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涩梨的处方(十二)

浏览

涩梨(别名山楂、山楂果、台湾苹果、山仙查),味甘;酸;涩;性微温,消食导滞;理气健脾。主食积停滞;脘腹胀育;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涩梨的处方共72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61~720共60个。

处方1、曲蘖枳术丸

处方白术(米泔浸一日)120克 黑枳实(去瓤,麸炒)60克 陈皮(去白)半夏(姜汤泡七次)神曲(炒)麦芽(炒)山楂肉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另用鲜荷叶数片煮汤取汁,入老仓米煮饭,荷叶铺盖,乘热捣烂,以细绢绞精华汁,揉拌药末,成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泻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下。如胃寒,加砂仁30克,气滞不行,加木香15克,常有痰火,胸膈痞闷,加黄连、茯苓各30克。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八

处方2、健脾丸

处方白术(炒)75克 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参45克 神曲(炒)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山药补中健脾;神曲、麦芽、山檀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宽中;肉豆蔻温中涩肠;黄连清热燥湿,诸药相配,补消兼施,并有清化湿热之效。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3、宽中降逆汤

处方莱菔子 焦山楂 麦芽 神曲各10克 厚朴 酒大黄 枳实各6克

功能主治宣导中焦,理气降逆。治食滞中焦,脘腹胀满,呃逆或嗳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刍言》

处方4、健脾丸

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陈皮 麦芽(炒)各60克 山楂(去核)45克 枳实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脾虚气弱,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次10克,米饮送下,一日二至三次。

备注脾虚气弱,不能运化,故用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饮食不消,须助共消化,故用山植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补消合用,饮食既消,而又不致伤气。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5、香砂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炒)陈皮 厚朴(姜炒)甘草(炙)缩砂(研)香附(醋炒)南山楂 神曲(炒)麦芽(炒)枳壳(麸炒)白芍(炒)

功能主治治伤食腹痛。

用法用量药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6、当归活血汤

处方当归 红花 桃仁 山楂肉 甘草 牡丹皮

功能主治主劳役痢,下痢纯血,腰背酸楚,胁肋作痛,肢体倦怠,嗜卧食减,劳重即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寒,加黑炮姜,血热,加黑山栀。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7、调经饮

处方当归9克 淮牛膝6克 香附(酒炒)3克 元胡(炒)3克 山楂4.5克 茯苓4.5克 陈皮(去白)2克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活血调经。主妇女气逆血滞,经期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服。如伤冷而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厚朴,或砂仁亦可;如气滞,加乌药;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四

处方8、平肝消瘕汤

处方白芍30克 当归15克 白术30克 柴胡3克 鳖甲6克 神曲3克 山楂3克 枳壳3克 半夏3克

功能主治治症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9、黄龙丸

处方三棱90克 莪术90克 青皮45克 山楂肉 干姜各23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曲为丸,如麻子大,日晒干。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食后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与乌犀丸间服。食前服乌犀丸,食后服本丸。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处方10、大芦荟丸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陈皮 厚朴(姜炒)青皮 枳实(炒)槟榔 神曲(炒)山楂(去子)麦芽(炒)三棱(煨)莪术(煨)砂仁 茯苓 黄连 胡黄连 芜荑仁 使君子 青黛 芦荟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使君子壳煎汤浸蒸饼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五疳,皮黄肌瘦,发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异物,或吐或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清米汤化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处方11、保和丸

处方山楂180克 神曲60克 半夏 茯苓各90克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呕吐泄泻,脉滑,舌苔厚腻或黄。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山楂善消油腻肉滞;神曲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面食痰浊之滞;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连翘散结清热,共成消食和胃之功。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12、化毒汤

处方肉桂5分,白芍药1钱,甘草1钱,青皮7分,木香7分,枳壳7分,山楂肉5分,连翘5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痘未出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处方13、儿枕散

处方乌药 香附(盐水炒)红花 丹皮 赤芍官挂 干姜(炒黑)陈皮 姜黄 元胡 桃仁(或加山楂、归尾、川芎、甘草、熟地)

制法上研为散。

功能主治主产后恶露不行,儿枕痛。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14、化滞汤

处方生杭芍30克 当归15克 山楂18克莱菔子(炒)15克 甘草6克 生姜6克

功能主治治痢疾初起,腹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身形壮实者,加大黄、朴消各9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5、黄瓜蒌丸

处方瓜蒌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瓜蒌水为丸。

功能主治治食积,痰壅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以姜汤、竹沥送下20~30丸。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16、立行饮

处方官桂9克 干姜 广木香 玄胡索各3克 牛膝 蓬术 归尾 山楂各4.5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瘀通经。治因食生冷,以致经闭者。

