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乌藨连的处方(五)

浏览

乌藨连(别名细辛、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鸡心七,白三百棒,红三百棒,茹叶细辛。),味微甘;涩;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疮痈肿毒;乳房硬肿;麻疹热毒;头痛;牙痛跌扑损伤;开放性骨折;咳血;刀伤出血。小编整理出含有乌藨连的处方共264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漏芦汤

处方漏芦1分,连翘1分,白蔹1分,芒消1分,甘草(炙)1分,细辛3分,升麻3分,枳实(炙)3分,麻黄(去节)3分,黄芩3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热毒痈疽,赤白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水1升,煮5合,7日儿1合为3服,1岁服5合。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处方2、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炒)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桔梗(炒)1分,防风(去叉)1分,芎䓖1分,紫菀(去苗土)1分,羌活(去芦头)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分,甘草(炙)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气感寒,先觉发嚏,次加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稍热徐徐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3、揩齿龙骨散

处方龙骨1分,细辛1分,石膏1分,藁本1分,白芷1分,芎䓖1分,升麻1分,龙葵花半两,凝水石半两,盐花(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以瓷器盛,别用生地黄3斤,以竹刀细切,晒干,入盐花水拌,于铜器中熬令黑色,又取巨胜子5两,炒猪牙皂角3斤,以盐水浸一宿,炙梧桐子半两,牛膝半斤切,捣罗为散,与前散和令匀。

功能主治揩齿壁净令白。主齿垢口臭。

用法用量每晨、临卧,以指点揩齿上。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

处方4、黄耆益气汤

处方黄耆1钱(蜜炒),人参5分,白术5分,陈皮5分,半夏5分(姜汁炒),当归5分(酒炒),川芎5分,藁本5分,甘草(炙)5分,升麻3分,黄柏3分(酒炒),细辛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气虚头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5、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川升麻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玄参1两,黄芩1两,车前子1两,细辛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风热毒气上攻,两睑肿硬如桃李,目开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6、揩齿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叶)1分,升麻1分,白芷1分,藁本(去苗土)1分,沉香(锉)1分,丁香1分,石膏(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每日用柳枝咬头令软,点药揩齿。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7、脚气散

处方牛膝3两,硇砂3两,细辛3两,丹参3两,白术3两,郁李仁(去皮)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气消肿,利小便。主脚弱上气,痹满不能食;胀肿;兼疗风虚冷胀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日3次。

注意春、秋、冬三月时得服,夏热不可服;忌桃、李、雀肉、生菜。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处方8、橘皮汤

处方半夏(洗)5钱,茯苓3钱,陈皮3钱,细辛1钱,人参1钱,旋覆花1钱,青皮2钱,桔梗2钱,枳壳2钱,炙甘草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痰甚,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9、磁石浸酒

别名磁石酒

处方磁石5两(捣碎,水淘去赤汁),山茱萸1两,木通1两,防风1两(去芦头),薯蓣1两,菖蒲2两,远志1两(去心),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蔓荆子1两,甘菊花1两,芎䓖1两,细辛1两,肉桂1两(去皱皮),熟干地黄3两,干姜1两(炮裂,锉),白茯苓1两。

功能主治风虚,耳中悾悾闹,便聋不闻人语声。

用法用量磁石酒(《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10、麻黄温痹汤

处方麻黄10g,羌活10g,独活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八里麻1g,桂枝10g,黄耆20g,川牛膝12g,木瓜12g,威灵仙12g,鸡血藤10g,细辛3g,制附块10g,伸筋草10g,寻骨风10g,苍耳子10g,秦艽10g,桑寄生10g,炙甘草10g。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留滞关节,关节肿大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气血虚亏,可酌加党参、枸杞、当归、白芍以扶正气。

摘录《千家妙方》卷上引范国(木梁)方

处方11、斑浮鸠散

处方斑浮鸠1头(治如食法,炙令熟),决明子半升,细辛2两,防风2两。

制法上(口父)咀,合封15日,为末。

功能主治眼青盲无所见。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2。

摘录《医心方》卷五

处方12、接骨定痛丹

处方商陆3钱,乌药3钱,川芎3钱,大腹皮3钱,炒细辛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接骨定痛。

