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桃仁的处方(四)

浏览

桃仁(别名桃核仁、桃核人),苦甘;平;无毒,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小编整理出含有桃仁的处方共145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槟榔丸

处方槟榔(锉)2两,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面炒,研)1两,火麻仁(研)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

制法除桃仁、麻子仁研外,为末,再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受热,气不宣通,瘕聚沉虙,腹胁胀满,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1日2服,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2、解毒活血汤

处方连翘3钱,柴胡2钱,葛根2钱,生地5钱,赤芍3钱,红花5钱,桃仁8钱,川朴1钱(后下),当归1钱半,甘草2钱,苏木2两。

功能主治鼠疫。脉道阻滞,形容惨淡,神气模糊,恶核痛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轻证初起,每三点钟服1次,危证初起,两点钟服1次,或合数剂熬膏,连连服之。或热,或渴,或出汗,或吐血,加生石膏1两,鲜芦根汁1杯,和药膏服,并多服羚羊角,犀角所磨之汁;孕妇加桑寄生1两,黄芩1两,略减桃仁、红花。

摘录《衷中参西》中册

处方3、丹皮散

处方牡丹皮、当归、骨碎补、红花(酒浸)、续断、乳香、没药、桃仁、川芎、赤芍药、生地黄。

功能主治跌扑闪挫伤损,滞血疼痛。

用法用量水和酒煎服,用秫米饭乘热罨缚患处,冷又蒸换。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4、干姜丸

处方干姜1两,芎䓖1两,茯苓1两,消石1两,杏仁1两,水蛭1两,虻虫1两,桃仁1两,蛴螬1两,(庶虫)虫1两,柴胡2两,芍药2两,人参2两,大黄2两,蜀椒2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饮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姜丸虽本《玉函》抵当丸,兼《金匮》下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等法,而药味兼护,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药虽峻猛而用法最缓。虻、蛭、(庶虫)、螬攻血之专剂,济以消、黄、椒、姜,和以芎、归、芍药,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热互击之威;助以人参壮诸药力,续续循搜,为破干血之良法。盖入伏之瘀,在人身中与元气混成一片,虽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药缓攻,法克有济。所以治干血之方用凡居多,间用酒煎以行经络。汤则藉为前导,继之以丸可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蓟菀汤

处方小蓟、紫菀、丹皮、桃仁、滑石、贝母、桑皮、枳壳、甘草、栀子、白芍。

功能主治清上化痰去瘀。主咳嗽,吐红痰挟瘀血,上盛下虚。

各家论述方中小蓟、紫菀、丹皮、桃仁、滑石消瘀;贝母、桑皮、枳壳清肺化痰;甘草、栀子、白芍养阴除热。

摘录《不居集》下集卷十一

处方6、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大青1两,知母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天灵盖1个(涂酥炙令黄,为末)。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间日疟。身体壮热,时发憎寒,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鳖甲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处方7、滴耳油

处方胡桃仁油2钱,冰片2分,麝香1分。

制法将冰片,麝香研极细与胡桃仁油搅匀,装瓶。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耳内生疮,流脓流水,肿痛作痒。

用法用量先将耳内脓水拭净,每用2-3滴,滴入耳内。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处方8、槐皮膏

处方槐皮3两,熏陆半两,辛荑半两,甘草半两,白芷半两,巴豆7枚,漆子14枚,桃仁10枚。

功能主治肠风,痛痒血出。

用法用量上以猪脂半斤煎之,三上三下,去滓。以绵裹膏,塞下部,1日4-5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七

处方9、干地黄丸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远志(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萆薢(炒)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蛇床子(炒)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狗脊(去毛)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诃黎勒皮3两半,槟榔(锉)3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邪益心,悦颜色,壮筋力。主血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10、飞龙夺命丹

处方硼砂8钱,地鳖虫8钱,自然铜8钱(醋炙7次),血竭8钱,木香6钱,当归5钱,桃仁5钱,蓬术5钱,五加皮5钱(酒炒),猴骨5钱(制),玄胡索4钱(醋炒),三棱4钱(醋炒),苏木4钱,五灵脂3钱(醋炒),赤芍3钱(酒炒),韭子3钱(炒),蒲黄3钱(生熟各半),破故纸3钱(盐水炒),广皮3钱(炒),川贝3钱,枳壳3钱,朱砂3钱,葛根3钱(炒),桑寄生3钱(炒),肉桂2钱(去粗皮,不见火),乌药2钱,羌活2钱,麝香2钱,杜仲2钱(盐水炒),秦艽2钱(炒),前胡2钱(炒),土狗2钱(不见火),青皮2钱(醋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伤重者服3钱,轻者服1钱5分,老酒冲下。

