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六)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01~360共60个。

处方1、葶苈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瓜蒂1两,黄柏1两,大黄1两,葶苈子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黄。湿热内甚,小便赤涩,大便时秘,饮食少进,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清米饮调下。以吐利为度。随时看虚实消息加减。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活人书》

处方2、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1钱半,生地黄1钱半,知母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大头时疫。心脉实,舌干,或破或肿者。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十四

处方3、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炒),黄连11两,羖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4、黄连丸

处方黄连2钱,干蟾(炙)2钱,木香1钱,使君子1钱,芦荟7分,夜明砂7分。

制法上为末,山药研粉,水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虚热,津液不足,久泻不止,发热。

用法用量以米饮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处方5、黄连甘乳膏

处方黄连粉1两,乳香粉1两,炉甘石粉2两,去湿药膏(或凡士林)7两。

制法调匀成膏。

功能主治解毒收敛,止痛生肌。主下肢溃疡(臁疮),女阴溃疡(阴蚀),脓疱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注意用药前后勿用水洗患处。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6、黛黄散

处方黄柏1两,青黛2钱,黄连1钱半,白芷1钱半,赤芍1钱,细茶1钱,麝香2分5厘。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口疮及牙齿根臭烂,或黑色,或疼痛甚者。

用法用量敷患处。若舌上生疮烂痛者,加酒炒黄芩、干姜、细辛、山栀各1钱,掺患上,噙之则涎出而愈。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7、黄柏煎丸

处方黄柏(去粗皮,蜜炙)黄连(去须)、胡黄连、芦荟(研)、诃黎勒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熬猪胆汁和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身热颊赤,满口疮,腹胀发渴。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8、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滑石(碎)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久不愈。

用法用量先浓煎甘草汤温洗疮了,拭干,烂嚼胡麻子敷之,后干贴此散子,日3度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9、黄龙丸

处方胡黄连1两,麝香1钱,牛黄1钱,朱砂1钱。

制法上为末,猪胆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多泪。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用薄荷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谭氏殊圣)

处方10、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姜汁炒)1钱,姜半夏1钱5分,酒炒黄芩1钱,干姜8分,人参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处方11、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1分,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诃黎勒半两(煨,用皮),白术半两(锉,微炒),赤石脂1两,伏龙肝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久赤白痢,渐至羸弱,胃气全虚,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12、鹅管散

处方黄连1钱,大黄1钱,鹅管石5分,赤石脂5分,雄黄1分,片脑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病愈后犯房,玉茎皮破肿痛。

用法用量津液调敷。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13、丹参酒

处方丹参1两,前胡1两,细辛1两,卷柏1两,天雄(去皮)1两,秦艽1两,茵芋1两,干姜1两,牛膝1两,芫花1两,白术1两,附子(去皮)1两,代赭1两,续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艹闾)茹1两,矾石(烧汁尽)1两,半夏(洗)1两,白石脂1两,石南1两,狼毒1两,桂心1两,菟丝子1两,芍药1两,龙胆1两,石韦1两,恒山1两,黄连1两,黄芩1两,玄参1两,礜石(烧)1两,远志(去心)1两,紫菀1两,山茱萸1两,干地黄1两,苏1两,甘草(炙)1两,石膏2两,杏仁20枚(去皮尖双仁),麻黄(去节)5分,大黄5分,菖蒲1两半,白芷1两,蜈蚣2枚(赤头者,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恶风,疼痹不仁,恶疮不愈,无痂,须眉秃落。

用法用量以酒4斗,渍5宿。1服半合,增至1-2合,1日2次。以愈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14、黄连膏

处方黄连多用,鸡柏根多用,地薄荷、田茶菊、嫩桕叶、苦花子、苦参根、地胡椒、七层楼、地芫荽、千里光(即黄蛇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目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

用法用量上水煎,去滓滤净,复煎候汁如稀饴样,入冬蜜相停,即以碗盛放入汤瓶口上重汤蒸顿成膏,入阳丹1两和匀,更入朱砂、硼砂各1钱,片脑、麝香各1分为妙。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15、裨脾丸

