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乌藨连的处方(四十二)

浏览

乌藨连(别名细辛、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鸡心七,白三百棒,红三百棒,茹叶细辛。),味微甘;涩;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疮痈肿毒;乳房硬肿;麻疹热毒;头痛;牙痛跌扑损伤;开放性骨折;咳血;刀伤出血。小编整理出含有乌藨连的处方共264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61~2520共60个。

处方1、麻黄左经汤

处方麻黄(去节)干葛 细辛 白术(切,米泔浸)茯苓 防己 桂心(不见火)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脚气,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手足挛痹,行步艰难,憎寒发热,无汗,或自汗恶风,头痛眩晕,腰重,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处方2、麻黄茱萸汤

别名麻黄吴茱萸汤(《医学纲目》卷十五)。

处方麻黄 羌活各1.5克 吴茱萸 黄耆 升麻各0.9克 黄芩 当归 黄柏 藁本各0.6克 川芎 蔓荆子 柴胡 苍术 黄连 半夏各0.3克 细辛少许红花少许

制法上锉碎,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胸中痛,头痛,食减少,咽嗌不利,右寸脉弦急。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食后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香膏

处方白芷 当归 芎藭 细辛 辛夷 通草 桂心 熏草各22.5克

功能主治治鼻中窒塞。

用法用量上八味,哎咀,苦酒渍一宿,以猪膏14克,煎至白芷色黄成膏,滤去滓。取少许点鼻中,或绵裹塞鼻中。以愈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小品方》

处方4、鹭鸶喀丸

别名鹭鸶咳丸(《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杏仁(去皮,炒)60克 牛蒡子(炒)30克 生石膏60克 栀子(炒)60克 天花粉60克 紫苏子(炒)回克 甘草12克 瓜蒌皮60克 麻黄12克 青黛30克 蛤壳60克 射干30克 白芥子(炒)12克 细辛6克

制法上药十四味,共研细粉,过罗,每552克细粉兑龙延香1.5克,麝香0.6克,共研细,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宣肺热,止嗽化痰。治小儿百日咳。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甚则呛血、音哑,面目浮肿,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每日二次,温开水或煮梨汤过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6、赤丸

处方茯苓56克 半夏56克(洗)乌头28克(炮)细辛14克

制法上四味,研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酒饮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备注方中乌头温经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细辛、茯苓、半夏温化寒饮;阴寒内盛,血瘀不行,故用朱砂以通血脉。合用可奏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7、神应散

处方川芎 防风 升麻 细辛 茯苓 白芷香附子 荜茇 甘松各等分 石膏三倍量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牢牙。治牙疼。

用法用量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时漱去。可常用。

摘录《杂类名方》

处方8、发郁汤

处方丹皮 柴胡 羌活 葛根 远志 菖蒲 葱白 细辛

功能主治腠理闭塞,邪热怫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9、南星散

处方天南星30克 枳壳(制)细辛各15克 木香 甘草(炙)各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痰咳嗽,胸膈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7片,慢火炖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处方10、甘菊膏

处方甘菊60克 莽草 芎藭 甘草(炙)防风 黄芩 大戟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芍药45克 细辛 大黄 蜀椒(去目,闭口,汗)杜仲 黄耆各15克 白芷3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以腊月猪脂800毫升,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黄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金疮,痈疽。

用法用量敷疮上,一日易二次。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11、骨刺丸

处方制川乌30克 制草乌30克 细辛30克 白芷30克 当归30克 萆薢60克 红花60克

制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治损伤后期及骨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丸9克,每次1~2丸,日服三次。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12、黄紫丹

处方白术15克 茯苓9克 当归15克 羌活3克 紫苏3克 甘草3克 细辛1.5克 黄芩3克 麦冬15克 人参3克 贝母3克

功能主治治脾肾两虚,风邪外客,头痛发热,身疼腰重,骨节酸痛,恶风无汗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13、枳术汤

