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龙胆的处方(十六)

浏览

龙胆(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苦;性寒,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小编整理出含有龙胆的处方共104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01~960共60个。

处方1、二草散

处方甘草1分,龙胆草1分,当归1分,细辛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眼,睛疼痛,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半盏,沙糖少许,煎至3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四

处方2、龙胆丸

处方龙胆草2钱,赤茯苓2钱,川黄连2钱,胡黄连2钱,朱砂2钱,麝香1字。

制法上为极细末,蒸饼泡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疳,颊赤面黄,鼻干心燥,口内生疮,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九

处方3、白芷立效散

处方白芷,防风,白蒺藜(炒),川当归,川芎,地龙(酒洗,炒),黄连,龙胆草,甘草。

功能主治疳疮湿痒、胁筋腿畔腐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钱,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4、车前散

处方密蒙花(去枝叶)、羌活、菊花(去枝叶)、白蒺藜(炒、去刺)、粉草、草决明、车前子(各炒)、黄芩、龙胆草(洗净)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仁,羞明多泪。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车前子散”。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帅千家藏方》

处方5、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车前1钱,银柴胡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

功能主治温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肾,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筋痿阴汗,阴囊肿痛,白浊便血,忽寒忽热。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如伏邪未尽,加蝉蜕7枚,僵蚕2钱。

摘录《羊毛温证论》

处方6、龙荟锭

处方柴胡1两,龙胆草1两,黄芩1两,青皮1两,胆星1两,芦荟1两,黄连1两,青黛1两,大黄1两,木通1两,菖蒲1两,皂角1两,细辛1两,全蝎3个,陈小粉(炒黑)5两。

制法上为末,以青鱼胆汁1杯,和姜汁、竹沥为锭。

功能主治耳鸣耳聋,并治耳痛及一切肝火。

用法用量临用醋磨敷耳1周。有脓日久不干者,加枯矾、雄黄、轻粉、海螵蛸末。

摘录《理瀹》

处方7、龙胆泻肝汤

别名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药理作用《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肝胆火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用法用量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腰子,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药,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解散,内结必成鱼口便毒矣。2.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加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3.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方: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4.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处方8、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半,酒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青皮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火邪伤人,耳聋目瞑者。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9、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1钱,人参5分,青皮5分,车前5分,龙胆草4分,栀子4分,半夏7分,黄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钱,归梢6分。

功能主治肝火盛,胁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芦荟丸3次。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10、加味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拌炒)1钱,当归梢1钱,车前子(炒)1钱,泽泻1钱,生地黄1钱,芍药(炒)1钱,黄连(炒)1钱,黄柏(酒拌炒)1钱,知母(酒拌炒)1钱,防风1钱,甘草梢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溃烂皮脱,睾丸悬挂,或便毒及下疳肿痛,或溃烂者。

用法用量上作1剂。水2钟,煎8分,食前服。外敷乌金散。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11、龙胆泻肝丸

处方龙胆草2两,柴胡4钱,当归8钱,泽泻8钱,木通6钱,蝉蜕3钱,车前子5钱,栀子7钱,黄芩7钱,生地1两,甘草4钱。

制法水为丸。

功能主治蟹睛症(虹膜凸出)、鱼子石榴症(滤泡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每服3钱。

摘录《眼科临证笔记》

处方12、龙乳膏

处方龙胆草1斤。

制法铜锅煎成膏,用上号白蜜收之,每两加冰片5分,瓷器盛之,勿泄气。

功能主治一切目疾。

用法用量临时取出,用健壮妇人乳调开,点眼。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处方13、加味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2钱,当归2钱,生地3钱,泽泻2钱,木通3钱,苡仁3钱,柴胡1钱,黄芩3钱,栀子3钱,莲须2钱,赤芍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解郁。主带下浅红色,似血非血,胁胀或痛,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阴道有热感,去当归、柴胡,加贯仲3钱,阴道红肿,小便困难,去当归、柴胡、莲须,加黄连1钱、琥珀1钱;湿甚,舌苔厚腻,去生地。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14、龙荟丸

处方龙胆草、芦荟、当归、黑山栀、广木香、黄连、黄芩、麝香。

功能主治肝火盛,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蜜为丸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15、加味清热凉血驱敏汤

处方鲜茅根2两,大青叶5钱,青黛4钱,龙胆草5钱,黄芩3钱,黄柏3钱,川军5钱,白鲜皮1两,黄连3钱,干生地1两,丹皮3钱,赤芍5钱。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止痒。主湿热蕴久,化毒入营,外感毒邪引起的自家敏感性皮炎。

