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檀香的处方(六)

浏览

檀香(别名旃檀、白檀、檀香木、真檀),辛;性温,行气;散寒;止痛。主胸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檀香的处方共42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01~360共60个。

处方1、丁香半夏汤

处方半夏曲(炒黄)2两,白术2两,人参(去芦头)2两,甘草(微炙)1两,白檀香1两,生姜(去皮,切片,焙干)1两,姜黄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平胃益气,宽胸化痰。主呕逆恶心,全不美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2、大沉香丸

处方沉香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白檀香半两,胡桃仁(去皮)半两,枸杞子半两,大茴香半两,小茴香半两,破故纸(用羯羊番白肠1尺半,盛上项药在内,好酒煮熟,瓦器内阴干)半两,胡芦巴(酒浸)半两(同前药治之),全蝎(去毒,炒)半两,川山甲(酥炙)半两,川楝子半两,木通半两,肉苁蓉(酒浸)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韭子半两(酒浸),莲蕊2钱,川巴戟半两(酒浸,去心),干山药半两(蛀者),山茱萸半两(去核),知母半两,仙灵脾(酥炙)3钱,青皮(去白)3钱,白茯苓半两,牛膝(酒浸)3钱,黄精(酒浸)半两,天门冬(去心)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人参半两,熟地黄半两,乳香(另研)半两,细墨(1锭,烧灰)半两,生地黄半两,巨胜子半两,菟丝子半两(酒浸带湿与群药同研),北五味子半两,陈皮2钱。

制法上为细末,好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辟山岚瘴气,通饮食,厚肠胃,令人肥白,填精补髓。去浑身走注,活经脉,健身体,顺气宁心。主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至50丸,空心酒送下,干物压之。

注意忌诸血、豆粉等冷物。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德生堂方》

处方3、法制陈皮

别名法制陈皮散

处方陈皮半斤(去瓤,净4两,切作条子),茴香2两,青盐4两,甘草2两(炙),干生姜半两,乌梅肉半两,白檀2钱半。

制法上除陈皮外,并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食化气,宽胸利膈。

用法用量法制陈皮散(《普济方》卷一八一)。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4、法制橘皮

处方橘皮半斤(去瓤),白檀1两,青盐1两,茴香1两。

制法上用长流水2大碗同煎,水干为度。拣去橘皮,放于瓷器内,以物覆之,勿令透气。

功能主治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癖。

用法用量每日取3-5片细嚼,空心白汤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三

处方5、除秽靖瘟丹

处方苍术2钱,降真香2钱,川芎2钱,大黄2钱,虎头骨1钱,细辛1钱,斧头木(系斧柄入斧头之木)1钱,鬼箭羽1钱,桃枭(小桃干在树者)1钱,白檀香1钱,羊踯躅1钱,羌活1钱,甘草1钱,草乌1钱,藁本1钱,白芷1钱,荆芥1钱,干葛1钱,猬皮1钱,山甲1钱,羚羊角1钱,红枣1钱,干姜1钱,桂枝1钱,附子1钱,煅灶灰1钱,川椒1钱,三柰1钱,甘松1钱,排草1钱,桂皮1钱(共为粗末),明雄2钱,朱砂2钱,乳香1钱,没药1钱(4味另研)。

功能主治除秽。主瘟疫。

用法用量上和,将药末装入绛囊,约2-3钱,毋太少,阖家分带,时时闻嗅,已病易愈,未病不染。

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处方6、经验天灵盖散

处方天灵盖2指大(用白檀香煎汤洗,酥油炙黄色用),槟榔5枚,阿魏2钱,辰砂1钱(另研),麝香1钱(另研),甘遂2钱,安息香3分。

制法上各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传尸劳虫。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韭白14茎,青蒿2握,甘草5寸,葱白14寸,桃枝、柳枝、桑枝、梅枝、酸石榴枝(俱向东、南者)各7寸,上用童便于砂锅内,文武火煎至1升,去滓,分作3盏,调前末药,五更初服1盏。服后如觉欲吐,以白梅肉止之。五更尽觉脏腑呜,须转下虫及恶物黄水。若一服未下,如人行五七里,又进一服,至天明又进一服。如泻不止,用龙骨、黄连等分为末、热水调下5钱,或吃白粥补之。