别名建脾丸

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处方16、黄连二陈汤

处方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

处方17、黄连人参膏

处方宣黄连5分或1钱,人参5分或1钱。

制法上切碎。

功能主治目赤痒痛。

用法用量用水1小钟,同浸,饭锅蒸少顷,取出冷定,频点眼角;或于临用时研入冰片少许更妙。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

处方18、黄连龙骨汤

处方黄连1两,黄芩1分,芍药1分,龙骨半两。

功能主治少阴脉沉,腹痛,咽痛,苦烦,体犹有热。

用法用量分3服。每服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服。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处方19、雷丸丹

处方雷丸(生)半两,鹤虱(生)半两,使君子(去壳,生)半两,胡黄连(微炒)半两,芦荟(研)半两,麝香半两(研入),蟾1枚(酒浸1宿,慢火炙熟,去皮足骨,焙),木香1分,肉豆蔻1分,芜荑1两(去皮,微炒,研入),朱砂2钱(研少许,为衣)。

制法上为末,用豮猪胆4个,将汁倾入瓷盏中,外以重汤煮过,和杵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肚胀腹满,手脚枯细,眼目口鼻生疮,身体壮热,痢下泔淀,日渐羸瘦,面无光泽。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日午,临卧麦门冬熟水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万全方》

处方20、黄连泻火汤

处方黄连8分,黄芩1钱(俱酒炒),生地1钱,升麻5分,柴胡7分。

功能主治目暴发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八

处方21、黄连丸

处方黄连1两,干虾膜(炙焦黄色)1个,蜣螂1个,青木香1分,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疳。

用法用量先吃干脯少许,后每服5-6丸,以米饮送下。经宿后转,方有虫子出,状如马尾,即以鸟羽扫下,后每日更服3丸,不过7日即愈。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处方22、川草散

处方川芎7钱,白芷7钱,甘草(半生半炙)7钱,赤芍药5钱,当归(酒洗)5钱,净黄连5钱。

制法上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腹痛,下利赤白,不拘远近。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白痢,白姜汤调;赤痢,甘草汤调;赤白痢,温米清汤调;并空心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3、黄连丸

处方黄连1斤(去须,水洗净,细锉,用水5升浸5宿,用绵滤过,银石器熬成膏),龙脑(研)1钱,蓬砂(研)1分。

制法后2味为细末,入前黄连膏内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肝热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用1丸,新汲水浸过,点目眦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24、黄连四物汤

处方黄连、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槐花(炒)、荆芥穗各等分,犀角。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血。

用法用量方中犀角用量原缺。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25、蝉花散

处方蝉蜕、甘菊花、当归、生地黄、玄参、赤芍、羌活、连翘、柴胡、木贼、石决明(煅,童便淬)、草决明、白蒺藜(炒去刺)、蔓荆子、青葙子、荆芥、防风、薄荷、升麻、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枳壳、龙胆草、谷精草、夏枯草、桔梗。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目疾发翳。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26、黄连汁

处方黄连(去须)2两,蒺藜苗2握。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大嚏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27、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半两(镑),羌活半两(去芦头),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黄芩半两(去黑心),栝楼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胡黄连3分,菊花3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实热,眼目昏暗,时多热泪。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竹叶熟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28、丁香散

处方丁香1分,桃白皮半两(炙黄),黄柏半两(微炙,锉),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白茯苓半两,胡粉1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羸瘦,下部湿(匿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粥饮调下,早晨、晚后各1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9、黑八宝丹

处方川黄连8分,梅片8分,人中白1钱,马勃1钱,西瓜霜2钱,麝香1分,橄榄炭2钱,硼砂5分,雄鼠粪1钱,广尖5分,灯草炭5分。

功能主治一切喉症。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瓷瓶收贮。吹之。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30、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栀子仁半两,黄药子半两,郁金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黄明胶(炙令燥)半两,白芥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研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身面黄,心懊痛,小便黄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31、菖蒲丸

处方菖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连半两(去须),丹参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天门冬1两(去心,焙),赤石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5-6岁不语者,为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丸,温水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32、麻黄散

