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香薷的处方(三)

浏览

香薷(别名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香草、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剑),味辛;性微温,发汗解暑,和中结湿,行水消肿。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水肿。小编整理出含有香薷的处方共16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66共46个。

处方1、十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人参、陈皮、白术、黄蓍、白扁豆、炙甘草、厚朴、木瓜、茯苓(去皮),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气,和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香薷圆

处方香薷(去土)、紫苏(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一两了。丁香、茯神(去木)、檀香、藿香叶、甘草(炙),各五钱。

炮制右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三十圆。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至二圆,细嚼,温汤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服半圆,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香薷丸

处方香薷(去根.一两) 紫苏(去麄梗.五钱) 干木瓜(五钱) 藿香叶(洗去砂土.五钱) 茯神(去木.五钱) 甘草(炙.赤色.二钱半) 檀香(二钱半) 丁香(二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烦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汤送下,或新汲水化下。小儿每服半丸,不拘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香薷汤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御爱姜苏丸

处方紫苏叶(拣净.五两) 乌梅肉(切炒.二两) 甘草(生.三分) 桂心(去麄皮.半两) 香薷(拣净.半两) 生姜(切.焙干.一分) 木瓜(干者二两.如生.去皮穰.切焙)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中暑恶心,头疼烦躁,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热水送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7、水沉散

别名水沉汤(《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香薷叶90克 白茯苓30克(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90克 白扁豆30克 丁香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好酒75毫升,同煎至150毫升,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8、香薷缩脾饮

处方香薷(三钱) 缩砂(二钱) 草果仁(一钱半) 干葛(一钱半) 乌梅肉(二钱) 白扁豆(二钱) 炙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驱暑和中,除烦止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9、香薷剉散

处方香薷(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茯苓(一钱半) 甘草(半钱) 陈皮(一钱) 良姜(一钱)

功能主治解暑毒,止霍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盐些少,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1、香薷散

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

炮制右粗末。

功能主治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于,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每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

备注《活人书》方不用白扁豆,加黄连四两碎,以生姜汁同研匀,炒令黄色,名曰黄连香薷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2、番薷丸

处方香薷(去土)紫苏(用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 丁香 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细嚼,温汤或新汲水下。小儿服半丸,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3、解暑败毒散

处方香薷6克 蒲公英6克 青蒿6克 茯苓6克 甘草3克 归尾3克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大黄2.4克 天花粉4.5克

功能主治祛暑辟秽,化温解毒。治时毒暑疖。

用法用量水煎服。十岁小孩如此,大人增半,小儿五岁者减半。

摘录《洞天奥旨》卷九

处方14、泄泻丸

处方苍白术各60克 赤白苓各120克 煨草果60克 神曲150克 甘草90克 川朴180克 广皮180克 木瓜90克 桔梗45克 苏叶210克 半夏135克 防风90克 香薷60克 朱砂120克 炒乌药90克 茶叶60克 大腹皮90克 羌活135克 藿香210克 煨木香90克 紫豆蔻60克 白芷150克 薄荷90克 炒砂仁90克 檀香30克 香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表健胃,止泻止痛。治饮食不慎,或感受寒冷,腹痛泄泻,寒热。

用法用量病重每服9克,开水送下,病轻每服6克,小儿病重6克,病轻3克。

摘录《医学碎金录》

处方15、香薷散

别名黄连香薷饮(《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厚朴(去皮)60克 香薷(穗)45克 黄连60克(后二味,入生姜120克同杵,炒令紫色)

制法上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夏月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脾胃升降失常,致成霍乱吐利,腹痛转筋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慢火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用新汲井水浸极冷,顿服之。药冷则速效也。

注意煎服时不得犯铁器。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16、清暑十全汤

处方香薷 木瓜 苏叶 厚朴各3.6克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白术 白扁豆 半夏 白芍各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健脾化湿。治夏月伤暑,头目昏重,潮热烦闷,多渴呕吐,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二

