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香附的处方(三十二)

浏览

香附(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味辛;微寒;无毒,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小编整理出含有香附的处方共266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61~1920共60个。

处方1、沉香导气散

处方沉香7.5克 人参15克 槟榔7.5克 白术 乌药 麦芽(炒)神曲(炒)紫苏叶 大腹皮(炒)厚朴(制)各30克 诃子皮(炮)15克 香附(炮)45克 姜黄 橘皮 甘草各120克 京王棱60克 广茂(炮)120克 益智仁60克 红花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一切气郁,升降失司,胁肋痞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沸汤点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2、夏枯草汤

处方夏枯草6克 当归9克 白术 茯苓 桔梗 陈皮 生地 柴胡 甘草 贝母 香附 白芍各3克 白芷 红花各0.9克

功能主治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来溃,或已溃日久成漏,形体消瘦,饮食不甘,寒热如疟,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先将夏枯草用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清,同药煎至400毫升,食后服,将药滓同前夏枯草滓,共再煎至300~350毫升,临卧时入酒适量和服。宜食淡味物件。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红花桃仁煎

处方红花 当归 桃仁 香附 延胡索 赤芍 川芎 乳香 丹参 青皮 生地

功能主治治妇人月水不通,属瘀血者,小腹时时作痛,或少腹板急。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热者,加酒炒大黄;兼寒者,加肉桂、熟艾。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4、家秘消胀散

处方半夏 厚朴 枳实 香附 麦芽 楂肉 苍术 槟榔 广皮 干葛 神曲 莱菔子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积化滞。治肠胃停滞,腹部胀大。

用法用量木通、大腹皮各9克,煎汤调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5、吃力迦丸

别名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

处方吃力迦(即白术)光明砂(研)麝香 诃黎勒皮 香附子 沉香(重者)青木香 丁子香 安息香 白檀香 荜茇 犀角各30克 熏陆香 苏合香 龙脑香各15克

制法上十五味,捣筛极细,白蜜煎,去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通开窍,行气止痛。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恶客忤,胸腹满痛;或突然昏迷,痰壅气闭;以及时疫霍乱,腹满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闭者。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癔病性昏厥、癫痫,以及突然昏厥属寒闭气滞,痰浊阻络者。

用法用量晨起服4丸,用井华水于净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1丸服之。

注意脱证、热闭证及孕妇忌服。

备注方中苏合香、安息香逐秽透窍,能开痰浊气逆之闭;麝香、冰片芳香开窍,行气宽胸,善通十二经脉;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荜茇、香附皆辛散温通之品,能散寒顺气,宣郁通闭,气得畅行则痰浊自消。且乳香行气兼能活血,气行血畅,则胸腹满痛可止;犀角气质清香,寒而不遏,功专解毒而清心;朱砂气寒质重,镇心而安神,白术温运脾气,以使诸香能得脾气而输布;更以诃子温涩敛气,与诸香相配,能制辛香过多,耗正散气之弊。全方捷于温通气机,开窍启闭,故胸闷昏闭等证,用之则立起回生。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6、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 当归 赤芍药 白芷 乌药 枳壳 防风 甘草 川芎 陈皮 香附 紫苏 羌活 独活 肉桂

功能主治治筋伤骨折初起。

用法用量上药加薄荷、生地黄同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7、活血汤

处方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孙一民方

处方8、木香消胀丸

处方木香7.5克 槟榔15克 陈皮30克 大腹皮30克 萝卜子60克 枳壳30克(麸炒)桑白皮30克 紫苏子30克 香附子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用于气恼,胸腹胀满,或痰嗽喘急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汤下。

摘录《袖珍方》卷

处方9、女金丹

处方玄胡索(醋炒)白术(炒)官桂 川芎白芍 茯苓 没药(炙)丹参 熟地 鹿角霜 吴茱萸(炙)阿胶(炒珠)藁本 白芷 甘草 赤石脂(煅)白薇各3.5千克 橘皮7千克 当归7千克香附(炙)10.5千克 人参(去芦)1千克 益母草10千克 砂仁2.5千克 党参(去芦)2.25千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重9克。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温暖子宫。治子宫寒冷,经期不准,腹痛腰酸,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或姜汤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0、香砂六君丸

处方党参 于术 茯苓 制香附各60克 姜半夏 广皮 炙甘草各30克 春砂仁45克

制法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治中虚气滞,饮食不化,呕恶胀满,胃痛,腹鸣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6~9克。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11、和经汤