处方防风3分,藁本3分,羊胫骨灰6分,当归身6分,熟地黄6分,草豆蔻仁1钱,升麻1钱,黄连1钱,羌活1钱5分,麻黄(不去节)2钱,草龙胆(酒洗)2钱,生地黄2钱,细辛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冬寒时分,寒湿脑痛,项筋急,牙齿动摇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黄连散”。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3、黄连泻心汤

别名泻心汤

处方黄连半两,生地黄半两,知母半两,黄芩1钱,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

用法用量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

摘录《云歧子脉诀》

处方34、黄连丸

处方黄连3两(去须),陈仓米6钱,生姜3两(取自然汁),吴茱萸1两(去枝梗净,汤泡1遍),白术1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将黄连锉作小块,如米粒大,以姜汁浸,令干;次同陈米炒至色变,却入茱萸再炒略黑色取出,与苓、术为末,陈仓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暑肥肠,消酒毒,化食止泻。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温汤送下,不拘时候。夏月常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35、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黄柏1两,黄丹1两,白及龙骨半两,轻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断脓生肉。主一切新旧恶疮。

用法用量以冷熟水调敷疮口,疮湿即干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36、黄连丸

处方黄连2两,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1两。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痢便血,酒后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37、黄连丸

处方黄连2两(去须,微炒),当归2两(锉,微炒),乌梅肉2两(微炒),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下脓血及诸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8、黄连胡粉膏

别名黄连胡粉散

处方黄连2两,胡粉10分,水银1两(同研令消散)。

功能主治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搔之黄汁出,侵淫为长,百疗不愈者;小儿头疮月蚀,口边肥疮蜗疮。

用法用量上3味,捣黄连为末,3物相和合,皮裹,熟挼之,自和合也。纵不成一家,且得水银细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疮。诸湿痒黄烂肥疮,若着甲煎为膏。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39、黄连泻心汤

处方大黄1两,黄连1两,甘草5钱。

功能主治伤寒阳痞,时有热证者。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症,宜先用桔梗枳壳汤,后用本方。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40、黄连丸

处方黄连1两(净,锉,用吴茱萸半两,水拌湿同炒,去萸不用),木香5钱,石莲肉3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

用法用量陈仓米煎汤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处方41、干葛黄芩黄连汤

处方干葛、黄芩、黄连。

功能主治桂枝汤症,仅用承气误下,表未解,喘而汗出,协热下利不止,病在阳明、下焦,脉促。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42、馘鬼散

处方黄连、胡桐泪、荆芥穗、薄荷、升麻、羊胫骨灰各等分,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热齿痛。

用法用量擦牙。

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李东垣

处方43、黄连汁

别名黄连饮

处方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童便1盏,浸1宿。

功能主治小儿脑热黄瘦。

用法用量黄连饮(《得效》卷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44、槐子丸

处方槐子2两,黄连(去须)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热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夜临卧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一

处方45、黄连丸

处方疥虾蟆1个(去腹肚,酒浸,炙令香黄),木香1分,胡黄连半两,木鳖子半两(烧令烟尽,研),沉香1分,丁香少许,干姜1钱(烧灰存性),巴豆21枚(以水淘洗,去心膜并油,并纸裹,用重物去油,再研如面止)。

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疳气,头面虚肿,腹内泄泻,面色痿黄,头发作穗,心腹胀满,肚上青筋。

用法用量每服1丸,3岁以上2-3丸,空心、临卧以米饮送下。

注意忌粘滑物。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

处方46、黄柏浆

处方黄柏1两,鹅梨3颗,黄连(去须)1两1分,黄芩(去黑心)3分,竹叶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眼看物如两般,或如蝇翅,或如游丝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至半升,去滓,纳新瓷瓶中,加龙脑半分调和。每夜以铜箸点眼。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7、隔纸膏

处方当归5钱,白芷5钱,黄连5钱,五倍子5钱,雄黄5钱,没药5钱,海螵蛸5钱,血竭5钱,白及5钱,白蔹5钱,黄柏5钱,厚朴5钱,黄丹、乳香2钱半(研),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外臁疮。

用法用量用清油纸贴药,敷疮上,绢帛缚定;有脓水,解开,刮去不洁,再贴药。如此数次即愈。须先用烧盐汤洗净,片帛拭干,待片时,水气干,然后贴药。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处方48、黄连香薷散