用法用量酒冲服6-7厘。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13、调荣饮

别名调荣散

处方华阴细辛1分,莪术1分,辣桂1分,赤芍药1分,延胡索1分,当归1分,川芎1分,白芷1分,槟榔1分,大腹皮1分,桑白皮(炒)1分,瞿麦穗1分,赤茯苓1分,陈皮1分,葶苈(炒香)1分,大黄(湿纸煨)1分,甘草(炙)1分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曰血分。

用法用量调荣散(《赤水玄珠》卷五)。

摘录《直指》卷十七

处方14、揩齿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叶)1分,升麻1分,甘松香(去土)1分,零陵香1分,藿香叶1分,当归(切,焙)1分,铅丹(研)1分,白芷1分,地骨皮1分,凝水石1分,笋灰1分,牛膝(切,焙)1分,麝香(别研)1分,白檀香(锉)1两。

制法上研为末,与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揩齿,温水漱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15、黄芩散

处方黄芩2两,秦皮半两(真者),莽草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川芎半两,黄连半两,羌活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恶血脓汁,活血,调荣卫。主疮肿,癌。

用法用量每用1两半,以猪蹄煮熟,去蹄,入前药煎数沸,通手以绵惹洗癌疮,直至药冷为度,洗后使麝香膏贴。春、冬1日1洗,夏、秋1日2洗。

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处方16、藁本汤

别名补肝汤

处方藁本(去苗)1两,白芷半两,车前子半两,石决明(刮洗,捣如粉)1两,芍药1两,天麻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风毒,眼赤痛多热泪,岁月寝久。暴风客热外侵,白晴肿胀。

用法用量补肝汤(《普济方》卷七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7、黄耆酒

处方黄耆1两半,防风1两半,细辛1两半,独活1两半,川芎1两半,牛膝1两半,附子1两,川椒1两,炙草1两,川乌7钱,山萸7钱,秦艽7钱,葛根7钱。

功能主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浸酒,日、午、夜服3次。虚,加肉苁蓉;下利,加女萎;多忘,加石斛、菖蒲。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处方18、麻黄散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桔梗3分(去芦头),川乌头1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白术3分,桂心3分,干姜3分(炮裂,锉),防风3分(去芦头),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预防瘟疫。主时气相染易,即须回避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19、羚羊角散

别名防风汤

处方羚羊角屑3分,羌活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决明子半两,车前子3分,防风3分(去芦头),玄参半两,细辛3分,甘菊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见黑花,或眼暗后变为青盲。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一○九)。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20、蒺藜丸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秦艽1两(去苗),羌活半两,苦参半两(锉),黄芩半两,赤茯苓1两,细辛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瘙痒,生(疒咅)(疒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21、槟榔丸

处方桂心、干姜、茯苓、槟榔、甘草、人参、细辛、诃子皮、白芍药、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膈、食膈、冷膈、气膈、热膈。或宿酒不消,或为霍乱,或心痛醋心,腹胁气胀,不食,或饮食伤饱。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心,嚼破服亦可。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22、干姜丸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半两,射干1两,马蔺子1两(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细辛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忧恚气滞,胃寒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3、鹿角散

处方鹿角长1握,牛乳3升,芎䓖3两,细辛3两,天门冬3两,白芷3两,白附子3两,白术3两,白敛3两,杏仁2-7枚,酥3两。

功能主治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

用法用量本方改成膏剂,名“鹿角膏”(见《圣惠》)。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24、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车前子1两,细辛1两,黄芩1两,五味子1两,苍术1两,黄连1两。

功能主治小儿两睑时常赤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25、揩齿金牙散

别名金牙散

处方金牙(入瓷瓶内,泥固济,火烧1日,研)5两,蟾酥少许,细辛(去苗叶)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芷半两,升麻1两。

制法上为末,用荞麦面4两,新麻油和成片,将前药末裹作团,顿砖上,四畔以炭火烧一饭久,取出候冷,和团再捣罗为末,别研龙脑、麝香各少许,丹砂、雄黄各半两,再同研匀,用瓷合盛。