摘录《医统》卷七十八引《青囊》

处方7、法制枸杞子

处方枸杞子(甘州红者)半斤,白檀香末5钱,白豆蔻4钱,片脑1钱(另研)。

制法用甘草膏同煎为衣。

功能主治生津,益寿延年。主虚烦。

摘录《鲁府禁方》卷四

处方8、陵零香油

处方陵零香半两,藿香半两,甘松半两,白檀香半两,马牙消半两,莲子草1分,没石子5个,诃黎勒7个,干椹子1两,沥桊油2斤,乏铧子铁1斤。

制法上细锉,以绵裹,瓷瓶内用油浸,密封7日后,取出。

功能主治头面热毒风,头黄发拳,头疮目赤。

用法用量用摩顶。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9、沉香丸

处方沉香1钱,干姜(炮)1钱,羌活(去芦头)1钱,楝实1钱,木香1钱,甘草(炙,锉)1钱,肉豆蔻(去壳)1钱,诃黎勒皮1钱,延胡索1钱,肉苁蓉(酒浸,切,焙)1钱,芎䓖1钱,当归(焙)1钱,蓬莪术(煨,锉)1钱,茴香子(炒)1钱,乌头(生,去皮脐)1钱,天麻1钱,人参1钱,丁香(大者)半两,白檀香(锉)半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蒺藜子(炒去角)2两,丹砂(研)1分。

制法上25味为末,加丹砂再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两胁胀满,背膊拘急疼痛,饮食减少,噎塞不通,真气虚弱,精神昏暗,困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煨生姜、橘皮汤嚼下,温酒送下亦可,空心、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10、丁香丸

处方麝香1分(细研),沉香1分,白檀香1分,龙脑1分(细研),煎香半两,鸡舌香半两,丁香半两,黄熟香半两,鸡骨香半两,甘松香半两,川升麻3分,郁金香3分。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龙脑,和拌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遍身俱香。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以盐汤嚼下3丸。留1半散不和,每日揩齿了,以散子重揩咽津。

摘录《圣惠》卷四十

处方11、定乱丸

处方香薷1钱,泽泻2钱,真广木香4分(磨入),广陈皮1钱,小川连5分,白檀香4分(磨入),紫苏梗8分(磨入),生香附2钱,白茯苓3钱,上朴5分,炒山栀2钱,江西香豉4钱,甜白术1钱5分,白扁豆1钱,生甘草2钱5分,真广藿香2钱。

制法照方配10剂或5剂,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伏暑霍乱,及时行温热疫疠,诸般霍乱初起,才觉手脚作麻,胸口满闷,头目昏眩,神气如蒙,若云若雾,随即吐泻交作;并治感冒秽浊邪气寒热痧胀,及寒暑杂感,伏暑化疫。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真广藿香2钱,真陈皮1钱5分,煎汤送下。如舌青黄心烦者,加益元散3钱,晚蚕沙4-5钱同煎;如胸闷气塞者,加苦桔梗2钱,枇杷叶(去毛)3钱,蝉蜕2钱同煎;如腹痛者,加石菖蒲8分,白蔻仁5分,省头草2钱同煎;腹胀者,加水炒川厚朴5分,大腹皮2钱同煎;夹受水毒者,加贯众3钱同煎。

注意闭证可用,脱证切不可用。

摘录《痧疫指迷》

处方12、流气饮

处方白檀香1钱5分,沉香1钱5分,乌药1钱5分,桔梗1钱5分,香附2钱,白豆蔻2钱,枳壳2钱,缩砂2钱,苍术2钱。

功能主治心腹刺痛,皆因心事忧郁,不得舒畅,而作痛如刺。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13、沉香散

处方沉香(锉)1两,白檀香(锉)1两,乌药(锉)1两,山芋1两,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京三棱(炮,锉)1两,前胡(去芦头)1两,桔梗(炒)1两,人参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胃热肠寒,食已善饥,小腹痛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加盐少许,以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4、法制人参膏

处方人参(清河大而坚者)4两,白檀香(为末)2钱,白豆蔻(为末)1钱半。

制法上用甘草膏同煎为膏。

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轻身延年。主脾胃虚弱,消化机能减退。

用法用量本方加片脑,名“法制人参”(见《串雅外编》)。

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人参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功能扶脾养胃,补中益气,配合檀香、白豆蔻、片脑等芳香化气药法制,使人参补而不滞。

摘录《寿世保元》卷十

处方15、沉香丸

别名七香丸

处方沉香3分,麝香1分(细研入),白檀香3分,木香3分,藿香3分,丁香3分,零陵香3分,槟榔半两,白芷半两,诃黎勒皮3分,肉豆蔻1两(去壳),芎䓖3分,桂心3分,香附子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细辛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虚,腹胀呕吐,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七香丸(原书卷九十八)。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6、法制五香丸

处方白檀香1两,丁香5钱,南木香1两,乳香4两,黑丑牛2钱,没药4钱,五灵脂1两,白豆蔻(去壳)6钱,栀子仁5钱,雄黄2钱,枳壳4两,四制香附4两,槟榔1两。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远年心气胃气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木香汤送下。血虚,加当归2两,牛黄1钱;有痰,加贝母6钱,远志肉3钱。

