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沙参的处方(三)

浏览

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甘,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小编整理出含有沙参的处方共213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1两,地肤子3分,车前子1两半,黄连(去须)1两,人参1两,玄参1两,槐子1两,青葙子3分,地骨皮2两,升麻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沙参1两,苦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决明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2、保肺健脾汤

处方白术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钱,白扁豆1钱(炒),黄耆7分,沙参8分,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6分,白茯苓7分。

功能主治小儿因肺经受伤,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泻肚痛,或朝凉暮热;或病中服药失序,亏损脾肺。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健脾丸、八珍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3、补北健行汤

处方生地3钱,熟地3钱,茯苓4钱,丹皮1钱,龟版3钱,女贞子2钱,生苡仁4钱,南沙参2钱,阿胶2钱,丹参1钱,山药1钱5分。

功能主治痿症,足不任地,真水不定,阳明为热灼而小筋弛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症会心录》

处方4、百合汤

处方百合、升麻、黄芩、牡丹皮、生地黄、鳖甲、桔梗、沙参各等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寒热虚咳,殆类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5、苦参散

处方苦查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黄连3分(去须),沙参1两(去芦头),玄参1两,秦艽3分(去苗),白鲜皮1两,川升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3分,犀角屑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防风1两(去芦头),白花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身体生风毒疮,或痒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6、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炙令黄),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麻黄半两(去根节),钩藤半两,铁粉3分,防风3分(去芦头),子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龙齿1两(细研),银屑3分(细研),栀子仁3分,羌活3分,柴胡半两(去苗),白鲜皮半两,牛黄半两(细研),雷丸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细辛1分,石膏1两(细研,水飞),川升麻半两,蚱蝉4枚(微炙,去翅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自3岁以来,至10岁不愈,发时口中白沫,大小便不觉。

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3丸,薄荷汤送下,每日3次;3岁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7、安坤赞育丸

处方桑寄生16两,青毛鹿茸(去毛)96两,乳香24两,血余8两,艾炭32两,紫河车80具(每具约1两5钱),蚕绵炭8两,大熟地64两,杜仲32两,茯苓32两,桂圆肉40两,鸡血藤16两,香附384两,山茱萸32两,鹿角胶24两,锁阳32两,鳖甲(炙)32两,酸枣仁(生炒各半)64两,白薇32两,琥珀16两,元胡(醋炙)32两,白芍64两,甘草16两,鸡冠花24两,枸杞子24两,没药(炙)48两,人参(去芦)8两,乌药12两,牛膝56两,补骨脂(盐炒)44两,当归64两,黄柏32两,阿胶96两,天冬46两,藏红花3两2钱,黄耆24两,菟丝子16两,龟版(炙)32两,秦艽32两,川牛膝56两,肉苁蓉24两,鹿尾5两,沙参48两(以上均下罐,用黄酒1910两蒸4昼夜),川断40两,川芎48两,沉香52两,泽泻32两,丹参8两,黄芩40两,赤石脂24两,于术48两,木香(煨)24两,大生地64两,苏叶20两,柴胡24两,橘皮56两,肉果(煨)24两,白术(炒)96两,青蒿24两,橘红32两,远志(去心,炙)32两,藁本24两,阳春砂96两,红花16两(上为细末,铺槽揽匀,晒干)。

制法上为极细末,每细末320两兑益母膏汁64两,再兑炼蜜为大丸,重4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益气调经。主妇女气虚血亏,经血不准,崩漏带下,腹痛腰酸,骨蒸潮热,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忌气恼、生冷。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8、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蔓荆子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3分,玄参3分,秦艽3分(去苗),沙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白鲜皮3分,防风3分(去芦头),甘菊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鼻塞,面痒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浆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9、畅卫舒中汤

