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枇杷芋的处方(四)

浏览

枇杷芋(别名草苁蓉、枇杷玉、千斤重、千斤附、一支膜、蒙胧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味辛;微苦;性温;小毒,温肾除湿;理气活血;杀虫解毒。主肾虚腰膝酸痛;风痹痛;脘腹胀痛;疝气;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咳嗽;血吸虫病;疮痈溃疡;咽喉肿痛;肋腺炎。小编整理出含有枇杷芋的处方共472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槟榔汤

处方槟榔3-7枚,细辛1两,半夏1升,生姜8两,大黄3两,紫菀3两,柴胡3两,橘皮2两,甘草2两,紫苏(冬用子)2两,茯苓2两,附子1枚。

功能主治气实若积聚,不得食息。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行10里久。消息气力强弱,进2剂后隔10日,更服前桔梗破气丸。若有症结坚实如石,加鳖甲2两,防葵2两;气上,加桑白皮(切)2升,枳实、厚朴各2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大黄附子汤本治寒积,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千金》参入半夏、生姜、茯苓、甘草、橘皮、紫苏、紫菀、柴胡、槟榔等味,总皆大黄、附子、细辛三味之辅佐耳。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蛤蚧养肺丸

处方莲肉8钱,前胡6钱,花粉6钱,戈半夏(炙)3钱,条参8钱,白及1两,瓜仁6钱,天冬8钱,寸冬8钱,川贝母8钱,白前6钱,桔梗6钱,赖氏红6钱,杏仁6钱,桑皮6钱,苏子4钱,白芥子6钱,莱菔子6钱,云苓8钱,山药8钱,薏仁8钱,扁豆8钱,百合1两,生耆1两,党参1两,生草6钱,蛤蚧3对。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润肺,止咳化痰。主劳伤咳嗽,精神衰弱,四肢疲倦,肺痨、肺炎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晚用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处方3、黑附汤

处方黑附子(炮,取末)2钱,白术1钱,南星(炮)1钱,甘草(炙)1钱,半夏1钱(汤洗7次)。

功能主治小儿慢脾痰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小盏,加生姜3小片,大枣1个,煎至一半,去滓,通口以匙挑与服。所觉手足暖,其候渐省苏,即止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五

处方4、藿香半夏丸

处方藿香1钱,半夏2钱,红豆1钱,干生姜半钱,诃子皮2钱,乌梅肉2钱,干姜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长夏湿热胃困。长夏5-6月,湿热蒸炊,人多困倦,胸满短气,支节疼痛,气高而喘,烦热,大便或泄而黄,或如白泔,或渴或不渴,膨闷不欲食,或气短不能言,小便多而黄。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

处方5、翠碧丸

处方青黛(研)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锉)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2两,人参半两知母(焙)半两,瓜蒌根3分,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寒水石(火煅)3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烦渴不止,咽干,躁热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临卧人参、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6、丹砂丸

处方丹砂(研)半两,半夏(汤洗7遍,焙)1分,天南星(炮)1分,蝎梢(炒)1分,白附子(炮)1分,白僵蚕(炒)1分,硼砂(研)1钱,牛黄(研)1钱。

制法上药各为末,合研令匀,面糊为丸,如梧桐于大。

功能主治膈痰结实,头旋恶心,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7、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痃气急痛,腹胀胃虚,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8、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苍术(米泔水泡)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制)1钱,藿香叶(净)1钱,甘草(炙)1钱,草果5分。

功能主治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主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腹痛胀满,吞酸噫气,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头痛头眩,鼻塞;及一切霍乱时气,不伏水土。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9、蝉壳散

处方蝉壳(微炒)1分,桔梗(去芦头)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生姜粥饮调下,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10、鳖甲饮

处方鳖甲(醋炙)倍用、黄耆(蜜炙)、人参、当归、白术、白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陈皮、青皮、半夏曲、三棱、莪术、槟榔、厚朴、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久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11、瘰疬膏