用法用量酒煎,空腹时热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17、宽中养胃汤

处方苍术(炒)1.2克 香附2.1克 枳壳(麸炒)1.5克 厚朴(姜炒)1.5克 山楂0.9克 藿香1.5克 陈皮3克 砂仁0.9克(研细)神曲(炒)1.2克 槟榔0.9克 麦芽(炒)1.2克 青皮(去瓤)0.9克 枳实(麸炒)1.2克 半夏 茯苓各1.5克 甘草(炙)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宽中和胃。治气滞湿阻,胸膈胀满,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8、宽中丸

处方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晒干)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宽中。治饮食过多,停滞不化,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处方19、化毒汤

处方葛根、白芍、甘草、青皮、木香、枳壳、山楂、连翘。

功能主治痘疹腹痛,饮食如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20、排石汤

处方柴胡 黄芩 郁金 枳壳 姜黄 青皮 大黄(后下)白芍各15克 山楂10克 川楝子12克 金钱草30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治肝胆管结石,总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道泥沙样结石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腹痛重,加延胡索;呕吐,加竹茹、半夏;高热感染,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湿热黄疸重,加茵陈、栀子、龙胆草。

备注原书云:用本方时可配合总攻,以提高疗效。即上午八时口服排石汤,九时电针右侧日月、期门两穴二小时,十时服50%硫酸镁30~50毫升。

摘录《古今名方》

处方21、化滞调中汤

处方白术4.5克 人参 茯苓 陈皮 厚朴(姜制)、山楂肉 半夏各3克 神曲(炒)麦芽(炒)各2.4克 砂仁2.1克

功能主治治积滞胀满。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生姜片3片,煎320毫升,空腹时服。若胀甚,或面食伤,加炒莱菔子3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22、补元复胃汤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砂仁6克,蔻仁6克,谷芽6克,神曲6克,山楂6克,木香3克,山药15克,鸡内金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主中气下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士俊方

处方23、宽中健脾丸

处方白术180克 人参 黄耆 苍术 茯苓 五加皮各60克 黄连(茱萸水炒)白芍 泽泻各75克 陈皮(盐水炒)半夏 香附 薏苡仁 山楂各90克 草豆蔻 苏子 萝卜子各45克 沉香18克 大瓜蒌2个(每个镂1孔,用川椒末9克 多年粪礞末6克,装入瓜蒌内,纸糊瓜口、盐泥固济、晒干煅红为度,去泥与黑皮)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用荷叶、大腹皮煎汤,煮黄米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顺气宽中。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胃口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4、大阿魏丸

处方南星 半夏 山楂 神曲 麦芽 黄连各30克 连翘 阿魏 瓜蒌仁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石碱 萝卜子 胡黄连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5、紫草饮子

处方紫草 人参 枳壳 山楂 木通 穿山甲(土拌炒)蝉蜕各等分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解肌透疹。治痘疮倒陷,腹胀,大小便秘。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作三四次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26、香棱丸

处方三棱180克(醋炒)青皮 陈皮 莪术(炮,或醋炒)枳壳(炒)枳实(炒)萝卜子(炒)香附子各90克(炒)黄连 神曲(炒)麦芽(炒)鳖甲(醋炙)干漆(炒烟尽)桃仁(炒)硇砂 砂仁 归梢 木香 甘草(炙)各30克 槟榔180克 山楂120克

制法上为末,醋糊丸。

功能主治治五积六聚气块。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汤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27、和中丸

处方白术(陈土炒)120克 扁豆(炒)90克 茯苓45克 枳实(面炒)60克 陈皮90克 神曲(炒黑)麦芽(炒)山楂(炒)香附(姜汁炒)各60克 砂仁4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丹参(酒蒸)60克 五谷虫(酒拌,炒焦黄色)90克

制法荷叶1叶,煎水迭为丸。

功能主治治鼓胀,痞积。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下午开水送服6克。若寒气盛,加干姜、吴萸、肉桂;若湿热盛,加黄连、连翘;若大便闭结,先用三黄枳术丸下之,随用本方渐磨之;若兼瘀血,加厚朴、赤芍;若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吞服此丸,或以补中益气汤送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28、除湿化痰汤

处方橘红 桔梗 枳实 川芎 白芍药各2.1克 半夏 茯苓 甘草 黄连 黄芩各3克 苍术 神曲 山楂 贝母各2.4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化痰止咳。主湿痰咳嗽。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29、山楂益母草汤

处方山楂6~9克 益母草 当归各6克 川芎 陈皮(去白)各3克 香附(酒炒)1.8克 干姜(炒黑)0.9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加酒、童便各100毫升和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五