处方17、香薷汤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 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各30克 香薷(去土)6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8、香薷散

别名香薷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香薷饮(《仁斋直指>卷三)、三物香薷饮(《医方集解》)。

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250克 香薷(去土)50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除湿和中。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濡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许,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

备注方中香薷发表散寒,祛暑化湿为君;厚朴化湿行滞,宽中理气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为佐;煎时加酒活血通阳,使药力通行全身,则邪除而正复。冷服可免药入作吐。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9、香薷丸

处方香薷(去土)紫苏(用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 丁香 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汤或新汲水下。小儿服半丸,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20、洗面玉容方

处方甘松 三柰 香薷 白芷 白及 白蔹 藁木 白僵蚕 白附子 天花粉 零陵香 绿豆粉 肥皂(煨)各等分

制法上药十三味,各研细末,混匀,密贮。

功能主治美容除斑。治面斑。

用法用量每晨取少许洗面。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21、薷苓清暑汤

处方藿香 香薷 云苓 广皮 厚朴 麦冬 人参 白术 扁豆 泽泻 甘草 草蔻 竹茹 砂仁 生姜 乌梅

功能主治治妊娠盛夏中暑,暑热与阴寒相搏,忽然烦闷,身热多汗,或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22、薷苓汤

处方香薷 黄连(姜汁炒)厚朴(姜炒)扁豆(炒)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夏月暑泻,欲成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5~18克,用水220毫升、姜3片,煎至16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三十五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二香散

处方紫苏 陈皮 苍术各30克 香薷(去根)60克 香附子75克(炒去毛)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甘草 扁豆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感冒风寒暑湿,呕恶泻利,腹痛;瘴气,及饮冷当风,头痛身热,伤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2片,葱白2根同煎,热服。外感肿满,先以此方多加车前子、木瓜煎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一

处方24、加味四苓散

处方人参减半 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猪苓 泽泻 香薷 石莲肉 麦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心祛暑,健脾利湿。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而有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5、参苏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苏叶 干木瓜 香薷叶 厚朴(去皮,姜制)半夏曲 白扁豆(炒)陈橘红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26、扁豆汤

处方扁豆叶9克 香薷叶6克 木瓜1枚 干姜3克

功能主治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50毫升,绞去滓。分温三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27、黄连香薷饮

处方香薷500克 川朴(制)250克 黄连12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暑化湿。治冒暑,腹痛水泻,恶心。

用法用量每用6~9克,水煎服。挟痰,加半夏、南星;气虚,加人参,黄耆。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28、薷苓清暑汤

处方藿香4.5克,香薷4.5克,茯苓6克,陈皮3克,厚朴3克,麦冬2.4克,人参2.4克,白术9克,泽泻4.5克,甘草3克,草豆蔻2.1克,竹茹1.5克,砂仁1.5克,生姜3片,乌梅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利湿安胎。主外感暑邪。(妊娠外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29、解暑汤

处方香薷1.5克 扁豆4.5克(炒)法夏3克 茯神2克 蔻米1.5克(炒)滑石3克 熟军I.5克 黄芩1.5克 生草1.5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季受热,昏迷不醒,身热白干,小便赤黄者。

用法用量竹叶、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30、四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 扁豆 厚朴(姜汁炒)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治风寒闭暑之证。头痛发热,烦心口渴,或呕吐泄泻,发为霍乱,或两足转筋。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兼风寒,加荆芥、秦艽、蔓荆子;若兼霍乱吐泻,烦心口渴,加黄连;若两足转筋,加木瓜、茯苓;若风暑相搏,而发搐搦者,加羌活、钩藤。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31、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2、六和汤

处方缩砂仁 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 甘草(炙)各30克 赤茯苓<去皮)藿香叶 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 香薷 厚朴(姜汁制)各12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3、加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250克 扁豆120克 厚朴(姜制,炒)180克 槟榔60克 黄连(去须)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烦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沉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4、青香散

