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乌藨连的处方(四)

浏览

乌藨连(别名细辛、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鸡心七,白三百棒,红三百棒,茹叶细辛。),味微甘;涩;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疮痈肿毒;乳房硬肿;麻疹热毒;头痛;牙痛跌扑损伤;开放性骨折;咳血;刀伤出血。小编整理出含有乌藨连的处方共264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麻黄散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搏,或呕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2、广圣散

处方苍术1斤(米泔水浸4时),川乌半斤(炮),草乌4两(炮),蝎梢2两,地龙2两(去土),天麻3两,细辛3两(去叶),川芎5两,白芷5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风毒肿,半身不遂,脑疽发背,疯犬咬伤,一切头风,伤寒,疔疮,臁疮,小儿风证。

用法用量治风毒肿、疯犬咬伤,每服1钱,温酒调下,外以水调搽患处;半身不遂,风寒暑湿,每服1钱,温酒调下;脑疽发背,以井花水调涂四畔,另用温酒调服;一切头风,用生葱搽,酒调下;伤寒,用温茶调下出汗;疔疮,用温酒调服,外醋调搽;臁疮,用井花水调搽;小儿风证,用薄荷汤调下。

注意忌一切猪荤。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八

处方3、救苦丹

处方羌活5分,防风5分,升麻5分,麻黄5分,生地吴茱萸5分,黄柏5分,连翅5分,当归3钱,黄连3钱,川芎2钱,藁本2钱,酒芩2钱,生芩2钱,苍术2钱,细辛1钱,甘草1钱,白术1钱,陈皮1钱,红花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痘疮自发热至见点,毒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量人大小,加煎剂内同服。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4、蒿草饮

处方青蒿1两,玄参1两,生地1两,川芎1两,夏枯草1两,细辛1钱,蔓荆子1钱。

功能主治鬓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轻,2剂愈。

摘录《洞天奥旨》卷五

处方5、搐鼻通天散

处方川芎1钱,细辛1钱,黎芦1钱,白芷1钱,防风1钱,薄荷1钱,猪牙皂角(刮去皮)3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卒暗中风倒地,牙关紧急,人事昏沉。

用法用量用芦筒纳药,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处方6、擦牙散

处方细辛(头末)1两,青盐1两,熟石膏1两。

制法上为细末,加灵药1钱和匀。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灵药:牙消一两、硼砂五钱、白矾三钱。上为细末,装在银罐内,放在火上烧线香一炷,俟香尽,加熊胆五分。

摘录《良方合壁》卷上

处方7、滑石散

处方滑石20分,石韦(去毛)2分,当归2分,通草2分,地胆(去足、熬)2分,钟乳(研)2分,车前子3分,瞿麦、蛇床子2分,细辛1分,蜂房(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石淋。茎中疼痛沥沥,昼夜百余行,内出石及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葵汁麦粥下,1日3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8、大黄汤

处方大黄4分,升麻2分,芍药3分,竹叶(切)5合,甘草1分,细辛半分,杏仁20个(麸炒,去皮尖)。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百日儿结实痰多,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6合,为3服。如儿未百日,用药量多少。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处方9、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锉)1两,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3分,防风(去叉)1分,当归(切,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芍药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诸痛,补不足。主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10、搐鼻散

别名搐鼻通天散

处方细辛(去叶)1两,皂角(去皮弦)1两,半夏(生用)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

功能主治梦魇、喉症牙关紧急及中恶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二

处方11、麻黄引气汤

处方麻黄5分,杏仁5分,生姜5分,半夏5分,石膏8两,紫苏4分,白前3分,细辛3分,桂心3分,竹叶(切)1升,橘皮2分。

功能主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劳役而邪并于肺,故用金匮厚朴麻黄汤中麻黄、石膏、细辛以泄肺满。泽漆汤中半夏、生姜、白前、桂心以涤痰垢,参入紫苏、橘皮、竹叶以助麻黄、半夏、石膏之力,引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喘息面肿随手可愈矣。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12、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别名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用法用量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临床应用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13、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

别名麻黄汤、解风痹汤

处方麻黄(去节)3两,枳实(炙)3两,防风3两,白术3两,细辛3两,石膏8两(碎,绵裹),生姜4两,附子(炮)4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肉极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为脾风,肉色败,鼻见黄色。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十九)、解风痹汤(《永乐大典》引《风科集验》)。

注意忌猪肉、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14、麻黄五味子汤

处方麻黄4两(去节),五味子5合,甘草2两(炙),半夏2两(洗),干姜5合,细辛2两,桂心6两,杏仁3两(去皮尖两仁者)。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温5服,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汤、生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15、聪耳丸

处方细辛。

制法上为末,溶黄蜡为丸,如鼠屎大。

功能主治诸般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1丸塞之。

注意戒怒气。

摘录《本草纲目》卷十三引《龚氏经验方》

处方16、广大重明汤

处方防风、北细辛、甘草、龙胆草、菊花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痒。

用法用量水煎,乘热洗。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一

处方17、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18、干姜散

别名干姜汤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9、避瘟丹

处方乳香、苍术、细辛、生甘草、川芎、降香、白檀。

制法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

用法用量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摘录《泻疫新论》卷下

处方20、川升麻散

处方细辛10两,防风10两,川芎10两,白芷10两,升麻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气牙宣。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每用少许揩牙,涎吐了,误咽无妨。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21、淋蘸防风汤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枳壳半两(去瓤),柳湍┌肓剑寄景肓剑鹦陌肓剑蓟畎肓剑浞堪肓剑ń钒肓剑颈钊拾肓剑总瓢肓剑追肓剑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