处方30、阿魏丸

处方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麦芽(炒)神曲(炒)黄连各30克 连翘 阿魏(醋浸)栝楼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 石碱 萝卜子(蒸)胡黄连7.5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积聚、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1、九龙丹

处方枸杞子 金樱子 山果子(又名山楂)莲肉 佛座须(即莲花心)熟地黄 芡实 白茯苓 川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酒面糊为九,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滑精,精随溲溺而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酒或盐汤送下。

备注方中山果子,《征治准绳·类方》卷六作山茱萸肉。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丹溪

处方32、化痞丸

处方莪术(醋炒)海浮石(煅)瓦楞子(煅)干漆 大茴香 山楂 穿山甲 丁香 五灵脂 白芷 陈皮 延胡索 木香 牡丹皮 青皮 桔梗 枳壳 胡椒 神曲 蒲黄 香附 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厚朴 砂仁 鳖甲(醋炒)朴消各9克 阿魏15克 小茴香 赤芍药 使君子(净肉)桂皮 铁花粉各120克 水红花子12克

制法上为末,皂角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症消痞。治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体壮者可加至40~50丸,酒送下,一日三次。(一料可活二人)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

处方33、木香大安丸

处方木香6克 连翘5克 黄连9克 陈皮9克 白术9克 枳实5克 山楂5克 炒神曲5克 炒麦芽5克 砂仁5克 炒莱菔子5克

制法为末,神曲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治小儿食滞,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3克,陈仓米煎汤送下。

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

处方34、阿魏丸

处方连翘30克 山楂60克 黄连36克 阿魏助克(醋煮作糊)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阿魏糊作丸。

功能主治肉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白汤送下。脾虚者,须以补脾药佐之,切不可独用。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5、山楂子散

处方山楂(净肉)

制法上一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便血,肠风,用寒药热药及补脾药俱不效者。

用法用量艾汤调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36、中和汤

处方神曲 生莱菔子 淡黄芩(酒炒)姜半夏 茯苓 山楂 茅山术 川连(酒炒)各4.5克

功能主治治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三

处方37、通瘀煎

处方当归尾9~15克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 乌药3~6克 青皮4.5克 木香2.1克 泽泻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加酒100~200毫升,食前服。兼寒滞者,加肉桂3克,或吴茱萸1.5克;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3~6克;微热血虚者,加芍药6克;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30粒(去皮尖),或加苏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3~9克,或加芒消、蓬术亦可。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8、橘饼扶脾丸

处方陈皮 焦白术 淮山药 芡实各30克 焦山楂15克

制法共研末,做成饼状。

功能主治治一切伤食。

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

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处方39、溃坚汤

处方当归 白术(去芦)半夏(姜汁炒)陈皮 枳实(麸炒)山楂肉 香附 厚朴(姜汁炒)砂仁 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症瘕积聚,痃癖血块。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左胁有块,加川芎;右胁有块,加青皮;肉食成块,加姜炒黄连;粉面成积,加神曲;血块,加桃仁、红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块,加海石、瓜蒌、枳实、山楂;饱胀,加萝卜子、槟榔,去白术;壮健人,加蓬术;瘦弱人,加人参少许。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40、芦荟肥儿丸

处方五谷虫(炒)60克 芦荟(生)胡黄连(炒)川黄连(姜炒)各30克 银柴胡(炒)36克 扁豆(炒)山药(炒)各60克 南山楂75克 虾蟆(煅)4个 肉豆蔻(煨)21克 槟榔15克 使君子(炒)75克 神曲(炒)60克 麦芽(炒)48克 鹤虱(炒)24克 芜荑(炒)30克 朱砂(飞)6克 麝香6克

制法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清肝健脾,消积杀虫。治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泪,隐涩难睁,摇头揉目,合面睡卧,耳疮流脓,腹大青筋,身体羸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

用法用量每服3克,米饮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处方41、紫草透肌汤

处方紫草6克 防风 荆芥 薄荷 山楂肉 桅子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痘疹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42、加味平胃散

处方南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 莱菔子(焙)山楂 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化积消滞。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43、三子养亲汤

处方山楂子 莱菔子 白芥子

功能主治消食化痰。【主组】食积痰滞,胸腹饱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4、蜜饯山楂

处方生山楂500克 蜂蜜250克

制法将生山楂洗净,去果柄、果核,放在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烂、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入瓶罐中贮存备用。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活血化淤。适用于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泻。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5~30克。

摘录《医钞类编》

处方45、锅焦饼

处方锅焦150克 神曲12克 砂仁6克 山楂肉12克莲子肉12克 鸡内金3克 大米粉250克 白砂糖100克

制法将锅焦放入锅内炒黄,然后把锅焦、神曲、山楂肉、砂仁、莲子肉、鸡内金一同放入碾槽内,共研为细粉,与大米粉及白砂糖拌和均匀,加水适量,揉成面团,如常法做成小饼,放入锅内,烙熟即可。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消化力弱、饮食不香、大便稀薄等。