处方白芍36克 当归(酒洗)熟地 茯神 黄芩 香附 白术各30克 川芎 酸枣仁 蒲黄(炒)白芷各27克 阿胶 陈皮(去白)各24克 小茴香 甘草(炙)各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妇人四十二三岁,经水断绝五十岁后复至,乃阴阳相交,血气妄行,其经水无定期,常常淋漓,或成片,或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处方12、温补汤

处方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肉桂 木香 小茴 香附 元胡索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止痛。治少腹痛而喜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调血;肉桂温中散寒;木香、小茴、香附、元胡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理气止痛之功。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处方13、柴胡疏肝散

处方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处方14、谷神丸

处方人参 缩砂 香附子(炒,去毛)三棱(煨)莪术(煨)青皮 陈皮 神曲(炒)麦芽(炒)枳壳(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粳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宿食停积,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服,盐汤亦可。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15、艾附暖宫丸

处方艾叶(大叶者,去枝、梗)90克 香附子(去毛)180克(俱要合时采者,用醋1升,以石罐煮一昼夜,捣烂为饼,慢火焙干)吴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脑者)白芍药(酒炒)黄耆(取黄色、白色软者)各60克 当归(酒洗)90克 续断(去芦)45克 生地黄30克(酒洗,焙干)官桂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暖官,养血安胎。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浊,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月经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恼怒、生冷。

摘录《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

处方16、香砂宽中汤

处方木香(临服时磨水入药15~20毫升)白术 陈皮 香附各4.5克 白豆蔻(去壳)砂仁 青皮 槟榔 半夏曲 茯苓各3克 厚朴(姜制)4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气滞胸痞,反胃噎塞,或胃寒作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入蜜1匙,食前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处方17、女宝调经丸

处方全当归96克 乌药60克 丹参240克 香附96克 白芍45克 小胡麻90克 广皮36克 川芎24克 益母草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红枣煎汤泛丸。

功能主治治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处方18、加减寿星汤

处方南星120克(胆制)半夏60克 防风30克 荆芥21克 天麻30克 皂荚30克 香附30克 青皮30克 猪苓30克 泽泻30克 赤茯苓30克 白茯神30克 白术30克 细辛21克 麦门冬30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痫证。

用法用量每剂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19、香砂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炒)陈皮 厚朴(姜炒)甘草(炙)缩砂(研)香附(醋炒)南山楂 神曲(炒)麦芽(炒)枳壳(麸炒)白芍(炒)

功能主治治伤食腹痛。

用法用量药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20、加减四物汤

处方川当归(去芦,酒润,切,焙)30克 川芎30克 熟地黄(洗净)30克 白芍药30克 香附子(炒,去毛)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治妇女血虚,经期落后;或突然暴下,淋沥不止,失血过多所变生的诸证。(月经)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如血色鲜而不止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1、调经饮

处方当归9克 淮牛膝6克 香附(酒炒)3克 元胡(炒)3克 山楂4.5克 茯苓4.5克 陈皮(去白)2克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活血调经。主妇女气逆血滞,经期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服。如伤冷而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厚朴,或砂仁亦可;如气滞,加乌药;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四

处方22、保生汤

处方人参7.5克 甘草7,5克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妊娠恶阻,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脉滑大而六部俱匀者。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并加重生姜用量。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掏时;或研末调服。

备注方中乌药,《校注妇人良方》作“乌梅”。

摘录《妇人大全良》卷十二

处方23、当归补血汤

处方当归 香附(酒炒)生地黄 川芎 白芍 黄芩(酒炒)各3克 防风 柴胡 蔓荆子各1.5克 荆芥 藁本各1.2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主血虚受风之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4、快膈消食丸

别名消乳丸(《普济方》卷三九三)、消食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缩砂仁 橘皮 京三棱 莪术 神曲 麦芽各15克 香附子30克(略炒)

制法上药研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乳食积滞。

用法用量食后用白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三

处方25、调经种玉汤

处方当归(酒洗)吴茱萸(炒)川芎各12克 香附(炒)热地各18克 白芍(酒炒)白茯苓(去皮)牡丹皮 玄胡索 陈皮各9克

制法上药锉作四剂。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行气调经。主血虚挟滞不孕,脉涩弦者。

用法用量每剂用生姜3片,水375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温服。滓再煎,临卧服。待经至之服起,一日一服。若过期而经水色淡者,乃血虚有寒,加官桂、炒干姜、热艾各6克,若先期三五日色紫者,血虚有热,加条芩9克。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26、昆布散

处方昆布 香附 夏枯草 川贝 元参 牡蛎 半夏 白芥子 忍冬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马刀。虚痰入络,项侧胀硬,形如长蛤,其核坚硬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六