摘录《外科百效》卷一

处方17、抱龙丸

处方牛胆南星5钱(腊月取牛胆1个,将南星去皮脐,研为末,放于牛胆中,阴干备用),天竺黄1钱,辰砂1钱,琥珀3分,牛黄2分,麝香半分,珍珠3分,白檀香3分,枳实3分,枳壳3分。

制法上为末,山药打糊为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形实壮热,昏睡气粗,或痰盛壅嗽,惊风抽搦。

用法用量潮热,灯心汤化下;惊风,薄荷汤送下;咳嗽,白开水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18、丁沉煎丸

处方丁香4钱,沉香1钱,白檀3钱,甘松4钱,白豆蔻2钱,荜澄茄2钱,藿香3钱,肉豆蔻1双,缩砂仁3钱,三奈子龙脑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重罗过,用甘草膏子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滚汤送下;含化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处方19、沉香养脾散

处方制厚朴2两,舶上茴香1分,肉豆蔻仁半两,桂半两,白术1两,丁香半两,荜澄茄半两,赤石脂1两,五味子1两,黄耆1两,木香1分,沉香1分,白檀1分,良姜半两,陈皮1分,胡椒半两,草豆蔻仁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诃子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损。主脾胃久虚,大腑寒滑,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空心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20、沉香丸

处方沉香3钱,木香3钱,白檀3钱,胡桃3钱(去皮,生用),丁香3钱,枸杞子3钱,八角茴香3钱,全蝎5钱(去毒,炒),小茴香5钱(盐炒),川楝子5钱(去核,炒),葫芦巴5钱,破故纸5钱(去壳,酒浸,以上葫芦巴、破故纸2味,用羊肠1尺5寸长,盛药在内,以好酒煮令熟,瓦器窨干),川山甲3钱(酥炙黄色),菟丝子5钱(酒浸),巨胜子(即胡麻子)5钱,远志5钱(去心),韭子5钱(酒浸),莲花蕊3钱,川心巴戟5钱(去心,酒浸),干山药5钱,山茱萸5钱(去核),知母5钱,仙灵脾2钱(酥炙),青皮3钱,陈皮3钱,白茯苓5钱,牛膝3钱(酒浸),黄精5钱,天门冬5钱(汤润,去皮),麦门冬5钱(汤润,去核心),人参3钱,熟地黄2钱,乳香2钱,生地黄2钱,细墨5钱(烧灰,净),五味子5钱,肉苁蓉5钱(酒浸)。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通灵,多强记,养五脏,壮筋骨,行轻健,止麻痛,辟寒暑,延年保命,黑发驻颜,不老,明目牢齿。主男子喘急虚弱,腰脚疼痛,不思饮食,精神困倦,面色无光,阳事衰弱,一切风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临卧各1次,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处方21、沉苏饮子

处方沉香2钱半,紫苏叶半两,干木瓜2两,人参半两,赤茯苓1两,生粟黄2两,甘草2钱半(炒黄色),白檀香2钱半,肉桂1两(去粗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胸膈塞滞,气不宣通,津液缺少。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大盏,煎至3沸,和滓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2、沉香汤

处方沉香(锉)2两,白檀香(锉)2两,干姜(炮)3钱,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肉豆蔻(去壳,炮)1两,人参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谷劳身重,食已好卧,困倦嗜眠。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3、沉香导气丸

处方沉香1两,木香1两,丁香1两,白豆蔻仁1两,白檀1两,缩砂仁1两,藿香叶(去土)1两,香附子(去毛)1两,麝香1钱(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子为丸,如鸡头子大,每两作40丸。

功能主治消食,顺气止逆,升降阴阳。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细嚼,以白汤送下,加至10丸更妙,每日不计次数。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4、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白檀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5、百和香

处方沉水香5两,甲香2两,丁子香2两,鸡骨香2两,兜娄婆香2两,熏陆香2两,白檀香2两,熟捷香2两,炭末2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青桂皮1两,白渐香(柴也)1两,青木香1两,甘松香1两,雀头香半两,苏合香半两,安息香半两,麝香半两,燕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细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冬月开取用,大佳。

功能主治令身体香。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26、牢牙散

处方栝楼根2两(用砂锅子纳甘草,水煮软,取出令干,为末),白芷半两,鸡舌香7枚,白檀香1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牢牙。主牙龈宣露。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揩牙,误咽无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7、灵香丸

处方白胡椒、枳壳、白檀香、红花、五灵脂(去沙)、广木香。

制法上为末,于六月六日修合,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心胃痛。

用法用量每用7丸,噙化。少顷痛即止。

摘录《金匮翼》卷六

处方28、导气丸

处方姜黄4两,香附子4两,缩砂2两,甘草2两,广茂2两,丁皮1两,甘松1两,木香1两,荆三棱1两,白檀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绿豆粉2两,用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膈进食。主心胸满闷,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逆气丸”。