处方香附(醋炒)8分,苏梗5分,苍术(泔浸)5分,贝母8分,连翘(去心)5分,抚芎6分,神曲(炒)1钱,沙参1钱,桔梗4分,南木香半分。

功能主治气膈。

用法用量大剂煎,徐徐呷之。

各家论述香附、苏梗开窍行气,苍术健中,贝母开郁痰,连翘散六经之火,抚芎提发肝木之困,神曲行脾之郁,南木香逐气流行,桔梗升提肺气,沙参助正气而不助肺火。此方升上焦之火邪,乃火郁发之之义也。

临床应用气隔:一人患膈满,胸膈胃脘饱闷,脐下空虚如饥,不可忍,腰腿酸疼,坐立战摇,日夜卧榻,大便燥结,每日虽进清粥一二钟,食下即呕酸,吐水醋心。众作隔治,服药二年许不效。诊得脉左右寸关俱沉大有力,两尺自浮至沉三候俱紧,按之无力摇摆之状。须开导其上,滋补其下,兼而行之,遂以本方投之,每日空心服八味地黄丸百粒,服二日,嗳气连声,后亦出浊气,五日可以坐立,啖饭两碗,服药至二七,动履如常。

摘录《易氏医按》

处方10、当归丸

处方桔梗2分,葶苈子(熬)5分,藜芦(炙)2分,厚朴(炙)5分,杏仁50个(去尖皮),附子(炮)5分,桂心3分,人参3分,沙参3分,特生礜石1两(烧半,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劳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结聚,苦寒烦悁,不得卧,夜苦汗出,大便坚,小便不利,流饮在腹中,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饮送下,日3次。稍加之。

注意忌猪肉、生葱、冷水。

摘录《外台》卷七引深师方

处方11、决明丸

处方决明子1两(微炒),蕤仁1两(去皮,研),茯神1两(去木),桔梗1两(炒),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连(去须)1两,青葙子3分,枳壳3分(去瓤,麸炒),防风3分(去叉),玄参3分,犀角3分(镑),槟榔3分(煨,锉),升麻3分,生干地黄3分(焙),龙胆3分,沙参3分,紫菀(去苗土)3分,百合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肺热,毒风目昏。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决明子丸"。

摘录《圣济总录》(文瑞楼本)卷一○七

处方12、肺病统系丸

处方川贝母1两,百合1两,橘皮1两,半夏曲1两,甘草1两,橘红5钱,杏仁(去皮,炒)1两,桑叶5钱,苏梗1两,梨膏1两,茯苓6钱(上药煎膏),北沙参4两,川贝母4两,化橘红3两,青黛3钱,蛤粉4两,白芥子(炒)1两,半夏曲6两,茯苓3两,枳壳3两,浮海石(煅)4两,瓜蒌皮4两,苏子(炒)4两,百合3两(上药共研)为细粉,过罗。另兑龙涎香1钱。

制法以前药膏加冷开水泛为小丸,晒干,每16两用珍珠母粉1两为衣。

功能主治润肺止嗽,化痰定喘。主肺气不清,咳嗽痰盛,胸满作喘,呼吸不均。

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3、八物汤

处方白芍5钱,山药5钱,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5分,丹皮3钱,沙参3钱。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主失血之后,不知节劳慎色,以致内热烦渴,目中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烂,食不知味,鼻中干燥,呼吸不利,怠惰嗜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14、杜蘅丸

处方杜蘅1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薇2分,牛膝2分(去苗),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微炒),沙参3分(去芦头),秦艽3分(去苗),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桂心3分,菖蒲3分,藁本3分,细辛1两,蛇床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腹脏久积风冷,血气凝涩,不能宣通,故令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有子即住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5、参连汤

处方沙参2分,黄连5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发热疑似之际,发惊搐者。

用法用量以沸汤煮散服。

摘录《痘科辨要》

处方16、当归百合汤

处方归身3钱,熟地1钱半,麦冬1钱半,川芎1钱,沙参8分,甘草8分,香附8分,橘红8分,桔梗5分,小麦1钱,大枣3个。

功能主治阴虚证。

用法用量煎汤服。

摘录《周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17、补荣汤

处方天门冬1钱5分,人参1钱5分,麦门冬1钱5分,五味子1钱5分,沙参1钱5分,枣仁1钱5分,远志1钱5分,地骨皮1钱,生地1钱,当归1钱,柏子仁1钱,茯神1钱。