处方肉桂(去皮,不见火)22克 附子(炮,去皮、脐)细辛(洗,去土、叶)白术各30克 桔梗(去芦,锉,炒)槟榔 甘草(炙)各22克 枳实(面炒)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阳虚气滞,水饮内停,心下坚硬如杯。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4、雄黄合剂

处方雄黄9克 吴萸9克 贝母12克 威灵仙12克 五灵脂g克 白芷9克 细辛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服9克,一日三次,用开水及酒送下。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5、天蓼木丸

处方天蓼木30克 天麻15克 芎藭15克 独活15克 细辛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藁本15克 白附子15克(炮裂)乌蛇30克(酒浸,炙令黄,去皮、骨)巴戟15克 石斛15克(去根)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蛇床子15克 麝香7.5克(细研)晚蚕蛾15克(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温痹痛,脚膝缓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16、羌活防风汤

处方羌活 防风 川芎 藁本 当归 芍药 甘草各30克 地榆 细辛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邪初在表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225毫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17、救苦汤

别名还阴救苦汤(《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桔梗 连翘 红花 细辛各0.3克 当归身(夏月减半)炙甘草各1.5克 龙胞草 苍术各2克 黄连 羌活 升麻 柴胡 防风 藁本各3克 知母 生地黄 黄柏 黄芩各4.5克 川芎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眼暴发赤肿,睑高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8、安荣散

处方麦门冬(去心)通草 滑石各6克 当归(去芦,酒浸)灯心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 细辛(洗)各3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平素酒色过度,伤其血气,水脏闭涩,遂成子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煎麦门冬汤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9、透顶散

处方细辛(表白者)3茎 瓜蒂7个 丁香3粒 糯米7粒 脑子 麝香各1黑豆大

制法上将脑、麝入乳钵内研极细,将前四味另研为末,然后入乳钵内,荡起脑、麝令匀,用瓦罐子盛之,谨闭罐口。

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夹脑风,并一切头风,不问年深日近。

用法用量用时取少许搐鼻中。良久出涎则安。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一

处方20、白及散

处方白及0.3克 细辛0.3克 防风0.3克(去芦头)柏子仁0.3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一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处方21、人参丸

处方人参60克 桂心 牡蛎(熬)薯蓣 黄柏 细辛 附子(炮)苦参各22.5克 泽泻37.5克 奏门冬(去心)干姜 干地黄各30克 菟丝子15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酒送下。痹证,加炮附子7.5克;妇人血崩,加干地黄15克(一本作黄柏30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芜荑。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22、防风散

别名圆翳防风散(《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处方茺蔚子 防风 桔梗 五味子 知母各60克 黑参 川大黄 细辛 芒消 车前子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主圆翳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薄烟轻雾;渐渐加重,继则黑睛上出现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视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痒,渐至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处方23、防风羌活汤

处方防风 川羌活 半夏(姜制)黄芩(酒洗)南星(姜制)北细辛 白术(土炒)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风寒或痰湿在脑,眉棱骨痛及头脑昏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24、香膏

别名木香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当归 芎藭 青木香 细辛 通草 蕤核仁 白芷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鼻中不通利窒塞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切,以羊髓微火煎,白芷色黄膏成,去滓。以小豆许纳鼻中,每日二次。以愈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

处方25、还阴退翳丸

处方黄芩 玄参 生地 知母各9克 茺蔚子 细辛各3克 防风 车前子 桔梗各4.5克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散风退翳。治肝肾伏热,瞳神内生白翳,自上而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白开水冲服。

摘录《眼科金镜》卷二

处方26、神圣散

处方麻黄15克(去根、节)细辛15克 千蝎15克(一半微炒,一半生用)藿香1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头偏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薄荷酒或荆芥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处方27、吴茱萸汤

处方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28、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川芎 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甘草(炙)玄参(去芦)各30克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60克 草决明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泻火,退翳明目。治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眵多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7.5克,临卧时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29、胡桐泪散

处方胡桐泪 细辛 川芎 白芷各4.5克 寒水石(煅)6克 生地3克 青盐0.6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牙宣。