功能主治久揩黑髭发。主牙齿疼痛,出血。

用法用量金牙散(《普济方》卷七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6、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大黄(锉,炒令香熟)1两,防风(去叉)3分,龙胆(去土)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心)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气壅实,目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27、川芎散

处方川芎3钱,白芷2钱,细辛半两(去叶),荜茇1分,石膏(煅)1钱半,防风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白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处方28、丁香散

处方苦丁香5钱,川乌(炮)3钱,香白芷3钱,草乌3钱,牙皂(炮)3钱,细辛3钱,胡椒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竹筒将药吹入肛门内,即通。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29、黄耆酒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牛膝3两,苁蓉3两,细辛3两,甘草3两,葛根1两半,当归1两半,菖蒲1两半,山茱萸2两,桂心2两,钟乳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大黄1两,石南1两。

制法上(口父)咀,无所熬炼,清酒3斗渍之。

功能主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大虚,加苁蓉3两;下痢,加女萎3两;多忘,加菖蒲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专主风虚,而所见诸病靡不由风虚所致。故用乌、附,用姜、桂,用防、独,用葛根,用芎、归,用大黄,靡不由风虚变证。然酒醴之制,非专一人,虽五脏受邪,靡不由风虚内贼,所以汇次诸药渍之以酒,随宜而用,非比汤液之随证施治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30、辟瘟散

处方茅山苍术5钱,草果(去壳,煨)2钱,贯仲2钱,羌活2钱,生甘草2钱,法半夏2钱,川芎2钱,公丁香2钱,防风1钱,荆芥尾2钱,细辛1钱,枳壳2钱,皂角(去皮,刮去子)2钱,香薷1钱,豆砂1钱,石菖蒲1钱,滑石2钱,藿香2钱,熟军2钱,桔梗1钱5分,神曲1钱,前胡2钱,白芷2钱,红胡(酒炒)1钱5分,陈皮2钱,薄荷2钱,广木香2钱,梗朴2钱。

制法上为细末,绸绢节净,用好瓶收贮,勿令漏气。

功能主治伤风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背强腰痛,目胀鼻塞,身重,风痰咳嗽,上呕下泻,口渴便赤,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四时不正之气,霍乱转筋,痧症,瘟疫,瘴气,疠气、疟疾、赤眼、口疮、湿流毒、流注、脚气、腮肿、火喉、喉痈,喉风,喉肿,痢,热斑症,赤游。并治朱砂症,又名心经症,其病即起,初时脉息周散,牙关紧闭,手足麻木,浑身发软,闭目不语,喉肿心疼,心慌。

用法用量用本方治朱砂症,须急视前后心有红丝者,点用针刺破出血,内有红丝,随即挑出血,即好,出紫血即愈,可免事。惟此症传染甚多,顷刻不救,急宜早早备用。

摘录《应验简便良方》卷下

处方31、菟丝子丸

处方菟丝子(酒浸1宿,捣末)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萆薢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柏子仁(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石斛(去根)1两,远志(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棘刺2两,石龙芮3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黄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白浊,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32、葱豉白虎汤

处方鲜葱白3枚,豆豉3钱,生石膏4钱,知母3钱,细辛3分,生甘草5分,粳米3钱(荷叶包)。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处方33、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雄黄(研)1两半,细辛(去苗叶)3分,黄柏(去粗皮)3分,干姜1分。

制法上为散,研令至细,以密器盛。

功能主治目赤眦烂生疮,冲风泪出。

用法用量每取2黍米许,点两目眦,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34、搐鼻药

别名搐鼻散

处方雄黄(水透过)2钱,辰砂2钱,细辛半两,脑少许,麝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目风热肿赤难开。

用法用量搐鼻散(《银海精微》卷下)。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35、菊花散

处方菊花、川芎、细辛、白芷、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冷泪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菊花丸”。

摘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处方36、黄末子

处方川乌(炮)5钱,草乌(醋煮,炒)5钱,降真香5钱,枫香5钱,肉桂5钱,松香5钱,姜黄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细辛5钱,当归1两,赤芍药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川芎1两,蒲黄1两,白芷1两,五加皮1两,桔梗1两,骨碎补1两,苍术(醋煮)1两,何首乌1两,川牛膝1两,片姜黄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瘫痪顽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风。