处方金线重楼4两,金线吊虾蟆4两,蓖麻仁4两,商陆4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露蜂房2两,防风2两,蛇蜕2两,大黄1两,土木鳖1两,穿山甲1两,番木鳖1两,射干1两,川乌1两,草乌1两,枳壳1两,当归1两,红花1两,白芷1两,僵蚕1两,紫花地丁1两,紫背天葵1两,活雄鼠1个,干蟾1个,芫花1两5钱,巴豆肉5钱,急性子5钱,鲫鱼4尾。

制法用麻油3斤浸七日,熬枯去滓,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称热油1斤,加银朱8两,收之成膏,下净黄蜡8两,再下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血竭、儿茶各5钱,麝香2钱,潮脑2两,乳细下之,搅匀,收贮,摊宜厚些,速效如神。

功能主治瘰疬。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12、海蛤散

处方海蛤(研)半两,人参半两,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水煮1-2沸,去滑,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入猪靥子末1钱匕,甜藤1尺(去根5寸取之),甘草1寸,水5盏,同煎取1盏半,分3次。每次调散2钱匕,临卧服。男人4服,女人8服,永除。次用丸药宣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13、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2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黄芩2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厥阴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者。

用法用量此方比大柴胡汤,无大黄、枳实,用枳壳;比小柴胡汤,无甘草、人参,多枳壳、芍药。详之治十一证,皆治大柴胡汤之轻证,小柴胡汤之重证。又治阴病可下证中,度量自得其宜。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处方14、辟寒散

处方川芎8分,防风1钱,白芷5分,广皮1钱,半夏1钱5分,羌活1钱,秦艽1钱,枳壳1钱,苏梗1钱。

功能主治辛温解散。主痎疟初发,外有寒邪。

用法用量加生姜3大片,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15、解急蜀椒汤

别名蜀椒汤

处方蜀椒200枚(炒出汗),附子1枚(炮),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12枚(洗),大枣2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解结逐寒。主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用法用量蜀椒汤(《普济方》卷二四八)。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处方16、解毒乌龙膏

处方木鳖子(去壳)2两,半夏2两,小粉4两,草乌5钱。

制法上于铁勺内慢火焙至黑色为度,研细。

功能主治诸毒高肿焮痛,赤晕不消。

用法用量以新汲水调搽,1日1换。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17、蠲痰丸

处方半夏(泡7次)6两,南星(泡)3两,明矾(另研)1两半,辰砂5钱(为衣)。

制法姜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蠲痰,安神定志。主风痰、冬月冷痰。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姜汤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引《医林》

处方18、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芎䓖1分半,甘草(炙,锉)1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昼夜不得眠,短气,食饮不下,或大病后虚热痰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东流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生竹茹少许,煎至8分,去滓温服,夜卧再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19、川芎牡丹散

处方牡丹1两,陈橘皮1两,芎1两,诃子1两,木香3分,当归3分,白术3分,玄胡索3分,京三棱3分,半夏3分,甘草半两,干姜半两,羌活半两,桂1两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脏气不调,腹胁胀满,烦躁吐逆,头昏,身体疼痛,可思饮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加生姜、大枣,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五

处方20、搐鼻开关药

处方皂角(煨,去皮)、北细辛、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等分,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惊风。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竹管盛药,吹入鼻中。牙关紧,用乌梅煎浓汁,调和药末,擦入两牙关内。搐而嚏者可医,不嚏者难治。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21、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人参1两半(去芦头),肉豆蔻1两(去壳),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荜拨1两,高良姜1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时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2、截疟丸

处方槟榔1两5钱,常山3两(酒浸),半夏3两,草果1两5钱,炒六曲3两,麦芽3两,桃仁3两,三棱2两,乌梅2两,莪术2两,雄黄8钱,云母石1两5钱(煅),(庶虫)虫2两,阿魏1两5钱,夜明砂8钱,鳖甲4两(醋炙)。

制法上药晒干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三阴久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虚人2钱,小儿1钱,早晨开水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23、藿香散

处方厚朴1两,藿香叶1两,生姜1两,陈橘皮1两,半夏1两,甘草1两。

制法上同杵令烂,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疟吐下之后。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4、藿香左金丸