功能主治五脏俱虚,思虑过度,伤精损血,头眩目昏,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18、百部散

处方百部1两,桔梗1两(去芦头),射干1两,川升麻1两,天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沙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19、保肺济生丹

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人参1钱,沙参4钱,五味5分,玉竹3钱,女贞子2钱,茯苓2钱,山药3钱,贝母2钱,茜草根2钱,杏仁3钱。

功能主治肺虚而咳,肌表微热,神倦气短,不时火升,失血咽痛者。

用法用量上加藕3两(切片),煎汤代水煎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20、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1宿,微炒黄),铁粉1两(细研),黄丹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金箔100片(细研),银箔100片(细研),牛黄半两(细研),马牙消2两,黑铅1两,水银1两(与铅2味结为砂子,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痫,积年不愈,发即昏昏欲睡,良久方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21、补肺百合汤

处方北沙参3钱,百合3钱,诃子1钱,陈皮1钱,罂粟壳1钱5分,紫菀1钱5分,马兜铃1钱5分,知母1钱5分,生地3钱,木香8分,甘草8分,乌梅1个。

功能主治痰壅气喘,不得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家庭治病新书》引《医疗药方规矩》

处方22、何首乌丸

处方何首乌1两,石菖蒲1两,荆芥穗1两,苍耳子1两,胡麻(炒)1两,玄参半两,沙参半两,苦参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肺风,并恶风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茶、酒任下;如要作散,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23、安心绝梦汤

处方人参1钱5分,麦冬3钱,茯神1钱5分,白术1钱5分,菟丝子1钱5分,熟地5钱,玄参5钱,芡实2钱5分,山药2钱5分,五味5分,丹参1钱5分,莲子心1钱5分,枣仁1钱5分,沙参1钱5分,归身1钱5分,陈皮2分。

功能主治劳心过度而梦遗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处方24、八味檀香散

处方檀香200g,石膏100g,红花100g,甘草100g,丁香100g,北沙参100g,拳参100g,白葡萄干100g。

制法上药除檀香、丁香、白葡萄干外,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加檀香、丁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主肺热咳嗽,痰中带脓。

用法用量口服,1次2~3g,1日1至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25、杜仲丸

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锉)3分,防风(去叉)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石菖蒲3分,桔梗(炒)3分,秦艽(去苗土)3分,细辛(去苗叶)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2-7遍,焙)3分,熟干地黄(焙)半两,沙参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子宫久冷,妊娠数堕胎。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渐加至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26、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3分,草决明(微炒)3分,沙参秦皮(去粗皮)3分,人参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忽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27、充髓丹

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金钗石斛5钱,地骨皮3钱,沙参5钱,牛膝3钱,五味子1钱,茯苓3钱。

功能主治补真阴。主久立腿酸无力,久则面黄肌瘦,口臭肢热,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28、鸡鸣保肺丸

处方知母1两,贝母1两,旋覆花1两,杏仁1两,阿胶1两,米壳1两,葶苈1两,款冬花1两,马兜铃5钱,甘草1两,清夏1两,麻黄3钱,五味子1两,广陈皮1两,桔梗1两,紫菀1两,天门冬1两,北沙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二钱重。

功能主治镇咳定喘,补肺化痰。主咳嗽痰喘,日轻夜重,感受风寒,饥饱劳役,冷热不匀,饮食过量,肺胃两伤,久咳声哑,夜间盗汗,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送下,如恶寒时姜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果瓜、烟、酒、肉、腥等。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29、华佗赤散

处方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干姜18铢,细辛18铢,黄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参18铢,沙参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乌头18铢,雄黄24铢,吴茱萸30铢,麻黄2两半,代赭2两半(细辛、姜、桂、丹妙、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用法用量按:《伤寒总病论》有常山。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麻、乌、辛、桂、椒、姜、茱萸,一派辛温散表药中,而兼黄芩、女萎、砂、桔、防己清解麻、乌等热毒;参、苓守五脏真气;丹砂、雄黄性虽重着,得麻、乌、姜、辛鼓舞之力,当无郁遏邪气之虞;代赭镇摄逆气,《本经》有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之功;蜀漆专主寒热痰积,故可兼治疟证之寒热不绝。

