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橘叶巴戟的处方

浏览

橘叶巴戟(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苦;凉,清热解毒。主痢疾;肺结核,本文介绍了含有橘叶巴戟的处方51个。

处方1、敛带丸

处方当归、川芎、茯苓、白术、香附(醋炒)、山药、臭椿根皮、杜仲(姜汁,酒炒)、牡蛎(火煅,醋淬)、鹿角霜(另研)、破故纸(酒炒)、白芍(酒炒)、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乌梅肉蒸捣和入,加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带久,气血两虚,面黄肌瘦,无力身热,饮食无味,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汤送下。虚,加黄耆、地黄;热,加地骨皮、青黛;痰,加陈皮、半夏、南星;小便涩,加车前子;瘦人,加黄柏;胸满,去人参,加砂仁;腹痛,去参,加延胡索、小茴香;冬,加炮姜;久,加升麻、柴胡。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2、椿皮丸

处方白臭椿根皮、红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内者方可用。去土净刮去粗皮,微焙,为末)。

制法上药清米汤打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危笃,或色如羊肝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清米汤分4-5次徐徐送下。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处方3、椿根散

处方椿根白皮2两,松花面1两,地榆1两,荷叶蒂(约四指长)1两。

制法上和匀为末。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若白痢用白糖调服,红痢用黑糖调服。

摘录《鲁府禁方》

处方4、榼藤散

处方榼藤子(烧存性)半两,茺蔚子(炒)半两,地榆1两,白矾(烧令汁尽)1两,臭椿根(蜜炙焦)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风,五痔,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1小盏,入麝香1字,同调下,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5、不换金散

处方槐实(及时采,炒)1两,臭椿根皮(锉,暴干)1两,荆芥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风痔瘘,泻血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用粟米饮调下;年深者服2钱匕,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6、痢疾奇效丹

处方石榴皮40两,椿根皮(炒)20两,乌梅炭10两,谷芽(炒)36两,槟榔16两。

制法上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分解利湿,止泄化痢。主痢疾。腹痛,大便带血,久泄不止,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7、椿根汤

处方椿根(切)1升(去皮),盐半合,葱白(切)半升,豉半升,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合。

功能主治疳虫蚀人口鼻。

用法用量上以醋及清讨各3升,煎10数沸,去滓,约及1升,分作3服。有恶物下即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8、椿鸡丸

处方雪里炭1只(吊死,去肠毛),黄连1两,椿根白皮1两。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将黄连,椿根皮入于肚内,好酒炖熟,去药食鸡。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引桑环川方

处方9、椿皮散

处方椿根白皮2两,槐角子4两,枯白矾2两,炙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及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

摘录《医统》卷四十二引李东垣方

处方10、樗树根丸

别名樗根皮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房劳内伤,气血两虚,不能固守,精滑不时,或作梦遗。

用法用量樗根皮丸(《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一引《入门》)。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11、椿皮丸

处方东行椿根白皮(锉,焙)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醋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腹中刺痛,及痔漏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陈米饮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12、解带汤

处方椿根皮(炒)2钱,醋香附1钱,白芍1钱,白术1钱,侧柏5分,黄连5分,黄柏(俱酒炒)5分,白芷3分。

功能主治带下由肝经湿热、怒气所致而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腰腿痛,加四物4钱,羌活、防风各1钱;肥人,加苍术、半夏、南星;腹痛者,是湿热郁结,加黑姜4分,吴萸1分,木香2分,玄胡5分。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13、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燥湿,祛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保命歌括》本方用法: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14、抵圣散

处方椿根白皮(焙)1两,蒺藜子(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白汤点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15、金华散

处方松花3钱,地榆2钱,干荷叶2钱,椿根白皮1两(臭者佳,去粗皮,取根向东南者)。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红痢,蜜调服;白痢,黑糖调服;红白相间,蜜与糖调服,加温水少许。

