陈尿壶1个,以鱼入内,将盐泥满身封固,笼糠火煨3昼夜为度)。

功能主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服。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二

处方28、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瓠子(干者)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聤耳出脓水。

用法用量以少许掺耳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29、黄连丸

处方黄连2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黄芩1两,赤石脂2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热毒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30、黑金丹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连翘、石膏、泽泻、赤芍药、大黄、枳壳、薄荷、牡丹皮、玄参、桔梗、防风、赤茯苓、荆芥各等分。

制法上大合1剂,水8碗,煎7碗,去滓,入芒消1斤于内化开,澄去泥水,将药入锅内煎至干,须慢火铲起,入新罐内,上用新灯盏1个盖住,入水于盏内,火煅,候干,水3盏为度,取出放地上,去火毒,研为细末,入甘草末5钱搅匀。

功能主治上焦邪热,咽喉肿痛,及牙齿疼痛;伤寒误补,大潮大热,声哑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红;痰壅火盛,癫狂谵语,一切实热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2钱,茶清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引云莱弟方

处方31、槐花散

处方槐花、苏木、败荷叶、赤芍药、黄连、甘草、枳壳、干莲蓬、石榴皮、当归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风下痢,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枣子煎;红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莲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滑石、车前子煎;水泻,御米壳煎;渴者,木瓜、乌梅煎;身有热,柴胡、黄芩、麦门冬煎。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32、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1两(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下痢,烦热不止,每有所注,涩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33、蜡茶丸

处方豉80粒(炒令黄焦),大豆(炒令黄焦,去皮)半两,黄连(去须)1分,消石1分,黄瓜(醋炒焦)7分,巴豆20枚(去皮,麸炒,令出香油)。

制法上为细末,入熔蜡1分,并炼蜜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脓血,寒热不除。

用法用量100-200日内儿每服2丸,1-2岁儿每服可5丸,3-4岁儿每服7丸,空腹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34、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净)半斤(锉碎,以好酒浸1宿,用银器内重汤炖干),粉干葛4两,枳壳(去瓤)4两(锉碎,炒黄色,去麸)。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漏,便血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加至200丸,食前温酒陈米汤任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

处方35、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黄连(去须)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长肉止痛,生肌。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瘘恶疮,连滞不愈,下疰臁疮,浸溃不敛。

用法用量薄贴于疮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36、潮脑膏

处方黄连1两,白芷5钱,轻粉3钱,潮脑2钱,川椒3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熟菜子油调稠,摊在1个大碗底上,倒合将瓦高支,用艾4两揉作10团,烧熏碗底上药,如油干,再添油拌再熏,必待艾尽。

功能主治血风疮。

用法用量乘热搽在患处,外用油纸草纸包之,次日即消,不过三宿全好。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37、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贯众1两,鸡冠花1两,乌梅肉1两,大黄1两,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统》引作“鸡冠散”。

摘录《宣明论》卷十三

处方38、黄连丸

处方使君子50个,陈皮1钱,黄连1两。

制法上为末,用蒸饼1个,以猪胆同拌和为饼子,饭上蒸,再为末,别用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疳。

用法用量每服4-5丸;如甚者,以使君子壳煎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39、黄连汤

处方干姜(净洗)、黄连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赤眼。

用法用量绵包之,沸汤泡,闭目乘热洗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

处方40、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半(锉),栝楼根2两,苦参2两半(锉),羚羊角屑1两半,黄连1两(去须),茯神2两,鸡膍胵黄皮5枚(炙黄),甘草1两半(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口干烦渴,腰疼胯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41、黄连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芦根2两(锉),甘草3分(炙微赤,捣),黄连1两(去须)。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处方42、干姜黄连丸

处方干姜1两,黄连1两,缩砂仁1两,芎䓖1两,阿胶1两,白术1两,乳香3钱,枳壳半两(一方有诃子1两,龙骨半两,无砂仁、阿胶、枳壳)。

制法上为细末,用盐梅3个取肉,入少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因冷物伤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气血凝滞,下痢频频,时有时无,或赤或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43、解热汤