处方霍香5钱,吴茱萸4钱,川连3钱,郁金2钱,枳壳2钱,厚朴2钱,制半夏2钱,砂仁2钱,茯苓2钱,猪苓2钱,车前子2钱,六一散3钱。

制法上为细末,香薷、生姜、木通各1两煎汤滴丸。

功能主治猝然痞痛,霍乱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开水送下,轻2服,重加之。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25、藿香脾饮

别名藿香扶脾饮

处方厚朴1钱,炙草1钱,半夏1钱,藿叶1钱,陈皮2钱,木香5分,麦芽5分。

功能主治腹胀渐至面,足肿及身。黄疸。

用法用量藿香扶脾饮(《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本方方名,原书锦章书局本作“藿朴饮”。

摘录《嵩崖尊生》(扫叶山房本)卷十一

处方26、干姜散

处方干姜(炮裂)1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悬痈肿,生息肉。

用法用量盐豉和涂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27、麻石抒阳汤

处方柴胡2钱,石膏2钱,白芍5钱,麻黄3分,陈皮3分,半夏1钱,茯苓3钱。

功能主治春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28、搐鼻散

别名搐鼻通天散

处方细辛(去叶)1两,皂角(去皮弦)1两,半夏(生用)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

功能主治梦魇、喉症牙关紧急及中恶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二

处方29、黄芩利膈丸

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南星、半夏、枳壳、陈皮、白矾、莱菔子、小皂角、泽泻、白术。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痞而热,胸中有实热,膈上有稠痰,寸浮关沉。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汤送下。

摘录《证治宝鉴》卷九

处方30、麻黄引气汤

处方麻黄5分,杏仁5分,生姜5分,半夏5分,石膏8两,紫苏4分,白前3分,细辛3分,桂心3分,竹叶(切)1升,橘皮2分。

功能主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劳役而邪并于肺,故用金匮厚朴麻黄汤中麻黄、石膏、细辛以泄肺满。泽漆汤中半夏、生姜、白前、桂心以涤痰垢,参入紫苏、橘皮、竹叶以助麻黄、半夏、石膏之力,引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喘息面肿随手可愈矣。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31、丹砂丸

处方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牛黄(研)1分,半夏(汤洗7遍,切,焙)半两,丁香半两,白附子半两,铁粉(研)半两,天麻半两,天南星半两。

制法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脐风撮口。

用法用量每服5丸,荆芥汤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处方32、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别名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用法用量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临床应用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33、麻甘豆腐汤

处方生麻黄2g,生甘草2g(打碎),法半夏6g(打碎),杏仁6g(打碎),豆腐1小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痰热阻肺,肺失宣降,小儿哮喘。

用法用量将豆腐放在碗内,加水至豆腐平面为止,不要超过豆腐平面,然后将麻黄插入豆腐内,余药放在豆腐面上;再将碗隔水蒸半小时,取出,将药去掉,将碗内水取出,日3次分服(豆腐亦可和入少量酱油调味,拌调后食用)。

临床应用袁某,女,8岁。患儿在三岁时出现气急,喉间痰鸣,至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西药治疗,症状可控制,但不久又复发,经久不愈。邀余诊治,当即给麻甘豆腐汤2剂,喘平咳止,再予2剂,诸症悉除,随访已多年未复发。

摘录《千家妙方》卷下

处方34、大真珠丸

处方滑石末3钱,轻粉3钱,半夏曲末2钱,天南星末2钱,全蝎7个,巴豆14个(去皮膜,出油,取霜),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乳食所伤,痰涎壅滞,诸般积聚,急惊食痫。

用法用量一岁儿每服1丸,乳食前葱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处方35、黄连石膏汤

处方升麻7分,川芎7分,白芍药7分,半夏(炒)7分,干葛5分,生甘草5分,防风5分,黄连(酒炒)5分,石膏1钱(火煅过),白术1钱,白芷3分。

功能主治小儿阳明之热,齿肿,流涎,腮肿,马牙。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服;若能漱药者,则含药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摘录方出《明医杂着》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五