摘录《救伤秘旨》

处方11、鳖甲桃仁煎丸

处方桃仁5两(汤浸,去皮尖,用水研,滤取3升),荆三棱2两(煨黄),鳖甲(九肋者,醋炙黄)3两,木香1两,槟榔1两,青橘皮(去瓤,炒)1两。

制法上先取桃仁汁,慢火熬至2升,再加好醋1升,再熬如糊,将余药五味细末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积。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淡醋汤送下,每日2次。

摘录《杂类名方》

处方12、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川芒消1两,桂心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7日,往来寒热,胸胁逆满,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13、大造固真膏

别名大造固真丹

处方补骨脂6两(盐、酒浸1宿,炒香),胡桃仁(酒蒸,去皮,另研)3两,山药4两(炒黄),山茱萸(去核,酒蒸,焙)3两,菟丝子(酒洗,晒干,炒燥,另磨细末,不出气)4两,小茴香1两5钱(焙),肉苁蓉(酒洗,去鳞甲,焙)2两,巴戟天(酒洗,去心,焙)2两,鹿茸(去毛骨,酥炙)2两,五味子1两5钱(蜜酒拌蒸、晒干,焙),人参2两(锉片,隔纸焙),地黄12两(酒煮,去滓,熬膏),枸杞子6两(水煮,去滓,熬膏3两),干白术(米泔水浸1宿,锉片,晒干,人乳拌蒸,炒黄,水煮,去滓,熬成膏)3两,紫河车1具(酒洗,酒煨,去筋膜,熬成膏)。

制法前药各制度,共为细末,用后4膏和剂,如干,加炼老蜜少许,杵千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填补精血,壮固元阳。主阳萎。

用法用量大造固真丹(《类证治裁》卷七)。

摘录《冯氏锦囊·杂证》卷十四

处方14、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石韦(去毛)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5枚,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绕脐痛,手足烦热,两脚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15、琥珀丸

处方琥珀1两(细研),槟榔1两,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半两,桂心1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昆布半两(洗去咸味),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膈气,喉咽不利,心胸壅塞,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生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16、高良姜汤

别名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10分,当归10分,橘皮8分,厚朴10分(炙),桔梗8分,桃仁50枚(去皮尖),吴茱萸8分,生姜8分,诃黎勒5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久心痛刺肋,冷气结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高良姜散(《圣惠》卷四十三)。

注意忌猪肉、生冷、油腻、粘食、小豆。

摘录《外台》卷七引《广济》

处方17、调经破瘀汤

处方丹参8钱,当归身4钱,香附4钱,赤芍3钱,丹皮3钱,栀子3钱,桃仁4钱,红花3钱,木贼3钱,蝉蜕3钱,菊花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月经攻眼,两眼赤丝满目,白膜点点,热泪常流,不痒稍疼,月经先期,气盛血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月经攻眼症韩某,女,27岁。经时腹疼,两乳胀疼,头疼目赤,酸疼流泪,风轮上生白云点点,六脉皆数,两目赤胀。此乃肝火太盛,上冲于脑。先刺太阳、合谷、睛明等穴,以泻太阳之火;内服调经破瘀汤,四五剂而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18、鳖甲散

处方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当归2两(锉,微炒),防葵1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两,赤芍药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积聚气。心腹胀硬,或时疼痛,体瘦乏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19、集宝疗痹膏

处方川乌4钱,草乌4钱,南星4钱,半夏4钱,当归4钱,红花4钱,独活4钱,羌活4钱,大黄4钱,桃仁4钱,山甲1钱,肉桂1钱,白芷5钱,陀僧2两,硫黄半斤,松香1斤,生姜汁1钱,麻油1斤,竹汁1碗。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收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脑、细辛、牙皂末各2钱,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豨莶等汁更妙。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七

处方20、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1两(去苗),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3分,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芎䓖3分,防葵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通,腹内有症块,或时寒热,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21、赶经汤

处方归全1钱,川草1钱,熟地1钱,香附1钱,桃仁4分,红花4分,莪术4分,木通4分,炙草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虚中有寒或有滞所致的月经后期。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22、干地黄散

处方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大黄半两,续断半两,桂1两,琥珀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从高坠下,伤损疼痛。