用法用量干掺牙龈患处,待炖饭时,以温水漱去,少时再上。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30、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 白术 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 橘红 细辛 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化痰止咳。治肺胃俱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曾经解利者通用。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处方31、三痹汤

别名改定三资汤(《类证治裁》卷五)。

处方人参 黄耆(酒炒)白术 当归 川芎 白芍 茯苓各3克 甘草(炙)桂心 防己 防风 乌头(炮)各1.5克 细辛(三分,约合0.9至1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32、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3、升麻散

处方升麻 荆芥穗 川芎 细辛(去苗、叶、土)防风各15克 露蜂房3克 川椒(去目,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治牙疼。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两三沸,去滓,温漱冷吐。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34、人参荆芥散

别名人参荆芥汤《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荆芥穗 麻黄(去根、节)细辛(去土,洗)桔梗(去芦,锉,炒)陈皮(去白)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 通草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或感风热,痰多咳嗽,头目不清,言语不出,咽干痰实,或项背强硬,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5、三痹汤

处方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30克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15克 黄耆 川牛膝各30克

功能主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

用法用量上药嚼咀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处方36、羌乌散

处方羌活 细辛各3克 川乌 草乌(上二味俱用童便浸一宿)各3克 酒芩 炙草各1.5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寒上攻,眉棱骨痛。

用法用量冲服。

摘录《病机沙篆》

处方37、加味调中益气汤

处方陈皮 黄柏(酒炒)各0.9克 升麻(去粗皮)柴胡(去芦)各1.2克 人参 甘草(炙)苍术各18克(米泔浸)黄耆3克 川芎1.8克 蔓荆子0.9克(杵去皮)细辛0.6克 (一方有木香0.6克,无黄柏)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气血俱虚头痛。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如大便虚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此血虚血涩也,加当归身1.5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四引东垣方

处方38、肝脾两补汤

处方生地24克,熟地24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乌贼骨12克,杞子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柏子仁10克,细辛2克,柴胡6克,甘草6克,山药15克。

功能主治补肝血,健脾益气。主肝脾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良方大全》

处方39、不换金丹

处方荆芥穗 白僵蚕(炒)天麻 甘草(炙)各30克 羌活(去芦)川芎 白附子(生用)川乌头(生用)细辛(去叶)蝎梢(去毒,炒)藿香叶各15克 薄荷90克 防风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风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如口歪向左,即于右腮上涂之便正。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40、调肝散

处方半夏(制)0.9克 辣桂 宣木瓜 当归 川芎 牛膝 细辛各0.6克 石菖蒲 酸枣仁(汤浸,去皮,微炒)甘草(炙)各0.3克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八

处方41、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用法用量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备注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摘录伤寒论

处方42、熏膈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桂心(不见火)细辛(去叶)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远志(去心,炒)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各6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治胸膈闷塞作噎。

用法用量绵裹,每用1丸,食后含化,一日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43、辰砂远志丸

处方石菖蒲(去须,洗)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人参(去芦)茯神(去木)川芎 山芋 铁粉 麦门冬(用水湿润,去心)天麻 半夏曲 南星(锉骰子大,麸炒黄)白附子(生)各30克 细辛(去叶)辰砂(水飞)各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生姜150克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绿豆大,别以朱砂为衣,晒干。

功能主治消风化痰,镇心安神。主风痰上扰,惊悸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30~50粒,夜卧时用生姜汤送下,小儿减丸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二

处方44、蕤仁洗眼汤

处方蕤仁(去皮,研)刃克 苦竹叶(洗,细切)3握 细辛(去苗叶)15克

功能主治治眼中飞血赤脉,及发痛。

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1.2升,煎取600毫升,滤去滓,微洗眼,冷即再暖,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45、夺命汤

处方银花 金钱重楼(即草河车)黄连 赤芍 泽兰 细辛 僵蚕 蝉蜕 青皮 甘草 羌活 独活 防风

功能主治主疔毒,痈肿。

用法用量剂量随时斟酌。水煎服。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46、独活细辛汤

处方独活 细辛 川芎 秦艽 生地羌活防风 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47、仓公当归汤