处方生地、当归、黄芩、黄连、元参、麦冬、柴胡、荆芥。

功能主治风火上攻,头顶极痛。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44、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去苗),知母1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葳蕤半两,秦艽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脏实热,身体烦疼,口干多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5、黄连丸

处方黄连半两(净,猪胆汁浸1夜,晒干),瓜蒌根2钱,乌梅肉(焙干)2钱,杏仁(浸,去皮,焙)2钱,石莲肉2钱。

制法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为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劳。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乌梅姜蜜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三

处方46、豚胃丸

处方猬皮7钱,牡丹皮1两,黄连1两,槐花2两,羌活6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痔漏,诸瘘。

用法用量入猪肚内缝定,煮烂,去药食肚,如硬再服,以患处软方止;或同药为丸服亦可。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47、黄连胃风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芍药、木香、黄连、官桂、粟米。

功能主治下血人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脓多,加阿胶;血多,加地榆、乌梅、炒蒲黄;血甚不止,加乌梅、椿皮、京墨;有热,加柴胡。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48、干姜汤

别名干姜黄连汤

处方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49、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黄芩1两,甘菊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白翳,点点如花。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50、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生用),赤小豆1两,牡蛎1两,黄连1两,白蔹1两,土瓜根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痈肿,皮剥烂,汁流出如火飙,热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每以鸡子白调涂故布上,贴肿处,燥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51、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延胡索1两半,百合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款冬花(炒)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代赭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地榆1两,贝母(去心,煨)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旋覆花(炒)3分,杏仁15枚(去皮尖双仁,炒令黄)。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咳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52、黄耆散

处方黄耆3分(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生干地黄2两,黄柏半两(锉),黄芩半两,犀角屑半两,龙骨3分,地榆半两(锉),当归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痢。下赤黄脓,腹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53、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玄参3分,石膏1两,大青2分,川芒消1两,防风3分(去芦头),栀子仁3分,黄芩3分,甘草3分(生,锉),独活3分,川升麻3分,葛根2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毒上攻,头痛眼赤,心躁多渴,筋脉拘急,骨节烦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7片,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54、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黄连1两(去顶),赤芍药1两,芦根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旋复花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翳目,黑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55、黄芩散

处方黄芩2两,秦皮半两(真者),莽草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川芎半两,黄连半两,羌活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恶血脓汁,活血,调荣卫。主疮肿,癌。

用法用量每用1两半,以猪蹄煮熟,去蹄,入前药煎数沸,通手以绵惹洗癌疮,直至药冷为度,洗后使麝香膏贴。春、冬1日1洗,夏、秋1日2洗。

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处方56、黄连散

处方乳香1钱半(别研),黄连(去须)1两,荆芥100穗,灯心100茎。

功能主治眼睑赤烂。肝受风热,睑眦赤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3钱,水2盏,煎至1盏,滤去滓,热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57、黄连散

处方大椒半两,黄柏皮半两,黄连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巴豆20粒,煎麻油涂之。巴豆煎至黑为度。

功能主治疥疮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处方58、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炒)半两,阿胶(炙令燥)3分,当归(切,焙)3分,干姜(炮)3分,鼠尾草(洗净,慢火焙干)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冷痢(疒丂)痛,肠滑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若冷甚白多,以酒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若热及不痛,即去干姜、当归,用水煎依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59、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2两,龙骨2两,赤石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人参3分,干姜(炮)1两,地榆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脓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以粥饮调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60、黄连散

处方防风1分,地榆1分,白蒺藜1分(去刺),川芎1分,使君子半两(蒸4-5回,焙干),木香3铢,甘草3铢,黄连4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肝受疳气,相刑于脾,所下之痢,多是鲜血,忽是脓血,忽赤白相杂。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煎,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护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