摘录《宣明论》卷七

处方29、八仙茶

处方薄荷叶(洗净)1两,甘松(净)3钱,硼砂4钱,白檀香4钱,紫苏叶5钱,儿茶5钱,片脑1钱,霍香叶3钱,桂花1钱,乌梅肉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煎甘草半斤成膏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头目,行气止渴,消食,去躁烦,辟秽恶邪气及瘴雾毒气。

用法用量每噙化1丸。

摘录《便览》卷四

处方30、长春散

处方甘松3钱,诃子3钱,人参3钱,胆矾3钱,金丝矾3钱,青盐(别研,临时旋用)3钱,细辛5钱,百药煎5钱,川芎5钱,绿矾(醋烧7次)4钱,白芷4钱,白檀4钱,酸石榴皮4钱,五倍子1两,茯苓2钱,橡斗子30个(烧存性),江茶、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乌髭须,牢牙齿。

用法用量夜间临卧,先用青盐、茶末擦牙毕,次用前药末刷牙。每日早晨服不老汤下还童丸,以助药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

处方31、白牙药真珠散

处方真珠1钱半,白檀3钱,石膏2两,乌鱼骨半两,白石英半两,浮石半两,朱砂2钱半,香白芷2钱半,川芎2钱半,川升麻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齿龈宣露、牙黄黑不白。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指蘸药擦牙。合口良久,吐津后用温水漱口。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32、长春散

处方甘松2两,藁本2两,藿香2两,白附子2两,细辛2两,广陵香2两,小陵苓2两,茅香2两,白檀2两,三奈子2两,川芎2两,白芷2两,白丁香3两,白及3两,白蔹3两,栝楼根4两,楮实4两,滑石半斤,韶脑半斤(两),牵牛4两,皂角2(3)斤半,绿豆1升。

制法上为细末,加白面1斤,和匀1处,后入韶脑再和匀用。

功能主治光泽面皮。主风(黑干)粉刺。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33、白泽丸

处方阳起石1两半(煅令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1两半,钟乳粉(成炼好者)2两,白檀香(末)1两,滴乳香(别研)1两,麝香1钱(别研)。

制法上药和匀,滴水和成剂,分作60丸。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真元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化开,加生姜3片,煎7分,食前、空心通口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34、白龙膏

处方沉香2钱半,白檀1钱半,白茯苓(去皮)1钱半,木香1钱半,白附子1钱,桔梗1钱,白及2钱,白蔹半两,白芷1钱半,白薇1钱,白术1钱半,黄耆2钱半,川芎1钱半,甘草2钱,防风2钱半,白芍药2钱半,当归(洗,焙)半两,生干地黄1钱,瓜蒌根1钱半,杏仁(汤浸,去皮尖)2钱,桑白皮2钱,桃仁(汤浸,去皮尖)2钱,木鳖子(去壳)2钱半,人参(去芦头)2钱半,木通2钱半,独活2钱半,川升麻2钱半,槐白皮2钱半,零陵香叶2钱半,苦参1钱,腊日澄清脂麻油1斤2两,上好瓦粉14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上项油浸7日7宿,于净石锅或银器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黄色,放温,以新绵滤去滓,于瓷罐子内密封,澄3日3宿,候取出倾于锅内,以慢火轻温,再滤去滓,倾在上好瓷碗中,用慢火再熬动,次下黄蜡14两,用竹蓖子不住手搅令匀,放温,次入瓦粉再搅令匀,以慢火再轻熬动,抬下搅令匀,续次再上火,3日方欲成膏,于瓷盒内盛密封。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药时,用软白绢子上摊药,贴患处。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35、白玉丹

处方天花粉1斤(用清水浸洗,刮去粗皮、切片,晒干,磨细末,筛过极细末,将绢袋盛,用清水中洗,出浆出滓,澄清换水,如此5-7遍,去苦,晒干,取12两),河南真绿豆粉(水漂3-5次,晒干)4两,苏州薄荷叶1斤(入瓶内,层层间隔,封瓶口,入锅内,隔水煮3炷香为度,取起冷定,开瓶筛去叶,留粉听配),白檀香5钱,白石英5钱,白硼砂5钱,白豆蔻1两,玄明粉1两,白石膏2两(煅),柿霜3两,白粉霜8两。

制法上为细末,和前粉一处入瓶。

功能主治消痰止咳,开胃滋阴,降火醒酒,清心明目,解渴。主久痰嗽。

用法用量每次取2匙,噙化。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36、龙脑膏

处方龙脑1两,沉香1两,白檀香1两,苏合香1两,鸡舌香1两,零陵香1两,丁香1两,甘松1两,木香1两,藿香1两,白芷1两,白附子1两,细辛1两,当归1两,芎藭1两,天雄辛夷1两,甘菊花1两,乌喙1两,防风1两,蔓荆实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1两,秦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乌麻油5斤。