处方36、麻黄五味子汤

处方麻黄4两(去节),五味子5合,甘草2两(炙),半夏2两(洗),干姜5合,细辛2两,桂心6两,杏仁3两(去皮尖两仁者)。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温5服,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汤、生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37、藿香左金汤

处方杜藿香3钱,吴茱萸2分,小川连6分,新会皮2钱,姜半夏1钱半,炒枳壳1钱半,炒车前1钱半,赤苓3钱,细木通1钱,建泽泻2钱,猪苓1钱半,六一散4钱(包煎)。

功能主治热霍乱。上吐黄水,或呕酸水,暴注下迫,泻出稠粘,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溺赤短热,脉多弦急,舌苔黄腻,或黄多白少。

用法用量先用鲜括淡竹茹5钱,炒香鲜枇杷叶1两,并井、河水各1碗,煎至1碗,分2次服。

注意服后毋多饮茶,多饮茶则连药吐出,不得药力矣,切宜忍耐。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38、黄连半夏解毒汤

处方黄连半两,黄柏半两,黄芩半两,大栀子半两,半夏3个(生用),厚朴2钱,茯苓4钱(去皮)。

功能主治腹满呕吐,欲作利者。

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半盏,去滓温服。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处方39、救苦丹

处方藿香叶1两,甘草3钱,滑石2两,苏叶1两,半夏5钱,重楼1两,枳壳1两,台麝5分,茅苍术5钱,青蒿子1两半,陈皮5钱,青皮1两,明雄黄2钱,川贝母5钱,紫厚朴8钱,神曲8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朱砂为衣,上光,每4丸7分重。

功能主治止吐泻,解瘟疫。主时疫疠气,中暑中毒,霍乱吐泻,烦闷痧胀,胸腹疼痛,宿食停饮,伤风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剧痛,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4丸,小儿酌减,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40、干葛竹茹汤

处方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清理胃气,去烦止呕。主外感风寒,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

用法用量有风,加防风;有寒,加生姜。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1、葶苈散

处方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49粒(去皮,同上2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

制法上件除去巴豆不用,只用上2味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42、蛤蚧丸

处方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锭,款冬花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昼夜,控干,蜜炒)1两,天麻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熟地(酒蒸,焙)1两,五味子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劳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43、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分,半夏(汤浸,去滑,焙)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44、理气健脾丸

处方白术(炒)180两,神曲(炒)75两,茯苓90两,香附(炙)61两,枳实(炒)45两,砂仁60两,橘皮90两,甘草(炙)60两,法半夏60两,桔梗45两,莲子肉60两,山楂60两,当归180两,山药60两。

制法上为细末,冷开水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和胃宽中。主忧思过度,脾虚气逆,身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5、趁痛丸

处方草乌头(不去皮尖)3两,生干地黄(焙)半两,天南星半两,半夏(与南星用姜汁浸1宿,切,焙)半两,白僵蚕(炒)半两,乌药(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走注历节,诸风软痛;卒中倒地;跌扑伤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腹、临卧温酒送下。如颠扑肿痛,用姜汁和酒研10数丸涂之;如卒中倒仆,以姜汁、茶清研5-7丸灌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46、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白附子半两(炮裂),零陵香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松香1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牛黄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与牛黄、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昏,皮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葱酒调下,日3服,夜1服。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47、橘核丸

处方橘核(炒)、南星(炮)、半夏(洗)、黄柏(酒炒)、苍术(盐炒)、山楂肉、白芷、神曲(炒)、滑石、昆布、吴茱萸(酒、醋分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木肾,妇人阴(疒颓)。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汤送下。妇人,加当归、川芎。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六

处方48、感冒汤

处方厚朴1钱,陈皮1钱,半夏1钱,白芷1钱,桔梗1钱,茯苓1钱,甘草5分,姜3片,葱白3寸。

功能主治时症恶寒发热,身痛头晕,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腹胀,加腹皮;恶心,加藿香;头痛,加川芎;食积,加枳壳、麦芽。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49、橘皮竹茹汤

