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莴苣子的处方

浏览

莴苣子(别名苣蕂子、白苣子、生菜子),味辛;苦;微温,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阴囊肿痛,本文介绍了含有莴苣子的处方10个。

处方1、灌耳散

处方雄黄1分,绿矾1分,吴蓝子1合,莴苣子1分,葱子1分,白芜荑1分,麝香1分。

制法上药于铁器内烧为灰,细研。

功能主治蚰蜒并诸杂虫蚁入耳。

用法用量方中吴蓝子、葱子,《圣济总录》作板蓝根、没心草。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2、黑神散

处方水蛭(瓦上焙存性)1两,天仙子(炮焦)1两,没药1两,乳香1两,羊胫腚骨(烧灰)1两,大叶莴苣子2两,萆薢2两,防风(去芦)2两,红芍药2两,草乌头半两自然铜半两,梧桐泪半两(无梧桐泪,用硼砂代之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接骨续筋。主打扑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1服定痛,2服接定,3服全可,觑病大小加减用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3、救生丹

处方寒食面4两(寒食日用水搜竹饼,阴干),千口土4两(蚁蜕土),土马鬃4两(乃墙上长须青苔),莴苣子49个,荆芥心49个(若嫩小者,则添1握),纥勒蔓心49个,雄黄1两(水研,飞过),乳香1两(别研,多为妙)。

制法上用砂石擂盆内烂研令匀,为丸如弹子大,晒干,当风处用葛布袋盛挂起。

功能主治刀刃所伤,出血不止,打扑伤损,及恶虫所伤,及发背痈疽等疾。

用法用量如治疮及毒,以1丸为率,细研,用新汲水调,饮清者;浓者用鸡鹅翎扫肿处,欲散则遍扫,欲聚则留头,才干再扫;如刀伤血出,干掺。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引《卫生家宝》

处方4、胡桃散

处方莴苣子、胡桃肉(去涩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下奶。

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5、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糯米3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3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6、立效方

别名立效散

处方粳米半合,糯米半合,莴苣子1合(并淘净),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乳汁。

用法用量立效散(《济阳纲目》卷十四)。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7、立效方

别名立效散

处方莴苣子1合,糯米1合。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乳汁不行。

用法用量立效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引《丹心》

处方8、趁痛丸

处方乳香 没药各9克 白莴苣子30克(炒黄)乌梅1个 白粟米3克(炒黄)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打扑闪损,腰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温酒细嚼服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9、圣灵丹

处方乳香9克(另研)乌梅5个(去核,细切,焙干,为末)白莴苣子84克(炒黄,捣为末)白米10克(另研细末)

制法上药再入乳钵内,研数百下,炼蜜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祛瘀定痛。通经活络。治跌打损伤,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细嚼,热汤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腹时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10、莴苣子粥

处方莴苣子10~15克 生甘草3~5 糯米或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煎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

功能主治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每天食3次,3~5天为一疗程。

摘录《本草纲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