制法上药除油外,并锉细,以新绵裹,纳锅中入油同煎,候白芷黄色药成,去滓,以瓷盒收。

功能主治长发令黑。主头风痒白屑。

用法用量旋取以手摩头顶发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37、龙麝紫芝煎

处方何首乌1两,天麻1两(去苗),吴白芷1两,防风1两(去苗),羌活1两(去苗),甘草1两(炙),黑附子1两(炮),甘松1两,胡椒1两,良姜1两,零陵香1两,藿香叶1两,肉桂1两,川姜(炮)1两,白檀半两,麻黄(去节)1两,龙脑2分半,麝香2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炒米粉4两,黄色糯米粥汁,入白蜜2两和就,作铤子,1寸半长。

功能主治一切诸风,半身不随,口眼喎[音 wāi]斜,头旋耳鸣,鼻塞咽干,四肢麻木疼痛,痰毒下注,腰膝沉重,筋挛骨冷,皮肤瘙痒,昏迷困倦,饮食进退,行步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铤,细嚼,茶酒送下。如病重,每服3铤子,日3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38、地黄醴

处方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8两,沉香1钱(或白檀3分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4两。

制法上约每药1斤,可用高烧酒10斤浸之,不必煮,但浸10日之外,即可用矣。服完又加酒6-7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功能主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

用法用量宜常服之。

注意服此者不得过饮。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9、六香膏

处方白檀香1两,沉束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八角香1两。

制法上为粗末,入3升蜜中浸之,封口,经7日或10日,取出于火上微温,下筛去滓,乃入三柰子细末5钱、小脑末3钱、冬瓜仁细末7两或10两,搅匀,再下疏筛,贮器中用之。

功能主治冬寒冻伤、皲瘃。

用法用量其滓作团,于火中烧之甚佳,谓之江梅香。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处方40、白痧药

处方蟾酥5钱,冰片5钱,牙消3钱,硼砂1钱5分,珍珠1钱5分,白檀香1钱5分,飞滑石7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小瓶收贮。

功能主治痧证。

用法用量发痧时闻搐取嚏。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41、吃力伽丸

别名安息香丸、苏合香丸、乞力伽丸、苏合丸

处方吃力伽(即白术)一两、光明砂(研)一两、麝香(当门子)一两、诃梨勒皮一两、香附子(中白)一两、沉香(重者)一两、青木香一两、丁子香一两、安息香一两、白檀香一两、荜茇(上者)一两、犀角一两、熏陆香半两、苏合香半两、脑香半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腊(月合)之,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顺气化痰,解郁开窍。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闭,突然昏迷,以及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闭者。

用法用量①安息香丸(《中藏经》卷下)。②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③乞力伽丸(《普济方》卷二三七)。④苏合丸(《赤水玄珠》卷四)。

注意忌生血肉、桃、李、雀肉、青鱼、酢等。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病人初中风,喉中痰塞,水饮难通,非香窜不能开窍,故集诸香以利窍;非辛热不能通塞,故用诸辛为佐使。犀角虽凉,凉而不滞;诃黎虽涩,涩而生津。世人用此方于初中之时,每每取效。丹溪谓辛香走散真气,又谓脑、麝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不可解也。医者但可用之以救急,慎毋令人多服也。②《成方便读》:此为本实先拨,故景岳有非风之名;若一辨其脱证。无论其为有邪无邪,急以人参、桂、附之品,回阳固本,治之尚且不暇,何可再以开泄之药,耗散真气乎?须待其根本渐固,正气渐回,然后再察其六淫七情,或内或外,而缓调之,则庶乎可也。此方汇集诸香以开其闭,而以犀角解其毒,白术、白蜜匡其正,朱砂辟其邪,性偏于香,似乎治邪中气闭者为宜耳。