处方青蒿30克 香薷9克 白术15克。陈皮3克 甘草3克 茯苓9克

功能主治治初病伤暑,头晕口渴恶热,甚则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右室秘录》卷三

处方35、加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6克 厚朴(制)扁豆(炒)白术(炒)白芍药(炒)陈皮 白茯苓 黄芩各3克 黄连(姜汁炒)甘草(炙)猪苓 泽泻各1.5克 木瓜2.1克

功能主治治暑疟。面垢,渴甚,汗出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服。口渴,实者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36、二十四味万灵丸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3分(去皮),当归半两,官桂(去皮)半两,吴白芷半两,细辛半两,木香半两,牛膝半两,左山寒水石半两,藁本半两,麻黄(去节)半两,甘草(炙)半两,兰香菜(如无菜,只用子亦得)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赤参半两,芎䓖半两,黑附子(炮)半两,蝉蜕半两(去土),芍药3分,牡丹皮3分,马鸣退1两(炙),沉香1分,石茱萸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产前产后诸疾,并36种冷血风气等病。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用酒化服1丸。若死在腹中,不过3丸,生下死胎;生衣不出,1丸便出;产后腹内绞痛,绕脐下如刀刺者,1丸便止;产前产后赤白痢,并带下及呕逆,心气烦满,服1丸立愈;如怀胎入产月,但1日1服,至生产时,不觉痛;产前伤寒中风,体如板者,用热煎麻黄汤送下1丸,立止。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37、黄豆芫荽煎

处方黄豆10克 芫荽(香菜)30克

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1次服完。每日1服。

摘录《民间方》

处方38、红萝卜芫荽汤

处方红萝卜 芫荽(香菜)各适量

制法将红萝卜、芫荽同煎汤。

功能主治清热透疹。适用于麻疹。

用法用量每日2次,适量饮服。

摘录《经验方》

处方39、调中汤

处方陈粟米3两(炒),缩砂1两,香茸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白扁豆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暑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姜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

处方40、快脾饮

处方香茸、紫苏、草果(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汤泡7次)、麦糵(炒)、乌梅(去核)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伏暑伤脾,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秋间,去香茸,加干姜半两同煎。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41、茴香草饮

处方生茴香草不拘多少。

制法捣绞取汁。

功能主治解恶毒风肿。主风毒或着人阴,或偏着一边,疼痛挛急,牵引小腹,闷乱难忍。

用法用量每服1合,用酒3合,同煎令沸,空心、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42、返魂丹

处方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1两,广木香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痢。主五色诸痢,里急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用冷水送下;通了3-4次,用热米汤送下1钱半。

注意忌生梨。

摘录《本草纲目》卷十四引《集简方》

处方43、回香草散

处方回香草、高良姜各等分。

制法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鼻痔。

用法用量用此先吹鼻痔上两次。片时许,随后方行取法,其痔自然易脱。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44、龙胆丸

处方龙胆(去芦头,炙)1两,昆布(洗去咸,炙)2两,海藻(洗去咸,炙)2两,马刀(研)半两,海蛤(研)半两,香草半两,大黄(炒,锉)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瘤。

用法用量绵裹1丸,朝暮含咽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45、复方牵正膏

处方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川芎、白芷、当归、赤芍、防风、生姜、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

性状为浅棕色或浅棕绿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上十四味,除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外,其余白附子等十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与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混匀,加入约4倍量重的由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和羊毛脂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用于风邪中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贴敷于患侧相关穴位。贴敷前,将相关穴位处用温水洗净或酒精消毒。

注意使用过程中如有皮肤过敏,可暂停用药;贴敷期间应防受风寒;开放性创伤忌用。

规格(1)4cm×6.5cm(2)6.5cm×10cm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6、茴香草散

处方茴香草 高良姜(晒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鼻痔。

用法用量先吹鼻痔上二次,片时许,用细铜箸2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置水中观其大小,预用胎发烧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戒口不发。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