别名仓公当归酒(《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处方当归 防风各2.5克 独活3克 麻黄3.5克 附子3克 细辛1.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成痉。

用法用量以酒500毫升,水300毫升,煮取300毫升,服100毫升。口不开者,格口纳汤。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处方48、救脑汤

处方辛夷9克 川芎30克 细辛3克 当归30克 蔓荆子6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养血。治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细辛、蔓荆为祛风邪、治头痛之要药,得辛夷之导引,则直入于脑。但三药皆为耗血之品,与川芎同用,虽亦能愈头痛,然而过于辛散,能耗营血,故又加入当归以补血,使邪去而血不伤。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49、小青龙加石膏汤

处方麻黄9克 芍药9克 桂枝6克 细辛3克 甘草6克 干姜3克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 石膏9克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清热除烦。治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0、回阳汤

处方附子 人参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茯苓 五味子 细辛 车前子 甘草

功能主治治眼珠淡红,羞明难开。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1枚、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51、散偏定痛饮

处方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蒺藜15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牛子20克,升麻10克,地骨皮30克,白芥子15克,细辛6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止痉散(分冲)6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平肝祛风,止痛。主气滞血瘀,风痰阻络。(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靳文清方

处方52、麻黄五味子汤

处方麻黄9克(去节)五味子6克 甘草6克(炙)半夏9克(洗)干姜3克 细辛3克 桂心6克 杏仁9克(去皮、尖)

制法上八味,切碎。

功能主治治咳嗽。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莱、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53、胡椒理中丸

处方胡椒 荜茇 干姜 款冬花 甘草(炙)橘皮 高良姜 细辛各120克 白术150克

制法上九味,捣末过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逆气,不能饮食,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一日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桃、李、雀肉、生菜、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54、银花汤

处方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黄芩12克,大青叶15克,鱼腥草30克,苍耳子15克,细辛4克,生石膏30克,白芷12克,辛荑9克。

功能主治清肺泻胃,解毒祛秽。主肺胃蕴热,热毒循经上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关思友方

处方55、麒麟竭膏

处方麒鳞竭15克 雄黄15克(细研)密陀僧15克(细研)雌黄7.5克(细研)乱发15克 朱砂15克(细研)乳香30克(细研)黄耆30克 白芍药30克 牡丹30克 连翘30克 丁香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当归30克 牛膝30克(去苗)细辛30克 白芷30克 松脂60克 蜡90克 黄丹660克 麻黄60克 油1.25千克

制法上药黄耆等一十二味,细锉,入油浸一宿,后用文火煎诸药色黑,滤出;次下松脂、乳香、蜡,消熔尽,以绵滤去滓,拭铛令净,却下药油,以慢火熬;相次入黄丹,不住手以柳木篦搅,候色变,滴于水碗内,捻看软硬得所,歇良久,入麒鳞竭、雄黄、雌黄、密陀僧、朱砂等末,倾于瓷盒内,摊纸上令匀。

功能主治收毒,止痛,暖肌。治痈疽发背及恶疮毒肿溃后,脓水不住,肌肉不生者。

用法用量每日两次贴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处方56、麻黄杏仁饮

处方麻黄 桔梗 前胡 黄芩 陈皮 半夏各3克 杏仁 细辛各2.4克 防风2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脉浮紧。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57、麻黄细辛附子汤

别名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处方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 附子3克(炮)

功能主治助阳解表。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摘录《伤寒论》

处方58、半夏茯苓汤

处方半夏12克 茯苓 干地黄各6克 橘皮 人参 芍药 旋复花 芎藭 桔梗 甘草各9克 细辛3克 生姜12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益气养血。主妊娠气血两虚,痰饮内停,胃气不和,致患恶阻,肢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嗜食酸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煮取32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59、加减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15克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9克 甘草10.5克 当归15克 北细辛4.5克 防风 官桂各0.3克 半夏21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姜1片、枣1枚,水煎,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处方60、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 干姜(炮)各18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