临床应用①中风《名医类案》:邱信,年43岁,患中风,肚甚疼,口眼喎[音 wāi]斜,苏合香丸服之就愈。后加姜汁、竹沥全愈。②血卟啉病(腹痛、胁痛)《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冯某,女,48岁。有胁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伴全腹剧烈胀痛,昼轻夜重,间歇发作,达13年之久。兼见面色黧黑,夜寐不安,恶梦纷坛,口苦口涩,口渴但不欲多饮,纳差,青紫暗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而厚,脉沉涩,每次发作,剧痛难忍,疼痛持续2一3小时不等,之后即缓解,但余痛不息(其母亦患此证早亡)。近来病情加重,肝大肋下3-4cm,质硬中等;腹部膨隆,鼓之如鼓.但无青筋暴起。化验室检查:尿卟胆原试验阳性;尿液新鲜时呈深黄色,经日晒或加酸后转为红色。开始用酚噻嗪类、氯丙嗪、麦啶等药治疗,剧痛未减。急投苏合香丸1粒,令病者嚼碎,以温开水吞服。服后2分钟,疼痛大减,3分钟后,疼痛立止。其后每3天服1粒,共服用4粒,另外加服疏肝理气止痛的中药5O余剂,病愈出院。追访2年未见复发。③阴缩《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马某,男,46岁。小便频数,日10余次,色白而短,淋沥不尽年余,伴见精神萎靡,面色黛黑,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医用补肾法治疗,月余未见好转。3月25日下午3时许,突感阴部抽吸样疼痛,逐渐加重,呼痛声不绝,精神恐慌,面色苍白,额头冷汗渗出,手足冰凉。其妻一手握住患者阴茎,一手握住阴囊,用力往外拉扯。舌淡苔白,脉沉伏不现。笔者令其妻松开手,见患者阴茎短小,仅寸许,阴囊团缩,小如鸡卵,阴茎和阴囊呈阵发性向腹中收宿,每收缩1次,病人即呼痛1次。证为"阴缩"。嘱服苏合香丸2粒,先以1粒,令病人嚼碎吞服,5分钟后,少腹转温,阴部抽搐停止,疼痛亦止,随即阴囊皮肤松弛,阴茎外挺,恢复原状。次日上午复诊,病人阴部无不适感。嘱其将剩余1粒照服,以巩固疗效。④木薯中毒《广东医学》(1966;1:15):刘某之子,一为7岁,一为10岁,二孩乘家长外出,共煮未去毒的木薯同食。饱食后,至黄昏时,突觉发冷、头晕、胸闷、呕吐,其家长收工回家,始发觉是木薯中毒。当天晚上邀我们医生2人前往抢救。一因呕吐较多,中毒较浅,当时除给予盐汤探吐.使之继续吐水一些清涎外,复磨服苏合香丸2枚,即安然无事。另一病孩因食木薯较多,中毒较重,当时已肢冷,脉伏,手足微抽,面青、唇绀,鼻扇,气促,呈半昏迷状态,情况十分严重。当即注射可拉明一支急救。注射后,情况未见好转。复以针刺人中穴,反复行针数次,虽有功效,但是未脱离危险。因山区交通不便,离城市较远,购药较难。后来细辨其表现症状.属痰厥气闭的寒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用温开水磨苏合香丸1枚灌服,边磨边灌。服1丸后,其气即顺,效果十分显着,迅即温回脉复,神态安和,语言亦甚清楚,再无中毒证状。为着确保病孩安全,使再服苏合香丸1枚,送韶关市人民医院治疗。在送院途中(约3一4小时)病孩精神安和无异,翌晨回家一切如常人。⑤吐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7:26):一病人,素有咳嗽宿疾,性情忧郁寡欢,1日暴怒后咳呛吐红,胸闷胁痛,治以清肺宁嗽,凉血止红,但咳不止,血不宁。因思吐红乃木郁化火、气逆动血而致。木郁不达,气火不平,血何以归经?郁甚者,仅以疏肝,力怯难畅,必投香窜,气雄易通,故投以苏合香丸1粒,辛香宣达,解郁疏气,再配以肃肺降气之品,药后竟获良效。此法古有记载或可佐证,如《世医得效方》失血门即有以"苏合香丸治因气作衄,或吐呕血"的载述;《苏沈良方》有谢执方一案,"呕血甚久,遂奄奄而绝,羸败己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绝","研苏合香丸灌之,尽半两遂安"。⑥胆道蛔虫《陕西中医》(1985;7:322):用苏合香丸治疗胆道蛔虫病9例,获得满意疗效。每服1丸,1日2至3次,温水送下,服药间隔时间为4至5小时。服药后剧痛30至60分钟内症状消失或缓解者,一般用药不超过3丸为疗效好。显效:服药1至2丸后,症状与体征消失,两天以上不复发者6例,占66.7%;有效:服药3丸后,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两天内有复发者2例,占22.3%;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稍有好转,1日内复发3次以上者。总有效率89%。⑦过敏性鼻炎《吉林中医药》(1986;6:17):王某某,男,45岁,工人,1985年11月26日就诊。两年前曾在某医院五官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每遇寒冷气候时则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流泪、反复发作,近日因气候变化症状加重,经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诊治。证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鼻渊(寒闭型),治宜辛温芳香开窍,药用苏合香丸,嘱其早、午、晚各服1丸,经服40丸病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42、六合定中丸

处方苏叶2两(炒),宣木瓜2两(微炒),真藿香2两(带梗),子丁香1两(研,毋见火),白檀1两,香薷1两(晒,不见火),木香1两(不见火),甘草1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椒大。