别名黄连香薷饮

处方川黄连、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能主治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脉洪大者,此暑湿霍乱之类。暑热所逼而致夏月鼻衄,脉虚身热,大汗口渴者。

用法用量黄连香薷饮(《外科大成》卷三)。《外科大成》本方用法:水煎熟,冷服。呕吐,加藿香;胸前饱闷,加枳壳;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木通汤;大便结,加大黄;恶寒身热,加羌活、防风。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49、丹砂煎

处方丹砂(细研,水飞滤过后,焙干更研如粉)3两,石膏5两(研细),黄连(去须,捣筛)1斤,生地黄不计斤两(研取自然汁2升,不得入水)。

制法以清水1斗,先煮石膏、黄连,取5升净,去滓,次下生地黄汁,又煎之,如稠饧,始下火,取丹砂粉投之,匀搅百余遍,贮于不津器中,更搅,待冷即住手。

功能主治风癫疾,时发时省,涉历年月。

用法用量每服半弹丸大,以温水调下,1日2次。

注意服药后只得吃淡饭、蔓菁菜等。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50、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黄药子1两,马牙消(研)1两,白矾(烧,研)1分,龙脑1钱(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漏疳血出,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贴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51、黄连平胃散

处方黄连5钱,陈皮3钱,厚朴(姜炒)3钱,甘草(生)2钱,苍术(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滚水调服。外用三妙散干撒渗湿即愈。

注意忌酒、面、生冷、果菜,不致再发。

摘录《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52、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生姜4两。

制法捣烂,慢火同炒,待药枯,去姜,取连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泻久有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以米饮调下。愈即勿服。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53、黄连泻心汤

处方大黄、黄芩、黄连、生地、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心热口苦。

摘录《证治汇补》卷四

处方54、黄芩丸

别名无辜黄芩丸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半两者)。

制法上为末,用黄雌鸡肥嫩者1只,去毛,勿令着水,腹上开一小窍子,取去肠肚,纳药末,于阳饭上蒸软,即取出晒干,不用鸡,为末,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丁奚,腹大项细,贪食不充肌肉,黄瘁。

用法用量无辜黄芩丸(《普济方》卷三九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55、大黄散

处方大黄1两,瞿麦1两,白干葛1两,牛蒡子1两,地骨皮1两,苍术1两,升麻2两,大青2两,芍药(赤者)2两,枸杞子2两,当归2两,吊藤2两,黄芩2两,黄连2两,连翘2两,羌活2两,青皮2两,郁金2两,芎2两,桑白皮2两,甘草2两,牵牛(黄者)2两,荆芥穗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百种毒。

用法用量每服1-2钱,食后、临卧用生姜自然汁调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56、黄连散

处方黄连(末)半分,鸡子1枚(去黄取白)。

制法上先将黄连末研极细。和鸡子白却纳壳中,纸固塞,勿令尘秽入,挂沟中浸2日,不令没。

功能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时取点眼。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57、黄连牛乳丸

处方黄连(去须)1斤(为末),麦门冬(去心)2两(烂研),牛乳1合,地黄汁1合,葛汁各1合。

制法上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粥饮送下,每日2次。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58、黄连凉膈甘桔解毒汤

处方甘草、桔梗、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连翘、薄荷、大力子、麦冬、升麻、山豆根。

功能主治小儿毒火内甚,上攻咽喉而致痘疮发热,咽喉作痛,饮水难吞。

用法用量加竹叶、灯芯,水煎服。如火甚,加石膏(煅过)2分、知母。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处方59、痢症散

处方广木香2钱,沉香1两,肉蔻霜2钱,黄连2钱,枯矾2钱,厚朴2钱,赤石脂1两半。

制法混合研细,成净粉85~90%即得。

功能主治赤白久痢,腹痛热滞。

用法用量每服1-2钱。

注意痢症初起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处方60、黄连止蛔汤

处方黄连、黄柏、人参、乌梅肉、白术。

功能主治痘疹吐蛔,因热气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为热所迫,但闻食臭即涌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