摘录《千金》卷九

处方30、苍玉潜龙汤

处方生地4钱,龟版6钱,石膏3钱,龙齿3钱,石斛3钱,花粉2钱,丹皮1钱5分,羚羊角1钱5分,沙参4钱,白芍1钱5分,藕节3两,茅根5钱。

功能主治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激胃经,齿缝出血,牙并不宣,多则血流盈盏,昼夜十余次,面红目赤,烦扰不安。

用法用量同煎汤,代水饮。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31、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黄芩、金钗石斛、北沙参、鳖甲。

功能主治麻疹退清之后,虚热神昏,阴虚血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在春、夏,加陈青蒿1钱,其热自退。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32、加味二冬汤

处方天冬1钱半,麦冬1钱半,生地2钱,熟地2钱,款冬1钱,桔梗1钱,贝母1钱,紫菀1钱,茯苓1钱,甘草1钱,沙参1钱,瓜蒌霜1钱。

功能主治火盛水亏之咳嗽,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麦冬清心润肺燥,天冬润肺燥益阴、生地滋阴壮水以制火,熟地补阴益肾以填精,沙参泻热补肺,川贝清肺化痰,篓霜搜涤燥痰,桔梗清利咽膈,紫苑泄肺以肃金,款冬润肺以散结,茯芩清肺和脾,生草泻火缓中也。俾水旺火平,则肺金自润,而肺气宣通,无不痰消咳止。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33、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沙参半两(去芦头),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木通1两(锉),羌活1两,秦艽1两半(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茯神1两,龙齿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34、回风养脏汤

处方沙参4钱,苏子1钱半,枳壳1钱,前胡1钱,桑叶1钱,茯苓2钱,白术1钱,苡仁4钱,橘红1钱,贝母2钱,荷叶蒂1枚。

功能主治培土化热,熄风。主风阳外烁,肺热移于大肠,咳而遗屎。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35、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苦参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2两(去苗),栀子仁1两,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独活2两,茯神1两,薯蓣1两,细辛1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及疥,风痒瘑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36、地骨皮饮

处方生地1钱,沙参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钱5分,党参(去芦)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儿发热,昼静夜热。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37、利丸汤

处方茯苓1两,苡仁1两,沙参2两。

功能主治去其湿热之气。主疝气,湿热交攻,睾丸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茯苓、苡仁分消其湿气,以沙参化其肾中之热,且沙参善能治疝,故两用之而成功耳。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38、八味清心沉香散

处方沉香180g,广枣180g,檀香90g,紫檀香90g,红花90g,肉豆蔻60g,天竺黄60g,北沙参60g。

制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心肺,理气,镇静安神。主心肺火盛,胸闷不舒,胸胁闷痛,心跳气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g,1日1~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39、立止咳嗽丸

处方麻黄5钱,杏仁5钱,桔梗8钱,蒌仁4钱,丹皮3钱,杭芍4钱,黄芩3钱,黄连2钱,栀子3钱,花粉3钱,茯苓5钱,清夏3钱,沙参4钱,橘红3钱,川贝2钱,五味子2钱,甘草2钱,米壳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1钱5分。

功能主治久嗽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2丸,小儿1丸,开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油腻。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40、苦参十二味丸

别名苦参丸

处方苦参6两,干姜6两,芎䓖6两,玄参5两,丹参5两,人参5两,沙参5两,白术5两,地骨白皮4两,独活4两,薏苡仁2升,蜀升麻2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及。

用法用量初服15丸,稍加至30丸,薏苡仁饮送下,1日2次。若觉冷,即去玄参、沙参,加桂心4两,细辛3两;若觉热,别加10两主地黄;若觉有痛处,去沙参,加当归6两;若觉有气,去玄参,加橘皮4两;若大便涩,加大槟榔仁20枚。