功能主治瘟疫,胸膈饱闷,呕吐泄泻,或霍乱,绞肠痧,不服水土等。

用法用量每服2钱。胸膈饱闷,用生姜2片煎水送下;呕吐,用滚水半钟,对姜汁少许送下;霍乱,用生姜2片煎水,加炒盐5分送下;不服水土,煨姜3片煎水送下;绞肠痧,炒盐水煎送下;泄泻,生姜煎水送下。

摘录《松峰说疫》卷五

处方43、益心定志汤

处方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克,北五味5克,玉桔梗6克,煅牡蛎12克。

功能主治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主气阴两虚。(神经官能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言庚孚方

处方44、复老还童丸

处方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巴戟天(酒浸,去心)牛膝(去芦,酒浸)各30克 山药 川楝子(盐炒)蛇床子(炒)茯神 八角茴香 黄芩 五味子 续断 人参 枳实 槟榔 干姜各30克 丁香(母者佳)乳香 木香 沉香 白檀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先入井花水150毫升和药,杵一千余下,再人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下元,乌须发。治下元亏虚,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德生堂方》

处方45、神圣膏

处方木香30克 雄黄30克(细研)桂心30克 赤芍药30克 当归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30克(生,去皮、脐)丁香30克 白芷30克 黄耆30克 没药30克 芎藭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 沉香30克 细辛30克 乳香30克 白檀香30克 甘松香30克 蜡60克 松脂30克 垂柳枝60~90克 柏枝90克 黄丹500克 清麻油1.5千克

制法上药细锉,先煎油沸,下甘松、檀香、柳枝、柏枝,以慢火煎半日,待色赤黑即过滤去滓,下诸药,文火煎,候白芷色黑,滤出,下蜡、松脂令消。以绵滤过,净拭铛,却下药油,入黄丹,再着火煎,不住手搅,候变色黑,滴水如珠即膏成,瓷盒收贮。

功能主治治发背痈疽,疮肿结硬,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时取布或硬纸上摊贴。每日早晚换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处方46、木香化滞汤

处方甘草(炙)白檀香 藿香 陈皮 桔梗 大腹皮 茯苓 白豆蔻仁各0.6克 砂仁 人参 青皮 槟榔 木香 姜黄 白术各1.2克

功能主治治气机阻滞,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五

处方47、地黄酒

处方熟地8两,枸杞4两,首乌4两(黑豆蒸),米仁4两(炒),当归3两,白檀香3钱(或沉香末1钱),龙眼肉3两。

功能主治虚证不睡。

用法用量陈酒30斤,浸7日可服。饮完,滓捣碎再浸。临卧温服,随量饮之。如1升之量,只可饮2合,不可过。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处方48、养气汤

处方干姜(炮)甘草(炙)各60克 白檀香(锉)丁香各45克 丁皮30克 胡椒6克 盐75克 人参6克 白芷3克

制法上药共研微碎,用慢火燎令香熟,乘热入瓷器中,密覆候冷,研为细末,过筛,入器中密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温脾暖胃,行气消食。治冷气上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噫气吞酸,痰逆呕吐,胸膈痞闷,不思饮食,或发霍乱;亦治噎膈。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汤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49、钟乳白泽圆

处方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研),各一两;阳起石(煅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乳粉二两,麝香(别研)一钱。

炮制十和匀,滴水搜成剂,分作六十圆。

功能主治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真气不足,元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顿衰,头目眩晕,耳内虚鸣,心腹急痛,气逆呕吐,痰嗽喘促,胸膈胀闷,脾泄下痢,遗精便浊,厥冷自汗,脉微欲绝。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但是一切虚劳之疾,并宜服之。久服补益精血,助阳消阴,安心神,定魂魄,延年增寿,起死回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煎化及七分盏,空心热服,如急病,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四白丹

处方白术(五钱) 白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缩砂(五钱) 香附(五钱) 甘草(五钱) 防风(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一两) 白檀香(三钱半) 知母(二钱) 羌活(二钱半) 薄荷(二钱半) 独活(二钱半) 细辛(二钱) 麝香(一钱.另研) 牛黄(半钱.另研) 龙脑(半钱.另研) 藿香(一钱半) 甜竹叶(二两)

炮制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

功能主治清肺气养魄、中风多昏冒,肺气不清也。

用法用量临睡前嚼一丸,煎愈风汤送下。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1、苏合香圆

处方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炒去毛)、朱砂(干.水飞)、诃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拨,各二两。龙脑(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熏陆香(别研)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疗传尸骨蒸,?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倂癖丁肿惊,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用法用量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圆。老人、小儿可服一圆。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圆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橙香饼儿