注意忌面食、荤腥、油腻之物。

摘录《良朋汇集》卷一

处方16、便血丸

处方血见愁1两,卷柏灰1两,乌梅灰2两,地榆灰2两,莲房灰2两,荷叶灰2两,榴皮灰2两,五倍灰2两,血余灰1两,柏叶灰2两,棕灰2两,木耳灰1两,槐花灰2两,白蔹1两,当归炭3两,白芍1两5钱,升麻1两,白术2两,生耆3两,党参3两,椿根皮2两,凌霄花。

制法晒干为末,醋泛为丸。

功能主治便血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方中凌霄花用量原缺。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17、结阴丹

处方枳壳(麸炒,去瓤)、威灵仙、黄耆、椿根白皮、陈皮、何首乌、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面为糊,纳入蜜少许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赃毒下血,诸大便下血疾。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医钞类编》:此方用枳壳以破滞气;灵仙宣通五脏,通行十二经络;黄耆补气;陈皮理逆气;椿皮苦燥湿,寒胜热,涩收敛,入血分而涩血;首乌甘益血,涩敛血;荆芥通利血脉,散瘀破结;加酒者,和血行气以助药力也。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18、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1两,香附(炒)1两,山栀(炒黑)2两,苦参5钱,白术(去芦)7钱半,白芍(酒炒)7钱半,山茱萸(酒蒸,去核)5钱,椿根皮(酒炒)5钱,贝母(去心)2钱,干姜(炒)2钱,败龟版(酒炙)2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滚水送下。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19、固肠丸

处方椿根皮4两,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湿,去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20、龟版丸

处方龟版(醋炙)1两,条芩1两,白芍1两,椿根皮1两,黄柏(蜜炙)3钱。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来而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淡醋汤送下。

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处方21、赤白饮

处方香附(醋炒)4两,臭椿根皮(盐水炒)2两,砂仁2两,朱砂2钱,棉花仁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红淋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3钱,豆腐浆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22、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为末)、阿胶。

制法以阿胶烊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万氏家妙方》卷一

处方23、固精丸

处方当归(酒洗)1两,熟地黄1两,山药(炒)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去芦)1两,茯苓(去皮)1两,锁阳1两,牡蛎1两,蛤粉1两,黄柏(酒炒)1两,知母(酒炒)1两,杜仲(酒和姜汁炒)1两,椿根皮1两,破故纸(酒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元益肾秘精。主阴虚火动而遗精。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有金樱子,无当归。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24、龟柏丸

别名椿皮丸

处方龟版2两,侧柏叶1两半,芍药1两半,椿根皮7钱半,升麻5钱,香附5钱。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

功能主治便血久而致虚,腰脚软痛,及麻风疮疡见血。

用法用量椿皮丸(《明医指掌》卷六)。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二,名见《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5、固源汤

处方条芩钱半,臭椿根皮2钱,灶心土1钱,当归头1钱,熟地黄1钱,白芍药1钱,地榆1钱,川芎1钱,艾叶5分,荆芥(炒)5分。

功能主治血崩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加乌梅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26、补脾丸

处方破故纸3两(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两5钱,肉果4两(纸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上为末,加大枣半斤、生姜半斤,砂锅内煮熟,用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清晨枣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鱼腥、房事。

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处方27、鸡冠丸

别名圣功丸

处方鸡冠花、椿根皮(并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结阴便血不止,疼痛无时。气痔下血,肛边疼痛。

用法用量圣功丸(原书卷一四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28、妇科金丹

处方当归40两,杭芍40两,白术(炒)40两,柴胡40两,阿胶(炒珠)24两,蛇床子24两,吴萸(炙)20两,椿根皮(炒)16两,海螵蛸16两,艾炭16两,黄芩12两,益母草16两,灵仙16两,藁本20两,秦艽22两,茯苓16两,牡蛎(煅)8两,木瓜16两,益智仁16两,香附(炙)32两,远志(炙)12两,黄耆16两,甘草8两,补骨脂(炒)16两,青皮(炒)12两,黑郁金16两,法半夏12两,使君子16两,白芷8两,羌活8两,九菖蒲24两,川牛膝8两,川芎16两,杜仲炭24两,苍术(炒)12两,川续断16两,首乌(炙)16两,桂枝4两,玄胡(炙)16两,党参(去芦)48两,枣仁(炒)16两,丹皮8两,胡连8两,独活8两,黄连8两,绿七爪8两,白矾16两,赤石脂(煅)10两,豆蔻仁1两6钱,砂仁1两6钱,莲子肉160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3分,油纸包裹。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舒郁止痛,健脾养胃。主经血不调,经期不准,行经腹痛,两胁胀满,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日晚临睡时服1丸,温开水送一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9、补肾固胎散