用法用量酒调下。欲好之际,加自然铜(制)1两。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37、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细辛(去苗叶)、紫苑(去苗土)、决明子(微炒)、车前子、苦根(干者,锉碎)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斑疮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38、救苦丹

处方麻黄(去根节,洗净晒干)4两(研极细末,温水浸,用细布取汁,余滓再捣再浸再取汁,必要洁净细腻为上),甘草(炙,去皮净,研极细末)4两(凉水浸,照前取汁),赤芍1两(研极细末,温水浸,照前取汁),升麻(微炒)1两(研极细末,凉水浸取汁),朱砂1两5钱(研极细,水飞),雄黄1两5钱(研极细,水飞),当归身2两(研极细,温酒浸取汁),人参(去芦尽,研极细末)1两(温酒浸取汁),柴胡(去芦,研极细末)1两(温水浸取汁),细辛5钱(研极细末,温水浸取汁),枳实(去心,研极细末)5钱(温水浸取汁)。

制法上药各味浸汁与研细药共合一处,阴干再研,醋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感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1丸,雄黄5分(研极细),新汲水半盏,调雄黄连药送下。用厚被盖暖处,香烧3寸,汗出即愈。春、夏,加石膏5钱(水飞);秋、冬,加桂皮5钱(研极细末,温水浸取汁)。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引通真子方

处方39、雷火针

处方生乳香1钱,生没药1钱,公丁香1钱,生松香1钱,桂枝1钱,杜仲炭(盐炒)1钱,生枳壳1钱,皂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独活1钱,制山甲1钱(以上共为细末),艾绒2两,硫黄面2钱,麝香5分,雄黄面1钱。

制法先将艾绒放在火纸上,用藤棍打平,将细粉撒匀,再将硫黄面、麝香、雄黄面3味和匀撒在上层,用纸1张,盖在药上卷好,再用纸3张将外裹紧,擀至极坚固为度,去掉纸2张,再用红京纹纸包严,每支长约9寸8分,外部涂刷鸡子清,待阴干后装桶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驱风散寒。主筋骨麻木,受风受寒,肩臂疼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用时将针以火燃着一端,熏患处。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40、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用法用量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防风辛甘,缓肝补肝,以防风淫之内侵,故曰防风,其祛风不拘经络,无所不到;细辛辛温,达肾气,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阴头痛;甘草以补土和中;茶叶甘苦寒,轻清上浮,能升清阳于上,而降浊阴于下,聪明耳目,开爽精神,虽非风药,而能助诸药,以散风除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偏头痛:作者用《局方》川芎茶调散原方治疗126例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83.3%。患者偏头痛为阵发性,可以固定或交替发作,右侧多于左侧,且都伴有神经忧郁状态。

摘录《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41、干蓝汤

处方干蓝1两,车前子1两,秦皮(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决明子(炒)1两,山栀子仁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蕤仁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眦生赤脉息肉,涩痛不开,热势不歇,及目睛昏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苦竹叶10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2、蓝实丸

处方蓝实半两,决明子半两,青葙子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地肤子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茺蔚子半两,车前子半两,蕤仁(汤浸,去赤皮)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生干地黄半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兔肝1具(晒干),鲤鱼胆(晒干)7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风热,两目(目荒)(目荒),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43、菟丝子丸

处方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萆薢半两,补骨脂(炒)1分,防风(去叉)1分,硫黄1分,续断1两,巴戟天(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2铢,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阳道痿弱,呕逆多唾,体瘦精神不爽,不思饮食,腰脚沉重,脐腹急痛,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杨子建护命方》

处方44、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当归1两,细辛半两,木通1两(锉),芎䓖1两,黄连1两,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白及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痈肿已作脓。

用法用量每用鸡子白和,涂于故细布上,以贴肿处,燥复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45、黄耆防风饮子

处方蔓荆子半钱,黄芩半钱,炙甘草1钱,黄耆1钱,防风1钱,葛根1钱半,细辛2分。

功能主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卷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眦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大热服。