处方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处方50、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姜汁炒)1钱,姜半夏1钱5分,酒炒黄芩1钱,干姜8分,人参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处方51、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炒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作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劳。心忪肌热,夜有盗汗,面黄肌瘦,饮食减少,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煎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52、丹参酒

处方丹参1两,前胡1两,细辛1两,卷柏1两,天雄(去皮)1两,秦艽1两,茵芋1两,干姜1两,牛膝1两,芫花1两,白术1两,附子(去皮)1两,代赭1两,续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艹闾)茹1两,矾石(烧汁尽)1两,半夏(洗)1两,白石脂1两,石南1两,狼毒1两,桂心1两,菟丝子1两,芍药1两,龙胆1两,石韦1两,恒山1两,黄连1两,黄芩1两,玄参1两,礜石(烧)1两,远志(去心)1两,紫菀1两,山茱萸1两,干地黄1两,苏1两,甘草(炙)1两,石膏2两,杏仁20枚(去皮尖双仁),麻黄(去节)5分,大黄5分,菖蒲1两半,白芷1两,蜈蚣2枚(赤头者,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恶风,疼痹不仁,恶疮不愈,无痂,须眉秃落。

用法用量以酒4斗,渍5宿。1服半合,增至1-2合,1日2次。以愈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53、蠲痰丸

处方南星(水煮1滚,每个切作4块)4两,半夏(不切)4两,皂角(切作段子)4两,生姜(切)4两,明矾(捶破)4两,将5味一处于炒罐内,用水自卯时煮至酉时,以南星内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只将余药切作薄片,晒干或焙干为末。杏仁(汤泡去皮,炙)2两,神曲2两,麦芽2两,青皮2两,陈皮(去白)2两,紫苏皮2两,干葛2两,枳壳(去瓤)2两,香附子2两,糖球子2两,萝卜子(微炒)2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前药末拌匀,以生姜自然汁同拌,隔3-4月药成饼,去皮搜碎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磨积滞,化气宽中。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二

处方54、藿香养胃汤

别名养胃汤

处方藿香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神曲(炒)半两,乌药(去木)半两,缩砂仁半两,薏苡仁(炒)半两,半夏曲半两,人参半两,荜澄茄3钱半,甘草(炙)3钱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虚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阳明虚,宗筋无所养,遂成痿躄。阳明经虚,不荣肌肉,阴中生疮不愈。

用法用量养胃汤(《嵩崖尊生》卷十三)。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胃虚气滞,挟寒湿下注阴中,经久不化,故阴内生疮不愈焉,霍香温中开胃,人参补气扶元,白术健脾燥湿,夏曲燥湿醒脾,茯苓渗湿气,神曲消滞气,乌药散浊气,荜拨温寒气,米仁健脾渗湿气,甘草和胃温中气,砂仁醒脾调胃气,姜、枣调和营气以振血气也。水煎温服,使脾胃调和则寒湿自化,而子室肃清,何阴内生疮之足患哉。

摘录《三因》卷九

处方55、橘红半夏汤

处方橘皮1两,半夏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胃虚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处方56、蝉壳散

处方蝉壳1分(微炒),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分(去皮,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汉防己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生姜粥饮调下。1岁以上,加之半钱。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57、不换金散

处方半夏、厚朴、苍术、陈皮、人参、藿香、茯苓、木香。

功能主治发颐毒。

用法用量《医部全录》本方用法:(口父)咀,水煎温服。后再服乳香护心散,仍贴金丝膏。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58、黄连二陈汤

处方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

处方59、螺蛳壳丸

处方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2两,滑石(炒)2两,苍术2两,山栀2两,香附2两,南星2两,枳壳半两,青皮半两,木香半两,半夏半两,砂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饮积,胃脘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保命歌括》引作“白螺蛳壳丸”。春,加川芎;夏,加黄连;冬,加吴茱萸半两。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直指附遗》卷六

处方60、豁痰汤

处方陈皮(洗,去白)3钱,赤茯苓3钱,半夏1钱半,大附子1只(去皮脐,生用),天南星2钱。

功能主治痰厥。

用法用量上薄切片子,分作3服。水3大盏,加生姜2两,慢火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相关文章