用法用量以温酒调下1钱,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23、鳖甲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3两,秦艽(去苗土)2两,紫菀(去土)1两半,柴胡(去苗)3两,诃黎勒皮(煨)1两半,牡蛎(煅)1两,麻黄(去根节)1两,犀角(镑)1两,知母(切,焙)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栀子仁1两,槟榔(锉)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桃仁(炒)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葳蕤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骨蒸热劳,皮肉消瘦,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夜多咳嗽,涕唾稠粘,骨节疼痛,憎寒壮热,心腹气胀,坐卧不安,发如疟状;女人血风劳;一切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大枣1个(劈),乌梅1个,生姜3片,同煎3-5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24、大黄煎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芫花1两(醋拌,炒令干),蓬莪术1两,咸消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朱粉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积聚、血块攻心腹,发即令人闷绝;兼破鬼胎。

用法用量以醋2升,于铁器中慢火熬令稀稠得所,即下米粉搅匀。每服1茶匙,空心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25、琥珀汤

处方琥珀末半两,木通(锉)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24枚,虻虫(去翅足,生)21枚,水蛭(生)14枚,芍药2两,大黄1两半,芒消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经候日久不通,面上皯生,黑如噀墨,每思盐等食之,凝血在脏,热入血室,即歌咏言笑悲泣或鬼魅等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8分,去滓,食后温服。服药后若下痢,痢后有黑血黄涎,亦如泔淀,或下多,即更服1剂,令尽根本,10日内不得吃毒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26、救肺生化汤

处方白蛤壳5钱,桃仁13粒,川芎2钱,当归3钱,炙甘草5分,炮姜5分,琥珀1钱,黑料豆1合,川贝2钱(炒),真化橘红1钱,苏木5分,降香4分。

功能主治败血冲肺。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半盏、童便1盏冲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处方27、救苦膏

处方大黄2两,花粉7钱,牙皂8钱,蓖麻子2两,全蝎7钱,枳壳8钱,生地黄1两,桃仁7钱,白芷8钱,草乌1两,五倍子7钱,莪术1两,羌活8钱,麻黄8钱,肉桂8钱,红大戟8钱,香附7钱,厚朴7钱,穿山甲7钱,蛇蜕5钱,当归1两5钱,甘遂2两,木鳖子2两,川乌1两,三棱1两,巴豆8钱,黄柏8钱,芫花7钱,杏仁7钱,防风7钱,独活7钱,槟榔7钱,细辛7钱,玄参7钱,黄连5钱,蜈蚣10条。

制法上用麻油50两,入群药浸数日,用慢火熬之,待滴水成珠后将药除去,兑入黄丹24两,密陀僧4两,成膏待用。

功能主治解毒,散风,活血。主风寒湿痹,腰腿作痛,筋骨麻木,四肢不仁,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症瘕积聚,肚腹疼痛;女子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膨闷胀饱,水臌痈疽,对口,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28、桂枝茯苓汤

处方桂枝3钱,茯苓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芍药3钱,桃仁3钱。

功能主治疏术达郁而润其风燥。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处方29、薄荷煎丸

处方薄荷汁1升,生地黄汁1升,青蒿汁1升,童便2升,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麝香2钱(细研),朱砂1两(细研),秦艽3两(去苗,捣罗为末)。

制法用薄荷等汁并小便同煎,然后下桃仁膏及朱砂等,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急劳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清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30、橘桂汤

处方当归1钱2分,红花1钱2分,白芍1钱2分,大茴香1钱2分,木通1钱2分,黄柏8分,青皮8分,橘核8分,桃仁8分,官桂8分。

功能主治劳疝。阴囊肿大,皮烂水流。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31、鳖甲汤

处方鳖甲1钱2分,桃仁1钱2分,虎杖1钱,大黄3分。

功能主治癖块腹满寒热。

用法用量水煎,日服2剂。血块秽物,当从大便下。

摘录《名家方选》

处方32、赶痛汤

处方乳香、没药、地龙(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红花、甘草节、牛膝(酒浸)、当归、羌活、五灵脂(酒淘去土)。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瘀血湿痰,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作痛也。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晚间病重者,瘀血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33、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干姜(炮裂)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虻虫(去翅足,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色)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术1两半,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满痛,血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酒共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34、硫黄丸

处方硫黄1两(细研),猪牙皂荚半两(炙令黑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积冷,气痔不愈,大肠结涩疼痛,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35、麻仁丸

处方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润肠养血。主血燥便闭。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36、舶上茴香丸

处方舶上茴香1两,土茴香1两,川楝子1两,胡芦巴1两,巴戟1两,生姜2两,桂半两,车前子1两半,赤茯苓1两半,桃仁1两半,陈皮半两,附子半两,木香半两,枳实1分,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因风寒湿所伤,邪气舍于小腹,上下牵引,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37、狼毒丸