各家论述方以蔓荆子、细辛为君,除手太阳、手少阴之邪,肝为二经之母,子母平安,此实则泻其子也;以甘草、葛根为臣,治足太阴、足阳明之弱,肺为二经之子,母薄子单,此虚则补其母也;黄耆实皮毛,防风散滞气,用之以为佐;黄芩疗湿热,去目中赤肿,为之使也。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46、擦牙乌须方

处方青盐1两,没石子1钱,细辛2钱,破故纸1两(炒芳香),地骨皮1两,熟地黄1两(酒浸3日,砂锅焙干为末),槐角子1两,百药煎1钱。

制法上俱为细末,共8味。

功能主治乌须,明目,固齿。

用法用量每早擦牙,药咽下,定要1月,莫间1日。日常擦不拘,白须发每月按日摘去,再生必黑,永不白。又能明目固齿。正月初四、十四、十七日;二月初八、十四、二十一日;三月初八、初十、十一、十三日;四月初二、十六、十八、十九日;五月十六、二十日;六月初四、十七、二十四、二十九日;七月初三、初四、十八、二十八日;八月十五、十九日;九月初二、初四、十五日、二十五日;十月初七,初十、十三、二十二日;十一月初十、十五、十七、三十日;十二月初七、初十、十六、二十日。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47、搐鼻夺命散

处方蔓荆叶4钱,石菖蒲4钱,谷精草4钱,东平薄荷4钱,芎䓖2钱半,藜芦2钱,细辛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口眼喎[音 wāi]斜,痰涎壅塞,半身偏废;及卒中风痫,即阴证伤寒,手指青冷,诸般眼疾暴发者。

用法用量先令患者吃葱茶1盏,后噙水在口,却用手捻药末少许搐入鼻内;如手不可动,以苇管吹入。即时痰唾涕喷,随时见效,如3次吹药不涕喷,其病难治,以顺气之药,服之为妙。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八引《德生堂方》

处方48、槐枝八仙散

处方新槐枝(取东引者5握,细锉,对本人秤重)1两半,生干地黄1两,地骨皮1两,梧桐律1两,莽草1两,细辛(去苗)半两,青盐2钱半,乳香2钱半(另研)。

制法上除槐枝、乳香、青盐外,同为细末,另外槐枝、乳香、青盐搅匀停,分作8服。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盏,煎3沸,去滓,带热缓缓漱之,误咽无妨,冷即吐去。痛愈不宜再漱。

注意忌甘甜之物。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49、擦牙散

处方细辛、川芎、莲须、香附、生地黄、当归(以上俱烧过存性)、青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乌须固齿。

用法用量清晨擦牙,温水漱咽,日日不可间断。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50、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3分(镑),石斛3分(去根),芎䓖3分,知母3分(焙),山茱萸3分,薏苡仁3分,白芷3分,曲棘针3分(生用),甘草3分(炙),芍药3分,紫苑3分(去土),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叉),牛膝3分(酒浸,切,焙),枳壳3分(去瓤,麸炒),蔓荆实3分(去皮),石南叶3分(酒醋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麻黄3分(去根节,煎掠去沫,焙),龙骨3分(去土),黄芩3分(去黑心),防己3分,白术3分,萆薢3分,干蔓菁花3分(炒),赤茯苓3分(去黑皮),葛根3分,羌活3分(去芦头),苍耳心3分(炒),车前子3分,桑白皮3分(锉),菊花3分(未开者),酸枣仁3分(炒),当归3分(切,焙),藁本3分(去苗土),秦艽3分(去苗土),细辛3分(去苗叶),丹参3分,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击破疮,或洗头、挑齿、灸疮、狗咬等中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2钱匕,空心、午时、夜卧温酒调下。要丸,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51、丁香散

处方草豆蔻、白芷、细辛、草乌、丁香、蝎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牙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净,以药擦之。

摘录《医统》卷六十四

处方52、菊花散

处方甘菊5钱,防风5钱,前胡5钱,细辛2钱半,桂心2钱半,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塞多涕。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诚书》卷七