处方27、胜红丸

处方三棱(醋炙)广茂(醋炙)青皮(去瓤,炒)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 枳实(去瓤,炒)白术(煨)萝卜子(炒,别研)各30克 香附子60克(炒去毛)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快气。治心腹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姜汤或木香汤、陈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一

处方28、香橘汤

处方香附(炒)半夏(制)橘红各60克 甘草(炒)22.5克

制法上药锉末。

功能主治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备注本方原名“香橘丸”,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二改。

摘录《仁斋直指》卷五

处方29、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0、保气散

处方香附子120克 山药60克 缩砂仁30克 木香120克 粉草37.5克 益智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宽气进食,瘦胎易产。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调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六

处方31、进食四物汤

处方白芍(酒炒)3克 川芎2.1克 香附3克 砂仁2.4克 陈皮2.4克 枳实(麸炒)2.1克 槟榔2.1克 乌药2.1克 青皮(去瓤)2.1克 莲肉2.1克 白豆蔻(去壳)青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锉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治脾气不和,胸中饱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32、神应散

处方川芎 防风 升麻 细辛 茯苓 白芷香附子 荜茇 甘松各等分 石膏三倍量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牢牙。治牙疼。

用法用量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时漱去。可常用。

摘录《杂类名方》

处方33、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大者,去皮)沉香各15克 槟榔 雄鼠粪(两头尖者,烧)各7.5克

制法上为末,羊髓60克,煮烂和成膏,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牙齿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麝香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六

处方34、槟榔汤

处方槟榔 香附子(去毛)陈皮(去白)紫苏叶 木瓜(去瓤)五加皮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脚气痛疼。妇人血虚,加当归15克;室女血实,加赤芍药45克;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5、香附丸

处方牵牛(炒)香附子(炒)石燕(煅红,酒浸,研)巴豆7粒(同牵牛炒,去巴豆)

制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膀胱疝气,外肾肿痛。

用法用量蓖麻汤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36、木香调气散

处方木香(另研)1.5克 乌药 香附 枳壳(麸炒)青皮(去瓤)各3克 砂仁1.5克 厚朴(姜炒)陈皮各3克 官桂0.6克 抚芎 苍术(米泔浸)各3克 甘草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肝气郁结,腹胁胀满,刺痛不舒,脉沉。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37、大萝皂丸

处方南星 半夏 杏仁 瓜蒌仁 香附 青黛陈皮各15克 萝卜子60克 皂角(烧灰)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喘,痰喘,风痰,食痰,酒痰。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8、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制法二药各研各贮。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温胃祛寒。治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成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

注意胃脘痛属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备注原书云: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处方39、木香顺气散

处方陈皮 青皮 乌药 香附 半夏 枳壳 厚朴各3克 木香 砂仁各1.5克 肉桂 干姜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木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40、姜桂汤

处方干姜 肉桂 良姜各2克 枳壳(去瓤,麸炒)陈皮 砂仁 厚朴(姜汁炒)吴茱萸(炒)各3克 香附4.5克 木香1.5克(另研入服)甘草0.6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寒性腹痛。绵绵而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痛不止,加延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41、七制香附丸

处方香附米420克

制法上药分七份,一份同当归60克,酒没;一份同莪术60克,童便浸,一份同牡丹皮、艾叶各30克,米泔浸;一份同乌药60克,米泔浸;一份同川芎、玄胡索各30克,水浸;一份同三棱、北胡各30克,酷浸;一份同红花、乌梅各30克,盐水浸。春三夏二,秋七冬十日晒干,取单香附为末,浸药水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气血不调,月水前后,结成症瘕;或骨蒸发热,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80丸,临卧用酒送下。

摘录《医学人门》卷八

处方42、千金保胎丸

处方当归(酒洗)60克 川芎30克 熟地(姜汁炒)120克 阿胶(蛤粉炒)60克 艾叶(醋煮)砂仁(炒)15克 条芩(炒)60克 益母草60克 杜仲(去粗皮,姜汁酒炒)120克 白术(土炒)120克 陈皮30克 续断(酒洗)30克 香附米60克(酒、醋、盐水、童便各浸二日,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脉有伤,受胎经二月而胎堕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用米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43、香贝养荣汤

处方白术(土炒)6克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黄 j11芎 当归 贝母(去心)香附(酒炒)白芍(酒炒)各3克 桔梗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上石疽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44、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60克(醋煮)吴茱萸 白薇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白带,下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45、暖宫定痛汤