摘录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处方16、龙胆丸

处方黄连、龙胆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3岁30丸,或作散子,以浓盐水送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全婴方》

处方17、加味三才封髓丹

处方天冬、生地、党参、黄柏、炙草、砂仁、龙胆草、山栀、柴胡。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下流阴器,疏泄失常,封藏不固,以致遗精、早泄,胫酸,耳鸣,口苦,心烦,尿黄,便干,苔黄,脉浮大弦数者。

摘录方出《柳选四家医案》,名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18、化铁金丹

处方黄耆5钱,人参5钱,白术5钱,当归5钱,川芎5钱,陈皮5钱,青皮(去瓤)5钱,香附5钱,乌药5钱,槟榔5钱,枳壳(麸炒)5钱,枳实(麸炒)5钱,木香5钱,沉香5钱,苍术(米泔浸)5钱,山楂肉5钱,神曲(炒)5钱,草果5钱,麦芽(炒)5钱,草豆蔻5钱,萝卜子5钱,苏子5钱,白芥子5钱,三棱5钱,莪术5钱,厚朴(姜汁炒)5钱,小茴香5钱,白矾5钱,牙皂5钱,黄连5钱,赤芍5钱,柴胡5钱,龙胆草5钱,甘草5钱,大黄(生用)6钱,牵牛(用头末)8钱,乳香5钱,没药5钱,阿魏5钱,硇砂(用瓷罐煨过)5钱,皮消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酽醋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块。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汤送下,午间白水送下,夜白水送下,1日3次。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19、二术散

处方蝉蜕、白术、黄连、枸杞子、苍术(米泔浸,炒)、龙胆草、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去翳障。主睑硬睛疼,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荆芥汤下。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0、化骨至神丹

处方当归9钱,金银花9钱,白芍5钱,茵陈3钱,龙胆草3钱,白术3钱,柴胡1钱,生甘草3钱。

功能主治多骨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白芍,盖白芍能平肝木,又能活筋;多骨疽者,非骨也,筋变为骨,似骨而非骨也。白芍不特平肝木之火,兼能散肝木之邪,邪去则筋舒,筋舒则似骨非骨者尽化;又加金银花,原能去毒,此二味之所以相济也。

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处方21、龙胆丸

别名龙脑丸

处方龙胆草2钱,川升麻2钱,苦楝根皮(焙)2钱,防风2钱,赤茯苓2钱,芦荟2钱,油发灰2钱,青黛(干)3钱,黄连(净)3钱。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脑疳,头皮光急,满头饼疮,脑热发结,身汗,腮肿囟高。

用法用量龙脑丸(《得效》卷十二)。

摘录《直指小儿》卷三

处方22、加减龙胆汤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麦门冬、防风、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大黄(煨,减半)一方用前胡。

功能主治小儿内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得下即止。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

处方23、龙脑丸

别名当归龙荟丸、龙荟丸

处方当归(焙)1两,龙胆草1两,大栀子1两,黄连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大黄半两,芦荟半两,青黛半两,木香1分,麝香半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泻火通便。主肝胆实火,头痛,目赤晕眩,胸胁疼痛,惊悸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胆道蛔虫病;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溺闭,筋脉拘奇;肢体痿弱,暗风痫病;小儿急慢惊风;肝移热于肺,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

用法用量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当归龙胆丸”。

注意忌发热诸物;非实火者不可轻投。

各家论述1.《医方考》:《经》曰:狂言为失志;又曰:肾藏志。如斯言之,则肾亦火矣。此一水不胜五火之谓也。故用黄连以泻心,用黄芩以泻肺,青黛、龙胆、芦荟以泻肝,大黄以泻脾,黄柏以泻肾。所以亟亟以泻五脏之火者,几于无水,故泻火以存水耳!用当归者,养五脏之阴于亢火之时;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脏之气于克伐之际也。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将军之宫,气常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宣泻之。是方也,芩、连、栀、柏、草龙、青黛、大黄、皆能泻火,而未必入肝;肝气臊,诸药得芦荟、麝香之臊,同气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为生火之本,而诸脏之火不无相扇,诸药虽因芦荟、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属,则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当归为君者,以其能和五脏之阴,以木香为佐者,以其能行诸药之滞也。2.《医方集解》:此足厥阴、手足少阳药也。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而折之;而以大黄、芩、连、栀、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芦荟大苦大寒,气臊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以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