注意忌桃、李、生葱、生菜、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处方41、车前子丸

处方车前子2两1分,决明子2两1分,黄连(去须)2两1分,蓝实2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3分,玄参1两3分,沙参1两3分,瞿麦穗1两3分,地骨皮1两3分,秦皮1两3分,蕤仁(去壳)1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眼晕,白翳覆瞳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熟水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42、安胎饮

处方泽兰叶5钱,黄芩3钱(炒),辽沙参6钱,白芍2钱(炒),砂仁1钱(炒),骨皮1钱半,麦冬1钱半(去心),生草1钱。

功能主治妇人血热,怀胎数月后,动而不安,或向上顶。

用法用量竹叶、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43、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羌活3分,沙参3分(去芦头),丹参3分,麻黄3分(去根节),白术3分,羚羊角屑3分,细辛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五味子3分,生干地黄3分,赤茯苓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木通3分(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项强头旋,中如虫行,腹胁胀满,语声不出,四肢顽痹,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44、补阴汤

处方熟地3两,元参8两,生地4两,麦冬3两,白芍5两,丹皮3两,沙参3两,地骨皮5两,天门冬3两,陈皮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或加桑叶6两为末,同捣为丸。

功能主治瘦人火有余,水不足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补阴丸”。

各家论述元参去浮游之火,而又能调停五脏之阳,各品之药,阴多于阳,则阴气胜于阳气,自然阴胜阳消,又何必石膏、知母之纷纷哉:虽石膏、知母原是去火神剂,不可偏废,然而用之于火腾热极之初,可以救阴水之熬干,不可用之于火微热退之后,减阳光之转运,此瘦人之治法。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45、扶元逐疫汤

处方黄耆(炙)、升麻(蜜水炒)、白术(土炒)、柴胡(蜜水炒)、陈皮(炒)、玉竹、沙参、甘草(炙)、当归。

功能主治扶正托邪。主疫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各家论述法东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于补中益气,复以玉竹、沙参以救胃津,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

处方46、地肤子丸

处方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沙参1两,羚羊角屑1两,秦皮1两,菊花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眼目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47、肺痿汤

处方北沙参3钱,生地5钱,白及片3钱,葶苈3钱,炙桑皮2钱,炙兜铃子8分,生苡仁6钱,川贝母钱半,炙紫菀3钱,石膏6钱(冰糖水炒),叭杏仁(去尖)3钱,陈海蜇头2两(切丝,水浸,挤淡)。

功能主治肺叶糜烂,咳吐臭痰,右胁隐隐而痛,右寸脉数无力,甚则脉伏。

用法用量水煎。

摘录《镐京直指》卷二

处方48、二砂丸

处方沙参、丹砂(研)、硇砂(研)、人参、玄参、丹参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喉痹,咽塞热痛。

用法用量食后、临卧含1丸化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49、补天膏

处方云术3两,当归3两,生地3两,牛膝3两,沉香3两,人参4两,沙参4两,天门冬4两,阿胶4两,山茱萸4两,核桃肉4两,龙眼肉4两,紫河车2具,黍米金丹1粒(即小儿出世口内大血珠)。

功能主治肾气不足,下元虚乏,脐腹疼痛,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痿黄,腰疼背胀。

用法用量上为咀片,以桑树柴文武火煎熬成膏。不拘时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50、还睛丸

处方当归2两6钱7分,薄荷1两3钱4分,枸杞1两3钱4分,生地1两3钱4分,决明1两3钱4分,蒺藜1两3钱4分,木贼1两3钱4分,菊花1两3钱4分,夜明沙1两,故纸1两,黄柏1两,蒙花1两,蝉蜕6钱7分,黄芩6钱7分,苏梗6钱7分,知母6钱7分,荆芥6钱7分,茯苓6钱7分,青葙6钱7分,沙参6钱7分,蛇蜕3钱4分,黄连3钱4分,琥珀3钱4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小丸,用瓷坛存贮。