处方桑寄生1两半,川续断1两半,阿胶块1两半,菟丝子1两半,椿根白皮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主习惯性流产属于肾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每月逢1、2、3日,11、12、13日,21、22、23日各服1次。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30、加味二陈汤

处方二陈加苍术3钱,白芷2钱,黄芩2钱,黄连1钱半,黄柏1钱半,白芍2钱半,椿根皮(炒)2钱半,萸肉2钱半。

功能主治带下属湿痰者。

摘录《胎产要诀》卷上

处方31、地榆散

处方地榆1两,椿根白皮1两,酸石榴皮(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血肠风,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匕,浆水1升半,煎至1升,取清汁分2次温服。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32、白带丸

处方乌梅炭2两,棕灰2两,椿根皮2两,五味炭1两,熟地炭3两,杜仲2两,山药2两,白芍2两,生耆3两,党参3两,当归2两,菟丝子2两,煅龙骨2两,桑螵蛸2两,五倍子2两(去毛),煅明矾3两,牡蛎粉2两,金樱子2两(去毛),川断1两,料豆3两,乌贼骨2两,莲须2两,赤石脂8钱,禹余粮2两(煅)。

制法上为末,以芡实粉4两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33、归附地黄丸

处方当归(酒洗)3两,川芎1两,白芍(酒炒)2两,熟地黄(酒蒸)1两,香附子(童便浸,炒)2两,陈皮1两半,黄柏(去皮,童便浸3日,晒干)1两半,知母(去毛)1两半(酒浸,晒干),五味子1两半,苍术(米泔浸,炒)2两,牡蛎(煅)5钱,椿根皮(酒炒)2两半(一方有白葵花;一方有山茱萸,酒蒸,去核,无五味)。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淡盐汤下,后用于物压之。人虚,加人参、白术。

注意忌葱白、萝卜、胡椒、煎炒、发热之物。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34、艾附女珍丸

处方香附5两(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盐酒浸),蕲艾(醋煮)2两,当归2两,川芎1两半,白芍1两半,熟地黄(酒蒸)1两半,黄芩1两半,阿胶(酒蒸)1两,臭椿根皮1两。

制法上为末,捣地黄、阿胶和匀,加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气盛血衰,经期不准,或前或后,紫多淡少,赤白带下,崩漏淋沥,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倦怠嗜卧,精神短少,目暗耳鸣,头眩懒言,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夜寐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汤送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35、地榆散

处方臭椿根(东引根白皮,蜜炙,焙干)半两,地榆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蛊毒下血。或腹痛,或不痛,百治不效,日夜不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三

处方36、苍曲樗皮丸

处方椿根皮2两,芍药1两半,苍术1两,神曲(炒)1两,麦皮曲(炒)1两,黄柏(炒)1两,滑石半两,枳壳半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济阴纲目》卷三

处方37、加减胜湿丸

处方苍术、白芍、滑石、椿根皮、枳壳、甘草、茯苓、陈皮、党参、葛花、莲须。

功能主治带下。因嗜酒好茶,湿热素盛,气虚脾弱,白带时下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38、加味三补丸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紫地丁、椿根皮。

功能主治湿热赤白带。带下赤白相杂,质粘气秽,量多,绵绵不断,外阴湿痒,甚或肿痛,少腹坠胀而痛,小便赤涩,或频数而痛,胸闷心烦,口干口苦,舌苔滑腻而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39、白带片

处方白术(土炒)15两,车前子10两,泽泻10两,椿根皮10两,茯苓10两。

制法将白术等5味用煮提法提取3次,取上清液浓缩成膏约15两,放冷。另取淀粉6两,掺入放冷的浓缩膏内搅拌成软材,制成颗粒,加入2一3%滑石粉约5钱,混合均匀,压片,包滑石粉糖衣,打光,每片重约0.2g。