处方雄黄(生),狼毒,肉桂(去粗皮,不见火)4钱,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2钱,汉椒(去目,炒出汗)1两2钱,干漆(炒烟绝)1两2钱,甘遂(生用)1两2钱,当归半两(去芦),芫花(醋炒)1两,川大黄(生)1两半,槟榔(生用)1两半,大戟(生)1两,桃仁(连皮炒)1两,茱萸(生)1两,厚朴(去皮,姜制)1两,干姜(炮,洗)1两,枳壳(生,去瓤)1两,犀角(生用)1两,鳖甲(炙)1两4钱,银川柴胡(生用)1两4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水肿。

用法用量方中雄黄、狼毒用量原缺。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38、调经养血丸

处方香附12两(酒、醋、盐汤、童便各浸3日,取出炒),当归(酒洗)2两,白芍(酒炒)2两,川芎1两,生地黄(酒洗)2两,茯苓(去皮)1两,白芷1两,牡丹皮(酒洗)1两,干姜(炒)1两,肉桂1两,红花1两,桃仁(泡去皮)1两,玄胡索6钱,没药1两,半夏(香油炒)1两,甘草(炙)1两,小茴(炒)3钱,莪术(煨,醋炒)5钱,阿胶(蛤粉炒成珠)1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经脉不行或不调,或前或后,赤白带下,久不成孕。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汤、黄酒任下。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39、桂枝茯苓当归汤

处方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当归各等分。

功能主治半产后恶寒战栗如灌水,虽蒙重被尚鼓颔不止,须臾反烦热如灼,虽寒天欲得凉风,或腰腹疼痛,乍来乍止,其来如刺如割、如绞如啮,而流汗如雨、呻吟不已,或又渴好热汤,而阴门下瘀液臭汁。

用法用量以水1盏半,煎1盏,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处方40、大黄丸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芎䓖3分,诃黎勒皮1两,槟榔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聚积气,心腹妨闷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41、柴胡汤

处方柴胡8两,桃仁50枚,当归3两,黄耆3两,芍药3两,生姜8两,吴茱萸2升。

功能主治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千金翼方》以清酒一斗煮。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42、调中丸

处方大黄(锉)4两,鳖甲(醋炙黄,去裙襕)4两,朴消4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两,莱菔1斤(捶碎,绞取汁),皂荚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滤过)。

制法将前4味为末,以陈醋1升半,同皂荚、莱菔汁煎5-7沸,后入药末,同熬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米汤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43、健脾利水生化汤

处方川芎2钱,茯苓2钱,当归4钱,姜炭5分,炙甘草5分,桃仁10粒,莲子8粒。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血块已消,患泻。

摘录《胎产新书》

处方44、调经四物汤

处方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黄1钱,青皮(去瓤)8分,陈皮8分,丹参8分,川乌头(火煨去皮脐)7分,红花5分,桃仁(去皮)10个,紫苏6分,香附6分,砂仁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气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用法用量水、酒煎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45、浮石丸

处方莪术、三棱、桃仁、大黄、浮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

功能主治经闭,及血块。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名家方选》

处方46、调经散

处方当归1钱半,川芎5分,桂心5分,甘草5分,熟地黄1钱,白芍药1钱,香附子1钱,莪术1钱,苏木1钱,木通8分,红花3分,桃仁20个(去皮尖,研细)。

制法上细切。

功能主治月经过期不行。

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

处方47、大黄丸

别名大黄桃仁丸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高良姜3分(锉),小草3分,芎䓖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大黄桃仁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三)。方中小草,原作“甘草”,据《圣济总录》改。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48、菖蒲丸

处方石菖蒲8钱,丹参4两,五灵脂、没药1两2钱,当归2两,芍药2两,延胡8钱,香附8钱,红花8钱,牛膝8钱,桃仁8钱。

制法上为末,酒泛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血滞血积,上逆攻冲,心腹绞痛,阻隔。面黄羸瘦,腹胁块硬,或心下坚筑,或期前酸胀,或久带久淋,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送下,1日2次。

摘录《医级》卷九

处方49、萆薢汤

处方萆薢1两半,当归(切,焙)1两,桔梗(炒)1两半,牡丹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0枚,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黄连(去须)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半,代赭1两半,贯众1两,大腹1两半,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覆盆子(去梗)1两,黄芩(去黑心)1两,吴茱萸(洗,焙,炒)半两,草豆蔻(去皮)1枚,桃仁(炒,去皮尖双仁)10枚,熟干地黄(焙)1两,蛇床子(炒)1两半,干姜(炮)半两,木瓜(去皮子,焙干)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腰痛,动转艰难,似有气注。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处方50、薏苡仁汤