临床应用1.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报告以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1例,其中20例既往未曾用过化疗,其余1l例为化疗后复发病例。治疗结果:缓解者17例,进步8例;无效6例,多数患者服药后至开始发挥疗效的时间约需1个月。17例缓解病例缓解期为1个月-1年以上,平均5.6月。作者认为本病当属实证,实则泻之,故用泻肝法。本方常见副作用力腹痛、腹泻、恶心,但无一例发生血小板下降及骨髓抑制。2.癫狂:以本方改为汤剂,并用石菖蒲代替方中麝香,治疗狂症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结果均获治愈。作者指出:本方治实证之狂病有釜底抽薪之妙,见效甚捷,但方中均为峻猛寒药,非实热者不可妄用。临床当以脉象洪实、舌红、苔黄、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3.胆道蛔虫病:以本方加牙皂2钱,改为汤剂煎服(其中麝香半分另调服)。治疗胆道蛔虫病15例,结果全部治愈。追踪观察3-8个月,无1例复发。作者认为本方具有清热燥湿,通关利窍,行气止痛,利胆杀虫,并具有促进虫体排出之作用。

摘录《宣明论》卷四(千倾堂本)

处方24、龙胆散

处方龙胆草1两(去头),铁粉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毒气在脏,狂言妄语,欲走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磨刀水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5、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缠腰火丹,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便秘,加大黄2钱。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6、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功能主治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处方27、龙胆丸

处方龙胆草(去苗)、芦荟(别研)、肉豆蔻(面裹,煨香)、黄连(去须,微炒)、木香、神曲(炒黄)、麦糵(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潮热,面色萎黄,乳食迟化,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28、加味导赤饮

处方当归尾4钱,赤芍3钱,葛根4钱,寸冬3钱,连翘3钱,生地4钱,龙胆草3钱,石膏6钱,神曲3钱(炒),麦芽3钱(炒),大白3钱,木通2钱,大黄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心肺二经风热壅盛,经络淤滞,或风尘刺激,烈日曝晒,致胬肉攀晴症,从大眦生一道胬肉,侵蚀瞳孔,不时痛痒,热泪常流,视物昏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29、必效散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龙胆草、山栀仁、山茵陈、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3钱,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六

处方30、加味四物汤

别名加味四味汤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煮数次,去皮尖)、牛膝(酒浸)、陈皮、茯苓、甘草、白芷、龙胆草各等分。

制法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证。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汤(《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属风,加羌活、桂枝、威灵仙;在下者属湿,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龟版;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姜;血虚者,倍当归、川芎,佐以桃仁、红花。

摘录《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

处方31、龙蛤散

处方龙胆草(去芦)、蛤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疮疹入眼,初觉肿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獖猪肝半两,薄批,掺药在中,以线缠定,用米泔于银石沙铫内炭火慢慢煮,至肝熟为度,食后少顷食之,以汁送下,日3次。须先以清凉饮子利动,再以此方与兔肝丸同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八

处方32、龙胆汤

处方龙胆草(微炒)2钱,钓藤皮2钱,柴胡2钱,北梗2钱,芍药2钱,川芎2钱,茯苓2钱,甘草(炙)2钱,人参1钱,大黄2钱半(湿纸裹煨)。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鬾病。

用法用量每服2钱,井水煎服。仍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与儿佩带。

摘录《直指小儿》卷三

处方33、加味丹栀汤

处方丹皮2钱,山栀1钱5分,赤芍1钱,龙胆草1钱,夏枯草1钱5分,当归1钱5分,生地4钱,柴胡1钱,木通1钱,车前2钱。

功能主治肝胆火盛,胁痛耳聋,口苦筋痿,阴痛,或淋浊溺血。

用法用量加灯心3尺,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34、六神散

处方寒水石1两,黄连(童便炒)1两,丹皮3钱,青礞石(煅过)5钱,龙胆草5钱,冰片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狂。

用法用量童便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处方35、九味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5分,车前子(炒)5分,木通5分,当归尾5分,泽泻5分,甘草3分,黄芩3分,生地黄3分,栀子3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下疳、便毒,小便涩滞,或阴囊作痛,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子母同服。

摘录《小儿痘疹方论》

处方36、加减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3钱,青连翘5钱,干生地5钱,车前子4钱,淡黄芩3钱,生栀子3钱,粉丹皮3钱,泽泻2钱,苦木通3钱,生甘草3钱。