功能主治补脾燥湿。主由于脾虚、湿热下注引起的白浊、带下及崩漏。

用法用量每服6-8片,温开水送下,日2-3次。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40、加减六合汤

别名加味六合汤

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8分,川芎(盐水浸)8分,熟地黄(酒洗,焙)1钱,橘红(盐水洗,去白)8分,白茯苓(去皮)7分,甘草(炙)4分。半夏(姜制)7分,贝母(去心,糯米拌炒)7分,白术(去芦)2钱,黄柏(酒浸)7分,知母(酒浸)7分,椿根皮(酒炒)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妇人上有痰火,下有白带,腹痛。

用法用量加味六合汤(《宋氏女科》)。若痰火盛,加枯芩7分,临卧服。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41、安冲调经汤

处方山药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石莲肉9克,川断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功能主治平补脾肾,调经固冲。主肾气不固。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42、椿皮丸

处方龟版60克(酥炙)升麻 香附各15克 芍药45克 侧柏叶30克 椿根白皮22.5克

制法上研为末,粥和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利湿热。主肠风便血,日久血虚。并治麻风、癣疮见于面部。

用法用量以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下丸药。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明医指掌》卷六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43、樗皮丸

别名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卷七)、椿根皮丸(《饲鹤亭集方》)。

处方芍药15克 良姜9克,黄柏6克(各炒成灰)椿根皮45克

制法上药为末,粥丸。

功能主治主赤白带有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饮吞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四

处方44、龟柏丸

处方龟版60克 侧柏叶45克 芍药45克 椿根皮23克 升麻 香附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粥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便血久而致虚,腰脚软痛。并治麻风疮痒见血。

用法用量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连、陈皮、甘草、生姜煎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5、诃黎勒丸

处方诃子(去核、梢)15克 椿根白皮30克 母丁香30个

制法上为细末,醋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休息痢昼夜无度,粪便腥臭难闻,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五更时用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三日三服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46、当归煎

处方黄连(炒)扁柏(酒蒸)黄柏(炒)各15克 香附(醋炒)白芍药 白术各30克 椿根皮60克(炒)白芷(烧存性)6克

制法上药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疏肝解郁。主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白带连绵,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47、千金止带丸

处方香附(炙)5千克 椿根皮(麸炒)5千克 红鸡冠花5千克 补骨脂(盐水炒)1.25千克 木香1.25千克 白芍1.25千克 杜仲(炒)1.25千克 白术(炒)1.25千克 砂仁1.25千克 续断1.25千克 青黛(上衣用)1.25千克 延胡索(醋炒)1.25千克 小茴香(盐水炒)1.25千克 牡蛎(煅)1.25千克 人参<去芦)620克 川芎2.5千克 当归2.5千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用方内青黛外加滑石5.3千克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补虚止带。治妇女带下,腹痛腰酸,四肢倦怠,精神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8、止带丸

处方当归(酒洗)川芎 白术(去芦)人参(去芦)山药 杜仲(姜汁、酒炒去丝)香附(醋炒)青黛(减半)牡蛎(火煅)破故纸(酒炒)续断 椿根皮(酒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赤白带下,腰酸,头晕眼花,小腹胀痛,四肢困倦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清米汤吞下。腹痛,加玄胡索、茴香,去人参;饱闷,加砂仁,去人参;夏月,加黄柏;冬月加煨干姜;肥人,加姜汁、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49、愈带丸

处方熟地120克 白芍150克 当归90克 川柏 良姜各60克 川芎30克 椿根皮450克

制法上药研末,米饮糊丸。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清热燥湿。治妇人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经浊淋漓。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50、银甲汤

处方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桔梗12克,茵陈1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湿热蕴结下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王渭川方

处方51、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香附(炒)各30克 山栀(炒黑)60克 苦参15克 白术(去芦)白芍(酒炒)各23克 贝母(去心)干姜(炒)各6克 败龟版(酒炙)60克 山茱萸(酒蒸,去按)椿根皮(酒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带下属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腹时用开水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