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颗针的处方(一)

浏览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一清颗粒

处方黄连165g 大黄500g 黄芩250g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炮制以上三味,分别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5(70℃),喷雾干燥成干浸膏粉;将上述三种浸膏粉加入适量蔗糖与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成125袋,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等症;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3~4次。

注意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规格每袋装7.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犀角圆

处方黄连(去须)、犀角(镑),各十两。人参(去芦)二十两。大黄八十两。黑牵牛一百二十两(炒.别捣取粉六十两)。

炮制上与牵牛粉合和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三焦邪热,疏一切风气。治风盛痰实,头目昏重,肢节拘急,痰涎壅滞,肠胃燥涩,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临卧温水下。更量虚实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祛风至宝丹

处方防风(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石膏(一两) 黄芩(一两) 桔梗(一两) 熟地黄(一两) 天麻(一两) 人参(一两) 羌活(一两) 独活(一两) 当归(二两半) 川芎(二两半)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栀子(六钱) 白术(一两三钱) 连翘(五钱) 荆芥穗(五钱) 薄荷(五钱) 麻黄(五钱) 芒硝(五钱) 黄连(五钱) 大黄(五钱) 黄柏(五钱) 全蝎(五钱) 细辛(五钱)

炮制上为细末,用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临卧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妇科分清丸

处方当归200g 白芍100g 川芎150g 地黄200g 栀子100g 黄连50g 石韦50g 海金沙25g 甘草100g 关木通100g 滑石150g

性状为黄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上十一味,石韦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其余当归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上述粉末,用石韦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尿频涩痛,短赤浑浊。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香连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解暑散

处方香薷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黄连1钱,白术1两,白扁豆1钱,白豆蔻1粒。

功能主治散其内热而消暑。主行役负贩,驰驱于烈日之下,感触暑气,致令中暍,一时猝倒。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愈。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9、膏药

处方清油1斤,头发2两(并煎至溶),甘草节2两,当归尾2两,黄连2两,巴豆2两,蓖麻子2两,黄栝楼2两,木鳖子2两。

制法上煎2沸,去滓,再入水粉5两,又煎至沸,入黄丹7两,又煎至沸,入乳香末1两,用桃柳枝不住手搅,挑入水中,滴水成珠,不粘手,则膏成矣。

功能主治诸疮。

摘录《急救仙方》卷五

处方10、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龙骨2两,地榆1两(锉),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栀子仁半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毒下痢黑白,脏腑(疒丂)痛,日夜百行,气息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11、琥珀丸

处方大戟2两,芫花(醋炒)2两,海金沙(炒)2两,白丑(微炒,捣末,水牛尿浸,焙干)2两,琥珀8钱,黄连(酒炒)1两,滑石1两,肉桂5钱。

制法上为末,以木通1斤煎浓汤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水肿,小便不通,大便溏泻,气喘。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12、干姜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干姜1两,附子1两,地榆1两,黄连1两,阿胶2两,龙骨2两,赤石脂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久不止,肠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13、鳖甲煎丸

处方木香半两(炒),胡黄连2两,当归1两(去芦),人参半两(去芦),茯苓1两(白者,去皮),诃子半两(炮,去核),槟榔1两,使君子49个(炮),鳖甲2两(醋浸,炙),麝香半两(别研),芦荟2钱半(别研),芜荑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般疳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4、马牙消点眼方

处方马牙消(研)半两,蕤仁(去皮,研)7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3-7枚,石胆(研)2绿豆大,乌贼鱼骨(去甲,研)半分,赤石脂(研)1绿豆大,黄连(去须,为末)1分,象胆(研)1分,珍珠10粒(黄泥裹,烧,去泥,研)。

制法上为极细末,瓷合内盛。

功能主治眼赤涩,障翳侵睛碜痛。

用法用量每取黍米许大,旋用清水和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5、槐连四物汤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炒)1钱,生地黄1钱,槐花1钱,黄连(炒)1钱,御米壳(去蒂,蜜炙)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清热坚肠。主产后热滑血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此止涩之剂,非滑勿投,慎之。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16、解毒膏

处方白芷1钱5分,白蔹1钱5分,白及1钱5分,川乌1钱5分,草乌1钱5分,黄芩1钱5分,独活1钱5分,细辛1钱5分,荆芥1两,栀子1两,连翘1两,羌活1两,黄连1两,阿胶1两,海藻1两,山甲1两,昆布1两,大黄1两,木鳖1两,血余1两,赤芍1两,薄荷1两,牛膝1两,木瓜1两,防风1两,石燕1两,海带1两,黄柏1两,桃枝1两,柳枝1两,桑枝1两,杉枝1两,天丁1两,密陀僧1两,水粉4两(炒过),黄丹3两,香油8两。

制法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4味)入内熬枯,去滓滤过,然后下铅粉(先煅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功能主治阳症疮毒。

用法用量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卷中

处方17、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升麻1两,龙胆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积热,风冷乘之,唇肿结核。

用法用量绵裹如弹子大,临卧以新汲水浸过,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处方18、鳖甲猪肚丸

处方柴胡1两,黄连7钱,鳖甲(九肋者,醋煮黄色)7钱,枳实(麸炒)半两,木香半两,青皮半两,干青蒿7钱。

制法上为末,以豮猪肚1个(去脂),盛药蒸熟,同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癖积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食后煎入参汤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19、黄连养目膏

处方黄连6钱,当归3钱,防风2钱。

制法水煎浓汁半碗,用丝绵滤净,加白蜜半小钟,重汤煎成膏,瓷器贮。

功能主治风热时眼赤肿,迎风流泪,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牙簪点大眦。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处方20、黄连枳壳汤

处方黄连、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右脉数大。

用法用量煎8分,冲调六一散3钱。元气虚而积热又甚,应清者,加人参。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1、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4两,天门冬5两,黄耆3两,黄芩3两,大黄3两,黄连3两,泽泻3两,细辛3两,甘草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茯苓2两,干漆2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延年,终身不发痈疽。主虚劳客热,数发痈肿疮疖,经年不除。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五香丸”。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22、黄银散

处方黄连1分(去须),蒲黄1分,生干地黄2钱(焙),乌头尖2钱(生),当归2钱(切,焙),铜绿2钱,细辛(去苗叶)2钱,莨菪子1分(为末),水银1钱(用枣瓤5枚,研令星尽,并莨菪子末,和为饼子,焙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漏疳龈烂,宣露不止,唇龈痒痛,牙齿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