功能主治泄肝胆火,清利湿热。主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缠腰火丹),亚急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皮炎等。

用法用量若热盛,伴有高烧者,加生玳瑁2至4钱,或加羚羊、犀角1至2分,或用生石膏2至3两煎水煮药;皮肤潮红明显者,加大黄1至3钱;痒明显者,加白鲜皮1两;若内有湿滞、食滞者,加枳壳2钱。

各家论述方中胆草、黄芩泻肝胆火;连翘,栀子清热解毒;生地、丹皮凉血解毒;泽泻、木通、车前子、生甘草清热通利除湿。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7、必效丸

处方白术4两,川芎2两,熟地2两,全蝎1两,白茯苓2两,防风2两,僵蚕1两,羌活1两,独活2两,猪苓1两,皂角1两,白蒺藜半两,人参2两,当归3两,龙胆草1两,皂角刺1两,荆芥1两,胡黄连2钱,大风子半斤(去壳),黄连1两,薄荷1两,大黄4两(酒蒸),辰砂3钱。

制法陈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癞病。

用法用量每服70丸,温酒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处方38、加减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2钱,黄芩1钱半,栀子1钱半,泽泻1钱,木通2钱,车前仁1钱半,当归1钱。

功能主治清肝泻热渗湿。主肝郁气滞兼有湿热,以致妊娠腹痛,头目昏眩,胁痛耳聋(或耳鸣),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少腹作痛有热感,小便短黄,阴道流浊带,并感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39、加减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白芍、官桂、陈皮、山药、莲肉、使君子肉、鳖甲、神曲、夜明砂、龙胆草、天南星各等分。

制法荷叶浸水煮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疟久成疳,谓之疳疟,又名劳疟。兼治脾虚生风发搐者。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40、九味龙荟丸

处方当归1两,胡连1两,川芎1两,芜荑1两,白芍1两,龙胆草(酒浸,炒焦)7钱,木香3钱,甘草3钱,芦荟5钱。

制法米粥为丸。

功能主治肝脾疳积,或瘰疬结核、耳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钱。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41、化(匿虫)丸

处方芦荟2钱2分,使君子肉2钱2分,龙胆草2钱2分,黄连(炒)2钱,五灵脂1钱5分,川楝肉1钱5分。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麻疹口疳。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42、八宝月华丹

处方炉甘石1两,羌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细辛1钱,薄荷1钱,麻黄1钱,白芷1钱,赤芍1钱,大黄1钱,黄芩1钱,黄柏1钱,当归1钱,木贼草1钱,龙胆草1钱,密蒙花1钱,蔓荆草1钱,蝉衣1钱,菊花1钱。

功能主治眼目诸疾,痔疮。

用法用量用泉水浓煎,将甘石煅透,倾入汁,令汁尽,再用上川连5分,煎汁煅如前法,研细,加辰砂3钱。每丹1钱,加冰片1分,用人乳调;痔疮用麻油调敷。

摘录《药奁启秘》

处方43、化毒丹

处方元参2钱,桔梗2钱,赤苓2钱,黄连1钱,龙胆草1钱,薄荷1钱,青黛1钱,连翘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猴子疳。

用法用量加灯草20寸,水煎服。

摘录《古方汇精》卷四

处方44、丹栀龙胆逍遥汤

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薄荷9克,丹皮9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生姜3克。

功能主治疏肝扶脾,清热凉血。主肝脾不和,火燥郁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处方45、车前散

处方车前子、草决明、蜜蒙花、白蒺藜、龙胆草、羌活、菊花、甘草、黄柏、前胡、细辛。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逆顺生翳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米饮调下。

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处方46、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处方47、通窍解毒汤

处方龙胆草6克,焦栀芩各10克,陈香蒿8克,紫背天葵20克,鲜鱼腥草30克,青娘子(糯米炒)5只,红娘子(糯米炒)5只,炮甲片8克,连皮桃仁10克,地鳖虫6克,地龙干6克,车前子18克。

功能主治清肝胆泻热毒,活血散结通窍。主肝胆热结,血瘀窍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昼夜2剂分4次服。

摘录张胜方

处方48、龙胆安神丸

处方全当归2钱,龙胆草2钱,黄连2钱,全蝎7只,石菖蒲1钱5分,茯苓1钱5分。

制法上为末,加猪心血,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痧痨,邪热不清,久嗽不止,肌肉瘦削。