处方53、川乌散

处方川乌(煨)、细辛、川芎、防风、生地、当归、乌药、甘草、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目有白星散乱,头昏眼花黑暗,属于气血衰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送下。

摘录《异授眼科》

处方54、麻药

处方川乌尖2钱5分,草乌尖2钱5分,生半夏2钱5分,生南星2钱5分,荜拔2钱5分,蟾酥2钱,胡椒5钱,细辛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敷之麻木不痛。主割毒疮或取箭头、枪子。

用法用量酒调搽。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55、痢圣散子

处方草果(去皮)、石菖蒲(去毛)、白茯苓、麻黄(去根节)、厚朴(姜汁炙)、独活、枳壳(麸炒)、藿香、白术、细辛(洗,去叶)、吴茱萸(去梗)、甘草(爁)、木猪苓(去皮)、苍术(浸)、良姜(去芦)、赤芍药、附子(炮,去皮脐)、藁本(去芦)、柴胡(去芦)、泽泻、防风(去芦)、半夏(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粗散。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赤白休息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薤白2条(劈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冷、油腻之物。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56、菖蒲丸

处方菖蒲6铢,乌头6铢,杏仁6铢,矾石6铢,细辛6铢,皂荚6铢,款冬花18铢,干姜18铢,桂心18铢,紫菀18铢,蜀椒5合,吴茱萸6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5丸,加至10丸,日3次。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经》以菖蒲为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要药,世人但知其有通心利窍、明耳目出声之功,咳逆绝不知用,是虑其温燥也。其辛、乌、姜、桂、椒、萸总取辛温散冷之用,其妙尤在稀涎散之皂荚、矾石助菖蒲开窍涤痰之力,杏仁、款冬、紫菀不过藉以引诸药入肺经耳。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57、擦牙散

处方藿香3钱,北细辛3钱,沉香3钱,白芷3钱,青盐3钱,广木香3钱,破故纸3钱,石膏(煅)1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齿。

用法用量早、晚擦牙。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58、鹿茸丸

处方鹿茸(去毛,酥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酒浸1宿,焙)1两,细辛(去苗叶,生用)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生用)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脏虚损,一切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用盐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59、调经回春膏

处方当归3两,生地1两,肉桂(去粗皮)1两,厚朴1两,全蝎1两,白芷1两,玄胡1两,防风1两,蓖麻子1两,杏仁1两,花粉1两,白芍1两,黄柏1两,玄参(去芦)1两,草乌1两,乌药1两,川芎1两,丹参1两,丝瓜络1两,细辛5钱,独活5钱,羌活5钱,枳实5钱,山甲6钱,桃仁6钱,三棱6钱,莪术6钱,红花6钱,牛膝6钱,黄连8钱,猪牙皂8钱,槟榔8钱,大黄1两4钱,川乌1两4钱,木香1两4钱,香附2两,益母草2两,熟地2两。上药酌于碎断,用香油320两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春用黄丹138两,秋用黄丹136两,搅匀成膏,取出放入冷水中,出火毒后,加热熔化,兑细料粉:丁香7钱,干姜2钱,阿魏1钱,乳香2钱,没药2钱,血竭2钱,肉桂(去粗皮)4两,冰片6钱,麝香2钱。

制法上研为细粉,每16两膏油,兑药粉8钱,搅匀摊贴,大张6钱,小张4钱。

功能主治理气通经,化瘀止痛。主月经不调,血色不正,瘀血结块,胁胀腹痛。

用法用量贴脐上。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60、寒食散

处方紫石英2两半,白石英2两半,赤石脂2两半,钟乳石2两半,硫黄2两半,海蛤(并研)2两半,防风2两半,栝楼2两半,白术7分,人参3两,桔梗5分,细辛5分,干姜5分,桂心5分,附子(炮)3分(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虚羸着床,医不能治者;或肾冷脱肛阴肿。

用法用量本方为散。酒服方寸匕,一日二次。中间节量,以意裁之。热烦闷可冷水洗面及手足身体,亦可浑身洗。名“五石更生散”。若热,去硫黄,赤石脂,名“三石更生散”。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引何候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