处方橘核9克,荔枝核9克 小茴香9克 葫芦巴9克 延胡索9克 五灵脂9克 川楝子9克 制香附9克 乌药9克

功能主治暖宫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治慢性盆腔炎或不孕,属于下焦寒温汽血凝结者。症见腰痛,少腹发凉,隐隐作痛,白带清稀;畏寒喜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46、儿枕散

处方乌药 香附(盐水炒)红花 丹皮 赤芍官挂 干姜(炒黑)陈皮 姜黄 元胡 桃仁(或加山楂、归尾、川芎、甘草、熟地)

制法上研为散。

功能主治主产后恶露不行,儿枕痛。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47、木香顺气散

处方木香(另研)砂仁各1.5克 乌药 香附 青皮(去瓤)陈皮 半夏(姜炒)厚朴(姜炒)枳壳(麸炒)各3克 官桂 干姜 甘草各0.9克

功能主治治中气晕倒。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木香末调服。气不转,加苏子、沉香。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48、安老汤

处方人参30克 黄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 甘草3克 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

功能主治益脾补肝,育阴止漏。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绝,忽而复行,或下紫血块,或下血淋漓如红血淋。现用于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绝经后子宫出血,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49、香附汤

处方香附 川芎 当归 柴胡 青皮

功能主治治怒伤胁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处方50、归芍饮

处方当归 白芍 川芎各3克 白术 人参 生地 香附 陈皮各4.5克

功能主治治临经并经后腹痛。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51、化痰丸

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 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 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 神曲(炒)麦蘖(炒)山檀 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制法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气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饮,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52、香附旋复花汤

处方生香附9克 旋复花(绢包)9克 苏子霜9克 广皮6克 半夏15克 茯苓块9克 薏仁15克

功能主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王

处方53、香甘散

处方香附 甘草各30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肝气郁结,心烦善怒,脉象弦濡。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调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54、宽中养胃汤

处方苍术(炒)1.2克 香附2.1克 枳壳(麸炒)1.5克 厚朴(姜炒)1.5克 山楂0.9克 藿香1.5克 陈皮3克 砂仁0.9克(研细)神曲(炒)1.2克 槟榔0.9克 麦芽(炒)1.2克 青皮(去瓤)0.9克 枳实(麸炒)1.2克 半夏 茯苓各1.5克 甘草(炙)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宽中和胃。治气滞湿阻,胸膈胀满,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55、丁沉透膈汤

处方丁香15克 沉香15克 木香15克(并不见火)人参(去芦)15克 青皮(去白)神曲各30克 茯苓(去皮)甘草(炙)陈皮(去白)厚朴(姜汁制)草果仁 藿香叶(去土)半夏(泡七次)缩砂仁(去壳)各60克 白豆蔻(去壳)白术(去芦,炒)麦蘖(炒)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1枚同煎,去滓热服。

摘录《卜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56、香藭散

处方香附子(去毛,炒)180克 藁本(去芦)120克 川劳(锉)橘皮(去白)各60克 甘草45克(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散表邪。治伤风感寒,头痛恶寒,胸脘痞闷,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处方57、七制香附丸

处方香附(醋制)3.42干克 生地 生白芍 当归 熟地各120克 川芎120克 艾炭60克 白术(麸炒)益母草各120克 甘草30克 山萸肉(酒制)60克 炒枣仁60克 茯苓(去皮)120克 生阿胶 天冬各60克 砂仁45克 人参 (去芦)30克 黄芩60克 延胡(醋制)45克

制法用生艾叶30克,小茴香30克,大米30克,三味熬透去滓取汁,再和鲜牛乳210克,大盐(化水)21克,拌方内香附,浸透微炒,和群药共为细粉,黄酒泛小丸。

功能主治开郁顺气,调经养血。治血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猜,饮食扶少,四股无力,或腹内血块,攻审作痛,及寒湿白带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58、白散子

处方白附子 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牵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须极慢火炒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适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三五行,泻出恶物即愈,次用清凉膏贴之。

摘录《中藏经》

处方59、神奇散

处方当归3克 川芎2.1克 白芍药(酒炒)3克 生地黄6克 陈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术(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实(炒)3克乌梅3个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槟榔3克 木通3克 猪苓3克 黄芩(炒)3克 黄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药3克 天门冬(去心)3克 麦门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噎食翻胃,三阳枯竭,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60、利膈豁痰汤

处方半夏 橘红 枳实 槟榔 沉香 桔梗 栝楼 黄连(炒)栀子(炒)香附(制)细茶 白芥子 石膏

功能主治治噎膈。气结痰壅,郁而化热,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广要》引《证治大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