用法用量灯心汤送下。

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处方49、消瘰丸

处方牡蛎(煅)300克 生黄耆120克 三棱60克 莪术60克 朱血竭30克 生明乳香30克 生明没药30克 龙胆草60克 玄参90克 浙贝母60克

制法上药十味,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健脾清肝,通气活血。治肝胆椰火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海带15克,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备注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耆、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50、升阳调经汤加减

处方升麻3克,连翘15克,龙胆草10克,桔梗16克,黄连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芩10克,粉葛20克,昆布15克,法夏15克,南星片16克,知母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升阳化痰软坚。主痰湿风热结聚。(腮腺结石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伟成方

处方51、加减龙荟丸

处方当归1两(酒洗),龙胆草1两(酒洗),栀子仁1两(炒),黄芩1两,大黄5钱(酒蒸),芦荟5钱,青黛5钱,木香2钱半,柴胡5钱,青皮1两,胆星3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聪耳泻火。

用法用量针砂酒:针砂一两,穿山甲末一钱,拌针砂养一昼夜,播出山甲,以酒一碗,将针砂浸三四日,噙酒口内,外用磁石一块,绵裹塞耳。

注意忌怒,戒色。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52、犀角紫河车丸

处方紫河车1具(洗净,焙干用)鳖甲(酥炙)桔梗(去芦)胡黄连 芍药 大黄 贝母(去心)败鼓皮心(醋炙)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各7.5克 犀角(镑末)蓬术 芒消各4.5克 朱砂6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传尸劳及诸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如膈热,食后服之。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53、九味柴胡汤

处方柴胡1钱,黄芩(炒)1钱,人参5分,山栀(炒)5分,半夏5分,龙胆草(炒焦)5分,当归5分,芍药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下注,便毒肿痛,或小腹胁肋结核;肝胆经一切疮疡或风热结核瘰疬,阴痛,寒热,脉数洪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湿热郁于厥阴营气有伤于肝胆、故寒热往来,阴部肿痛焉。龙胆草清热泻湿以清经脉;柴胡梢升阳散郁以清肝胆;人参扶元补气,兼通血脉:当归养血荣筋,善利经脉;黄芩清热燥湿:;半夏燥湿醒脾;山栀降湿火以屈曲下行;炙草缓中气以调和脾胃也,水煎温服,使湿热化而营气调,则寒热解而阴部之肿痛无不并除矣。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54、分珠散

别名安珠散

处方槐花1两,白芷1两,地黄1两,栀子1两,荆芥1两,甘草1两,黄芩1两,龙胆草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

功能主治眼患血灌瞳神,恶血不散。

用法用量安珠散(《眼科菁华录》卷上)。春,加大黄泻肝;夏,加黄连泻心;秋,加桑白皮泻肺。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55、加减龙胆泻肝汤

别名加味龙胆汤、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拌炒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炒)5分,木通5分,生地黄(酒拌)5分,当归尾(酒拌)5分,山栀(炒)5分,黄芩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阴部生疮,阴囊肿痛,小便赤涩,便毒悬痈,妇人阴挺。

用法用量加味龙胆汤(《外科枢要》卷四)、龙胆泻肝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加味龙胆泻肝汤”。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泻肝而兼导赤,泻其子也;泻肝而用利水,肝主疏泄也,龙胆、山栀,假以降火;当归、生地,以滋肝阴;生甘草缓肝之急;炒黄芩助肝之气。

摘录《外科发挥》卷七

处方56、茵陈汤

处方茵陈12克 黄芩6克 栀子9克 升麻9克 大黄9克 龙胆草6克 枳实6克(炙)柴胡12克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治黄疸。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虚羸,加生地黄30克,栀子加至21克,去大黄。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近效方》

处方57、黑龙汤

处方龙胆草(炒黑)柴胡 木通 甘草节 当归 金银花 皂刺 赤芍 防风 黄连 吴萸(水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消肿止痛。治阴囊肿痛,溺涩,寒热作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肿痛止后,加川芎、茯苓。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8、退热通络汤1号

处方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社湿宣痹。主实热痹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张爱国方

处方59、六神饮

处方黄耆(蜜炙)、地骨皮、乌梅肉、龙胆草、秦艽、银州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淡竹叶1枝,煎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六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60、银翘公英汤

处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2克,龙胆草10克,大黄5克,蝉衣5克,菊花10克,青葙子10克,黄连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栀子10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主肝经风热毒邪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熏洗。

摘录《江西中医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