功能主治清风火,去云翳。主眼赤目肿,翳(疒养)赤痛,暴发火眼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清茶水送下。

注意忌食发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处方51、补肺清肺化痰汤

处方天冬、麦冬、大生地(炒)、百部、百合、阿胶、川贝母、知母、北沙参、钩藤、枇杷叶、竹茹、马兜铃、栝楼仁。

功能主治肺虚气粗,鼻扇有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收后20余日,可用大熟地、生甘草。

摘录《郑氏瘄科保赤金丹》卷三

处方52、建兰叶膏

处方鲜建兰叶4两,南沙参4两,北沙参4两,川贝4两,象贝2两,冬桑叶4两,鲜枇杷叶2斤8两,紫菀1两,款冬花2两,桔梗7钱5分,橘红2两,冬瓜子4两,玄参2两,蛤壳8两,鲜藕汁4两,鲜稻叶露2两,雅梨4两。

制法共煎3次,榨净去滓,将3次汁澄清过滤,加冰糖2斤8两,炼透,滤过收膏,约成膏2斤。

功能主治清肺宁嗽。主咳呛痰粘,小儿顿咳。

用法用量每次4钱,开水冲服,1日2次,小儿减半。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53、百花丸

处方冬花3两,五味子(炙)3两,紫菀3两,花粉3两,丹皮3两,桔梗3两,橘皮3两,麦冬3两,前胡3两,百合3两,玄参(去芦)3两,沙参3两,薄荷3两,蒲黄(炒)3两,杏仁(去皮,炒)3两,柿霜3两,川贝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5分。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宁嗽止喘。主肺热虚火,咳嗽痰喘,口干声哑,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4、防风丸

处方防风1两半,桔梗30铢,人参1两,菖蒲18铢,半夏18铢,丹参18铢,厚朴18铢,干姜18铢,紫菀18铢,杜衡18铢,秦艽半两,白蔹半两,牛膝半两,沙参半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劳损,无子,阴中冷汁溢出。子门闭,积年不愈,身体寒冷。

用法用量每食后服15丸,日3次。不知,增至20丸,有妊止。服药后7日,方合阴阳。

摘录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55、白薇丸

处方白薇1两,细辛1两,防风1两,人参1两,秦椒1两,白蔹(一云白芷)1两,桂心1两,牛膝1两,秦艽1两,芜荑1两,沙参1两,芍药1两,五味子1两,白僵蚕1两,牡丹1两,蛴螬1两,干漆20铢,柏子仁20铢,干姜20铢,卷柏20铢,附子20铢,芎藭20铢,紫石英1两半,桃仁1两半,钟乳2两,干地黄2两,白石英2两,鼠妇半两,水蛭15枚,虻虫15枚,吴茱萸18铢,麻布叩复头1尺(烧)。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妇人有子。主妇人子脏风虚积冷,经候不调,面无血色,肌肉消瘦,不能饮食;带下,久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酒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当有所去,小觉有异即停服。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56、地黄散

处方地黄2两,麦门冬2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茯神1两,酸枣仁(生用)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

用法用量方中酸枣仁、白鲜皮用量原缺。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57、必孕汤

处方续断2钱,沙参2钱,杜仲2钱,当归2钱,香附2钱,益母2钱,川芎2钱,橘皮2钱,砂仁5分。

功能主治经期准而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服4剂,下期再服4剂,必无不孕者。

摘录《仙拈集》卷三引《全生》

处方58、八味人参浴汤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

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

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度尽7升。1日1浴,甚者3浴。

注意无见风,浴时避日及阴。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

处方59、二冬汤

处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款冬花、桔梗、贝母、紫菀、茯苓、甘草、沙参、瓜蒌仁。

功能主治咳嗽,火盛水亏,痰涎腥秽,将成痈痿。

摘录《不居集》下集卷十三

处方60、白及莲须散

处方白及1两,莲花须5钱(金色者佳),侧柏叶5钱,沙参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咯血。

用法用量入藕节汁、地黄汁,磨京墨令黑,调药2钱,如稀糊啜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三引戴氏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