处方新橙皮30克(焙,去白)沉香15克 白檀15克 缩砂15克 白豆蔻仁15克 荜澄茄9克 南硼砂9克(别研)龙脑6克(别研)麝香6克(别研)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甘草膏和剂印饼。

功能主治宽中顺气,清利头目。主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用1饼,徐徐噙化。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53、沉香降气散

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叶 人参(去芦头)甘草(炮)白术各30克 白檀60克 肉豆蔻 缩砂仁 桂花 槟榔 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白豆蔻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川姜(炮)枳实(炒)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温中和胃。主三焦痞滞,气不宜畅,心腹疼痛,呕吐痰沫,胁肋膨胀,噫气吞酸;胃中虚冷,肠鸣绞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及五膈五噎,心胸满闷,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用水250毫升,同煎至175毫升,和滓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54、四白丹

处方白术15克 白芷30克 白茯苓15克 白檀香45克 人参15克 知母9克 缩砂仁15克 羌活7.5克 薄荷10.5克 独活7.5克 防风 川芎各15克 细辛6克 甘草15克 甜竹叶30克 香附子(炒)15克 龙脑1.5克(另研)麝香0.15克(另研)牛黄1.5克 藿香4.5克

制法上二十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治中风昏冒。

用法用量临卧服1丸,分五七次嚼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55、人参半夏汤

处方人参6克 半夏9克 广皮3克 茯苓6克 当归6克 沉香1.5克 郁金6克 砂仁3克佩兰3克 苡仁12克 牛膝6克 佛手 l.5克 白檀香1.5克

功能主治治痰气上逆,食入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56、吃力迦丸

别名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

处方吃力迦(即白术)光明砂(研)麝香 诃黎勒皮 香附子 沉香(重者)青木香 丁子香 安息香 白檀香 荜茇 犀角各30克 熏陆香 苏合香 龙脑香各15克

制法上十五味,捣筛极细,白蜜煎,去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通开窍,行气止痛。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恶客忤,胸腹满痛;或突然昏迷,痰壅气闭;以及时疫霍乱,腹满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闭者。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癔病性昏厥、癫痫,以及突然昏厥属寒闭气滞,痰浊阻络者。

用法用量晨起服4丸,用井华水于净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1丸服之。

注意脱证、热闭证及孕妇忌服。

备注方中苏合香、安息香逐秽透窍,能开痰浊气逆之闭;麝香、冰片芳香开窍,行气宽胸,善通十二经脉;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荜茇、香附皆辛散温通之品,能散寒顺气,宣郁通闭,气得畅行则痰浊自消。且乳香行气兼能活血,气行血畅,则胸腹满痛可止;犀角气质清香,寒而不遏,功专解毒而清心;朱砂气寒质重,镇心而安神,白术温运脾气,以使诸香能得脾气而输布;更以诃子温涩敛气,与诸香相配,能制辛香过多,耗正散气之弊。全方捷于温通气机,开窍启闭,故胸闷昏闭等证,用之则立起回生。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57、法制芽茶

处方芽茶500克(拣净,冷水洗,烘干)白檀香末15克 白豆蔻末15克 片脑3克(另研)

制法用甘草膏拌匀茶,将前三味散为衣,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消食止渴,解酒。

用法用量不拘时嚼咽。

摘录《鲁府禁方》卷四

处方58、木香化滞散

处方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砂仁(去壳)人参 槟榔 白术各6克 白茯苓(去皮)白檀香各6克 白豆蔻 藿香 橘皮 大腹子 桔梗各1.5克炙甘草1.2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行,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或食前沸汤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一

处方59、集香汤

处方白豆蔻(锉)1两,缩砂(锉)1两5钱,白檀香1两(不见火),人参1两(切),胡椒(泡,滤干)半两,甘草(锉)3两。

制法上为末,除檀香、人参、胡椒外,将白豆蔻、甘草,白盐4两相合盒盦1宿,次日就慢火上铁器内炒干,不可火急,恐作火气,与檀香3味共碾细,用瓷器收。

功能主治驻容颜。

用法用量汤点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60、黑金膏

处方桂心1分,芎䓖1分,当归1两,木鳖子1分(去壳),乌贼鱼骨1分,漏芦1分,白及1分,川乌头1分(生,去皮脐),鸡舌香1分,木香1分,白檀香1分,丁香1分,松脂2两,乱发1两,黄丹6两,清麻油1升。

制法上为细散。入松脂、乱发麻油内,煎令发尽,绵滤去滓澄清,拭铛令净,以慢火熬药,入黄丹,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黑色,一时下诸药末,入搅令匀,看软硬得所,于不津器内收。

功能主治风毒气结,坚硬疼痛,及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用看肿处大小,于火畔煨,摊故帛上,厚贴,1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