用法用量每日1~2次,当作糕饼嚼食2~3块,连用3~5天。

注意宜随用随作,时间过久或变质后勿食。

摘录《周益生家宝方》

处方46、加味枳术丸

处方白术(米泔浸)120克 枳实(去白,麸炒)60克 陈皮 半夏(泡)神曲(炒)麦芽(炒)山楂肉各45克

制法上药研末,荷叶饭为丸。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温开水送下。如胃寒或冬月,加砂仁30克;气滞不行,加木香15克;常有痰火,又兼胸膈痞闷,加黄连(姜汁炒)、茯苓各30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三

处方47、加味小承气汤

处方制厚朴9克,枳实9克,生大黄9克,生山楂15克,生神曲15克,生麦芽15克,槟榔15克。

功能主治消导攻积。主食黑枣过多,凝聚成积。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陈树森方

处方48、滋阴清热化瘀汤

处方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化瘀。主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9、八仙糕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20克 白术(陈壁士炒)12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陈皮(炒)60党 干山药120克 莲肉(去心、皮)60克 山楂肉(去核)60克 拣参30克(气盛者,用砂仁30克代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理脾胃,消饮食。脾胃虚损,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用白梗米5干克,糯米1干克打粉,用蜜1.5升,入药末和匀,如做糕法,先就笼中划小块,蒸熟取出,火上烘干,瓦罐收贮封固。取3~5片食之,以白汤漱口。

摘录《万技回春》卷三

处方50、玄参钩藤汤

处方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平肝。主阴虚阳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摘录傅云江方

处方51、降压茶

处方萝布麻叶6克 山楂15克 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上四味开水冲泡代茶。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活血化淤,生津止喝。此茶久饮可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并可防治冠心病。

用法用量不拘量,代茶饮。

摘录《经验方》

处方52、清热和胃丸

处方川连(生)15克 栀子(生)15克 竹茹15克 麦冬(去心)15克 连翘(去心)12克 山楂30克 神曲(炒)30克 麦芽(炒)30克 陈皮12克 枳实(麸炒)15克 大黄15克 甘草(生)9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清热和胃,消食导滞。治小儿食痫。面黄腹满,吐利酸臭,时时发搐。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用白开水化开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53、千金保童丸

处方人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去皮)10克芦荟3克 胡黄连6克 黄连(炒)10克 芜荑仁9克 使君子(去壳)10克 夜明砂(炒)10克 蚵皮2个(炒)龙胆草(去芦)10克 柴胡9克 苍术(米泔水浸,炒)10克 青皮(炒)10克 陈皮10克 砂仁7.5克 木香10克 槟榔10克 三棱(煨)10克 莪术(煨)10克 香附(炒)10克 枳实(麸炒)9克 神曲(炒)15克 山楂(去核)10克 麦芽(炒)15克 萝卜子(炒)15克 水红花子(炒)15克 加阿魏6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癣化积,清热杀虫。治小儿癖块。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宜食鸽子、虾蟆。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处方54、开郁汤

处方陈皮 半夏 茯苓 姜连 炒栀 苍术 抚芎 香附 砂仁 神曲 山楂

功能主治治痰热吞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55、益气除痰汤

处方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除痰通瘀。主气虚痰浊。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邓铁涛方

处方56、开郁正元散

处方白术 陈皮 青皮 制香附 炒山楂 海粉(海蛤代)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炒神曲 炒麦芽 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利气行血,和脾消导。治痰饮气血郁结,气不升降,食积不化,积聚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五

处方57、平肝健脾方

处方赤芍18克,川芎18克,当归12克,丹参18克,郁金18克,牛膝18克,茺蔚子18克,刺蒺藜18克,蝉蜕12克,神曲12克,焦山楂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平肝健脾。主肝旺脾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罗成仁方

处方58、舒肝活血汤

处方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茵陈20克,郁金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2克(冲服)。

功能主治舒肝活血,利湿解毒。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时尹方

处方59、万金汤

处方肉桂 陈皮 干姜 当归 茯苓 枳壳 甘草 厚朴 半夏 桔梗 白芷 芍药 苍术 川芎 麦芽 山楂 乌药 香附

功能主治治产后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入酒及童便适量服。

摘录《宋氏女科秘书》

处方60、追虫丸

处方大黄 黑丑各30克 山楂 莪术各18克 槟榔 大腹子各12克 雷丸 砂糖各9克 木香6克 皂角3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虫证。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开水调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