别名瓜子仁汤、瓜蒌仁汤、瓜蒌子汤、薏仁汤

处方薏苡仁3钱,瓜蒌仁3钱,牡丹皮2钱,桃仁(去皮尖)2钱。

功能主治肠痈。腹中(疒丂)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肠胃停滞,瘀血作痛,或作痈患。

用法用量瓜子仁汤(《外科发挥》卷四)。瓜蒌仁汤(《医统》卷八)、瓜蒌子汤(《外科正宗》卷三)、薏苡汤(《金鉴》卷六十七)。

摘录《外科发挥》卷四

处方51、大虻虫丸

处方虻虫400枚,蛴螬1升,干地黄4两,牡丹4两,干漆4两,芍药4两,牛膝4两,土瓜根4两,桂心4两,吴茱萸3两,桃仁3两,黄芩3两,牡蒙3两,茯苓5两,海藻5两,水蛭300枚,芒消1两,人参1两半,葶苈5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经不通6-7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酒送下,1日3次。不知加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症结岁久,月闭不通,非师《金匮》之法,无以措指。方中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桃仁、芍药、地黄、黄芩等味,大黄 (庶虫)虫丸中药也;其外牡蒙、土瓜根、牛膝、牡丹专破瘀积之症;葶苈、海藻、芒消专破血化之水;参、苓、桂心专扶正气,而行药力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2、减味鳖甲煎丸

处方鳖甲2两4钱,柴胡1两2钱,黄芩6钱,人参2钱,半夏2钱,甘草2钱,桂枝6钱,芍药1两,丹皮1两,桃仁4钱,阿胶6钱,大黄6钱,干姜6钱,葶苈2钱。

制法上为末,用清酒1坛入灶下灰1升,着鳖甲于中煮令消化,绞汁去渣,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空腹服7丸,每日3次。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53、蓖麻丸

处方蓖麻子半两(去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巴豆1两(2枚,去皮心),食盐半两,附子1分(去皮脐,生用),熏陆香2分,磁石1两,菖蒲1两,蜡4两,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先捣菖蒲、食盐、磁石、木通、熏陆香、附子等,为末;次捣蓖麻子,杏仁、桃仁、巴豆4味,纳蜡同捣,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三十年无所闻。

用法用量用塞耳中,1日四五度,抽出重捻之,3日1易。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54、桂附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茯苓1两,桃仁(去皮尖,面炒)1两。

功能主治少阴伤风,胸满,心烦,咽喉痛,自汗,腰疼连胻骨酸痛,呕吐涎沫,头痛,其脉沉弦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3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咽喉痛,加桔梗半两。

摘录《三因》卷四

处方55、黄连散

处方黄连、阿魏、神曲、山楂、桃仁、连翘、槐角、犀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原有痔漏,又于肛门边生一块,皮厚肿痛作脓。

用法用量以少许置掌心,时时舐之,津液咽下,如消3分之2,止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56、琥珀丸

处方琥珀3分(细研),生干地黄半两,桂心3分,牛膝3分(去苗),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当归半两(锉,微炒),京三棱1两(微炮,锉),延胡索半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水蛭49枚(炒令黄),虻虫49枚(炒令黄,去翅足),槟榔3分,硇砂1两(研),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醋煮硇砂为膏,入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积年血症块不消,状若鬼胎之候。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57、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京三棱1两(炮,锉),柴胡1两(去苗),白术3分,紫菀1两(洗,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防葵3分,犀角屑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麝香1两(别研),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壮热羸瘦,心腹积聚,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忌桃、李、雀肉、胡荽、大蒜、苋菜,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58、琥珀散

处方琥珀1两,桂心半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经络不调,四肢烦疼,饮食全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59、韭菜丸

处方当归、川芎、人参、牡丹皮、桃仁、大黄、黄芩、姜黄、三棱、莪术、桔梗、枳壳、半夏、防风、羌活各等分(俱要生用)。

制法上用韭菜根共一处,酒浸晒干又漫,如此3-5次,为末,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胸膈背后死血积滞疼痛,或吐血后,或劳后饮酒,怒气过多,俱胸背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或100丸,茶清送下。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60、大黄牡丹汤

别名瓜子汤、大黄汤、大黄牡丹皮汤

处方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注意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2.《金鉴》引李彣:大黄,芒消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3.《成方便读》: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故用大黄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软坚,荡涤一切湿热瘀结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润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热,以除不尽之余气耳。

临床应用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妊,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妊,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4服,服至4-5日,下紫血坏血甚夥,20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1至3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3至6剂痔核逐渐吸收。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10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羸,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10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1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1周年许,块亦自消。

摘录《金匮》卷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